03.04 旅行中,哪種食物讓你感受過“他們怎麼會喜歡吃這個"?

XGM0913


謝謝邀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剛好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各地遊玩,經常跟我吐槽遇到過的“奇怪”的食物,下面就來看看都有什麼食物讓你感嘆“他們怎麼會喜歡吃這個”?

1、牛癟炒牛雜

一個光聽名字就覺得奇怪的食物,但確實貴州人的最愛,貴州這邊奇怪的食物實在太多了,這道牛癟炒牛雜真的是最奇怪top1,牛癟是牛胃裡面沒有消化完的食物,從牛的胃裡取出來再和牛雜一起製作成食物,看著貴州本地人吃的津津有味,真的沒辦法理解啊!

2、柳州螺螄粉

螺螄粉可能光聽名字不覺得有殺傷力,可是真的是不看到實物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前段時間螺螄粉小火過一陣,不過我還是覺得我沒辦法接受,上次在柳州那邊,吃了碗說是正宗地道的柳州螺螄粉,還沒吃呢就聞到一股一言難盡的味道。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還是有許多人喜歡吃螺螄粉的。

3、蝙蝠湯

這道菜厲害了,是帕勞當地的特色菜餚,可是用蝙蝠做的湯,確實是有點驚悚,看著湯裡飄一隻蝙蝠,真的打死都不敢吃,實在想不懂為什麼當地人會如此喜愛。

4、墨西哥油炸螞蟻卵

同樣是一道國外菜餚,用一種產自墨西哥的螞蟻,用這些螞蟻的卵進行烹飪原料,這種螞蟻帶有劇毒,要拿他們的卵也是非常困難,這些卵像乾酪一樣粘稠。當地最受歡迎的吃法就是將它們裹在玉米卷中,最後蘸上辣醬,享受視覺味覺的雙重刺激。
以上四種國內外的奇怪食物,實在讓我想不通為什麼當地人或有些遊客會喜歡吃,想了解更多旅遊奇事和旅遊資訊,關注頭條號【愛飛樂遊】,獲取海量出國旅遊乾貨。
讓我們帶你玩遍全世界!

愛飛樂遊


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好一會,因為雖然我說不上什麼都喜歡吃,但是我對於我接觸過飲食文化和習慣都蠻尊重的,所以最後我好不容易想起了一個東西,我是在看到的一瞬間有過類似“他們怎麼會喜歡吃這個?”的想法。

這個東西就是土筍凍!

我之前說過我對於類似昆蟲之類的美食接受度不是特別好,所以我第一次看到土筍凍這個東西的時候,內心是無比抗拒的,已經數不清多少“草泥馬”從心裡奔騰而過了。本來去廈門玩的時候稍微打聽了一下當地的小吃,我還以為土筍凍真的是某種筍子做的清爽小玩意兒呢,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本尊幾乎就是肉蟲子做的果凍時,大腦稍微空白了那麼一秒。

但是那次是跟我老婆一起去旅行,怎麼能慫呢是吧,而且我又是一個以“吃貨”自居的人,於是還是鼓起勇氣吃了。結果讓我萬萬沒想到,這個在我看來只能用“猙獰”來形容的東西,還真挺好吃的,閉上眼睛吃的話,算是一個不錯的美食體驗。

其實土筍凍的原料是革囊星蟲,它跟之前上過舌尖的號稱“海人參”的沙蟲(方格星蟲)很相似。它們同樣算是比較健康、營養的食材,而且口感也不錯,味道很是鮮美。我甚至覺得這個東西長成這樣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不然愛吃它們的人肯定會成幾何倍數增加。

所以我推薦各位有機會也可以試試看,真的味道很不錯,不同的店家還會有自己的蘸料搭配,很有特色。如果你知道哪些讓你覺得類似“這東西能吃?”的美食和小吃,歡迎各位評論分享給我們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一、廣東腸粉:廣東親們不要噴我,其實我在廣東呆的時間真不短,為大廣東的經濟建設出過力,但就是吃不慣這個“腸粉”,可能廣東朋友很喜歡吧,每天早上,到處早市都在賣腸粉,做得真的是挺好,又白又嫩又軟,可我覺得膩,根本吃不下去,提起腸粉我就頭大,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下次去廣東可以請我吃點別的,熊掌,燕窩什麼的,鮑魚也可以,至於腸粉,我想還是算了吧。


二、柳州螺螄粉:不是在柳州吃的,是在桂林陽朔吃的,同伴把我拉到一個店裡,說可以吃到正宗地道的螺螄粉。還沒端上來就聞到一陣臭臭的味道,當時食慾就沒了,端上來了好大的一大碗,我心裡那個糾結啊。



不得不說我這人還是好養,能吃,也彪悍,畢竟四處揹包的人嘛,啥都吃得下去,硬是咬著牙骨把整碗螺螄粉給吃下去了,連湯都沒剩,但我真沒覺得這個好吃,我也納悶:為什麼他們喜歡吃這個,而且還這麼有名。

柳州的親們你告訴我,到底咋回事,你說出來,我保證不打你!



揹包行分享



OK,說說我覺得在旅行途中想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吃這個”的食物吧。

TOP3、溼炒粉,姜花——新加坡

新加坡的第一餐,在BUGIS,我住的5 foot way斜對面的一家小餐館“Happy Crab”。我點了海鮮炒飯,朋友點了海鮮炒粉。

首先是那個炒粉要吐槽下,溼的,溼的炒粉喲。興化粉就這樣浸在不多不少的湯汁中,實在和以前吃過的炒粉差距甚大,暗自慶幸我沒有點。當然愛嘗試的我還是試了下,覺得味道還行,就是溼度令人崩潰,多吃兩口就膩。


接下來要說的是真正的未解之謎——姜花。

看我炒飯吃得香,老闆之一跟我說絕對要試試當地的特色姜花,配著炒飯一起很好吃。我自然開心滴點頭啦。

於是,姜花上場了。


乍看居然想到了哪吒,呵呵。

老闆幫我摘了幾片花瓣下來,我呆住了,不知道是這種狀態呀,怎吃?無解。一陣懵逼。


還好老闆接著說:“直接配飯吃。”

老樣兒,挺會看臉色的嘛。

要形容嗎,酸,真TM的酸,外加有點澀,酸汁直接充斥口腔,忍不住打個顫。單吃的話一口就廢了,不過就著炒飯其實還不錯,酸綜合了油和鹹,解膩,且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看來,我好像突然想明白他們為什麼吃這個了吧。)

吃了一瓣後,我就一直慫恿朋友吃,她就是死不鬆口,一會兒說會拉肚子,一會兒說腸胃不好,一會兒說。。。。。。這真是,讀書時怎麼沒認識她,藉口一套一套兒的。

OK,再來張福利圖,姜花和店裡的主打菜——Happy Crab!~


TOP2、嘎巴菜,麵茶,老豆腐,回頭——天津

興沖沖地趕早從北京殺去天津,就想在那兒吃一頓當地特色的早餐感受下。到了,也找到了“滿天紅”,人山人海啊,尤其是外面的煎餅果子攤,排了長長一隊伍。

店裡異常擁擠,我就事先看了菜牌,把幾個覺得名字好玩兒的,介紹說當地特色的都給點了。

然後發現,旁邊的狗不理已經不再名副其實,而這邊的“滿天紅”,更讓我情何以堪。天津的朋友,對不起,不是你們的小吃不好吃,實在是我這南方的口味無法適應。

先說嘎巴菜,也叫鍋巴菜,菜牌上是鍋巴菜,看著挺有食慾的,吃了後發現,嘎巴被泡軟了,另外真可能福州人炒菜都加糖,所以我吃的時候,就覺得糊,鹹味兒,沒啦。吃了幾口特別膩。


麵茶,味道差不多,糊,鹹味兒,沒啦。口感剛開始還能想象成芝麻糊,吃著吃著味道不對,就放棄了。

老豆腐,味道差不多,糊,鹹味兒,沒啦。開始還覺得豆腐腦挺嫩,可是那味道,太接近了,不過這碗我是吃光了。

素合子,果子,餡餅,油條什麼的還不錯,不過那個啥,回頭,我也不記得是不是了,看圖片應該沒錯兒,也是有點無法適應的。


這一桌,還差倆兒果子還排隊呢,再次對不住天津的朋友們,真的是南北方口味差距挺大的,我去山西時也吃得特別不習慣,在北京時對於當地對青菜的煮法也挺難接受的,不過去西安倒是很適應,奇怪了。

TOP1、Brohok Ktis——暹粒

其實去柬埔寨,之前的每頓正餐都覺得挺不錯的,不管是充滿西方風情的小餐館,還是當地特色十足的路邊簡陋小店,我都吃得津津有味。什麼Amok,柬式火鍋,豆芽春捲,米線,烤大蝦,火腿法棍,三明治,咖喱米粉等等等等,直到最後一個晚上進了老市場的一家“Khmer Food”,點了一份“Brohok Ktis”。呵呵~~


我不知道怎麼翻譯這道菜名,只是菜譜上有圖片和食材的介紹,所以我覺得好像很當地,應該不錯。

.


看圖片挺不錯的HO~,好像很好吃的樣子吧,尤其是中間那個豬肉煮的澆汁拿來拌飯肯定好吃HO~就像第一天的Amok那樣給人無比快樂的滿足感HO~

呵呵~~

先喝兩口冰啤壓壓驚。

我一直是一個敢於嘗試的人,這頓飯,米飯OK,豬肉澆汁偏鹹,品嚐這味道應該是加了福建沿海的愛用的蝦油或者蝦膏,反正東南亞一帶好像都有這調料。然後~~

空心菜,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

捲心菜,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

豆子,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

另外三種,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尤其有籽的那兩個,不但無味,還很澀!哇擦,不但無味,澀,我還根本不知道它們是什麼好嗎!~

好吧,我還是把它們吃完了,真是虐心,當做小食吧,解膩解鹹用的。當然我的吃光光也成功地吸引來了餐廳的老闆。

簡單介紹下這家餐廳,“高棉美食”暫且這樣翻譯吧,不是那家很多人介紹的高棉廚房,不過老市場上這樣的餐館太多了,不存在特別的差距問題,而且大部分針對歐美旅者的。這家店,我們吃飯的時候沒有看到華人,身邊都是金髮碧眼絡腮鬍大長腿。

老闆,看特徵,應該是意大利大叔。我們落座後,旁邊一桌是一老頭和一美女,也先入為主地認為是意大利人了,老闆不時過來和他們談笑兩句。他們抽菸的時候還問我們是否介意,哎呀,真心介意,算了,一頓飯時間,還可以忍受。

本來老闆是不會過來和我們倆兒說話的,都是問其他老外對菜品的感受如何,結果看我把這套餐給吃光光了,於是,應該是忍不住了,過來了。

“噢,你喜歡這道菜嗎?”

“NO!”(我是不是太直接了點,肯定的啊,老闆愣住了,哈哈哈,好尷尬呀!~)

“可是你把這道菜吃光了。”

“是啊!”

“大部分人都吃不慣這道菜。因為覺得口味很奇怪。”

“是啊,味道很特別。”

“可是你吃光了,我以為你喜歡。為什麼呢?”

“呃,因為食物嘛。。。。。。”

我本意想說食物不能浪費,不過英文水平有限,加上幹了一大杯柬埔寨冰啤下去,腦子暈乎乎的,所以就在那兒一直翻手。

老闆微笑著點頭,離開了,他到底明白沒有嘛。

其實我還想說“因為這是當地的特色菜,估計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現在不吃,回國或者去其他地方也吃不到,還不如心平氣和地幹掉它們。當地特色嘛!~”

其實拌飯時候還蠻好吃的啊!~就是旁邊的蔬菜,實在太強大了。


提到奇怪的食物,怎麼能少得了神奇的貴州呢!!

1、黔東南的牛癟(重口味鎮樓)

這盤綠色液體浸泡的東西,是我在肇興飯館點的一道菜,名字是“牛癟炒牛雜”。

同行的人不敢吃,我一個人消滅了整盤。

為啥會不敢吃呢?嘿嘿嘿嘿……嘿嘿嘿嘿……(以下高能提醒)

官方說明:牛癟,又被稱為“百草湯”,是黔東南地區獨特的一種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愛,被黔東南少數民族視為待客上品。“牛癟”的製作工序複雜,人們將牛宰殺後,把牛胃及小腸裡未完全消化的內容物拿出來,擠出其中的液體,加入牛膽汁及佐料放入鍋內文火慢熬,煮沸後將液體表面的泡沫過濾後食用。

概括一下:牛癟 = 牛的消化殘渣+消化液 ≈ 牛屎

它在做菜之前長這樣:



當我說明完牛癟的製作過程,並且點了一份牛癟之後,朋友們的表情如下:

然後,我就默默地一個人吃完一整盤牛癟……

下面說明牛癟的味道:

我覺得,如果喜歡羊羶味的話,其實會覺得還挺好吃的,牛癟放大了內臟食材的鮮味。

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還是可以的嘛……嗯…

2、黔東南的血紅(重口味再臨)

血紅是黔東南侗族逢年過節都要做的一道美食,又叫“紫血肉”,主材料是豬肉和豬血。豬血一定用腹腔的血,因為這裡的血不會凝固。做法是用煮熟的豬肉和生豬血拌在一起,不但肉看起來血紅血紅的,而且容易吃得滿嘴是血。

製作過程是這樣的:把肉和血拼命混合,變成一鍋血肉模糊的物體……


別問我味道怎麼樣,我只在岜沙青年旅館聽過驢友的評價:“無敵腥味”。

我自己真是不敢吃。能接受牛癟的我,遇到這盤神物之後,真的是慫了……


3、通殺貴州的折耳根

這盤東西叫涼拌折耳根。相對於前兩項,這貨其實沒啥重口的,而且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叫魚腥草,喉嚨發炎的時候有時會拿它煮藥喝。

但是!你萌要不要各種食物裡面都加折耳根啊!



靈動無限之頭號


TOP3、溼炒粉,姜花——新加坡

新加坡的第一餐,在BUGIS,我住的5 foot way斜對面的一家小餐館“Happy Crab”。我點了海鮮炒飯,朋友點了海鮮炒粉。

首先是那個炒粉要吐槽下,溼的,溼的炒粉喲。興化粉就這樣浸在不多不少的湯汁中,實在和以前吃過的炒粉差距甚大,暗自慶幸我沒有點。當然愛嘗試的我還是試了下,覺得味道還行,就是溼度令人崩潰,多吃兩口就膩。

接下來要說的是真正的未解之謎——姜花。

看我炒飯吃得香,老闆之一跟我說絕對要試試當地的特色姜花,配著炒飯一起很好吃。我自然開心滴點頭啦。

於是,姜花上場了。

乍看居然想到了哪吒,呵呵。

老闆幫我摘了幾片花瓣下來,我呆住了,不知道是這種狀態呀,怎吃?無解。一陣懵逼。

還好老闆接著說:“直接配飯吃。”

老樣兒,挺會看臉色的嘛。

要形容嗎,酸,真TM的酸,外加有點澀,酸汁直接充斥口腔,忍不住打個顫。單吃的話一口就廢了,不過就著炒飯其實還不錯,酸綜合了油和鹹,解膩,且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看來,我好像突然想明白他們為什麼吃這個了吧。)

吃了一瓣後,我就一直慫恿朋友吃,她就是死不鬆口,一會兒說會拉肚子,一會兒說腸胃不好,一會兒說。。。。。。這真是,讀書時怎麼沒認識她,藉口一套一套兒的。

OK,再來張福利圖,姜花和店裡的主打菜——Happy Crab!~

TOP2、嘎巴菜,麵茶,老豆腐,回頭——天津

興沖沖地趕早從北京殺去天津,就想在那兒吃一頓當地特色的早餐感受下。到了,也找到了“滿天紅”,人山人海啊,尤其是外面的煎餅果子攤,排了長長一隊伍。

店裡異常擁擠,我就事先看了菜牌,把幾個覺得名字好玩兒的,介紹說當地特色的都給點了。

然後發現,旁邊的狗不理已經不再名副其實,而這邊的“滿天紅”,更讓我情何以堪。天津的朋友,對不起,不是你們的小吃不好吃,實在是我這南方的口味無法適應。

先說嘎巴菜,也叫鍋巴菜,菜牌上是鍋巴菜,看著挺有食慾的,吃了後發現,嘎巴被泡軟了,另外真可能福州人炒菜都加糖,所以我吃的時候,就覺得糊,鹹味兒,沒啦。吃了幾口特別膩。

麵茶,味道差不多,糊,鹹味兒,沒啦。口感剛開始還能想象成芝麻糊,吃著吃著味道不對,就放棄了。

老豆腐,味道差不多,糊,鹹味兒,沒啦。開始還覺得豆腐腦挺嫩,可是那味道,太接近了,不過這碗我是吃光了。

素合子,果子,餡餅,油條什麼的還不錯,不過那個啥,回頭,我也不記得是不是了,看圖片應該沒錯兒,也是有點無法適應的。

這一桌,還差倆兒果子還排隊呢,再次對不住天津的朋友們,真的是南北方口味差距挺大的,我去山西時也吃得特別不習慣,在北京時對於當地對青菜的煮法也挺難接受的,不過去西安倒是很適應,奇怪了。

TOP1、Brohok Ktis——暹粒

其實去柬埔寨,之前的每頓正餐都覺得挺不錯的,不管是充滿西方風情的小餐館,還是當地特色十足的路邊簡陋小店,我都吃得津津有味。什麼Amok,柬式火鍋,豆芽春捲,米線,烤大蝦,火腿法棍,三明治,咖喱米粉等等等等,直到最後一個晚上進了老市場的一家“Khmer Food”,點了一份“Brohok Ktis”。呵呵~~

我不知道怎麼翻譯這道菜名,只是菜譜上有圖片和食材的介紹,所以我覺得好像很當地,應該不錯。

看圖片挺不錯的HO~,好像很好吃的樣子吧,尤其是中間那個豬肉煮的澆汁拿來拌飯肯定好吃HO~就像第一天的Amok那樣給人無比快樂的滿足感HO~

呵呵~~

先喝兩口冰啤壓壓驚。

我一直是一個敢於嘗試的人,這頓飯,米飯OK,豬肉澆汁偏鹹,品嚐這味道應該是加了福建沿海的愛用的蝦油或者蝦膏,反正東南亞一帶好像都有這調料。然後~~

空心菜,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

捲心菜,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

豆子,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

另外三種,淡,什麼淡,根本無味好嗎!尤其有籽的那兩個,不但無味,還很澀!哇擦,不但無味,澀,我還根本不知道它們是什麼好嗎!~

好吧,我還是把它們吃完了,真是虐心,當做小食吧,解膩解鹹用的。當然我的吃光光也成功地吸引來了餐廳的老闆。

簡單介紹下這家餐廳,“高棉美食”暫且這樣翻譯吧,不是那家很多人介紹的高棉廚房,不過老市場上這樣的餐館太多了,不存在特別的差距問題,而且大部分針對歐美旅者的。這家店,我們吃飯的時候沒有看到華人,身邊都是金髮碧眼絡腮鬍大長腿。

老闆,看特徵,應該是意大利大叔。我們落座後,旁邊一桌是一老頭和一美女,也先入為主地認為是意大利人了,老闆不時過來和他們談笑兩句。他們抽菸的時候還問我們是否介意,哎呀,真心介意,算了,一頓飯時間,還可以忍受。

本來老闆是不會過來和我們倆兒說話的,都是問其他老外對菜品的感受如何,結果看我把這套餐給吃光光了,於是,應該是忍不住了,過來了。

“噢,你喜歡這道菜嗎?”

“NO!”(我是不是太直接了點,肯定的啊,老闆愣住了,哈哈哈,好尷尬呀!~)

“可是你把這道菜吃光了。”

“是啊!”

“大部分人都吃不慣這道菜。因為覺得口味很奇怪。”

“是啊,味道很特別。”

“可是你吃光了,我以為你喜歡。為什麼呢?”

“呃,因為食物嘛。。。。。。”

我本意想說食物不能浪費,不過英文水平有限,加上幹了一大杯柬埔寨冰啤下去,腦子暈乎乎的,所以就在那兒一直翻手。

老闆微笑著點頭,離開了,他到底明白沒有嘛。

其實我還想說“因為這是當地的特色菜,估計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現在不吃,回國或者去其他地方也吃不到,還不如心平氣和地幹掉它們。當地特色嘛!~”

其實拌飯時候還蠻好吃的啊!~就是旁邊的蔬菜,實在太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