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京二胡和京胡有什麼不同?談談京二胡和京胡的協調

[導讀]京二胡與京胡的協作關係是對立統一的,兩者之間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配合的一致性。隨著不斷實踐、探索和創造,不斷挖掘出京二胡和京胡配合上的潛力,尋求發展,使兩者的配合會更真完……

京二胡是專門從事京劇伴奏的樂器,是我國民族器樂中年輕的一員,只有不到九十年的歷史。1923年梅蘭芳在排演新編劇目《西施》的過程中,感到樂隊伴奏弱而單調,便與他的琴師徐蘭沅及王少卿商議加以改進樂隊伴奏音響效果,先後嘗試用四胡、大忽雷、小忽雷與京胡配合,效果都不理想。他們接著試用了在南方流行的一般二胡(即南胡)感到既沒有干擾京胡的演奏,又能起到襯托的作用,音色也比較諧和,便決定在唱腔中加入二胡,由王少卿演奏,以豐富樂隊。他們經過與樂器製造師共同切磋,結合了四種樂器的長處,不用蟒皮,採用蛇皮形成中音效果,用紅木擔子,和六塊木合制的花梨木筒。演奏出來的音色較為松馳,並改造了琴絃,由細絲絃改為粗絲絃,把二胡改制得與胡琴音色更為協調。此後這種樂器就成為“京二胡”。起初二胡只在伴奏曲牌中應用,梅蘭芳感覺效果較好,又發展為將二胡加入到旦角唱腔中,在《西施》演出之後,京二胡的加入已引出了不同的反響,內行人頗有非議之辭,某些觀眾還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進行諷刺;梅蘭芳堅持了這一改革。此後他在演出和唱片灌製中,全部都加入了二胡。在他的影響下,其他班社的旦角演員也開始採用二胡隨腔演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創新終於得到社會上的一致認可,後又將京二胡加入到小生唱腔中,京二胡逐漸在假聲演唱區運用。特別是京劇捧演現代戲後,生、旦、淨各種角色的唱腔都加入了二胡。目前在上演傳統戲時,根據演員及劇情的需要、意向,來酌定是否加入京二胡。

京劇伴奏中,京胡是文場樂隊的領銜樂器,以它為中心帶動其它樂器的演奏。文場(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三絃)統稱四大件兒。在音色上各有不同,京胡:高昂、明亮、激烈、穿透力強,某些音色近乎噪音;月琴的彈奏特點為“顆粒狀”;京二胡:渾厚、連貫,形成它們的中和之色彩,使唱腔和伴奏、京胡和京二胡的配奏達到和諧統一、渾然一體。

京二胡和京胡有什麼不同?談談京二胡和京胡的協調

京二胡和京胡的伴奏和聲織體初步形成:

京胡

音區:高音區

音域:窄、一把位

音色:尖、亮、單、穿透力

作用:領奏

京二胡

中音區:定音準,形成純和聲

寬、換把增加音域:換把技巧過硬

寬、圓、渾厚(包容性):運用各種技巧準確

協奏:能主、莫主

京二胡在京劇伴奏樂器中有了一席之地,成為京劇中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在伴奏中與京胡、月琴等器樂合奏,尤其是在旦角唱腔中,它顯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京二胡的演奏與京胡高低疏密各有不同,增強了伴奏的層次感,使音調和諧,音響洪亮、渾厚。由於京二胡的演奏產生了音色、音區的對比變化,豐富了伴奏的表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