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京二胡和京胡有什么不同?谈谈京二胡和京胡的协调

[导读]京二胡与京胡的协作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配合的一致性。随着不断实践、探索和创造,不断挖掘出京二胡和京胡配合上的潜力,寻求发展,使两者的配合会更真完……

京二胡是专门从事京剧伴奏的乐器,是我国民族器乐中年轻的一员,只有不到九十年的历史。1923年梅兰芳在排演新编剧目《西施》的过程中,感到乐队伴奏弱而单调,便与他的琴师徐兰沅及王少卿商议加以改进乐队伴奏音响效果,先后尝试用四胡、大忽雷、小忽雷与京胡配合,效果都不理想。他们接着试用了在南方流行的一般二胡(即南胡)感到既没有干扰京胡的演奏,又能起到衬托的作用,音色也比较谐和,便决定在唱腔中加入二胡,由王少卿演奏,以丰富乐队。他们经过与乐器制造师共同切磋,结合了四种乐器的长处,不用蟒皮,采用蛇皮形成中音效果,用红木担子,和六块木合制的花梨木筒。演奏出来的音色较为松驰,并改造了琴弦,由细丝弦改为粗丝弦,把二胡改制得与胡琴音色更为协调。此后这种乐器就成为“京二胡”。起初二胡只在伴奏曲牌中应用,梅兰芳感觉效果较好,又发展为将二胡加入到旦角唱腔中,在《西施》演出之后,京二胡的加入已引出了不同的反响,内行人颇有非议之辞,某些观众还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进行讽刺;梅兰芳坚持了这一改革。此后他在演出和唱片灌制中,全部都加入了二胡。在他的影响下,其他班社的旦角演员也开始采用二胡随腔演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创新终于得到社会上的一致认可,后又将京二胡加入到小生唱腔中,京二胡逐渐在假声演唱区运用。特别是京剧捧演现代戏后,生、旦、净各种角色的唱腔都加入了二胡。目前在上演传统戏时,根据演员及剧情的需要、意向,来酌定是否加入京二胡。

京剧伴奏中,京胡是文场乐队的领衔乐器,以它为中心带动其它乐器的演奏。文场(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统称四大件儿。在音色上各有不同,京胡:高昂、明亮、激烈、穿透力强,某些音色近乎噪音;月琴的弹奏特点为“颗粒状”;京二胡:浑厚、连贯,形成它们的中和之色彩,使唱腔和伴奏、京胡和京二胡的配奏达到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京二胡和京胡有什么不同?谈谈京二胡和京胡的协调

京二胡和京胡的伴奏和声织体初步形成:

京胡

音区:高音区

音域:窄、一把位

音色:尖、亮、单、穿透力

作用:领奏

京二胡

中音区:定音准,形成纯和声

宽、换把增加音域:换把技巧过硬

宽、圆、浑厚(包容性):运用各种技巧准确

协奏:能主、莫主

京二胡在京剧伴奏乐器中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京剧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在伴奏中与京胡、月琴等器乐合奏,尤其是在旦角唱腔中,它显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京二胡的演奏与京胡高低疏密各有不同,增强了伴奏的层次感,使音调和谐,音响洪亮、浑厚。由于京二胡的演奏产生了音色、音区的对比变化,丰富了伴奏的表现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