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交大博士跟郭德綱互懟一事你怎麼看?

捌零後的尾巴


我看了《相聲有新人》的這一期,上海交大博士夫妻怒懟郭德綱,郭德綱表現得還算有禮有節,而這個交大博士的表現太沒有風度,好像是個狂人,是中國相聲的顛覆者,但他們表演的節目確實無甚可看之處。



我覺得作為一個相聲節目,最重要的是節目好看、觀眾喜歡,而李宏燁的錯誤之處是處處自誇自己是博士,彷彿理論造詣很高,但在這個理論指導下表演的相聲節目難看至極,這就是他的不成功之處。


李宏燁對其他相聲節目很看不上,說都是些陳舊段子和老戲。而他上場的時候,很狂傲,手指著郭德綱說:“您不認識我是吧?”他給郭德綱贈送了三本書,卻諷刺說:“我估計您能看懂這本差不多。”在死難看的節目表演完之後,估計觀眾沒有一個會同意讓他過,他卻對郭德綱說:“您不讓我們過是嗎?我們走著瞧!明天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也許就是我們。”

李宏燁說自己寫了500多段相聲,他確實是個狂人,不惜與整個相聲界為敵。他出過三本相聲專著,看得出,他確實想在相聲領域做出點貢獻。問題是,他的個人修養太差了,缺乏最起碼的待人接物的禮貌。他把沒禮貌當成了爽直,把無趣當成了相聲的圭臬,沒有能代表自己理論的精彩節目。



說到底,沒有好節目一切都是假的。我同意郭德綱的看法,沒人掏錢買票,就是最大的失敗。自吹在精彩的相聲,沒有觀眾的認可,都是意淫。


迷樓


本文由頭條號作者【陌上橫刀】原創,聊八卦、講道理,探討、解析娛樂圈背後的故事。

交大博士李宏燁在《相聲有新人》首播現場怒懟中國相聲引領人物郭德綱,其狂妄、自大、失禮的言行瞬間引爆網絡,引領頭條娛樂,而他和妻子/搭檔鄭鈺表演的作品《好浪漫啊》卻如鴨子背上一瓢水——過而無痕,他用自己的作品驗證了他的“公式相聲”是失敗的!

李宏燁夫妻都是上海交大博士,智商肯定沒得說,這也是其驕傲、狂妄的資本。至於情商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李博士懟郭德綱的狂妄語錄:

——“你不認識我,是吧?”

——“我估計你能看懂這本差不多”(送給郭德綱三本他撰寫的關於相聲的著作)

——“你說我指點,沒事!”(送給郭德綱三本他撰寫的關於相聲的著作)

——“你回去問問于謙,他肯定看過(我們的節目)!”

——“一句話,沒搶你生意!”

——“今天你不讓我們過,是嗎?”

——“我們走著瞧!”

——“今天是你不讓我們過,明天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也許就是我們!”

任何一個稍微有點家教和修養的人都不會這樣跟一個和自己無冤無仇的人說話,這些對話沒有激怒郭德綱,現場的演員和觀眾看不下去了,直言“拿我們相聲演員不當事兒”。來自北京大逗相聲的演員、清華大學博士李寅飛上場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我想證明說相聲的博士也有正常人。”

李宏燁作為一位高知博士,相信他也應該有著正常的家教,智商、情商應該也不會低於正常人,那為什麼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展現人性的弱點呢?

因為這都是演戲!

刀刀認為,這戲是東方衛視出品、並和李宏燁聯合導演,李宏燁、郭德綱主演,現場其他演員和觀眾則是配角,眾多口誅筆伐的網友觀眾自覺充當了群演。東方衛視和李宏燁為什麼要導演這麼一出不討好、招人罵的戲呢?

先說東方衛視。現在是市場經濟,再好的商品也需要吆喝,東方衛視籌備半年之久的《相聲有新人》經歷了改名、延期等意外,好不容易可以播出了還不使勁吆喝,吸引更多的觀眾,雖然北方的天津衛視《笑禮相迎》爛的一塌糊塗,但也算是一個競爭對手,當初就是《笑禮相迎》搶了“首檔相聲綜藝”的名頭和播出檔期,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此仇不報更待何時,最好的報仇方式就是用節目收視率碾壓對手。從這一點來看,東方衛視做到了,首播就進入週六收視榜前三,而《笑禮相迎》12期以來收視率基本都在十名開外,排名倒數。

除了節目收視率之外,東方衛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穩固其國內喜劇節目領頭羊的地位。東方衛視以前有《笑傲江湖》、《笑聲傳奇》和《歡樂喜劇人》等多檔喜劇節目,口碑和收視都很不錯,是同類節目的領導者。這次把相聲單獨拿出來做節目,算是對產品和市場的細分,新節目自然不能砸了喜劇節目的招牌,否則以後的廣告招商都會受影響。

出於以上原因,東方衛視需要宣傳、需要炒作、需要關注度,那就找合夥人或演員吧,李宏燁因為種種原因進入了東方衛視的視野。

再說李宏燁。李宏燁是上海交大博士,也是大學教授,同時他還有一個商人身份——上海新語相聲的創始人和老闆。對於博士、教授的智商刀刀沒有資格懷疑,對於他的情商其實也不需要懷疑,因為沒有情商的人是當不了商人、當不了老闆的。這樣一個有智商、有情商的高級知識分子怎麼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失態、發狂呢?因為他還是一個老闆,一個迫切需要關注、需要開拓市場的老闆,他選擇了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進行炒作。

這種炒作,肯定是下下策,他之所以沒有選擇,是因為他前期為了推廣他的新語相聲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很不理想,知道新語相聲的人很少,聽過他們作品的就更少了。要知道李宏燁自稱創作了500多段相聲,可沒有一段相聲能讓人熟知或走出相聲劇社的大門,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相聲演員的悲哀,特別是像李宏燁這樣一個自負、甚至自大的高知相聲演員,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李宏燁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出名——自己出名、新語相聲也出名,為了出名——即使是罵名、惡名都認了。在節目現場,李宏燁用生命在表演,出言不遜算什麼,狂懟郭德綱又如何,其他演員看笑話又怎樣?只要成功了,那都是過眼煙雲,大不了事後做個解釋、道個歉,但目的已經達到了!

殊不知,他在場上太過於執著和自信,被戲精附了身,被“合夥人”鑽了空子,他的所有不當言論都被節目組放大、再放大,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李宏燁,當他發現時態嚴重時,趕緊發了篇微博進行解釋說明,但已經為時已晚,網絡輿論如泰山壓頂般讓他抬不起頭、直不起腰。這也許就是成功需要付出的代價,但這算成功嗎?

最後說說郭德綱。郭德綱在這出戏裡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但是一個被動的主角,也許這出戏一開始他就知道,但他又無法改變什麼?因為這是節目的需要。郭德綱作為當今中國相聲的領軍人物,他今天的地位和聲望不是某個協會給的,而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捨生忘死打下來的,所以格外珍惜,他能做的就是謹守本心、堅持原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用嚴謹的態度為中國相聲挑選人才,為中國相聲的再次繁榮做出自己的努力,對於其他綜藝節目裡面某些導師為了節目效果戲精附身、放棄原則的行為他是不屑的,更是不敢的——中國相聲需要新鮮血液,郭德綱的對手需要機會。

郭德綱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本色出演,這也正是節目組需要的效果,郭德綱不願意被人蹭WIFI,但有時候卻又防不勝防,因為他和東方衛視也是合作關係。為了相聲,他無法關閉他的WIFI,因為他心中還有一個相聲夢!

郭老師,加油!你為相聲所做的一切,觀眾都能理解,都會支持你!!


橙星娛論


節目沒看全,但交大博士和郭德綱互懟的推送到處都是,僅僅從傳播的角度上來看,這對夫妻火了,交大火了,但我相信現在也沒幾個人關心這對夫妻叫什麼

不服高人有罪,這是手藝人常說的話,交大夫妻一副不服我有罪的模樣,豪情萬丈,指點江山,可惜作品人品都是不倫不類,得罪的是現場所有選手還有電視機前的觀眾,我有點懷疑這是節目刻意安排,否則我是不太相信名牌大學的博士會有這樣的人,這更需要教育上的反思

郭德綱在節目中的表現很剋制,但不怎麼留情面,基本都是一針見血,和博士夫婦的對話無疑是節目的爆點,已經開始有人人肉這對夫妻的背景了,想想也夠可怕的

交大的史老師,就是脫口秀那位,對此做了解釋,很精闢,入情入理,於是越發顯得博士夫妻的可笑,可以想象,他們會承包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笑點,可以是做了反面教材

耐人尋味的是這對夫妻後面有苗阜的影子,有心還是無心就得慢慢看了,相聲圈的是非多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次不過是小兒科罷了

說句實話,這次的博士夫妻說相聲就是有人在瓜子裡放了倆臭蟲,噁心噁心人而已,至於噁心誰,不言自明


袖手看君


如果不是看了這個節目,我還真懷疑他是不是交大的博士,作為一名博士,我覺得他基本的尊重和個人素養都沒有。現在島主來看看裡面的一些細節:

1.上場的時候,手指郭德綱反問對方:您不認識我是吧?還真把自己當成了相聲名人了,我認識郭德綱、認識姜昆、認識馬三立,還真的就不認識這位交大的博士。

2.在贈書環節,給郭德綱老師贈書三本書,但是這位博士卻說:“我估計您能看懂這本差不多。”其實,內心就是暗指郭德綱沒文化,看不懂這些高深的書。

在看看裡面寫的贈言,看懂難,應用更難!咀嚼咀嚼!再看看寫的這字體,感覺不像是一個博士的手筆啊!

3.說郭德綱不認識他們,說于謙肯定認識他們。直接說于謙的名字,是不是沒有一點尊重?最起碼說聲于謙老師吧?直呼其名是一個博士應該有的素質體現嗎?

4.李宏燁:您投資我馬上就做。郭德綱:我不能投這個資,陪了怎麼辦?李宏燁忽然暴走:一句話,沒搶您生意!看看這個表情,感覺真的不像是一個博士生應該有的傲慢!

5.博士生說今天,您不讓我們過是嗎?郭德綱:過不了!此時,底下反而有了鼓掌聲。不知道這位博士尷尬不!

6.然後他就說出了那句:走著瞧

7.這位博士下去之後,又有一位清華博士上來了,人家說了這樣一句話:說相聲的博士也有正常人。可謂是結結實實的打了上面那位博士一巴掌。

關於此事,您是如何看待的?歡迎留言評論說說您的看法。


大叔探保


李宏燁夫妻自稱創造“公式相聲”,對傳統相聲冷嘲熱諷,自我標榜,目中無人,讓現場觀眾面面相覷。不懂得禮貌尊重,不懂得說話分寸,不懂得情緒管理,網上幾乎一面倒聲討這對博士夫妻。

李宏燁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與郭德綱互懟中波及於謙表示後悔,並向于謙致歉。有傳言說他通過《創業英雄匯》已拿到了200萬融資。對此,李宏燁表示否認。

人們好奇,李宏燁博士的現場衝動,是特殊情況,還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價值判斷、自我認知、情緒管理真的有問題?

問題一:性格偏激任性 確少情緒管理的修煉

李宏燁說,自己從小就愛說話,而且脾氣大。問題是,他任其發展嗎?

人的內在修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現實倫理道德約束中,剋制私慾的修煉。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最低是食色,最高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需要情緒、性格的全方位完善。

起碼從李宏燁在現場的表現看,他性格偏激,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在憤怒時不懂得控制。

而且,他對自我的評價似乎也出現了偏差。他說:“時代變了,現在人們喜歡的是真正好笑的相聲,不再喜歡太平歌詞唱戲那些了。真正的相聲屬於我們下一代,有科技含量創作出來的,能給人們帶來思想的相聲。 ”

可是,他說的“公式相聲”《好浪漫啊》,可能有科技含量,卻一點不好笑,也沒帶來什麼思想。反而是對“博士炫技”的淺層套用,和一些老梗。博士考評,對論文打分,相信他是過五關斬六將的,可是,情緒管理從來不打分,也喪失了糾正性格認知缺陷的機會。

問題二:才華展示心理膨脹 偏激當個性反而被消費

今年32歲的李宏燁,出生於天津。他統計,去年自己就上過43次綜藝節目,其中包括《歡樂中國人》《開門大吉》《中國詩詞大會》等等。

2010年,他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11年,相聲協會獲得上海交大校長獎,李宏燁與校長一同吃飯,校長一引薦,第二年,他的《相聲的有限元》就作為“985”三期原創文化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出版,獲得了6萬資助。

這些場面在增進他知名度的同時,也讓他心理膨脹,誇大了自己的名氣指數。所以,他對郭德綱上場不認識他表示不屑。

另一方面也讓他了解到綜藝節目的走紅邏輯,吸引眼球就是生產力。有一個細節,李燁上場前,對自己的結果也有預判。他認為:“我們肯定是通不過的,所以我們就想,不管能不能晉級了,先讓現場爆掉。”

的確,他們讓現場爆掉了,靠的是蠻橫強勢,收穫的是全民的憤怒。這樣的眼球可能是包袱。不知道還有沒有人願意為他們的“定製相聲”融資?

問題三:形象被誇張刻畫,也是節目炒作嫌疑

其實,李宏燁某種程度也是受害者。李宏燁說:“節目組要求我在內容中突出夫妻、博士兩個身份”。他的稿子是節目組知道的。對於他,這是一場比賽,而對於節目組,他成了某種“工具”。

電視節目組為了渲染節目效果,不但延續理工科博士呆板鑽牛角尖的框架,還故意給他了一種“狂妄輕狂”的人設。有一個細節,現場的選手,只有少數幾個有特點的是帶了胸麥話筒的。李宏燁就是其中之一,每次他對別人表演的點評,都是不屑一顧,都被節目呈現。

總之,李宏燁的表現,以及引爆的憤怒。既是偶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們不能過於責難他,反而要想想,為什麼這樣的人被呈現在了公眾舞臺上,難道,這麼多年,沒有人、課程、制度給過他一點點醒嗎?教育體系,博士評價考核體制,也該拿此事做一個標本來分析,怎樣真正培養出真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

李宏燁自稱是“會寫相聲的博士。”他認為相聲有笑的公式規律,本質上沒錯,但是過於陷入技術分析,喪失了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對“世道人心”的把握。就像機器人可以定製出微笑,卻永遠不是發自心靈的。

喜歡南瓜的回答嗎?與其相忘江湖,不如一鍵點關注!


南瓜博士劉楠


難道郭德綱就是天生懟別人的?在綜藝節目裡,挖苦,嘲諷打擊別人,好像成了那些腕的專權,你可以是誰的粉,卻沒權指責別人不尊重你的偶像,成名以後的郭德綱尖酸刻薄,誰看到過他尊重別人?無論對女嘉賓也好,那份低俗恐怕連街頭混混都自愧不如,這就是藝術?

看看郭德綱的過去,一度在安徽商廈的櫥窗裡貓幾十個小時,後來在安徽電視臺混飯吃,那時的郭德綱沒有今天的嘴臉,今天與昨天,郭德綱搖身一變,成功後的膨脹,目空一切,這就是小人得志吧。郭德綱到底有多少藝術細胞?儼然一代宗師。尊重是相互的,一慣愚弄別人的郭德綱是誰給他的權利,應該是他自己太高估自己,把自己凌架於別人之上。

藝術是高雅的,相聲藝術也好,並非只有挖苦,罵爹孃,說缺心眼話的形式。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成功,都要給觀眾一個樸素和諧的形象,所謂風格,不是公雞中的戰鬥機,時時處處損人利己,抓住機會讓別人難堪。這不是善良的藝術,是弱肉強食。是報仇心理。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要珍惜自己的辛苦和形象,要感恩,不能一朝成名,原形畢露,唯我獨尊。

對一個從來不知道尊重別人的人,沒資格談尊重,得不到尊重也是理所當然,只是很多人一直隱忍著你的無聊,一旦遇到不願意剋制的,發生以牙還牙的局面也正常,是好多人把他們慣起來的,不慣著他們是對藝術的尊重。對博士的咄咄逼人,真的沒必要說長道短,這樣的人多一點,文藝圈會低調點,像博士這樣的人太少。不禮貌,不尊重,可能這樣評價有失公平,讓那些囂張的人品嚐一下別人的囂張,這是一種正能量,。


白這個顏色


就想問一句這人是誰徒弟?

一個外行試圖教一群內行怎樣說相聲,這本身就是個笑話。這就如同一個給自己家人做過幾頓飯的人就想著可以去指導專業廚師怎樣做菜味道更新穎;一個開了幾年車就以為自己是老司機了的人就想著去指導專業賽車手怎樣過彎超車用他的方法更快;一個練了幾天毛筆字的人去指導書法家怎樣寫字能跟他寫的一樣漂亮,荒唐至極。

自以為是,這是我給這位博士先生的評語。雖然我連本科學歷都沒有。但我認為這就不是學歷的問題,隔行如隔山這句老話不知道博士先生聽過沒有。

熱愛相聲這沒有錯,自學創新相聲這也值得鼓勵。但是誰給你的自信讓你認為你研究所得到的東西就一定是相聲的未來了,你研究的這東西就壓根兒就不算相聲好吧,跟我們普通人所認知的相聲一點關係沒有。郭老師說的對,您自己搞個節目自己玩兒多好。肯定也有認同您的人跟您一塊兒研究,何況您都有自己的學生了,還有自己的“行話”,還出了書,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了,說不定您可以開山立派搞出個新的文藝形式來。

總之不要跟相聲死磕了,太平歌詞、北京小曲兒、快板兒、評戲還是有人喜歡的,與時俱進不代表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都可以不要了,您代表不了所有新一代的年輕人。閉門造車,不會抬頭看路,即使您是博士造出來的高科技車也不適合在我們這樣普通的路上跑。

言盡於此,謝謝閱讀!


歪嘴小言


曾經聽說過一句話:高學歷不代表有高能力。我想在再加上一句:高學歷也不代表高素質。這句話放到這裡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剛剛看了這段讓人覺得並不搞笑的相聲我笑了,是一種嘲笑。

我在這裡先不評論這段相聲表演的好不好,我想解釋一下:高學歷不代表高素質。這對夫妻在表演的時候多次強調“博士”,很顯然這是對臺上臺下的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員,還是評委都是一種瞧不起,就是認為博士生很了不起,很牛❌,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各種狂妄自大的語言讓我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博士所具有的素質,在我的印象中博士應該是溫文爾雅,語言舉止各方面都非常嚴謹的人,在這裡我沒有看到,更多的是一種“囂張跋扈”。

再來談談表演的好不好。相聲講究說學逗唱,本來就是給觀眾一種放鬆心情愉悅身心的方式,讓觀眾覺的笑了就是好的,本來心情不好這一聽笑了,心情也就好多了,觀眾本身也更不願意摻雜什麼“公式”元素,給人心理上覺得我是來聽課的學習公式的。而且相聲這門藝術,對於表演者本身來說要投入其中,所說出的話給人的感覺就是搞笑而不滑稽,有時候粗糙但不粗魯。這對夫妻可不一樣了,他們的語言動作可以用“粗魯”來形容了。的確我們作為公眾都希望相聲中摻雜一些不同的東西,但所摻雜的東西也並不違背傳統相聲的規則。而在這裡我看到的是他們公式相聲要取代傳統相聲的誇誇其談,妄自菲薄。

我想說,我們在“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同時不要忘了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留下的東西,力挺傳統相聲,希望越來越好!


漢堡包110760291


說說我的看法:1、嘉賓是製作方找的,節目是製作方錄的,剪輯是製作方定的,至於節目的推廣,是不是製作方的想法,不好說。但最得利的必然是製作方。所以節目而已,不必當真。2、我也認識參賽的有些人,平時和臺上顯然也有區別。是劇情需要,還是自己就這麼想,也真不好說,畢竟最難猜的是人心。3、博士相聲就水準來說,真不怎麼樣,但如果大家都來炒作宣傳,他也就成了名人,參加了這個比賽他不吃虧。4、人最難了解的是自己,也最固執,很難說服。博士也許真的認為自己很行,畢竟平時身邊人也一定告訴他們很行,有時候是因為大家都圓滑,誇一句好總比說個意見更容易收穫笑臉。有時候是因為要求不同,同事說個笑話,大家都會說挺好,如果讓他們上電視說笑話,或許周邊朋友還會說好,但其他人說不好,也正常,畢竟身份不同,位置不同,大家要求和態度也不同。


傳媒人張根清


1、應試教育的惡果:只要掌握了應試技巧,通過不斷的機械式重複學習,沒有任何成果的書呆子,都能成為博士前或者後什麼的。只能說博士的門檻越來越低,應試教育粗壯的樹幹上,結出了惡果。博士,原來應該是學識的象徵,現在成了網紅的敲門磚,成了賣豬肉的噱頭,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2、交大博士的驕傲:三本“鉅著”、500多段相聲段子,代表著不能辯駁的強大自信,“公式”這麼高大上的詞眼,更為這份自信築起了鋼筋混凝土般的防線,不能受攻擊。傳統相聲才600多段,李博士一個人就寫了500多段,2000年曆史傳統(東方朔),不抵李博士一人之功。如此豐功偉績,當然不容一初中生置喙。所以,拿冠軍只是小目標,坐著的應該是李博士,郭只配“咀嚼”以咂摸出一點味來,其他學員,更不用提、不能入法眼。

3、交大博士的軟弱:不能被人攻擊,不能被人反駁,不然就是反科學,就是不入流。我公式已經研究出來了,不懂是你文化水平太低,回家細細咀嚼;我寫的段子是經過公式論證了的,幾分幾秒你要笑,笑聲要持續幾秒,這都是經過嚴格論證了的,如果你不笑,或者沒笑夠時間,還是你水平太低,不配觀賞喜劇;我的相聲是正宗,如果我的理論和公式不能涵蓋,證明你就不是相聲,或者是假相聲,比如單口相聲就是假相聲。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本來就是主觀問題,你卻要用客觀數據死搬硬套,還要大家都認可,何其難也。苗某社喜聞樂見,我的成員、我的弟子都是博士,足見“國家一級演員”是當之無愧的。某流更要積極招攬,用公式證明自己的一貫正確性,用博士頭銜彰顯正宗和主流,以及後繼有人,還有發揚光大,證明自己才是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其他都是野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