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交大博士跟郭德纲互怼一事你怎么看?

捌零后的尾巴


我看了《相声有新人》的这一期,上海交大博士夫妻怒怼郭德纲,郭德纲表现得还算有礼有节,而这个交大博士的表现太没有风度,好像是个狂人,是中国相声的颠覆者,但他们表演的节目确实无甚可看之处。



我觉得作为一个相声节目,最重要的是节目好看、观众喜欢,而李宏烨的错误之处是处处自夸自己是博士,仿佛理论造诣很高,但在这个理论指导下表演的相声节目难看至极,这就是他的不成功之处。


李宏烨对其他相声节目很看不上,说都是些陈旧段子和老戏。而他上场的时候,很狂傲,手指着郭德纲说:“您不认识我是吧?”他给郭德纲赠送了三本书,却讽刺说:“我估计您能看懂这本差不多。”在死难看的节目表演完之后,估计观众没有一个会同意让他过,他却对郭德纲说:“您不让我们过是吗?我们走着瞧!明天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也许就是我们。”

李宏烨说自己写了500多段相声,他确实是个狂人,不惜与整个相声界为敌。他出过三本相声专著,看得出,他确实想在相声领域做出点贡献。问题是,他的个人修养太差了,缺乏最起码的待人接物的礼貌。他把没礼貌当成了爽直,把无趣当成了相声的圭臬,没有能代表自己理论的精彩节目。



说到底,没有好节目一切都是假的。我同意郭德纲的看法,没人掏钱买票,就是最大的失败。自吹在精彩的相声,没有观众的认可,都是意淫。


迷楼


本文由头条号作者【陌上横刀】原创,聊八卦、讲道理,探讨、解析娱乐圈背后的故事。

交大博士李宏烨在《相声有新人》首播现场怒怼中国相声引领人物郭德纲,其狂妄、自大、失礼的言行瞬间引爆网络,引领头条娱乐,而他和妻子/搭档郑钰表演的作品《好浪漫啊》却如鸭子背上一瓢水——过而无痕,他用自己的作品验证了他的“公式相声”是失败的!

李宏烨夫妻都是上海交大博士,智商肯定没得说,这也是其骄傲、狂妄的资本。至于情商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博士怼郭德纲的狂妄语录:

——“你不认识我,是吧?”

——“我估计你能看懂这本差不多”(送给郭德纲三本他撰写的关于相声的著作)

——“你说我指点,没事!”(送给郭德纲三本他撰写的关于相声的著作)

——“你回去问问于谦,他肯定看过(我们的节目)!”

——“一句话,没抢你生意!”

——“今天你不让我们过,是吗?”

——“我们走着瞧!”

——“今天是你不让我们过,明天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也许就是我们!”

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家教和修养的人都不会这样跟一个和自己无冤无仇的人说话,这些对话没有激怒郭德纲,现场的演员和观众看不下去了,直言“拿我们相声演员不当事儿”。来自北京大逗相声的演员、清华大学博士李寅飞上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我想证明说相声的博士也有正常人。”

李宏烨作为一位高知博士,相信他也应该有着正常的家教,智商、情商应该也不会低于正常人,那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现人性的弱点呢?

因为这都是演戏!

刀刀认为,这戏是东方卫视出品、并和李宏烨联合导演,李宏烨、郭德纲主演,现场其他演员和观众则是配角,众多口诛笔伐的网友观众自觉充当了群演。东方卫视和李宏烨为什么要导演这么一出不讨好、招人骂的戏呢?

先说东方卫视。现在是市场经济,再好的商品也需要吆喝,东方卫视筹备半年之久的《相声有新人》经历了改名、延期等意外,好不容易可以播出了还不使劲吆喝,吸引更多的观众,虽然北方的天津卫视《笑礼相迎》烂的一塌糊涂,但也算是一个竞争对手,当初就是《笑礼相迎》抢了“首档相声综艺”的名头和播出档期,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此仇不报更待何时,最好的报仇方式就是用节目收视率碾压对手。从这一点来看,东方卫视做到了,首播就进入周六收视榜前三,而《笑礼相迎》12期以来收视率基本都在十名开外,排名倒数。

除了节目收视率之外,东方卫视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稳固其国内喜剧节目领头羊的地位。东方卫视以前有《笑傲江湖》、《笑声传奇》和《欢乐喜剧人》等多档喜剧节目,口碑和收视都很不错,是同类节目的领导者。这次把相声单独拿出来做节目,算是对产品和市场的细分,新节目自然不能砸了喜剧节目的招牌,否则以后的广告招商都会受影响。

出于以上原因,东方卫视需要宣传、需要炒作、需要关注度,那就找合伙人或演员吧,李宏烨因为种种原因进入了东方卫视的视野。

再说李宏烨。李宏烨是上海交大博士,也是大学教授,同时他还有一个商人身份——上海新语相声的创始人和老板。对于博士、教授的智商刀刀没有资格怀疑,对于他的情商其实也不需要怀疑,因为没有情商的人是当不了商人、当不了老板的。这样一个有智商、有情商的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失态、发狂呢?因为他还是一个老板,一个迫切需要关注、需要开拓市场的老板,他选择了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炒作。

这种炒作,肯定是下下策,他之所以没有选择,是因为他前期为了推广他的新语相声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很不理想,知道新语相声的人很少,听过他们作品的就更少了。要知道李宏烨自称创作了500多段相声,可没有一段相声能让人熟知或走出相声剧社的大门,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相声演员的悲哀,特别是像李宏烨这样一个自负、甚至自大的高知相声演员,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宏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出名——自己出名、新语相声也出名,为了出名——即使是骂名、恶名都认了。在节目现场,李宏烨用生命在表演,出言不逊算什么,狂怼郭德纲又如何,其他演员看笑话又怎样?只要成功了,那都是过眼烟云,大不了事后做个解释、道个歉,但目的已经达到了!

殊不知,他在场上太过于执着和自信,被戏精附了身,被“合伙人”钻了空子,他的所有不当言论都被节目组放大、再放大,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李宏烨,当他发现时态严重时,赶紧发了篇微博进行解释说明,但已经为时已晚,网络舆论如泰山压顶般让他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这也许就是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但这算成功吗?

最后说说郭德纲。郭德纲在这出戏里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但是一个被动的主角,也许这出戏一开始他就知道,但他又无法改变什么?因为这是节目的需要。郭德纲作为当今中国相声的领军人物,他今天的地位和声望不是某个协会给的,而是靠自己一刀一枪、舍生忘死打下来的,所以格外珍惜,他能做的就是谨守本心、坚持原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用严谨的态度为中国相声挑选人才,为中国相声的再次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对于其他综艺节目里面某些导师为了节目效果戏精附身、放弃原则的行为他是不屑的,更是不敢的——中国相声需要新鲜血液,郭德纲的对手需要机会。

郭德纲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本色出演,这也正是节目组需要的效果,郭德纲不愿意被人蹭WIFI,但有时候却又防不胜防,因为他和东方卫视也是合作关系。为了相声,他无法关闭他的WIFI,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个相声梦!

郭老师,加油!你为相声所做的一切,观众都能理解,都会支持你!!


橙星娱论


节目没看全,但交大博士和郭德纲互怼的推送到处都是,仅仅从传播的角度上来看,这对夫妻火了,交大火了,但我相信现在也没几个人关心这对夫妻叫什么

不服高人有罪,这是手艺人常说的话,交大夫妻一副不服我有罪的模样,豪情万丈,指点江山,可惜作品人品都是不伦不类,得罪的是现场所有选手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我有点怀疑这是节目刻意安排,否则我是不太相信名牌大学的博士会有这样的人,这更需要教育上的反思

郭德纲在节目中的表现很克制,但不怎么留情面,基本都是一针见血,和博士夫妇的对话无疑是节目的爆点,已经开始有人人肉这对夫妻的背景了,想想也够可怕的

交大的史老师,就是脱口秀那位,对此做了解释,很精辟,入情入理,于是越发显得博士夫妻的可笑,可以想象,他们会承包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笑点,可以是做了反面教材

耐人寻味的是这对夫妻后面有苗阜的影子,有心还是无心就得慢慢看了,相声圈的是非多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次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说句实话,这次的博士夫妻说相声就是有人在瓜子里放了俩臭虫,恶心恶心人而已,至于恶心谁,不言自明


袖手看君


如果不是看了这个节目,我还真怀疑他是不是交大的博士,作为一名博士,我觉得他基本的尊重和个人素养都没有。现在岛主来看看里面的一些细节:

1.上场的时候,手指郭德纲反问对方:您不认识我是吧?还真把自己当成了相声名人了,我认识郭德纲、认识姜昆、认识马三立,还真的就不认识这位交大的博士。

2.在赠书环节,给郭德纲老师赠书三本书,但是这位博士却说:“我估计您能看懂这本差不多。”其实,内心就是暗指郭德纲没文化,看不懂这些高深的书。

在看看里面写的赠言,看懂难,应用更难!咀嚼咀嚼!再看看写的这字体,感觉不像是一个博士的手笔啊!

3.说郭德纲不认识他们,说于谦肯定认识他们。直接说于谦的名字,是不是没有一点尊重?最起码说声于谦老师吧?直呼其名是一个博士应该有的素质体现吗?

4.李宏烨:您投资我马上就做。郭德纲:我不能投这个资,陪了怎么办?李宏烨忽然暴走:一句话,没抢您生意!看看这个表情,感觉真的不像是一个博士生应该有的傲慢!

5.博士生说今天,您不让我们过是吗?郭德纲:过不了!此时,底下反而有了鼓掌声。不知道这位博士尴尬不!

6.然后他就说出了那句:走着瞧

7.这位博士下去之后,又有一位清华博士上来了,人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说相声的博士也有正常人。可谓是结结实实的打了上面那位博士一巴掌。

关于此事,您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评论说说您的看法。


大叔探保


李宏烨夫妻自称创造“公式相声”,对传统相声冷嘲热讽,自我标榜,目中无人,让现场观众面面相觑。不懂得礼貌尊重,不懂得说话分寸,不懂得情绪管理,网上几乎一面倒声讨这对博士夫妻。

李宏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与郭德纲互怼中波及于谦表示后悔,并向于谦致歉。有传言说他通过《创业英雄汇》已拿到了200万融资。对此,李宏烨表示否认。

人们好奇,李宏烨博士的现场冲动,是特殊情况,还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价值判断、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真的有问题?

问题一:性格偏激任性 确少情绪管理的修炼

李宏烨说,自己从小就爱说话,而且脾气大。问题是,他任其发展吗?

人的内在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现实伦理道德约束中,克制私欲的修炼。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低是食色,最高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需要情绪、性格的全方位完善。

起码从李宏烨在现场的表现看,他性格偏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愤怒时不懂得控制。

而且,他对自我的评价似乎也出现了偏差。他说:“时代变了,现在人们喜欢的是真正好笑的相声,不再喜欢太平歌词唱戏那些了。真正的相声属于我们下一代,有科技含量创作出来的,能给人们带来思想的相声。 ”

可是,他说的“公式相声”《好浪漫啊》,可能有科技含量,却一点不好笑,也没带来什么思想。反而是对“博士炫技”的浅层套用,和一些老梗。博士考评,对论文打分,相信他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可是,情绪管理从来不打分,也丧失了纠正性格认知缺陷的机会。

问题二:才华展示心理膨胀 偏激当个性反而被消费

今年32岁的李宏烨,出生于天津。他统计,去年自己就上过43次综艺节目,其中包括《欢乐中国人》《开门大吉》《中国诗词大会》等等。

2010年,他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1年,相声协会获得上海交大校长奖,李宏烨与校长一同吃饭,校长一引荐,第二年,他的《相声的有限元》就作为“985”三期原创文化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出版,获得了6万资助。

这些场面在增进他知名度的同时,也让他心理膨胀,夸大了自己的名气指数。所以,他对郭德纲上场不认识他表示不屑。

另一方面也让他了解到综艺节目的走红逻辑,吸引眼球就是生产力。有一个细节,李烨上场前,对自己的结果也有预判。他认为:“我们肯定是通不过的,所以我们就想,不管能不能晋级了,先让现场爆掉。”

的确,他们让现场爆掉了,靠的是蛮横强势,收获的是全民的愤怒。这样的眼球可能是包袱。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愿意为他们的“定制相声”融资?

问题三:形象被夸张刻画,也是节目炒作嫌疑

其实,李宏烨某种程度也是受害者。李宏烨说:“节目组要求我在内容中突出夫妻、博士两个身份”。他的稿子是节目组知道的。对于他,这是一场比赛,而对于节目组,他成了某种“工具”。

电视节目组为了渲染节目效果,不但延续理工科博士呆板钻牛角尖的框架,还故意给他了一种“狂妄轻狂”的人设。有一个细节,现场的选手,只有少数几个有特点的是带了胸麦话筒的。李宏烨就是其中之一,每次他对别人表演的点评,都是不屑一顾,都被节目呈现。

总之,李宏烨的表现,以及引爆的愤怒。既是偶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们不能过于责难他,反而要想想,为什么这样的人被呈现在了公众舞台上,难道,这么多年,没有人、课程、制度给过他一点点醒吗?教育体系,博士评价考核体制,也该拿此事做一个标本来分析,怎样真正培养出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李宏烨自称是“会写相声的博士。”他认为相声有笑的公式规律,本质上没错,但是过于陷入技术分析,丧失了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对“世道人心”的把握。就像机器人可以定制出微笑,却永远不是发自心灵的。

喜欢南瓜的回答吗?与其相忘江湖,不如一键点关注!


南瓜博士刘楠


难道郭德纲就是天生怼别人的?在综艺节目里,挖苦,嘲讽打击别人,好像成了那些腕的专权,你可以是谁的粉,却没权指责别人不尊重你的偶像,成名以后的郭德纲尖酸刻薄,谁看到过他尊重别人?无论对女嘉宾也好,那份低俗恐怕连街头混混都自愧不如,这就是艺术?

看看郭德纲的过去,一度在安徽商厦的橱窗里猫几十个小时,后来在安徽电视台混饭吃,那时的郭德纲没有今天的嘴脸,今天与昨天,郭德纲摇身一变,成功后的膨胀,目空一切,这就是小人得志吧。郭德纲到底有多少艺术细胞?俨然一代宗师。尊重是相互的,一惯愚弄别人的郭德纲是谁给他的权利,应该是他自己太高估自己,把自己凌架于别人之上。

艺术是高雅的,相声艺术也好,并非只有挖苦,骂爹娘,说缺心眼话的形式。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成功,都要给观众一个朴素和谐的形象,所谓风格,不是公鸡中的战斗机,时时处处损人利己,抓住机会让别人难堪。这不是善良的艺术,是弱肉强食。是报仇心理。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要珍惜自己的辛苦和形象,要感恩,不能一朝成名,原形毕露,唯我独尊。

对一个从来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没资格谈尊重,得不到尊重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很多人一直隐忍着你的无聊,一旦遇到不愿意克制的,发生以牙还牙的局面也正常,是好多人把他们惯起来的,不惯着他们是对艺术的尊重。对博士的咄咄逼人,真的没必要说长道短,这样的人多一点,文艺圈会低调点,像博士这样的人太少。不礼貌,不尊重,可能这样评价有失公平,让那些嚣张的人品尝一下别人的嚣张,这是一种正能量,。


白这个颜色


就想问一句这人是谁徒弟?

一个外行试图教一群内行怎样说相声,这本身就是个笑话。这就如同一个给自己家人做过几顿饭的人就想着可以去指导专业厨师怎样做菜味道更新颖;一个开了几年车就以为自己是老司机了的人就想着去指导专业赛车手怎样过弯超车用他的方法更快;一个练了几天毛笔字的人去指导书法家怎样写字能跟他写的一样漂亮,荒唐至极。

自以为是,这是我给这位博士先生的评语。虽然我连本科学历都没有。但我认为这就不是学历的问题,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不知道博士先生听过没有。

热爱相声这没有错,自学创新相声这也值得鼓励。但是谁给你的自信让你认为你研究所得到的东西就一定是相声的未来了,你研究的这东西就压根儿就不算相声好吧,跟我们普通人所认知的相声一点关系没有。郭老师说的对,您自己搞个节目自己玩儿多好。肯定也有认同您的人跟您一块儿研究,何况您都有自己的学生了,还有自己的“行话”,还出了书,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了,说不定您可以开山立派搞出个新的文艺形式来。

总之不要跟相声死磕了,太平歌词、北京小曲儿、快板儿、评戏还是有人喜欢的,与时俱进不代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都可以不要了,您代表不了所有新一代的年轻人。闭门造车,不会抬头看路,即使您是博士造出来的高科技车也不适合在我们这样普通的路上跑。

言尽于此,谢谢阅读!


歪嘴小言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高学历不代表有高能力。我想在再加上一句:高学历也不代表高素质。这句话放到这里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刚刚看了这段让人觉得并不搞笑的相声我笑了,是一种嘲笑。

我在这里先不评论这段相声表演的好不好,我想解释一下:高学历不代表高素质。这对夫妻在表演的时候多次强调“博士”,很显然这是对台上台下的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还是评委都是一种瞧不起,就是认为博士生很了不起,很牛❌,这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各种狂妄自大的语言让我们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博士所具有的素质,在我的印象中博士应该是温文尔雅,语言举止各方面都非常严谨的人,在这里我没有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嚣张跋扈”。

再来谈谈表演的好不好。相声讲究说学逗唱,本来就是给观众一种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方式,让观众觉的笑了就是好的,本来心情不好这一听笑了,心情也就好多了,观众本身也更不愿意掺杂什么“公式”元素,给人心理上觉得我是来听课的学习公式的。而且相声这门艺术,对于表演者本身来说要投入其中,所说出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搞笑而不滑稽,有时候粗糙但不粗鲁。这对夫妻可不一样了,他们的语言动作可以用“粗鲁”来形容了。的确我们作为公众都希望相声中掺杂一些不同的东西,但所掺杂的东西也并不违背传统相声的规则。而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他们公式相声要取代传统相声的夸夸其谈,妄自菲薄。

我想说,我们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同时不要忘了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留下的东西,力挺传统相声,希望越来越好!


汉堡包110760291


说说我的看法:1、嘉宾是制作方找的,节目是制作方录的,剪辑是制作方定的,至于节目的推广,是不是制作方的想法,不好说。但最得利的必然是制作方。所以节目而已,不必当真。2、我也认识参赛的有些人,平时和台上显然也有区别。是剧情需要,还是自己就这么想,也真不好说,毕竟最难猜的是人心。3、博士相声就水准来说,真不怎么样,但如果大家都来炒作宣传,他也就成了名人,参加了这个比赛他不吃亏。4、人最难了解的是自己,也最固执,很难说服。博士也许真的认为自己很行,毕竟平时身边人也一定告诉他们很行,有时候是因为大家都圆滑,夸一句好总比说个意见更容易收获笑脸。有时候是因为要求不同,同事说个笑话,大家都会说挺好,如果让他们上电视说笑话,或许周边朋友还会说好,但其他人说不好,也正常,毕竟身份不同,位置不同,大家要求和态度也不同。


传媒人张根清


1、应试教育的恶果:只要掌握了应试技巧,通过不断的机械式重复学习,没有任何成果的书呆子,都能成为博士前或者后什么的。只能说博士的门槛越来越低,应试教育粗壮的树干上,结出了恶果。博士,原来应该是学识的象征,现在成了网红的敲门砖,成了卖猪肉的噱头,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2、交大博士的骄傲:三本“巨著”、500多段相声段子,代表着不能辩驳的强大自信,“公式”这么高大上的词眼,更为这份自信筑起了钢筋混凝土般的防线,不能受攻击。传统相声才600多段,李博士一个人就写了500多段,2000年历史传统(东方朔),不抵李博士一人之功。如此丰功伟绩,当然不容一初中生置喙。所以,拿冠军只是小目标,坐着的应该是李博士,郭只配“咀嚼”以咂摸出一点味来,其他学员,更不用提、不能入法眼。

3、交大博士的软弱:不能被人攻击,不能被人反驳,不然就是反科学,就是不入流。我公式已经研究出来了,不懂是你文化水平太低,回家细细咀嚼;我写的段子是经过公式论证了的,几分几秒你要笑,笑声要持续几秒,这都是经过严格论证了的,如果你不笑,或者没笑够时间,还是你水平太低,不配观赏喜剧;我的相声是正宗,如果我的理论和公式不能涵盖,证明你就不是相声,或者是假相声,比如单口相声就是假相声。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来就是主观问题,你却要用客观数据死搬硬套,还要大家都认可,何其难也。苗某社喜闻乐见,我的成员、我的弟子都是博士,足见“国家一级演员”是当之无愧的。某流更要积极招揽,用公式证明自己的一贯正确性,用博士头衔彰显正宗和主流,以及后继有人,还有发扬光大,证明自己才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其他都是野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