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2008年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上映時,有人評價說,“日本的家庭電影已經達到了世界巔峰,《步履不停》更是巔峰中的巔峰”。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導演 是枝裕和

10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的家庭電影層出不窮,但再沒見過如上這般篤定的評價。

10年之後,又是是枝裕和,在巔峰之上,再造了一個高峰。這一次,他向觀眾展現了一個特殊的“家庭”。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說實話,我本沒指望《小偷家族》在國內能有多火。畢竟以是枝裕和的風格,在當下的內地電影市場上並不討巧。

這就好比你在各色美食琳琅滿目的中關村食寶街上開了一家粥店,而且,還只賣白粥,偶爾會有吃膩了大魚大肉的客人走進來清清口,但大部分人,還是會奔向川菜魯菜淮揚菜燒烤火鍋小龍蝦。

事實上,是枝裕和也從來沒想討巧,就像他拍出來的每部電影一樣,用藝術的手法再現極其生活化的場景,汨汨流動,卻讓人動情。沒錯,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裡,就是隱藏著那麼多值得停留的瞬間。

△ 駐足觀看本身,就是意義

柴田治將祥太從孤兒院接到他新住處那一段,他問祥太晚上能不能住下來,然後又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如履薄冰地試探,“祥太呀,從明天起爸爸我就又要變成你叔叔了。”

電影沒什麼配樂,也沒有抱頭痛哭的場景,卻把柴田治那種想要重新走進祥太的世界又擔心會打擾他的糾結和小心翼翼體現得淋漓盡致。鏡頭就是這麼靜靜地看著“父子倆”,柴田治的手足無措,祥太的故作鎮定,一覽無餘。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柴田治與祥太父子

我坐在電影院裡的時候,心想,是枝裕和太壞了,現實生活裡,我最見不得這種“父子相顧無言無法和解”的場面,他卻硬要我在電影院裡一幀一幀地見證整個過程。

它太真實了,幾乎沒有任何戲劇化的處理,也沒有濫俗的、突如其來的轉折,一切都生活化地進行著,像極了日常每一次父親和兒子的相處。

屏幕前的父親或者兒子應該怎麼做?他沒有告訴我們。他只是希望你能在此停留,耐心看看整個過程。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他不是給你一碗濃雞湯,讓你涕泗橫流痛改前非;他只是給你一杯白開水,讓你慢慢喝。

生活節奏太快,我們有那麼多的主觀臆斷,因而並不總能“停下來,仔細看看”。其實慢下來、停下來,凝神觀看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 是誰說,撿來的就不值得被愛

信代為由裡剪了短髮,換了衣服,把舊衣服燒掉的時候,她抱著由裡跟她說:“如果說愛你,還打你,那一定是在說謊;如果愛你,就會像這樣抱住你。”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在有血緣關係的家庭裡,愛看起來似乎是“應該的”,“我愛你”變成了“作為你的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兒子/女兒,我應該愛你”。但很多時候,我們以愛之名,做了許多並不能稱得上是“愛”的事情。

而在一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裡,我們接納你成為這個支離破碎家族的一員,理由只有一個,我們喜歡你,我們愛你。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小時候,我們常常問爸爸媽媽我們從哪裡來,最害怕聽到的答案是“撿來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是沒人要的孩子,如果爸爸媽媽不想要了,隨時都有可能被再次扔掉。

“小偷家族”中的六個人,全部都是被人拋棄的,全部都是沒人要的“拖油瓶、老不死、社會渣滓”,但是誰能說“被拋棄的人”就不值得被愛?

他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家族”,一起吃只有白菜和麵筋的火鍋,一起在屋簷下觀賞看不到的煙花,一起去海邊享受陽光和沙灘。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是枝裕和塑造這樣一個日本社會所謂“蛆蟲”組成的家庭,是希望人們在駐足觀察這個家庭的時候明白,愛不是一種義務,愛是一種本性。

就像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這種惻隱之心,這種見不得人被拋棄、見不得別人受委屈的心,是人的本性。

既是本性,人人、處處皆有,只不過在支離破碎的生活中顯得格外珍貴。如果說是枝裕和在讓觀眾駐足觀看之外還有別的期待,那就是哪怕在支離破碎的生活裡,也能發現人性的閃光點。

△ 很可惜,生活,總是支離破碎的

奶奶死後,柴田治和信代隱瞞死訊繼續領退休金;祥太被抓之後,信代他們決定扔下祥太逃跑……

柴田治和信代撿回來了孤寡老人,撿回來了兩個孩子,是出於人性的善,是愛;但也會利用他們、拋棄他們,這是人性的惡,是自私。

而生活也本就是時好時壞,可以美好得像海邊的那個下午,也可以破碎得像入獄的那個夜晚。只是,對於是枝裕和塑造的這個群體來說,生活裡的破碎總是比美好多罷了。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是枝裕和的靈感,來源於當時日本國內的一則關於小偷家族的新聞,新聞裡面提到在查抄的贓物中有高檔釣魚竿,訊問中,小偷表示是因為自己喜歡釣魚,才偷了釣魚竿。

是枝裕和發現,哪怕是擔驚受怕四處流浪的生活裡,也有些東西能夠帶來幸福感;哪怕是在千瘡百孔的人生裡,也總有些美好的瞬間。

於是他將這個故事搬上了熒幕,影評人評價這部《小偷家族》“如手術刀一般,剖開了日本社會底層生活的真實面貌”。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的人總喜歡片面地審視著底層的一切,他們覺得底層的“蛆蟲”要麼懶要麼壞,並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沒文化、素質低、品質差……是枝裕和沒有大開大合地反駁,他只是面面俱到地展現了最支離破碎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會大難臨頭各自飛,會自私自利目空法紀,但他們也是善良的、有愛的,在兵荒馬亂的生活裡,也會有著自己幸福的瞬間、美好的期許和人性的閃光。

然後就戛然而止了,沒有批判,沒有反駁,沒有呼籲。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但我覺得整部電影就是一杯潑在所謂“上層社會”臉上的白開水:“你們哪兒來的優越感?”

人家寫個“感謝貧窮”,只是為了給自己個交代,卻要被一些媒體拿來居高臨下地強行正能量甚至“憶苦思甜”;

哥哥為了養活弟弟而偷盜,弟弟幫助哥哥銷贓,生計所迫的兩兄弟只能偷來一個“家”,不少報道中只有道德批判,卻少有對民生疾苦的敏感。

世界上從不缺談論生活的人,缺的是凝視生活的人。

是枝裕和正是擅長凝視,並把他看到的東西拍給我們每一個人看。

有些人,就在你不屑的眼光裡步履維艱

【作者為觀點流實習生】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聒 蜢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