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草莓從苗床到大田,一栽就活、一活就發,這些環節很關鍵!

月底莓友們就要開始定植了,定植怎樣做,為何

有人能做到 :一栽就活、一活就發,而有些人的苗栽下去後:僵苗不發,死苗不斷,這裡有什麼原因嗎?那我們今天來看看,苗子栽後怎樣能夠減少死苗,快速緩苗。

草莓從苗床到大田,一栽就活、一活就發,這些環節很關鍵!

定植中

首先我們的苗子必須是壯苗,沒有好的苗子其它都是空談,這是基礎。那麼不論是自育苗,還是外購苗,必須是壯苗。

草莓從苗床到大田,一栽就活、一活就發,這些環節很關鍵!

優質壯苗

什麼是壯苗?

壯苗是花芽分化整齊,苗子健壯充實,均勻一致在移栽時能達到植株完整、無病蟲害,一定是無病害的苗子5-6片以上發育正常的複葉,葉片大、葉色正常、小葉完整,中心芽飽滿,植株矮壯,根莖粗1.0-1.5cm,苗重(植株鮮重)30-40克,葉柄短而粗壯,苗高12-15CM,鬚根多粗而白。選苗買苗一定要按這個標準來。

購苗注意事項

很多朋友可能是沒有自己育苗,苗子是購買的,那麼要提醒有購苗需求的莓友,購買草莓苗一定要選擇整株完整,鬚根多,植株大,白根多的苗子。單苗重30-40克,根莖粗達到1.0-1.5釐米。建議有條件的自己去看苗,眼見為實,一看苗圃苗的繁殖數量,繁植太多的,不建議買,因為苗子高、密、嫩,花芽分化不好,抗逆性差,種下容易死苗,產量也可能不行。

二看苗圃苗的整齊度,有沒有空缺處,得病的有的會拔掉。病害多的苗地空缺多。三看根系,要主根發達,白根多,如果黑根太多也不要買。實地最好能切開苗子的根頸部看顏色是否正常,有問題的最好不要買。

草莓從苗床到大田,一栽就活、一活就發,這些環節很關鍵!

根頸部顏色不正常,發生病變

最佳苗齡

最好是選用6月7月中旬之前的苗做生產苗,苗齡最少45天,最好的是選擇70-100天的苗,越高越細緩苗越慢,後期產量也不行。

用好送嫁藥和送嫁肥

這個我們在前期文章中講過這裡不在贅述,有興趣的可查看這篇文章:草莓定植前的送嫁藥怎樣打?送嫁肥又怎樣用?你知道嗎?

起苗注意事項

起挖苗時,要手拿苗莖基部,用力不要太重,輕拿輕放,手不要捏子苗心部。在定植時應把植株外圍的大葉、病殘葉剪掉,只留3~4片葉,剪葉時不要擗葉,要留有一段葉柄,以保護根莖。這樣可減少葉片水分的蒸發,以提高其成活率。儘量多帶些泥土和根系,隨起隨栽。如果是外購苗,長距離運輸注意裝箱和製冷降溫,苗子根系用編織袋包裹,全程均需注意避免草莓根系的水分散失,防止根系老化。外購苗子收到苗子後先要進行緩苗後在進行移栽。最好是做好栽苗的前期準備,包括做畦、洇畦、遮陰和人員安排等之後,再進行起苗工作,

起出的生產苗要儘快定植。

草莓從苗床到大田,一栽就活、一活就發,這些環節很關鍵!

準備外運的草莓苗

整地消毒起壟

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可以大大減少土傳病害的為害,如根腐病,炭疽病、青枯病、黃萎病。大棚消毒的方法有很多如常用的輪作,其中以水旱輪作效果最好。太陽能土壤消毒,化學藥劑消毒等。進入八月上旬就可以揭棚整地,整地做畦完成後,適當灌水或適當鎮壓,使土壤充分溼潤而沉實,以免栽後澆水秧苗下陷,造成泥土淤苗或者空洞造成露根。同時使土壤中有機殘體進一步腐熟,

一般做畦完成後與草莓定植的時間間隔要在10天以上。

草莓從苗床到大田,一栽就活、一活就發,這些環節很關鍵!

起好壟的大棚

浸根

栽植前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加凱潤加生根劑浸根消毒或栽後灌根。可大大降低病害的發生機率。提高成活率。

定植方法

栽植方向應注意將苗的弓背向溝道一側,使花序著生在同一位置,這樣既利於通風透光,又便於農事操作和管理。栽植深度是移栽成活的關鍵。栽植深度不能過深或過淺。栽得過深,苗心被埋住,容易造成爛心和死苗;栽得過淺,根莖裸露在外,容易引起草莓苗的乾枯死亡。以"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為最適宜的移栽深度。

草莓從苗床到大田,一栽就活、一活就發,這些環節很關鍵!

栽植深度示意圖

適當遮陽防止高溫

移栽前對幼苗老葉進行疏除,以減少水分蒸發,同時覆蓋遮陽網,成活後揭除。

定植澆水

邊定植邊澆定植水,可提高成活率,澆水可採用滴灌或噴灌方法,改變傳統大水漫灌習慣,減少土傳病害傳播。第一次水要澆足,保證根系水分供應。定植後3天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第4天到第7天,每天傍晚澆水1次,以後逐漸減少澆水量,經常澆水保持地面不發白。一般定植後2周即成活,成活後即按常規管理。移栽緩苗後,及時採用乙蒜素1500倍液葉面噴霧和淋根,促進草莓植株健壯生長,可有效防治草莓根腐病、莖基腐病和葉斑病等病害。

田間檢查

定植質量的好壞對草莓的生長及以後的管理有很大影響,澆完定植水後要進入田間仔細檢查草莓苗,是否達到栽植質量要求,發現問題應及時調整,或重新定植。

有關草莓種植的任何問題,都點左下角“瞭解更多”進行交流,歡迎進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