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本文配图均系刘墨作品

节选自《胸中丘壑 笔下微云——刘墨先生微思录》

◎ 笔墨当随时代!但,时代与笔墨到底哪个是真实的呢?理论家都认为“时代”是重要的,但我认为个人才是真实的。试想,当我们说文艺复兴如何如何了不起时,不管对那个时代着多少笔墨,对背景做多少的描述,最后还不是因为有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 “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每到太阳从西面照进屋子,墙上的影子都让我迷爱,色耶空耶?空耶色耶?它的静远空灵,真是妙境。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我写这条字时,里面有“酒非内法”四字,我停顿了一下,何为“内法”?按官府法定规格酿造的酒是也。 即如今日之“特供酒”。贾思勰《齐民要术·法酒》:“法酒尤宜存意,淘米不得净,则酒黑。”是其制法来源甚古。古人喜以此语入诗,比如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功效大概也比平常家的酒强多了。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上午很安静,安静到似乎听到了夏天小虫子的鸣叫。风还是凉凉的,吹到身上,有清冽之感。读了一会儿书,看看窗前窗后的蓝天,才注意到树叶已经是墨绿色的了。心,忽然惦念远方了。自作联:

“新墨一池禽对语,天风半岭自翻书。

“万竹抱山情自化,一觞清坐乐当春。

◎ 到中国美术馆看高二适的墨迹展(我刻意回避了书法展三个字)。有人问我,他的字好在哪?我答:好就好在和书法家不一样。或者这样答:他的好处,在于书法家写不出来处。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下午,《艺传天下》节目组来继续拍未完的部分。我在纸上信笔写昨天的观感:

1、昨日观高二适墨迹,所获甚多,盖其于书,乃研学吟咏之余绪,根柢汉人,出入魏晋,不为法度所拘,气息则不在元人下也。

2、以此衡诸今世,绝无其品格矣。有生问二适佳处何在,吾不知也。余应之曰:彼之好处在今之书法家写不出处。盖书法非职业,而读书治学为本色也。

3、生又问何为读书。余曰:义宁陈氏以为,读书在于脱俗谛灾桎梏,真理因得发扬,意志可得自由,是读书之意义矣。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许许多多的社会事件,严重干扰了我平静的读书生活。有朋友说,这些事和你没关系,何必关注?是的,他当然和我没关系,我可以借书本逃到过去或未来,甚至逃到人类出现或亚当夏娃堕落之前。可是,当我意识到我是‘活在虚假的现实里’的时候,你们能想象得到我内心挥之不去的愤怒吗?有人说:难怪你笔下的小鸟,怎么看都像是愤怒的小鸟!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1905年,王国维写了这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这样说:“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汗德《伦理学》之格言曰:“当视人人为一目的,不可视为手段。”岂特人之对人当如是而已乎,对学术亦何独不然。然则彼等言政治,则言政治已耳,而必欲渎哲学文学之神圣,此则大不可解者也。110年了,王国维所说,竟如今日。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偶尔的浓重,也只是为了让那种淡淡的墨色显得更为彻底。恬淡无极,而众美随之。庄子这样说。他所说的逍遥,亦是随意地生活。当然,他的境界太高,我只能理解和做到随意的生活这一点。涂涂画画,慢慢沉淀在笔墨里的,无非是偶尔所得的浅浅的快乐,忘掉恩与怨,得与失,虽然还偶然有爱与恨掠过心头,但那也不过是藏在心底深处的一个往事,表示曾经为人。我想,弘一的‘悲欣交集’,也大概如此。寥寥数笔写意毕,掷笔审视,如果它是让自己喜欢的,大概也类似于一笑而过的淡然吧。

◎ 安阳吃饭,遇到智者,讨论唯心唯物的问题。问我什么意见。我答:唯物是让我们活下去的条件,唯心则是让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太行山昨夜的雨,变成今天早晨的云雾,厚重的山顿时也灵动起来。植物上的小雨滴,干净而明亮倒映着整个迷幻的世界。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恶梦,却因为飘渺的云而冲淡了。

◎ 楷书,行书,与草书。写写丢丢,丢丢写写,从今以后只管写,不再丢。但,我声明:永远不是什么协会的会员,我只写我生命的起伏与安顿。

笔墨就应该淡淡的

◎ 我第一次投入到太行山的怀抱。当车开进太行山,左右高耸不断变幻着的起伏山峰,才知道造化的伟力,怎会有如此奇景!我原先画中的山头,原来先与此默契了。而脑子里原来有的东西也不断地跳出来……愚公、荆浩、范宽、红旗渠都在一左一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