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有些沉默,人到中年才会懂!

男人一旦到了中年,就要承担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各种压力与责任,就连工作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恣意。于是,很多人,既在责任的旋涡中身不由己,又在生计的重压下力不从心。

有些沉默,人到中年才会懂!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到,“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知乎上一句“青春是走在路上,中年是踏上归途”也道尽了无数中年男人的辛酸。

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中年男人”刷屏了。似乎,不管你在人生的什么阶段,中年危机都一下子全民式的爆发了。

前阵子,油腻的中年人还是一个热词。

无论是抨击还是自嘲,都两相得宜的一个词。

这阵子,40岁的男人却成为了“沉重”的代名词。

有些沉默,人到中年才会懂!

如果可以,谁不想永远活成少年的模样?

可是,生活终归不如你想象。

-01-

中年男人,就连哭泣也得转过身捂住脸!

去年年底,歌手朴树在节目录制现场演唱《送别》,当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这一句时,情绪失控。

先是极力克制,后来不断哽咽,像用尽全身的力气努力遏制声音的颤抖,最后实在无法,只能转过身去,背对观众,失声大哭。

后来媒体报道,那天在唱《送别》之前,朴树曾经对朋友说,“有的时候生活就像是炼狱,特别难熬……”

我们无法知晓他唱到那句词的时候内心在想什么,但是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苦。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而大多数时候,最可悲的伤心却是不能说出口,连哭泣都得转过身捂住脸藏起来。

有些沉默,人到中年才会懂!

-02-

有些沉默,人到中年才会懂。

之前看过一本杰罗姆写的小说,叫做《父亲坐在黑暗中》。

讲一个步入中年的父亲,总是在全家人入睡后,一个人起床,也不开灯,就默默地坐在客厅一角。

有一晚,孩子起夜,看到了父亲,并问父亲在干嘛。

父亲回答,“没什么,儿子,什么也没有。”

“那么为什么你独自坐在这儿,沉思到很晚?”

“这样很安静,我喜欢这样。”

而之后的每一夜,父亲仍然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

从前读不懂这个小说,而现在,看到那么多人下班后选择静静地坐在车里,放空自己,然后再开门回家。

我仿佛明白了,有多少明亮与温暖,就有多少背后的黑暗与寂静。

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中年男人不是任何社会角色,不必承担任何压力,因为那时候他只是他自己。

有些沉默,人到中年才会懂!

-03-

冬天,西安火车站,有个男人顶着风雪坐在冰冷的老虎车上等生意,期间没有人光顾,他拿着冷冰冰的蛋糕吃了起来,吃着吃着,突然哭了起来。

地铁里,身边的一个人接了电话,他说“爸爸不饿,爸爸吃过饭了。”挂了电话,他疲惫地揉了揉脖子,另一只手拎着一个菜夹馍。

……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到中年的男人,要背负各种的压力,各种辛酸苦楚只有自己懂。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男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一个回答获得了高分点赞:“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在车上,一个人静一静,抽根烟,发会呆,这个躯体属于自己;但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

我们把真实的自己藏在车里;打开车门出去,哪怕是哭着爬着,也只能把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有些沉默,人到中年才会懂!

-04-

记得《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中年是一道坎,我们懂得了责任的重要,也体会到了担当的力量。生活不易,道阻且长。

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生活不易,但仍然奋力把生活经营得更好,知道道路阻长,但仍然毫不退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