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它與黃山齊名,景色美過九寨溝,卻鮮為人知,就藏在安徽皖南

它與黃山齊名,景色美過九寨溝,卻鮮為人知,就藏在安徽皖南

黃山,雖不是五嶽之一,可它憑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其國際知名度甚至要高於五嶽;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皖南還有一座西黃山,古時與黃山齊名,只是後來因為名字的變更,才讓它保持了低調的秉性;

這便是皖南的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智者樂山,仁者樂水,若說黃山適合看山,它便是夏日戲水的好去處。

牯牛降位於安徽池州市石臺縣,是安徽三大高山(黃山、清涼峰、牯牛降)之一,東倚黃山、西接廬山、北鄰九華。

相傳,老子騎青牛雲遊四方到此傳道,有一個怪鳥在此作亂,方圓百里人獸絕跡。

老子到此恰逢此鳥又在興風作浪,大青牛奮勇向前,將怪鳥壓在身下,千百年後,青牛化作了高山,怪鳥的羽毛變成了奇形怪狀的松樹。

人們為了紀念大青牛給這裡起名為牯牛降。

它與黃山齊名,景色美過九寨溝,卻鮮為人知,就藏在安徽皖南

牯牛降有四景: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此時為炎炎夏日,漫步牯牛降林間山路,縱是天空湛藍,烈日當空,也能頓生一種迴歸自然的酣暢淋漓。

佳木成蔭,樹影斑駁,林內每立方厘米超過2500個的負氧離子,讓這裡夏無酷暑。

越來越多的尋求給煩躁身心“避暑納涼”的遊客爭相前來。

尤其是大曆山、雪花尖森林探險步道開通之後,牯牛降更成了眾多驢友的新寵。

1988年,牯牛降被國家林業部門列為安徽省第一個國家級以森林生態類型為主的綜合自然保護區,

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97%以上,空氣清新,含有大量負氧離子和芬多精,有清心洗肺之功效,也因此被譽為天然的“森林浴場”。

如今,牯牛降已不僅有“清涼”一個招牌。

牯牛降春看花、夏看水、秋看葉、冬看雪,奇松、怪石、飛瀑、雲海和佛光被譽為牯牛降“五絕”。

牯牛降素有“三十六大峰,七十二小峰,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峰連著峰,岔套著岔”的說法。

其中,大曆山脈連綿、峰巒疊翠、雲霧繚繞,能看到紅豆杉、鵝掌楸、永瓣藤等27種國家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也正因為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完整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牯牛降一直被譽為“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和“華東物種基因庫”。

它與黃山齊名,景色美過九寨溝,卻鮮為人知,就藏在安徽皖南

沿溪水而上,茂盛的樹木遮天蔽日,山澗裡泉水叮咚流淌,漫步其中,會讓人感到涼風襲袖,沁人體表。隨處可見的流泉飛瀑,水擊石鳴,終日不絕於耳。

循著潺潺流水聲而去,不妨試著將腳步放慢,在青山綠水間,那道原生態的風景,會頓時令人滿心歡喜。

聽著溪水瀑布清脆的聲音,聞著深山裡古樹茶園的清香,閉上眼,靜靜地感受這最自然、最原生態的意境,是一個難得的享受。

潭水清澈見底,卻沒有看起來那麼淺,鵝卵石在光線的照耀下顯得異常清晰,水紋一條一條的附著在石頭上,美的夢幻。

待到夏季漲水時分,美得讓人彷彿置身於“水景之王”九寨溝中!

它與黃山齊名,景色美過九寨溝,卻鮮為人知,就藏在安徽皖南

倘若還不過癮,在竹林間的木屋內,木質的挑梁大廳四面均有門窗,視野開闊,草編蒲團和小茶几獨具特色。

此時,燃起一爐薰香,品上一杯當地特產的祁門紅茶,或倚窗眺望或靜坐沉思,或三五好友圍坐一團閒談解悶,聊聊軼事,再緊張的身心都會慢慢放鬆下來。

除了景色宜人之外,當地還有不少知名的美食:苦櫧豆腐、山蕨竹筍、臭鱖魚等等,都讓人垂涎欲滴。

夏天的牯牛降,樹是綠的,草是綠的,水是綠的,山也是綠的,來這裡,消夏避暑,洗去煩躁,觀賞別樣的景緻。

路途不用太遠,遊人不必過多,思來想去,在盛夏來臨之時,在牯牛降開啟一次清肺浸心之旅,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