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文章導讀

長生生物的疫苗問題,昨日(21日)和今日引爆了朋友圈。

因接連被曝出的狂犬病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問題,國內疫苗企業長生生物公司陷入了深深的輿論風波。昨日(21日),一篇名為《獸爺 | 疫苗之王》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讓疫苗話題再次引爆,與此同時,大家對國產疫苗的不信任感也達到了頂峰。

這兩天,許多家長都在恐慌中翻找自家孩子的疫苗本,看看是否接種過長春長生公司的疫苗。他們發現,長春長生生物幾乎全品類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甲肝、水痘等疫苗都在廣東有銷售,都打進了自家孩子的身體。

國產疫苗還能相信嗎?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去年查出百白破疫苗不合格

8個月後又曝狂犬疫苗造假

事件風起於7月15日。

當天,國家藥監局緊急發佈通告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規行為,違法違規生產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國家藥監局已要求吉林省食藥監局收回該企業《藥品GMP證書》,責令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責成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排查風險隱患,主動採取控制措施,確保公眾用藥安全。

當天,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也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就地封存該公司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並啟動召回程序。7月16日,東莞市暫停使用並就地封存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上海同樣就地封存長春長生狂犬疫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19日晚間,長生生物發佈公告稱,其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長春長生”,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上市公司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收到了《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

決定書指出,長春長生生產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批號:201605014-01)“效價測定”項不符合規定。效價指標不合格,意味著接種後可能會影響接種兒童的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的免疫效果。

為此,對長春長生處罰是:

1、沒收庫存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批號:201605014-01)186 支。

2、沒收違法所得858840.00元。

3、處違法生產藥品貨值金額三倍罰款2584047.60元。罰沒款總計3442887.60 元。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這裡需要劃一個重點:這一批不合格百白破疫苗並不是新近才發現問題的,而是在去年11月的抽檢中就發現了,只不過是在最近吉林省藥監局才實施了行政處罰。當時這一批次的疫苗已全部銷往山東,共計252600支,打入了25萬多名兒童的身體。

需要留意的是,去年11月,被查出不合格的還有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批號為201607050-2的疫苗共計400520支,銷往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銷往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0000支。

據瞭解,百白破聯合疫苗,是一種兒童疫苗。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百白破三聯疫苗是指百日咳(P)、白喉(D)、新生兒破傷風(T)三種疫苗的聯合制劑(簡稱DPT),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製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按適量比例配製而成,用於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DPT是國家免疫規劃程序中的疫苗之一,接種對象為(3~24)個月齡兒童,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居所有疫苗之首。

長春長生擁有多種疫苗

據長春長生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已擁有凍幹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兩個一類疫苗品種以及水痘減毒活疫苗、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四個二類疫苗品種,是國內疫苗企業產品品類最為豐富的民營企業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長生生物2017年財報顯示,其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目前主要在售產品包括:

凍幹水痘減毒活疫苗

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 (Vero細胞)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涉事狂犬疫苗銷量佔國內市場近四分之一

深交所啟動譴責

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上市公司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南都記者在深交所披露信息中看到,長春長生涉事狂犬病疫苗銷量佔國內市場近四分之一。

2018年7月20日,深交所在官網發出《啟動對長生生物公開譴責》。

深交所在《公開譴責》中稱,深交所第一時間採取監管措施:一是電話問詢長生生物公司情況,要求立即對通報事項進行披露並作出回應;二是連續兩次向長生生物公司發出關注函,督促公司核實涉事產品的具體情況、重大事項披露是否及時以及行政處罰對公司的影響;三是要求長生生物公司根據藥監部門的現場督查情況及時披露進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目前,高俊芳擔任長生生物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張洺豪擔任長生生物公司副董事長。據長生生物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透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高俊芳和她兒子張洺豪、丈夫張友奎合計持有公司36.66%股權,為長生生物公司實際控制人。

南都記者在深交所2018年7月20日發佈的最新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章程》中看到,第二十四條規定,“會員違反本章程和業務規則,情節嚴重的,本所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下列紀律處分:(一)通報批評;(二)公開譴責;(三)收取懲罰性違約金;(四)暫停或者限制交易權限;(五)取消交易權限;(六)報請中國證監會認定會員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為不適當人選;(七)取消會員資格。”

家長們狂翻孩子疫苗本

廣東省疾控中心表示,廣東地區可接種的狂犬疫苗有12個品規,包括長春長生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但該公司生產的涉事批次的狂犬病疫苗產品尚未出廠和上市銷售,全部產品已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廣東省沒有涉事批次疫苗,也沒有發現接種狂犬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此外,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長春長生生產的涉事批次(批號為201605014-01)的百白破疫苗,廣東並未採購。

但是大多數人心裡仍然不放心。疫苗不在涉事批次,並不能就完全保證質量沒有問題。在這些天的輿論發酵下,對長春長生的信任感在家長們心目中徹底“破產”了。

這兩天,許多家長們開始回家翻看自家孩子的疫苗本。他們發現孩子們接種的不少疫苗,生產廠家就是長生生物,而且不止一個種類,全品類都有,包括百白破、甲肝、水痘等疫苗種類。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圖據南都君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兒童家長或監護人可以查看兒童預防接種證上的百白破疫苗接種記錄,與公佈的疫苗生產企業和批號進行對照,判斷是否接種了相應批號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也可以諮詢接種單位,由接種單位協助查詢所接種百白破疫苗的批號,判斷是否接種了相應批號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還可以撥打12320衛生熱線諮詢。

假疫苗?更毒的人心,內幕,真相……家長狂翻疫苗本

南都資料圖

疫苗打還是不打?

破碎的信心怎麼拾起?

長春長生等國內排位靠前的疫苗生產企業被曝出諸多問題,動搖的是人們對國產疫苗的信任。不過,是否就因此乾脆不打疫苗呢?

當然,不能因為某些公司某些批次疫苗出現問題,而“因噎廢食”,這樣傷害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歷史上,在英國就曾發生過大範圍的“疫苗抵制”,結果無一例外地導致疫情的爆發。

今年正好是我國實施免疫規劃政策40週年。國家衛健委相關司局負責人毛群安介紹,通過40年的努力,實施免疫規劃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2000年,我國實現了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2014年,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0.32%。2017年,甲肝報告發病率由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前的5.98/10萬降至1.37/10萬,降幅為77.1%。多種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和食品一樣,疫苗也存在一定製備風險,在生產、運輸、儲存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問題疫苗”。

疫苗需要打,但是疫苗事件發生之後,如何打,怎麼打,變成了很多人憂愁、擔心的問題了。

事情發酵至此,已然不是一家長生生物的事情了。疾控專家們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在朋友圈,很多朋友都曬出了詢問進口疫苗的情況,在一些社交網絡上,也有些人也在質疑接種疫苗的必要性了。

有朋友評論說,多年來,國產疫苗積攢的一點點信任正在被摧毀。

有人做出了對比,與國外的藥企尤其是生產疫苗的企業做出了對比,他們相關此類的報道非常少,即便是報道出來了,也會看到隨之而來的重重的懲罰。

2018年1月份,菲律賓衛生部部長杜凱提到:“根據流行病學部門1月10日發佈的登革熱觀測報告寫道,有17個案例中,其中有4人是因登革熱休克而死。” 賽諾菲登革熱疫苗不得不退還未使用的疫苗貨款,並退還第四季度收取的8700萬歐元的費用。2月5日菲律賓眾議院舉行了關於登革熱疫苗事件的第四次聽證會,期間有議員詢問菲衛生部官員,賽諾菲公司是否負有刑事責任。

而在日本,有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造假、製造偽劣產品的企業代價非常高,比如一旦發現造假偽劣產品,企業負責人被罰沒得幾乎傾家蕩產,而且不準再進入這個行業,所以其國人們對自己國家生產的東西信任度很高。

多位此前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在質量監管方面就應該向日本等國家學習,應該對故意造假等行為給予重罰,並且入刑。有關注此次疫苗事件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此前剛公佈的長生生物百白破處罰為例稱,344.28萬元,這種涉及人命安全的處罰,相對銀行金融業處罰而言也是非常輕。

與藥物不同的是,因為疫苗是起著預防的作用,是否起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有的信任只能建立在疫苗本身合格上,所以這道關卡如何把握,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此次即將破碎的信心又將如何拾起?

狐度工作室:藥監官員還敢說

“迷信”進口疫苗毫無必要嗎

稍微理一下時間線就能暴露疫苗造假事件不是個案,而可能是系統性潰敗。2017年11月,食藥總局發現長生生物一個批次的百日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而在8個月後,吉林有關部門才採取行動,沒收了逾25萬支疫苗用剩下的186支。這麼長的時間,這麼輕微的處罰,讓人對監管難生信心。

繼全國打了狂犬疫苗的人備受煎熬,現在,全中國接種了疫苗的家長都在猛翻疫苗接種手冊,查看是否使用了長生生物的疫苗。問題是,查到的那些家長該怎麼辦?是否真的存在某種問責的可能?一個有現實感知的家長當然明白,這些都是極難實現的基本要求。

有關部門總是以“擔心社會恐慌”來控制疫苗風波,但稍加分析就能發現,人們一旦捲入假疫苗的陰影中,恐慌倒在其次,排在第一位的是憤怒。怒火既指向被頒發了“殺人牌照”的無良廠家,也指向無力履行職責的監管部門,更哀嘆法治在這一犯罪領域的無所作為。

一直到目前為止,有關部門對長生生物主要負責人採取什麼措施,都沒有披露。單單以百日破疫苗造假,這些臺前的操縱者就配得上嚴厲的罪名。弔詭的是,這一切看似順理成章的法治推斷能否落地,取決於疫苗風波是不是配得上一次亡羊補牢?

讓我們稍微捋一下疫苗造假屢禁不止的邏輯:過去的假疫苗風波未能給行業監管增加足夠的砝碼,類似的崩壞屢屢發生,生產假藥的、售賣假藥的沒有“吃藥”,反而是那些需要用藥的無辜兒童、不幸的國民被反覆灌輸“假藥”,這種黑白顛倒的世相,反覆上演,什麼時候才是盡頭?

輿論滔天,所爭的只是最低的安全標準,一支有保證的疫苗。6月12日,經濟日報援引國家藥監局官員的話說:“迷信”進口疫苗毫無必要,我國已建立覆蓋疫苗全生命週期的監管體系。話音剛落被打臉,這種謎之自信像假疫苗一樣存在、蔓延已經說明了問題。

需要反覆提醒的是,面對屢禁不止的假疫苗,人心悲憤又絕望。但這種社會情緒不是禁止討論、進而維持弊病,讓他們反覆殺人的依據。實際上,輿論聲討形成了明確的籲求清單,至少包括:銷燬淪為殺人牌照的生產許可證,嚴懲所有責任人,重整監管體系,供應最低標準的國民安全感。

南都社論:市場參與施壓

多元懲戒讓違規者付出代價

疫苗事,眾人事,長春長生生物公司這次陷入的不僅是輿論漩渦。日前,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在接連收到國家藥監部門罰單和《藥品GMP證書》被收回處理的同時,深圳證交所連續兩次下發關注函,要求涉事公司說明疫苗生產情況,並於7月20日啟動對長生生物公司及相關當事人“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程序。

山雨欲來,不僅於此,雖涉事企業反覆強調被曝出醜聞的狂犬疫苗批次屬於“尚未出廠和上市銷售”部分,但因疫苗質量問題引發的信任危機卻在迅速蔓延。深交所披露信息顯示,涉事長生生物所產狂犬病疫苗銷量佔國內市場近四分之一,社交平臺扒出長生生物這位“疫苗之王”的前世今生令人毛骨悚然,成千上萬嬰幼兒的疫苗注射手冊上都有“長生生物”的字眼,由此產生公共焦慮恐怕一時難以消弭。

一家劣跡斑斑的疫苗企業,壟斷或參與瓜分國內相關領域的疫苗市場,不斷接到違規罰單的同時也不斷獲得生產資質、接到疫苗訂單,在曝出醜聞與領受“無痛”懲罰的拉鋸中,嬰幼兒的健康、公眾的生命安全長期身處險境。一度被“偶合反應”成功解套的疫苗質量問題,終究要直面生產與監管的全盤拷問,對涉事企業嚴懲之餘也要追究其生產資質的獲取流程乃至監管的失守甚至懲處的寬縱。

在國家有關部門表態嚴查重處的同時,深交所此次的“出離憤怒”頗為搶眼。“公開譴責”並非僅是社會主體表達憤怒情緒的措辭,按照深交所章程規定,“公開譴責”是其對違規會員“可以單處或者並處”的七項明示紀律處分之一,在此之外還有暫停、限制甚至取消交易權限等更嚴重措施,這是深交所基於市場運作規則與邏輯做出的反饋。從電話詢問、連發關注函到“公開譴責”,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深交所是否能對長生生物有更嚴重處罰值得期待。社會熱點事件事關公眾利益,與之更貼近的市場化懲戒機制此刻出手,向違規者和一眾從業者傳遞一種清晰的壓力信號。

此前山西三維爆出汙染醜聞,證監會亦對涉事公司數十名高管做出處罰。《21世紀經濟報道》數據顯示,長生生物作為上半年A股市場少有的“牛股”,多家券商對其表示看好、“強烈推薦”,本次疫苗醜聞曝出前,該公司2018年以來的股價漲幅超過50%.從漲停到跌停,相較於有法定上限的行政處罰額度,來自股市的不信任投票則讓從業者嚐到苦果、銘記突破底線與規則的代價。經歷從信息披露到資質審查的嚴格監管,“疫苗之王”此番或將跌落馬下。

政府的資質認定與准入許可也有能力讓違規者徹底出局,涉事公司的《藥品GM P證書》被收回,取消違規者身上那早已名不符實的“良好生產規範”認證,相對過去類似事件中讓人並不滿意的罰單,此次政府部門與市場反饋彼此共振。激憤的民眾在疫苗事件中對涉事企業深惡痛絕,市場傳導壓力的機制充分發揮效用,有望真正讓違規者退出,讓從業者引以為戒。

社會運行的秩序維護與規則申明,不僅應是國家職能部門的使命,市場化主體同樣也有能力對輿論熱點表達關注、亮明態度,從關注、譴責到祭出更嚴厲的懲戒手段,事實表明市場化傳導壓力的方式也能讓違規者更有痛感、付出代價。就在日前,知名公益組織“阿拉善阿拉善SEE”也公開聲明將有劣跡上市公司從其會員名單中剔除,多元壓力傳導機制發揮效力,更多社會主體開始投身參與對違規者的“差評”乃至“聯合懲治”,不必將其視為庸俗化的“牆倒眾人推”,而可理解為社會多元角色的一種主體意識覺醒,它必將造就更高的違法成本和更為健康的市場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