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租得起房”的保卫战不许败,也没有退路

“租得起房”的保卫战不许败,也没有退路

对于广大为幸福生活拼搏的城市工薪一族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似乎已经悄然发生。比起讨论“以房养老”商业保险究竟什么葫芦里卖什么药,比起调侃“为国生娃”缴纳二胎基金究竟是为了鼓励生育还是变相征税,“租不起房”的潜在可能才是更值得大家仔细品味的。

这几年来,房地产价格的节节攀升让太多的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对买房的期待转起接受租房的“残酷事实”。几乎冠绝全球的租售比,似乎让大家充分意识到租房才是明智的选择。

随着十九大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以来,政府对房地产重拳出击,全国楼市进入了冰冻期,进来更是传出房价Top4的厦门也出现了持续数月的环比下跌。

然而看似拥有了曙光,却发现紧接而来的是晴天霹雳。

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一线城市的房租猛然上涨近20%,非一线的重点热门城市也有20%~30%之间的涨幅。难道对于不合理的租售比调整等来的不是售的下降而是租的上涨?

买不起房影响的更多是生活质量,但租不起房则是连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

。长期以往,很可能会造成白领的流失、蓝领的返乡,从而对城市经济造成极大冲击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倘若让房租也开上了如前几年房价上涨的快车道,后果显然是不堪设想的,抑制房租的过快上涨迫在眉睫,也该是政府和业界需要合力打好的一场保卫战。

“租得起房”的保卫战不许败,也没有退路

宏观调控手段效果有限

房租过快上涨,虽然说可能受到前不久颁布的租售同权等鼓励租房的政策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由于房价过高从理性人的角度来考虑租房是划算的甚至还能提升生活品质所导致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中介、开发商、甚至是涉足地产的互联网公司看准了这一块蛋糕,从供给侧进行抬价。

即便如此,由于房租毕竟也已经是市场化的经济要素,政府是不合适以行政命令等手段直接影响租赁市场的,所能依仗是也只能是“两正一奇”。

“两正”指的还是进行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财政和货币政策,短期内都可以是降温的有效手段。

财政政策上,可以针对符合特定条件的应届生乃至刚毕业数年以内的年轻白领进行租房补贴,对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蓝领进行租房补贴,以保障优秀人才的基本生存要求。但其中补贴的阶级划分和具体数额,必须要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测试,否则将可能出现道德风险,让租房者倾向于租本不是他们能力承受范围内的房子。

货币政策上,由于租房并不如买房一样需要极大的一笔首付资金,这决定了货币政策至少在C端层面是很难成为影响房租的主路径。货币政策能做的更多就是给与租房者付“押二付三”或是首年租金时的低息乃至无息贷款,帮助租房者先安全着陆。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上所列举的政府层面主要针对C端租房者的手段似乎也就只能起到帮助租房者“租得起房”、防范因房租过高而导致的大量劳动力流失风险,但仍难以给过快上涨的房租降温。

究其原因,买房对于当下更多人来说只是痒点,而租房真真切切的就是痛点,是刚需中的刚需。

因此,从只会日益旺盛的需求侧出发似乎不太可能解决问题,解法还在于供给侧,短期内必须要打出有效的组合拳,长期则是要结合国情创新性地建立长效稳定的保障房供给机制,可视之为“一奇”。

“租得起房”的保卫战不许败,也没有退路

供需矛盾凸出才是核心问题

最近不断有舆论的声音炮轰以自如为代表的新房地产长租企业哄抬租金,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还是有失偏颇的。真正造成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从以下两组数字就可以窥见一斑:

链家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租赁房屋只有4600万套,来应对1.6亿租赁人口;2013至2017年,居民的首次购房平均年龄从30岁推迟到35岁。

当房价涨幅远超收入和房租涨幅之时,也就是越来越多人逐步失去买房动力而转向租房之时,已经存在数年的租赁供需矛盾自然浮出水面。供不应求所带来的价格上涨, 是经济规律中最基本的原则,此轮的上涨不过是“补涨”罢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需求无法挤压,只能从供给侧对症下药。所谓的供给侧药方,无非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通过政策性优惠限定/补贴长租房开发商的租赁价格。

在保障性廉租房的供给上,敢为人先的深圳已经率先迈出了步伐,而学习的对象则是世界级城市里的另类,新加坡。

不同于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对需求侧、炒房团进行打压(往往由于传导机制较长而产生政策效果扭曲,房价越压越高),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已经推出公共住房计划,以低廉的价格租赁或出售给中低收入阶层。根据官方资料,该计划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了100多万个单元的公共住房,而2015年新加坡总人口仅为553.5万。

由于规模大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为满足供需的中小户型房源基本没有任何市场介入抬价的空间,房价收入比竟然才为4.5,和中国大城市动则十来二十比真是极其亮眼。买房尚且如此容易,租房价格更没有上涨理由了。

当然,支撑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础是雄厚的财政,由于多年来的投资刺激型经济策略,多地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靠卖地赚钱已是很大的挑战,还能支撑庞大的住房投资计划的地方政府有多少还真不得而知。

在问题最为突出的一线城市中,或许也只有享有经济特区特权政策相对自由,而财政收入又无需上交给省政府的深圳,有足够强大的财力去支撑这么雄伟的计划(到2035年,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将达到170万套,其中公共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比例不低于60%)。

深圳的这一仗,是留住人才留住优秀企业的城市保卫战,也是全国其他城市瞩目的代表性战役。希望深圳能且行且修正, 也希望深圳不会独行。“租得起房”的保卫战不许败,也没有退路。

“租得起房”的保卫战不许败,也没有退路


作者:君健,学金融的互联网人,爱折腾的热血青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UptoY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