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番豆筆記」關於重疾險、醫療險,我瞭解的都在這裡了

最近大概是被《我不是藥神》刺激了,我突然意識到保險基礎保障的重要性。因為一直沒遇到合適的保險代理人,於是決定自力更生。仔細看了各類專業公眾號的科普,也諮詢了下業內人士,總結如下,並依照了解到的東西完善自己的保險配置。

險提示:番豆非專業人士,文中如有錯漏,還請專業人士不嫌棄,給予專業指導;有餘力的朋友建議找個專業保險代理(或經紀)詳細瞭解,因為保險產品其實很多樣,專業度要求蠻高的,比如光重疾險其實就分了基礎重疾險、惡性腫瘤險、特定重大疾病險等,每個產品還有個性化的細節條款,比如職業限制、涵蓋範圍、個性服務。

本文只能做個基礎介紹,爭取把基礎必要知識總結了,買的時候還是要從自身需求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番豆筆記」關於重疾險、醫療險,我瞭解的都在這裡了

好了,正文開始:

幾個前提

1、重疾險和醫療險越早買越好。

某種程度可以說,這兩種保險只保障健康的人(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喲)。趁還年輕,保費會比較低;趁還健康,在核保範圍內。

2、不買帶理財性質的任何保險,只買消費型的保險(無返還)。

根據數據統計,分紅險的長期收益率大概在年化4%左右,比貨幣基金長期收益率(年化3%)略高,比債券基金長期收益率(年化6.4%)低,就更別說長期定投指數基金可以有的年化10%了。

並且,純消費的保險保費一般會比返還型的便宜。我的想法是,基本上有投資理財基礎知識的人其實都可以對自己信心高一點,把買消費型省下來的錢拿去定投指數基金,最終總體的回報會比買返還型的高。

讓保險負責保險,讓基金負責理財。各司其職,術業有專攻。

3、配置時,優先保障潛在風險損失最大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如果非要排個優先順序,先保障家庭收入主力、後保障小孩;先配置重疾險、再逐步完善其它險種(因為發生重疾,對人或家庭造成的損失會是最大的)。

真的正文開始

我領導是保險業多年行家,我滿懷期待去請教他保險配置。他直接拒絕了我:保險產品提供的是保障服務,毫無疑問,越專業、越好的服務必然價格高。針對中高端人群開發的高保費產品必然比普通保險產品保障更加全面,但保費你承受不了,也沒必要。你就挑個能滿足基礎需求、閤眼緣、還力所能及的買就行了。

雖然被打擊了,但也認同領導說的話,對於普通人(嗯,非中高淨值人群,且可承擔保費不高),最高性價比組合就是滿足基礎需求的組合,日後可隨著身價的提高完善保險配置。

總的保費支出建議不超過總收入的5-10%,量力而行。

本文不討論財產險,僅關注人壽保險。人壽保險主要分為四類:重疾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

先說下背景:我手上已買一個終身重疾+終身壽險的產品,同時公司給員工配置了意外險。加上目前未婚無孩,我就沒去詳細瞭解壽險和意外險。

本文主要看基礎重疾險和普通醫療險。

——重疾險——

1、重疾險的作用

重疾險是直接賠付型的保險,投保人在得了重疾後,保險公司會直接賠付一大筆錢,無需憑發票報銷。這錢的使用完全自主決定,可以用來治病,可以用來做康復保障,也可以用來維持家庭生活質量。

2、重疾險的分類

按照期限劃分,重疾險可以分為三種:一年期,定期和終身。

一年期的價格最便宜,但是否能無條件續保是個問題,費率是否會逐年增加也不確定,個人認為沒太大意義。

終身重疾,顧名思義,是終身有效的重疾險。我之前買的就是終身重疾險,但我現在的思路有變化,我更傾向於購買定期重疾險(保到70歲那種)。

一是因為終身重疾比起定期重疾保費要貴,二是我覺得主要風險期間在於70歲之前,到了70歲,我極大概率會有一定存量的資產,重疾保障的意義不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概率計算,重疾高發時期是在60歲之後,70歲後使用重疾的可能性很大。我傾向於定期有比較強烈的個人色彩,不作為強烈建議。

3、重疾的分類

監管規定,普通重疾險必須覆蓋6種核心重大疾病,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基本都覆蓋了國家規定的25種重疾,包括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這25種重疾,覆蓋了重疾理賠案例中差不多90%。

有些重疾險會在25種重疾之外,增加其他病種,比如輕症,最多的甚至覆蓋100種病,當然價格嘛,也是更高的;有些重疾險是針對特定人群的,比如針對女性的;有些是很個性化的,比如惡性腫瘤險等。這個就大家自行決定了,還是那句話,量力而行。順便說一下,根據數據統計,25種重疾的預估康復治療費用大概在20-50萬左右。

4、重疾險注意事項

①55週歲以下人群

很多重疾險基本上只針對55週歲以下人群銷售,並且隨著年齡增加,保費增加。目前我所知的針對老年人的似乎就只有老年防癌險了。

②職業限制

有的重疾險會有投保職業限制,這個具體看產品條款。

③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很重要,有些人會心存僥倖,故意隱瞞,後期如果真的遇到賠付情況可能會被保險公司拒賠。

④180天觀察期

5、購買建議

①再囉嗦一次:買消費型重疾險

②首選滿足基本需求,再考慮個性化需求(因為重疾險真的貴)。

比如,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優選只覆蓋25種重疾的重疾險;一次賠付型和多次賠付型,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優選一次賠付型(賠付一次後保險合同終止,當然,有餘力的話建議買多次賠付型);

③有餘力的話,建議買帶輕症條款的重疾險(這裡的輕症不是指感冒發燒這些,是相對重疾而言,比如原位癌什麼的),有輕症豁免責任的更好。因為現在醫術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是在早期就發現了疾病,並對應治療,某業內老精算師也建議說最好加上輕症。

④業內人士建議,購買重疾保險需要看發病的概率。如果某個病種概率過小,理論上,我們應該風險自擔(所以,並不是買覆蓋越多病種的越好,具體論)。

6、我的選擇

1、2014年我買了泰康樂寧終身重疾保險,是終身重疾險+終身壽險二合一,提前給付型(即賠付了重疾險後合同就中止了);重疾涵蓋36種(非全部終身保障,老年痴呆相關的都只保障到65週歲),無輕症。保額20萬,年繳保費3400塊,20年。我沒比對性價比,因為存在年齡差距優勢,這部分會抵消掉性價比不高的缺點。也建議已經購買了保險的朋友不要輕易停保,除非遇上了真的是性價比秒殺原產品的新產品。

2、追加重疾險,我的需求是保額增加30萬、定期到70歲、含輕症(有輕症豁免最好),也考慮是否購買女性特定重疾產品。目前還在考慮和篩選階段,還沒有最終確定。

——醫療險——

嚴格意義上說,重疾險是作為醫療險的補充。首先得保證看得起病,後面才是康復醫療。

醫療險是報銷型的,花多少賠多少,上限是保額,憑病歷、繳費收據、費用清單等材料報銷,主要目的在於減少醫療費用的開支,可認為是社保的補充。一般來說,社保主要是基礎保障,對付小病小痛可以,萬一遇上大病醫療,社保會有點力不從心,並且社保有用藥限制。所以可購買商業醫療險作為補充。

1、購買建議

商業醫療險一般都是一年期(等待期30天),保費不高,幾百元就可以有幾百萬左右的保額了。買的時候關注下續保條款,儘量選擇續保可能性高、費率浮動不大的產品;其它細節條款比如是否有限制只能公立醫院普通部門看病(報銷醫院範圍限制)、費用範圍(免賠額條款、賠付比例、門診責任和住院責任等)等,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BTW,高端醫療險的話服務範圍真的很廣, 比如專家醫生預約服務、綠色通道、保險公司直接支付服務、緊急救援服務、有的甚至涵蓋世界範圍內頂級醫院。

2、我的選擇

百萬醫療險大同小異,因為好幾個人推薦,比對下之後覺得也不錯,我買了平安e生保PLUS(非廣告),300萬保額(其實我覺得100萬保額可以了,但是兩者保費差距不到20塊,也不差這點了)。

順便提一下,很多產品說的【連續投保】不等於【保證續保】,根據我查閱到的資料,目前能【保證續保】的只有國家新推的稅優健康險和社保醫療保險。比如平安e生保說的就是【只要產品不停售,可續保到99歲】,不過這算是比較好的續保條款了。

市場上的保險產品真的很豐富,我看的產品雖然不少了,但也僅僅是冰山一角,只能在我能接觸到的產品裡挑選比較好的。現在保險公司競爭很激烈,各家產品各有優勢,差距其實也不大,能滿足自己主要需求的就是好產品,沒有全能產品。

另外,從2015年開始,醫保賬戶可用來購買一些保險(主要是重疾險和醫療險),比購買商業保險會多一些限制,額度不會很高,但價格比較便宜。還有個好處是不用自己額外掏錢(直接醫保賬戶付款即可)。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了解下。

總的來說,我覺得保險算是一個人的基礎配置,最好要有,但也不必花費太多(這裡指相對比例,非絕對值)。有個安全墊,生活更安心一點,必要時候降低自己受損失的影響,但也要注意別被恐懼控制了行動,買太多保險,邊際效用大大降低。根本的,還是吃好睡好,好好照顧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