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吉利长城都在向上走,为何奇瑞偏要向下?

或许是观致的失败让奇瑞变得心灰意冷,又或许是宝骏的成功让奇瑞发现了成功的“猫腻”。不论是何原因,在先后出让观致、凯翼的股权后,奇瑞集团的商用车公司又推出了新车系“捷途”。

而按照规划来看,捷途的目标并非只有刚上市的X70这么简单,未来还将推出多款SUV及MPV车型,以及同款油改电的新能源车型。尽管奇瑞集团不愿意承认他们又推出了一个新品牌,但从结果上来看,捷途无疑是奇瑞推出的不是新品牌的“新品牌”。

吉利长城都在向上走,为何奇瑞偏要向下?

对标宝骏,捷途主打低端市场

对于捷途品牌的定位,奇瑞人其实并不避讳,最早在推出捷途车系时,尹同跃就讲明了捷途未来是要对标宝骏的,而所谓对标无非是在产品力和价格上向宝骏看齐。

就拿捷途X70来说,这款车长在4720mm的中型SUV起步价仅有6.99万,抛开拉低售价的入门车型外,7.99万的捷途X70畅行版标配了包括ESP、中控大屏、倒车影像等实用配置,动力上则采用了1.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并匹配了5速手动变速箱,中高配车型还有8AT自动挡车型可选,就配置丰富程度来说,的确很“宝骏”。

吉利长城都在向上走,为何奇瑞偏要向下?

不过,随着汽车市场愈发成熟,配置多、价格低的车子其实并不一定卖的火,即使凭着噱头火上一时,但在经过市场考验后也极有可能面临昙花一现的命运。

大概连当初扬言对标宝骏的奇瑞自己都没想到,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SUV市场开始走冷,其对标对象宝骏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吉利长城都在向上走,为何奇瑞偏要向下?

7月份宝骏累计销售新车共计5.7万辆,当家花旦宝骏530销量仅为1.4万余辆环比下跌近10%,而宝骏510销量则为1.7万辆,更是同比下跌了近50%,惨遭腰斩。要知道宝骏530作为一款刚上市不久的车型,在7月就出现销量环比下跌,这对于宝骏而言绝对属于情理之外。

而宝骏销量的走低除了和SUV市场不景气有很大关系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产品的不给力,投诉频发、安全性差成为了其产品标签,而消费者愈发成熟,消费升级也成为主流,宝骏的下坡其实并不意外。

而这对于打算走宝骏老路的奇瑞捷途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

一线自主都在向上,为何奇瑞要向下?

对于捷途而言,昙花一现的宝骏显然同样有负面教育意义。那就是单纯靠低价、配置丰富来“拉拢”消费者只能唬的了一时,但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所淘汰。

这样的道理,奇瑞其实并非不明白,此前推出的新品牌凯翼就是一款主打年轻人市场和性价比的品牌,但无奈尴尬的定位、尴尬的品质和尴尬的平台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所淹没,尽管打着众包的旗号,最后还是落得被打包出售的结果。

吉利长城都在向上走,为何奇瑞偏要向下?

而再看看曾经属于同一梯队的长城和吉利以及长安,眼下要么已经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和产品,要么正在积极谋划,尤其是WEY和领克两个自主高端品牌,均实现了月销破万的佳绩,而奇瑞曾经的高端品牌观致却难因种种原因而最终也被打包出售,折戟沉沙,成为了奇瑞的难言之痛。

吉利长城都在向上走,为何奇瑞偏要向下?

而销量不振和接连的战略失误,让奇瑞不得不进行新的尝试,从“多生孩子好打架”到“一个奇瑞”再到如今的奇瑞加捷途,奇瑞依然在品牌上做文章,而并没有回归产品力这一核心痛点,甚至在产品耐久性、可靠性等机械素质上被一线自主愈落愈远。

表面上看,奇瑞似乎是一个踏不准节奏的舞者,别人做低端时它在大干快上做高端,别人做高端时,它又将目光瞄向了低端市场,而实际上,节奏的混乱只是表象,品牌标签的日益淡化、产品投诉的日益高企以及设计思路的掣肘才是其最终难以重回一线的真因。

写在最后:

捷途的推出对于奇瑞而言算是2018年的大事一件,尽管在各大自主都纷纷冲高之时做出这样“逆高端化”的动作多少看上去有些违和感,但对于眼下的奇瑞而言,能生存下去才是第一要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