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文丨朴园

今年暑假,“农贸圈女孩”强势出圈。作为暑期档下半程热门的唯美古装神话爱情巨制,《香蜜沉沉烬如霜》(以下简称《香蜜》)在江苏卫视播出后,收视率连续多日排名第一,网络播放量也已突破55亿,热度居高不下。在“葡萄精”锦觅与“凤凰”旭凤三世轮回的甜虐爱情故事中,观众们成为“农贸圈”的追剧女孩。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作为近年来评价甚高的IP改编剧,《香蜜》得到了原著粉的高度赞扬。在豆瓣电影上,《香蜜》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恰到好处的改编,被视作保留原著精髓,又让人物更加立体生动的成功尝试。

如何在古装IP改编剧中独树一帜,跳出套路化剧情呈现?《香蜜》总编剧马佳表示,“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编剧 马佳

“后古装时代”如何还原小说?

编剧团队与原著作者一起“头脑风暴”

从经典小说到热门影视,《香蜜》有着IP赋予的巨大优势,其原著小说有广泛的书粉基础;也有创作生态带来的相当挑战,如近年古装神话IP渐趋饱和,观众审美阈值已经普遍提高——第一个横亘在编剧团队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香蜜》既能继承原著精髓,满足原著粉的高要求;又能招徕路人观众,成功击破小说读者圈层,跻身大众爆款?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马佳透露,从经典网文到热门影视,吃透小说的精髓、区分小说读者与观众群体很重要:“在编剧团队看来,《香蜜》原著小说中就有很经典的人设和价值观。它拥有天、魔、人、花四界交错的庞大世界架构,但却是讲细腻而纯粹的爱情。”人类本能和原始情感的爱情,成了《香蜜》故事改编中的基点。

为了充分将原著精髓融入电视剧剧本创作思路中,《香蜜》编剧团队邀请原著作者“电线”作为剧集的总编审,从剧本策划阶段开始,“电线”就与编剧团队一同头脑风暴,添加了不少创作灵感和有趣桥段,如天界方言的加入,让天界神仙不再单纯是高高在上的形象,更加接地气。而在剧本完成阶段,“电线”还会总体把关,反馈修改意见。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在改编IP电视剧中,因观看方式与媒介的转换,电视剧相对于小说需要赋予人物与故事情节更视听化的语言,需要可视化的展现人物内心更丰富的阶段和层次。”马佳透露:“我们在创作剧本时,将小说优点极致化,并添加了亲情与友情线索,从更多维度诠释人物,这成为《香蜜》在改编创作中的关键点。如在剧集中,锦觅对待感情态度更明确、更专一;而旭凤霸道之余,是性格单纯而识大体的男人,剧集创作时,在不同层面上增加了《香蜜》人物各自所独有的人性色彩。”

怎样消弭神话与现实的距离感?

心理顾问“助攻”让情感落地

把知名IP转化为影像,需要在视觉上呈现原文中绚丽的架空世界。据透露,《香蜜》的3亿多投资中有70%以上用于制作,其置景总面积达100000平方米,总道具量达到2万余件,服装达3000多套,制作筹备期甚至长达8个月,最终才“酿造”了璀璨华丽的神话世界。但在视觉奇观之外,感情才是《香蜜》的故事核心——在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故事中,如何让情感落地?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香蜜》的情感难题在于,在神话剧中,“断情绝爱”的人物状态十分极端,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如何把握人物心理,来还原其行为逻辑?《香蜜》编剧团队请来心理学顾问,辅助编剧工作,“需要心理学专家来告诉我们,极端心理状态下,人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行为动机又是什么”。

让人物情感落地,通过细节来呈现,正是《香蜜》最大范围引发观众内心共鸣的秘籍。“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经验的地方,一旦处理不好,编剧就会陷入到臆想人物的行为当中,观众就会感受到人物行为不自洽,整个故事距离自己十分遥远。

归根结底,《香蜜》并非追求强情节,而是故事跟着人物情绪走的感情戏,只有情绪流淌自然,才能让剧中人物亲近观众,走进观众内心。”马佳表示。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所有故事的核心都是围绕人物的情感展开。”正是在此原则下,剧本设计锦觅多次进入“霜花梦境”,锦觅的本我欲望像婴儿一样裸体被禁锢在冰层下,代表锦觅最原始和本真的自己。锦觅的自我与本我欲望交谈,让观众能直观感受到,锦觅看待“爱”的心路历程。在马佳看来,即便被陨丹禁锢、不得不“断情绝爱”,但在潜意识里锦觅早已爱上旭凤,对爱情的追求也早已潜滋暗长。剧集主题中冲破枷锁、追求爱情的理念,便可用诗意的影视化语言表达出来。

又比如旭凤复活之后的心路历程、润玉的黑化等等情节,在心理学专家的助攻之下,显得更加流畅自然,有了充足的心理动因。

甜虐风与反差萌该如何把握尺度?

突破脸谱化窠臼 塑造主次分明群像

《香蜜》为什么会火?反差萌、甜宠虐等反套路元素的融入,让剧集既有轻松诙谐的一面,也不乏催人泪下的情节。而备受赞誉的人设,在剧本创作阶段也有了详细的设计与定位。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传统古装神话中傻白甜的女主角形象,在《香蜜》中变成了“小葡萄有大智慧”的古灵精怪,有丰富的人设层次。马佳表示,在第一阶段,锦觅是花界的无知孩童,对外界懵懂好奇;第二阶段,锦觅随旭凤上天界,如同游历的少年;第三阶段,在人间红尘劫时,与旭凤轰轰烈烈大爱一场,成为了爱情里的少女;第四阶段,锦觅的陨丹被修复,呈现出左右为难的迷茫纠结状态;第五阶段,锦觅冲破陨丹桎梏,成为勇敢追求所爱的独立女性。第六阶段,锦觅与旭凤的感情在历经风雨后终于得到沉淀,念着淡云流水度此生,婉约如少妇。

人物阶段层次分明,甜与虐的情绪随着人物状态的阶段变化交相杂糅在剧情中,与剧情紧密结合,显得故事张弛有道,富有节奏感。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润玉、月下仙人、长芳主等配角收获观众好感,也有编剧团队的功劳。原著小说中有的反差萌,在剧集改编中得到了强化,马佳透露,除了交代推动剧情的功能性之外,还希望避免配角脸谱化的窠臼。如扑哧君,虽是混不吝、爱吐槽的花花公子,但是三观正、不愿参与世事纷争;月下仙人则像是官配CP粉的粉头,贡献了不少笑点。

“无论甜还是虐,《香蜜》都是在合理的剧情铺陈与人物塑造中展开,可以说,情感是合理的、逻辑是自洽的。观众热议的甜虐,在剧中一直存在着,甜中有悲、悲中有甜——因此《香蜜》前期是带玻璃渣的糖,后期是带糖的玻璃渣。”马佳表示。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当然,人设多元且丰富的人物群像,为《香蜜》宏阔的叙事世界做出精彩点缀,也增添了剧集情感的厚度。据透露,在呈现爱情主线之外,亲情、友情等普世情感也被增添其中,“例如锦觅与肉肉、扑哧君的友情线,从另外一个维度去丰富和饱满主人公的性格,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怎样做到引领时代审美和价值观?

在传统文化中“寻根” 与现代思维相结合

十年前的经典网文《香蜜》,要想成功搬上电视荧屏,还需要与时代审美与价值观对接。马佳透露,把永不过时的普世价值观与现代思维进行结合,是《香蜜》让观众看起来“舒服”的地方。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据悉,《香蜜》的世界架构,正是依据东汉张衡《灵宪》提出的“浑天说”搭建,并且融入了太极八卦和老子物极必反的道家哲学理念;剧中天帝太微、凤凰旭凤、应龙润玉等人物,都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原型,神兽穷奇、九婴等,也都是以《山海经》和《淮南子》中的神兽为原型。

落实到细节内容上,编剧们还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工作台上的《老子》《周易》等书籍都被翻烂了。有时候为创造一两句法术咒语,会翻阅《云笈七签》《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唐朝变文》等大量冷僻相关书籍。锦觅下凡历劫的设定是女医,为此编剧还专门学习中医,看相关纪录片,翻阅医学资料。“正因为观众对传统文化有积累和认知,所以观看《香蜜》时不会有任何隔阂。”马佳表示。

专访《香蜜》总编剧马佳:让人物“亲近”观众,就能激发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1618期)

除此之外,现代思维也被融入其中,如水神在花界教育锦觅的桥段,“爹爹让你修炼,修的是明辨事理,修的是自尊、自爱、自强,日后俯仰天地间,行走任逍遥,无愧于大道良知,更不会折腰俯身任何人。”——读书不是功利目的,而是为了自尊、自爱、自强的教育理念,可谓相当现代。“总之,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融入到人物性格和台词里面,向观众传达积极、温暖、向上的价值观。”马佳总结道。

E N D

公司、项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 rene0602

编剧经纪业务联系 ◇ zqy24680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企鹅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