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唐言結構,宋言意趣,米芾此帖,此意趣無窮!振迅天真,出於意外

米芾《適意帖》(又稱《玉格帖》),紙本,行草書,縱:23.5釐米,橫:35.9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最講究筆法,能八面出鋒。《適意帖》中,「百」字的鋒芒含斂,「五」字上下出鋒,「蘇」字各處鋒芒畢露,以及從其它一些字中可以看到他的腕靈筆活,沉著痛快,淋漓酣暢。

米芾自己曾說過:「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適意帖》中有一些字真是「振迅天真」,越看越令人讚歎不已!且看「正」字的用筆,先是搭鋒應接,既而向上形成小圓圈,緊接著又翻出一小圈,留下銳鋒,其間輕重、虛實、擒縱、展拓,使人體味不盡,目不暇接,不可思議。在看一「府」字的用筆,先是尖峰下行,上邊的尖峰正與「御」字的最末一筆的挑出相呼應,下邊則一頓挑出細絲,並重頓寫出一橫。繼而又出一左撇排出鋒芒,而與內部「付」字的一撇上部鋒芒卻正是內外遙接,「付」字以撇下部又向上微顯鋒芒,「府」字的最後一筆又向內排出。我們可以看到這字的鋒芒都向一個地方在湊集,這個中心便是那一橫畫的左端,全字中最粗實的地方,而整個字的中心亦佈置在那端。這實在巧妙出人意外,自然天成!

此帖中的結字也頗可玩味。「貴」字是一種傾與正的平衡技巧。「貴」上半部分成一斜傾勢,而下面「貝」字以正勢來補救。上半部分較短,下半部分較長,重心下移,故不至倒跌。十分含蓄的是,「貝」字左下腳撐出,右下腳緊縮,使人一看便堅信此字更不會傾倒。米芾在「集古字」中能化出自己許多樣子來,使許多高明的書家,對他也不能不傾倒。

此尺牘的行款極富藝術情趣。第一行是緊依中軸線。第二行「蘇氏」起始尚正。「王略」以下向左偏斜。第四行上正下斜。第五行正,而下半空白。因此整個布白中間三行成下半部的三條平行斜向傾仄,好象在正巧為末一行空白的地方給予補救。邊上兩行的端正,與中間三行形成對比。中間幾行上正下斜,也形成一行之中對比。凡此種種,尺牘在布白上也是一種米氏審美理想的表現。求變化,求跳躍,求猛厲奇偉,又求得整體平穩與和諧。

唐言結構,宋言意趣,米芾此帖,此意趣無窮!振迅天真,出於意外

唐言結構,宋言意趣,米芾此帖,此意趣無窮!振迅天真,出於意外

唐言結構,宋言意趣,米芾此帖,此意趣無窮!振迅天真,出於意外

唐言結構,宋言意趣,米芾此帖,此意趣無窮!振迅天真,出於意外

釋文

百五十千,與宗正爭取蘇氏《王略帖》(旁註:右軍),獲之。梁、唐御府跋記完備。黃秘閣知之,可問也。人生貴適意,吾友覷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紙,知他真偽,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圖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兒吝,萬金不肯出。芾頓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