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鳥瞰二子玉川 圖︱二子玉川建築設計公司RIA官方網站

坐落於日本東京西郊多摩川一帶的二子玉川,是東急線沿線首屈一指的行樂地,近年來逐漸成為日本東京都“最想居住的街道(町)”評選榜單的熱門常客。距離東京都心15KM(類比於上海虹橋至靜安核心)的城市近郊,為何會奇蹟般地出現這樣的魅力之所?本文從探尋二子玉川的源起和發展之路著手,嘗試對此做出解答。

歷史上的二子玉川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歷史上的二子玉川(左圖:1974年,大面積的農田依舊清晰可見;右圖:1999年,都市空間與綠地形成相互對峙的格局)圖︱二子玉川RISE官方網站

二子玉川地區①位於世田谷區西南部,是東京都23 區的“西南門戶”。其在江戶時代因渡船而發展起來,明治時期為方便向東京都心運輸石材等,通行了電氣化鐵路,但隨著多摩川採砂被禁止,運輸業逐漸衰退。1969 年,日本大型百貨公司高島屋計劃設立輻射東京都南地區的分店,看中了景色優美的二子玉川,認為其有成為郊外型購物中心的潛力。隨後設立的玉川高島屋S.C 分店,帶動地鐵站西口周邊自發形成了以高島屋為中心的街區,二子玉川的活力就這樣延續了下來。近年來,二子玉川與下北澤、三軒茶屋地區一同被列為世田谷區的“廣域生活據點”。三地都是以相對豐富和綠色的自然環境為基礎,依託各自的地域特色,進行適當的土地高強度開發,發展住宅與商業服務而形成兼具生活和事業功能的街道。

二子玉川再開發事業

與以高島屋百貨公司為中心的西口相比,地鐵站東口道路狹窄且人流較少。1982 年,新的城鎮建設啟動,並被命名為“二子玉川東部地區市街地再開發事業”。計劃11.2 公頃(其中第1 期8.1 公頃)的項目,是東京都內最大規模的民間再開發案例。對象區域為車站周邊起往東南方向與多摩川平行的地區,東西長約1 公里。

項目從策劃到施工完成歷時三十多年,共建造了40 萬平方米的住宅、商店、辦公樓和休閒設施。本次東側再開發區域被命名為“二子玉川RISE”, RISE即意味著期待生活於此的人們與每日升起的旭日一般閃耀,市鎮永遠是孕育新鮮事物的潮流之地。

水綠交織的自然生境

多摩川水岸的藍色與國分寺懸崖的綠色構造了二子玉川地區與眾不同的獨特優勢。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昭和時代,流經東京西南邊界的多摩川,工業汙染引發的水質下降導致大量魚類暴斃,被冠上“死亡之川”的稱號。為復興多摩川,政府和居民自發開展了治水清理。經過整治的多摩川在半個世紀後重新成為大都會的活力源泉。這也是不可複製的大自然對二子玉川地區的饋贈。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保持自然岸線的多摩川

為處理好河岸和城市在空間上的關係,二子玉川地帶並沒有對河流沿岸進行景觀硬化或者線形設計,而是很好地保留了多摩川原有自然的河漫灘,並因地制宜在自然地形下通過簡單迴繞的步道,為遊覽者提供了豐富的近看或遠眺水面和綠地的視角,以更好地感受自然氛圍。由於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對綠色自然及生物的保護, 二子玉川地區獲得了生物多樣性“JHEP 認證”最高等級(AAA) 的評定。

著眼生活細微之處的豐富場所

這裡新開幕了世界首家“生活提案型”蔦屋家電。這家店以在代官山、銀座設有分店的號稱全世界最美書店的日本著名蔦屋書屋為延伸,以“世博”、“藝術與科技”和“舒適”為理念,以書本為主進行空間組織,而家電隨著書本主題分類佈置,創造出複合式空間。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集書籍、文具、咖啡,文化休閒娛樂購物為一體的複合型家電店——蔦屋家電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蔦屋家電內部陳設實景

圖 | https://more.hpplus.jp/odekake/event/1239/3/

具體來說,旅遊書籍和相機鄰近,收納居家佈置書籍和吸塵器等家電一同擺設,讓人有更具體的生活感受。可以說秉持這樣理念的商鋪在二子玉川比比皆是,打造家庭氛圍的農蔬餐廳、以手作為賣點的雜物屋等等。這些著眼生活細微之處的多元而前衛的業態,讓二子玉川與眾所周知的新宿、池袋等繁華商圈相比,也有不遜色的優勢,受到了當地居民和遊客的歡迎。在週末及閒暇時節,二子玉川RISE的街道上會湧入來自東京各地(特別是相鄰的成城、等等力、駒澤、田園調布等近鄰住宅區)的年輕潮流人士、帶兒童嬉戲的父母等形形色色的人群。

地域資源的活力洄游

二子玉川及其周邊地帶是目前東京都市圈中保留較多自然生境的區域。從二子玉川站點開始的15分鐘生活圈內有著名的賞櫻景點——砧公園,東京都內唯一的自然溪谷——等等力溪谷,還有許多原野以及零星而有一定歷史價值的神社和古蹟。二子玉川RISE 計劃也為串聯這些珍珠狀景點進行了一番設計。

從江戶時代人們就有前往伊勢各山參拜的習俗,並流傳下來從東京都心到神奈川大山的一條經典遊覽路線“大山道”。這條徒步線路正好穿過二子玉川核心地區。在這一歷史文化線路的基礎上,又設計了具有良好回溯遊覽性、自然與城市相調和的多條路線,將核心區與周邊廣袤的鄉野地帶聯繫起來。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擁有日式庭院的二子玉川公園

在商業區塊以東,是二子玉川公園,被打造為東京首座基於“迴歸到世田谷區本來的大自然”理念的日本庭園。庭園以古蹟舊清水家住宅書院為核心,與多摩川自然水岸和國分寺懸崖綠意丘陵形成良好的互動,營造出移步換景的空間感。由此,二子玉川公園成為人們遊覽的休憩點,以及相互交流和兒童遊玩之地的安心之選。

人性化的魅力空間

在內部空間組織上,二子玉川RISE 中心商業不同空間層面設置了不同體驗的步行流線,如一層為由小型攤位和座椅形成的中庭自由廣場、二層為兩邊商業中間步道、三層為在二層商鋪之上的屋頂漫步花園,各層之間聯繫方便,步行體驗感豐富。同時,確保步道安全並提供舒適的交通環境。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二子玉川RISE核心的中庭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二子玉川RISE二層商業街和三層屋頂花園

在業態上,人性尺度的商業街和外向型的大規模商業設施共存:一邊極富高級感的百貨店和名牌店林立, 另一邊是保留有舊時風味的商業街。 這種“今”與“昔”共存的反差也正是其巨大魅力之一。

多方主體的共同推進

1960 年代以來,東京西部地區,一直是人口導入下大規模新型住宅和商業社區開發的集中地。私鐵公司推動鐵路沿線土地開發產生的鐵路溢價,構成了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二子玉川東部地區開發計劃正是由東急電鐵、東急不動產及土地擁有者共同推出的。

由於日本自身的土地私有制制度的影響,以及二子玉川地區處於東京都世田谷區和川崎市分界處的獨特區位,開發計劃涉及到多方且複雜的利益群體的對話和博弈。二子玉川高層塔樓和住宅計劃在制定之初被認為是東急公司的單方面資本逐利行為,一直被人詬病。同時,環境保護主義者也因為RISE計劃帶來的天際線的壓迫感和洪水等環境破壞隱患而稱其為“世田谷區的不和諧景觀”。開發計劃歷經各種反對和停滯,直到2005 年(1982 年開始計劃),二子玉川東地區I 期才獲批建設許可。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高層居住和辦公樓帶來的壓迫感

水綠光生:從都市迴歸自然的二子玉川再開發

▲ 遠眺二子玉川

目前二子玉川地區(廣義二子玉川,而非僅是核心二子玉川站和二子玉川RISE)內的項目涉及超過200 個的土地擁有者,併成立了“二子玉川RISE 協議會”、“二子玉川商店街振興組合”等多種市民團體。這些力量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來帶動二子玉川的成長。可以說,目前二子玉川的城市設計和建設開發不再僅僅是以東急公司和行政力量為主導的自上而下的行為,還接受著原有町村住民和新市民在內的居民主體,以及包括地區企業和鐵道交通、商店街在內的事業主體的自下而上的審視。傾聽所有人的訴求,建設符合各方對美好生活期待的二子玉川,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結語

以交通站點為核心進行大規模的住宅建設,從1960 年代起構成了東京居住區建設的主要模式。六十年代的多摩新城、八十年代的幕張新城、新千年的二子玉川,都是該類型居住區的典型代表。

目前中國大都市周邊的城鎮在外來資本的介入和居住差價的推動下,也悄然發生著類似的大規模住房開發。在“特色小鎮”的浪潮下,更多的城鎮希望通過其本身獨特的魅力來吸引人口。二子玉川再開發,在田園中尋求新興都市發展的機會,亦是在都市復興田園生活的情懷,這樣的經驗為我國小鎮的發展提供了借鑑。我國都市近郊城鎮的未來會以何種姿態呈現,筆者在這裡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