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鸟瞰二子玉川 图︱二子玉川建筑设计公司RIA官方网站

坐落于日本东京西郊多摩川一带的二子玉川,是东急线沿线首屈一指的行乐地,近年来逐渐成为日本东京都“最想居住的街道(町)”评选榜单的热门常客。距离东京都心15KM(类比于上海虹桥至静安核心)的城市近郊,为何会奇迹般地出现这样的魅力之所?本文从探寻二子玉川的源起和发展之路着手,尝试对此做出解答。

历史上的二子玉川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历史上的二子玉川(左图:1974年,大面积的农田依旧清晰可见;右图:1999年,都市空间与绿地形成相互对峙的格局)图︱二子玉川RISE官方网站

二子玉川地区①位于世田谷区西南部,是东京都23 区的“西南门户”。其在江户时代因渡船而发展起来,明治时期为方便向东京都心运输石材等,通行了电气化铁路,但随着多摩川采砂被禁止,运输业逐渐衰退。1969 年,日本大型百货公司高岛屋计划设立辐射东京都南地区的分店,看中了景色优美的二子玉川,认为其有成为郊外型购物中心的潜力。随后设立的玉川高岛屋S.C 分店,带动地铁站西口周边自发形成了以高岛屋为中心的街区,二子玉川的活力就这样延续了下来。近年来,二子玉川与下北泽、三轩茶屋地区一同被列为世田谷区的“广域生活据点”。三地都是以相对丰富和绿色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依托各自的地域特色,进行适当的土地高强度开发,发展住宅与商业服务而形成兼具生活和事业功能的街道。

二子玉川再开发事业

与以高岛屋百货公司为中心的西口相比,地铁站东口道路狭窄且人流较少。1982 年,新的城镇建设启动,并被命名为“二子玉川东部地区市街地再开发事业”。计划11.2 公顷(其中第1 期8.1 公顷)的项目,是东京都内最大规模的民间再开发案例。对象区域为车站周边起往东南方向与多摩川平行的地区,东西长约1 公里。

项目从策划到施工完成历时三十多年,共建造了40 万平方米的住宅、商店、办公楼和休闲设施。本次东侧再开发区域被命名为“二子玉川RISE”, RISE即意味着期待生活于此的人们与每日升起的旭日一般闪耀,市镇永远是孕育新鲜事物的潮流之地。

水绿交织的自然生境

多摩川水岸的蓝色与国分寺悬崖的绿色构造了二子玉川地区与众不同的独特优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昭和时代,流经东京西南边界的多摩川,工业污染引发的水质下降导致大量鱼类暴毙,被冠上“死亡之川”的称号。为复兴多摩川,政府和居民自发开展了治水清理。经过整治的多摩川在半个世纪后重新成为大都会的活力源泉。这也是不可复制的大自然对二子玉川地区的馈赠。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保持自然岸线的多摩川

为处理好河岸和城市在空间上的关系,二子玉川地带并没有对河流沿岸进行景观硬化或者线形设计,而是很好地保留了多摩川原有自然的河漫滩,并因地制宜在自然地形下通过简单回绕的步道,为游览者提供了丰富的近看或远眺水面和绿地的视角,以更好地感受自然氛围。由于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对绿色自然及生物的保护, 二子玉川地区获得了生物多样性“JHEP 认证”最高等级(AAA) 的评定。

着眼生活细微之处的丰富场所

这里新开幕了世界首家“生活提案型”茑屋家电。这家店以在代官山、银座设有分店的号称全世界最美书店的日本著名茑屋书屋为延伸,以“世博”、“艺术与科技”和“舒适”为理念,以书本为主进行空间组织,而家电随着书本主题分类布置,创造出复合式空间。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集书籍、文具、咖啡,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复合型家电店——茑屋家电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茑屋家电内部陈设实景

图 | https://more.hpplus.jp/odekake/event/1239/3/

具体来说,旅游书籍和相机邻近,收纳居家布置书籍和吸尘器等家电一同摆设,让人有更具体的生活感受。可以说秉持这样理念的商铺在二子玉川比比皆是,打造家庭氛围的农蔬餐厅、以手作为卖点的杂物屋等等。这些着眼生活细微之处的多元而前卫的业态,让二子玉川与众所周知的新宿、池袋等繁华商圈相比,也有不逊色的优势,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欢迎。在周末及闲暇时节,二子玉川RISE的街道上会涌入来自东京各地(特别是相邻的成城、等等力、驹泽、田园调布等近邻住宅区)的年轻潮流人士、带儿童嬉戏的父母等形形色色的人群。

地域资源的活力洄游

二子玉川及其周边地带是目前东京都市圈中保留较多自然生境的区域。从二子玉川站点开始的15分钟生活圈内有著名的赏樱景点——砧公园,东京都内唯一的自然溪谷——等等力溪谷,还有许多原野以及零星而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神社和古迹。二子玉川RISE 计划也为串联这些珍珠状景点进行了一番设计。

从江户时代人们就有前往伊势各山参拜的习俗,并流传下来从东京都心到神奈川大山的一条经典游览路线“大山道”。这条徒步线路正好穿过二子玉川核心地区。在这一历史文化线路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具有良好回溯游览性、自然与城市相调和的多条路线,将核心区与周边广袤的乡野地带联系起来。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拥有日式庭院的二子玉川公园

在商业区块以东,是二子玉川公园,被打造为东京首座基于“回归到世田谷区本来的大自然”理念的日本庭园。庭园以古迹旧清水家住宅书院为核心,与多摩川自然水岸和国分寺悬崖绿意丘陵形成良好的互动,营造出移步换景的空间感。由此,二子玉川公园成为人们游览的休憩点,以及相互交流和儿童游玩之地的安心之选。

人性化的魅力空间

在内部空间组织上,二子玉川RISE 中心商业不同空间层面设置了不同体验的步行流线,如一层为由小型摊位和座椅形成的中庭自由广场、二层为两边商业中间步道、三层为在二层商铺之上的屋顶漫步花园,各层之间联系方便,步行体验感丰富。同时,确保步道安全并提供舒适的交通环境。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二子玉川RISE核心的中庭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二子玉川RISE二层商业街和三层屋顶花园

在业态上,人性尺度的商业街和外向型的大规模商业设施共存:一边极富高级感的百货店和名牌店林立, 另一边是保留有旧时风味的商业街。 这种“今”与“昔”共存的反差也正是其巨大魅力之一。

多方主体的共同推进

1960 年代以来,东京西部地区,一直是人口导入下大规模新型住宅和商业社区开发的集中地。私铁公司推动铁路沿线土地开发产生的铁路溢价,构成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二子玉川东部地区开发计划正是由东急电铁、东急不动产及土地拥有者共同推出的。

由于日本自身的土地私有制制度的影响,以及二子玉川地区处于东京都世田谷区和川崎市分界处的独特区位,开发计划涉及到多方且复杂的利益群体的对话和博弈。二子玉川高层塔楼和住宅计划在制定之初被认为是东急公司的单方面资本逐利行为,一直被人诟病。同时,环境保护主义者也因为RISE计划带来的天际线的压迫感和洪水等环境破坏隐患而称其为“世田谷区的不和谐景观”。开发计划历经各种反对和停滞,直到2005 年(1982 年开始计划),二子玉川东地区I 期才获批建设许可。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高层居住和办公楼带来的压迫感

水绿光生:从都市回归自然的二子玉川再开发

▲ 远眺二子玉川

目前二子玉川地区(广义二子玉川,而非仅是核心二子玉川站和二子玉川RISE)内的项目涉及超过200 个的土地拥有者,并成立了“二子玉川RISE 协议会”、“二子玉川商店街振兴组合”等多种市民团体。这些力量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来带动二子玉川的成长。可以说,目前二子玉川的城市设计和建设开发不再仅仅是以东急公司和行政力量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行为,还接受着原有町村住民和新市民在内的居民主体,以及包括地区企业和铁道交通、商店街在内的事业主体的自下而上的审视。倾听所有人的诉求,建设符合各方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二子玉川,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结语

以交通站点为核心进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从1960 年代起构成了东京居住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六十年代的多摩新城、八十年代的幕张新城、新千年的二子玉川,都是该类型居住区的典型代表。

目前中国大都市周边的城镇在外来资本的介入和居住差价的推动下,也悄然发生着类似的大规模住房开发。在“特色小镇”的浪潮下,更多的城镇希望通过其本身独特的魅力来吸引人口。二子玉川再开发,在田园中寻求新兴都市发展的机会,亦是在都市复兴田园生活的情怀,这样的经验为我国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我国都市近郊城镇的未来会以何种姿态呈现,笔者在这里期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