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套用西式民主的印度仍面臨諸多發展問題

套用西式民主的印度仍面臨諸多發展問題

(印度艾哈邁德達巴德市,達利特種姓民眾,即處於印度種姓制度最底層的“不可接觸的賤民”階層,抗議達利特民眾遭“護牛者”毒打。新華社發)

一些西方人士推崇印度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以此來否定中國的發展模式。按照西方傳統經濟學理論,議會民主加私有化將促進經濟發展,印度將比中國發展得好。可是,中印兩國的建國時間幾乎一樣,到2018年3月底,印度經濟規模為2.6萬億美元,而中國是12.4萬億美元,相差幾乎5倍。由此可見,一個國家如何發展的問題,並不是單純地套用西方模式就能解決的。

印度獨立後,西式民主並不能有效協調其中央、地方關係,反而成為中央與地方關係異化的不穩定因素。雖然印度名義上是聯邦,地方實行多黨制選舉,但是印度憲法有總統治理條款,如果地方上選出領導人不是與執政黨一派的,總理可以申請總統治理,再從總統手裡接過管轄權。因此當印度一黨或黨中一派上臺後,總是把另一黨(派)的地方領導人統統趕下臺。本來是壓制地方主義的條款,卻導致印度中央政治和地方政治都很不穩定。

在西式體制之下,印度的基礎教育水平也面臨很多問題,導致相關產業的發展缺少相應的人力資源支持。雖然印度憲法規定6-14歲的小孩必須上學,但由於印度擁有4億多的貧困人口(佔全球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為溫飽掙扎的家庭自然談不上正常上學。而對於上得起學的家庭,印度的教學資源也顯得非常緊張,平均每70個學生才擁有一名老師。另外,印度嚴重的性別歧視令女性中途退學的現象較為常見。如,女生的比例在小學階段儘管可以佔到40%,但大部分女孩都會因為輟學而無法完成法定的8年教育,女性識字率不足50%。據2010年的數據,印度人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是4.4年。因此,常有投資者抱怨在印度找不到具備合適技能和能力的員工。《印度經濟時報》在《印度需要成為下一個中國》一文中也承認,如果印度不能在教育方面向中國學習,將無法建立一箇中產階級,而其成為下一個中國的努力也無法成功。

最後,種姓制度、宗教分歧、貧富差距等並不是套用西方模式就能得以改善的,而是需要靠漫長歲月的進步來慢慢磨平。儘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可以說,種姓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職務、地位、上升機會和障礙。

實際上,西方也並不是不知道印度的實際情況,他們只是太需要樹立一個新興“民主國家”樣本。

(參見:《中印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大國博弈,從來不只是在沙場!》《印度的教育現狀如何?》《印度的窮人和富人生活現狀對比,差距讓人不忍直視》《印度式民主導致中央和地方政治的動盪》《印媒反思:這問題不改變,印度無法“成為下一個中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