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40年家与国|从一笔几毛到一笔几十万,30多年的账单记录下科尔沁牧民的幸福

40年家与国|从一笔几毛到一笔几十万,30多年的账单记录下科尔沁牧民的幸福

40年家与国|从一笔几毛到一笔几十万,30多年的账单记录下科尔沁牧民的幸福

“日历2.4元、照相2元、电视与戏剧杂志8毛钱、两双鞋19元、买猪50元……”这是熬力照1987年记账本上记录的家庭开支。

如今,看着一堆小山似的泛黄褶皱的账本,每一位来他家串门的客人都感慨万千。正是这些30多年来的一笔笔账单,无声地记录着科尔沁牧民4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家与国|从一笔几毛到一笔几十万,30多年的账单记录下科尔沁牧民的幸福

熬力照家庭的全家福。

9月,正是丰收的季节。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

在巴彦毛都苏木莫麦嘎查熬力照家,几十本大小不一、材质不同的笔记本摆在桌子上。

熬力照的妻子胡套吐格告诉记者:“我们家记账是从1982年开始的,说起记账,还有一段心酸的故事。”

胡套吐格抹着眼泪回忆,那时,一家四口人,生活非常困难,一年收入才160元。丈夫熬力照爱抽烟,她就悄悄地把丈夫抽过的烟盒攒了起来。一个月过后,烟盒就攒了厚厚一摞。那时抽的烟一盒5毛钱,那会儿的鸡蛋一个才6分钱。一算账,抽烟就把收入的一半抽没了。女儿上学交不起学费,熬力照背着30斤蓖麻到镇里卖成钱,才送到了学校。

“我要是直接和他说抽烟费钱,可能他不承认。但看到摆在面前厚厚的一摞烟盒子,他就没话说了。从那之后,熬力照再没抽过一支烟。” 胡套吐格说。

从此之后,熬力照有了记账的习惯。收入哪来的?钱花到哪了?哪些花销是不该花的?到了月底一算,一目了然。

40年家与国|从一笔几毛到一笔几十万,30多年的账单记录下科尔沁牧民的幸福

熬力照一家的家庭账本。

回忆起刚结婚的日子,胡套吐格说:“那时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是租别人的。第二年我们就想盖自己的房子,想请人帮忙,但那样要管人家吃喝、管抽烟喝酒,我们当时确实是没钱。盖房就我们俩自己干,我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光脚和泥,丈夫也能吃苦,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现在,熬力照家有19头肉牛,3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牛饲料,每年能下10头小牛犊,年收入达八九万元。两个孩子都在旗里发展,女儿开超市,儿子跑运输。让人欣慰的是,在父母的熏陶下,两个孩子也继承了父母勤俭持家记账的好习惯,日子过得很红火,在旗里都买了楼房。

胡套吐格告诉记者:“20多年了,我们家没有向别人借过一分钱,都是我们借钱给别人。我们也从来不赊账,嘎查有的人春天赊茶叶喝,我们宁愿喝白开水也不赊账喝茶。有一年,我们嘎查同时有3个小孩得急病,都是我们家出钱应急的,这种事情还有很多。”

熬力照学历不高,但他非常爱学习,20世纪80年代,他就自费订阅报纸杂志、报考函授班,还当过内蒙古人民广播蒙古语电台的通讯员。他笑着说:“一次,电台给我寄来15元稿费,正是这15元,让我有了盖房的打算。”

当记者问他记账这么多年有啥变化时,熬力照说:“记账的次数其实差不多,只是金额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几毛、几分、几块,现在是几十、几百、几万甚至是几十万。比如我儿子买楼房,一次就花了32万元,女儿买车一次就取了9万元现金。”

如今,日子好过了,熬力照家成了嘎查最富裕的人家。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记账让我家走上了致富路。

——熬力照的家国寄语

记者从熬力照的账本发现,从1999年开始,他详细记录了通辽市、苏木、嘎查和自己家的人均收入数据,认真地标出了自己家人均收入比全市人均收入高出多少。熬力照常和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去年,熬力照、胡套吐格家庭被评为自治区“最美家庭”。通辽市妇联主席包兰芳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妇联协调档案和统计部门,对熬力照家的账本进行规范性的整理保存,鼓励他继续把账记好。这不仅是他家的小账,也是国家的大账,透过这些泛黄的账本,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一目了然,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

大家都在看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美编/李凌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