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今年夏天,从西雅图到西伯利亚,北半球的大片土地都被无情的炙烤着。

18场山火席卷加州,雅典沿海地区也被肆虐的火灾侵袭(造成91人死亡)。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英国经历了四十年多年未遇的持续高温少雨,美国多地发布高温预警,西南部地区的气温更是飙到了49摄氏度。

日本也遭受热浪袭击,东京的气温史无前例地升至40°C以上,仅东京地区就有超过5000人因中暑而入院,全国已有约125人丧生。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中国也没能幸免,除了南方的酷热,连东北那旮沓都体验了一把三十七八度的高温,要知道,很多东北人家里可是没有空调的......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真的是热skr人

就连北极圈都出现了罕见的30多度高温(朋友们注意,是北极圈,不是北极)!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虽然北极熊并不像前两刷屏朋友圈的文章里说的那么惨,但是暴热天气对于环境的影响仍然无法忽视。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全球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搅得全世界都不得安生,这一次,在极端气候面前,人类终于做到了人人平等。

大家暖才是真的暖

从美国气象学家詹姆士·韩森在1988年第一次提出全球变暖的理论开始,几乎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暖化的迹象。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全球表面温度在1880至2012年间平均升了0.85度,并且过去的三个年代,一个比一个暖。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全球多地,尤其是欧洲、中北非、美国阿拉斯加和西西伯利亚,2017年的冬天都要比2016年的冬天暖很多。

到了今年夏天,高温、热浪更是成了为了新闻报道里的常见字眼。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通常来说,高温热浪是指持续多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这种情况本来十分少见,现在却变得越来越频繁。

频繁的高温必然带来频繁的灾害。

今夏瑞典因为高温山火频发,大火都蔓延到了北极圈,斯德哥尔摩5月的平均气温就达到了16.1℃,比通常年份偏高6℃。

当地的气候学家说,在过去的一百万年之中,这样的事情只发生了3次。

北极的状况更惨,冰山的加速融化,冰川的大面积消融都使得北极生物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根据美国发布的一则数据:2007年,北冰洋的海冰覆盖率最低值为29%,但是到了2012年,这个数据就下降到了24%,现在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更可怕的是,北极作为地球的“空调”,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北极本身,冰川消融的直接后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地势较低的地方都会被海水淹没,离北极多远都没有用。

今夏的高温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无论欧洲、美洲还是亚洲,中暑的人数都远超往年,死亡人数也在频频刷新纪录。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仅仅韩国一国,仅仅在7月22日至28日期间,温热病患者就多达1015名,其中15人死亡。

更可怕的是,全球变暖并非只是温度上升这么简单,酷热之后,还有严寒、还有暴风和海啸。

科学家早就警告说,随着地球变暖,天气模式将变得更狂暴。

这会大范围的改变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模态,很多以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曾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后都会变得稀松平常。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高温“炙烤”全球经济

除了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足以让人类开始正视现在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德国各州政府的估算,2018夏天德国大面积的高温酷暑已经造成了超过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3元)的损失。

美国西德克萨斯棉花带近一半的作物状况不佳或极差,很多农民预计约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不会收获任何东西。

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报告:由于关键种植区的作物正面临不利气候因素,预计2018年至2019年全球粮食(小麦和粗粮)总产量将同比下跌2%,约为20.59亿吨,为三年最低位。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除了农业,养殖业很惨,前脚刚热死了两万多斤鱼,后脚海参也跟着遭了秧。

持续的高温,导致辽宁省养殖海参大面积死亡,据统计受灾面积95万亩,损失产量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7亿人民币。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联合国曾警告称,到2030年,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全球经济损失高达

2万亿美元以上。

77%的国家会更加贫穷,特别是纬度低的国家。

另外,全球变暖还会对多项产业造成直接影响,持续的高温将迫使一些行业缩短工作时长或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各国GDP。

特别是农业、采矿业、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制造业,而这些行业又都是新兴经济体中最常见的行业。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能源的负荷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

这么热的天气,很多人都表示命是空调给的,那么空调的命就应该是电给的了。

据报道,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8月3日北京地区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了2356万千瓦,山东、河北的用电负荷也超过历史极值,分别出现了800万、600万千瓦用电缺口。

据统计,我国中东部地区省份在今年夏季的降温负荷,基本上占到了全年电负荷的40%-50%左右。

未来的挑战清晰可见

三年前,各国在巴黎立誓要将全球平均气温相对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远低于”2°C的范围内,但是很明显,泡汤了。

最近几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再次上升,煤炭需求更是出现了四年来的首次增长,全球对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投资也在增加。

许多地方逐渐减少了对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核能虽然清洁又好用,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仍然属于高危能源。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脱碳这件事情,本来就很难,想全世界一起干,就更难。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飞速发展的一个必要代价就是能源需求的飙升。

2006年至2016年,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能源消耗随之增长40%,煤炭(无疑是污染最严重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更是以每年3.1%的速度上升。

钢铁、水泥、农耕、运输和其他经济活动占到了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从技术上说,这些活动要实现脱碳比实现清洁发电的难度更大。

从管理上说,当一个行业习惯了一种能源模式,就很难摆脱对它的依赖,既得利益集团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就放弃到手的蛋糕。

所以改变,可能是一个非常漫长又琐碎的过程(自19世纪工业革命之火点燃以来,英国到2017年才迎来首个无煤日),只是留给人类的时间却不那么充足了。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不过,虽然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公众对于全球变暖的关注度仍然在提升,观念也在改变。

去年在38个国家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1%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仅次于“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重大威胁。

尽管川普带头退出了《巴黎协定》,但是美国民众还是很清醒,许多州和城市都表示会继续坚守这个约定。

网友制作的让川普能看懂的全球变暖视频

在雾霾笼罩的中国和印度,关于治理雾霾的请求和反思也越来越多。

极端高温肆虐全球,日韩43℃、北极圈32℃,人类还能去哪

总之,目前看起来,似乎人类还有能力应付全球变暖带来的危机。

但是,一旦气候变化突破地球环境承载能力的“阈值”或称“临界值”,全球的生态系统就可能突然从“中性”或“有益”转向“有害”。

当铺天盖地的灾难席卷而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