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一、

1279年,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虏进京。

囚车“吱吱呀呀”的缓缓驶入城门,文天祥胡子拉扎、头发蓬乱的站在囚车里,唯一闪亮的,就是那一双清亮的眼睛。

虽然国破家亡,唯一的儿子也战死沙场,但在他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悲伤,而是不屈。

蒙古皇帝忽必烈站在北京城头,看着文天祥的背影,他知道:“机会来了。”

蒙古大军攻破临安已经3年,可江南各地的起义军去连绵不绝,如果南宋的丞相文天祥能投降,那么将会抽调起义军的脊梁骨。

在幽暗的地牢里,劝降者络绎不绝的来了,又离开。

没人能动摇文天祥以身殉国的决心,因为支撑他的从来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的骨气。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与心中坚持的道义相比,一些金银财宝、高官厚禄又算得了什么?

秉笔直书的史官、反抗暴政的义士,为国守节的大臣、不屈叛军的大将......一个个都清晰的浮现在文天祥的面前,欢迎他回家。

那些人中,与董狐、张良、苏武、张巡、颜杲卿相比,“嵇侍中血”显得有些特殊。

因为它的主角有两个人:

痴呆皇帝司马衷,曹魏忠臣嵇康的儿子嵇绍。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二、

司马衷这辈子很衰。

估计投胎的时候摔了一跤,把脑子撞坏了,所以从小就有点智商捉急。但按照“立嫡不立贤”的传统,笨小孩还是当了太子,成为晋朝的接班人。

当时就有大臣发表意见:“这孩子太笨了,小学数学都不会做,让他治理国家才是开玩笑。”

司马炎就提出几道题,让他3天之内做完,如果到时候交不了卷子,哼哼,小心你的大肥屁股。

以司马衷的智商,哪能做的了这种题目,幸亏他有个聪明的老婆——贾南风。

贾南风知道这件事关系到后半生的命运,立刻找来几位博学的先生做枪手,连夜把答案写出来,再由司马衷誊写,这才过关。

看着儿子的试卷,司马炎也在骗自己:“孩子只是发育晚,会好起来的,耶。”

但他也只能骗骗自己罢了,事实的真相很残酷。

290年,司马衷继位。

自己有多少斤两,司马衷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32年的人生中,只会两件事:

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所以皇后贾南风就成为代替他执政的人,毕竟是老婆嘛,不信她还能信谁?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可我们知道:“老婆吭起人来,那是连草稿都不用打的呀。”

在司马衷在皇宫玩过家家的时候,贾南风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把这个家给烧掉了。

第一把火,将婆婆家族烧成灰烬。

初掌大权,贾南风就派亲信联系司马玮、司马亮,要他们带兵讨伐辅政的杨氏外戚。司马玮年轻啊,小伙子身体倍儿棒,带着心腹兵马三下五除二,就把杨家一锅端了。

辅政大臣杨骏只领了几个月的工资,就被迫退休。

第二把火,火苗直指司马家族。

火化掉杨氏外戚后,贾南风提拔了自己的亲戚、外甥参与朝政。从此以后她不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有了组织、有了温暖,打怪路上不再孤单。

掌握大权的司马玮、司马亮还没高兴几天,就被贾南风抡起40米长的大刀,剁了个稀巴烂。

这件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招惹减肥不成功的丑姑娘。”

第三把火,烧死了太子。

别看司马衷是个大傻子,可他儿子因为像司马懿,所以名声特别好。这小子不仅仅长得像司马懿,手段也像——特别狠。

名声好、手段狠也就算了,偏偏不是贾南风的儿子。

在贾南风看来,这还得了:这小混蛋以后会不会对付我?

会不会?

不会?

会?

别管他会不会了,我先下手为强吧。

就这样,司马家的法定接班人就被送见老祖宗了。

古往今来,从没有一个皇帝像司马衷这样悲催。可事实上,当司马衷感觉今天很悲催的时候,他会发现,以后的日子更悲催。

因为,“八王之乱”来了。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三、

嵇绍的命运与司马衷截然不同。

在嵇康被杀之前,就曾把他托付给老朋友山涛。虽然他们绝交了,但那是关于政治、关于前程,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在竹林中弹琴高歌的朋友。

这份心意,山涛也懂,所以他大大方方的接纳了嵇绍。

从10岁起,嵇绍就跟随山涛生活。

可山涛实在缺乏“小学生减负”的素养,每天把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读书、练武、书法、音乐,有什么就学什么。

在多年魔鬼教育的摧残下,嵇绍也成长为“晋朝十佳优秀青年”,在外人看来,丝毫不亚于其父嵇康。

有多优秀?“鹤立鸡群”这个成语就是说嵇绍的。

哎,人比人气死人,我还是好好思考一下人生吧。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走向共和》里有一句台词:“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在嵇康的年代,面临的是魏晋交替的局面,而自己既是曹魏的女婿,又看不惯司马氏的作为,所以宁死也不做衬托司马氏的绿叶。

但到了嵇绍的年代,晋朝已经完成全国的统一,成为正统王朝。

全国就这么一家招工单位,所以也谈不上找工作和跳槽的事。所以嵇绍自然而然的,成为晋朝大厦上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去。

凭着父亲的名气和人脉,再加上自己的才能出类拔萃,所以嵇绍的官场生涯基本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位同宰相”的侍中,

比躺着C位出道的杨超越都顺利。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四、

304年,“八王之乱”进行到最高潮。傻皇帝终于雄起了一次,带领军队要御驾亲征,讨伐拥兵自重的司马颙。

人怂怂一个,将熊熊一窝,司马衷率领的军队,你还指望能打胜仗?

别逗了。

双方军队在荡阴打了一仗,刚一接触,皇帝的禁卫军就一败涂地,就连陪驾的大臣、侍卫都一哄而散。

就连司马衷本人也身负重伤,身体上被射中三箭、脸上也被拉了道大口子。

荒凉的旷野中,只有司马衷的马车孤零零的停在那,就像待宰的羔羊一般。皇帝做到这份上,真是可怜可叹。

可就在荡阴,嵇绍和司马衷演绎出历史上最温馨的一幕。

因为皇帝流亡在外,嵇绍就手持诏书前往护驾。当他来到荡阴,血色的战场上只有一辆马车停在中间,中箭的司马衷奄奄一息的趴在车上,而身边空无一人。

整个世界都放弃了司马衷,可嵇绍却迎面走上。

如果当时有战地记者的话,这一幕很可能是“年度最美逆行者”,封面标题也会是《英雄,我们等你归队》。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嵇绍和司马衷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互相看着彼此,眼泪“唰”的流出来了。司马衷没想到还有人不放弃他,嵇绍没想到世道乱到这步田地。

虽然他傻、他笨、他智商为0,但他毕竟是道义的象征。

历史的诡谲之处就在于此:当他处在权力的地位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为他去死,即便他是个傻子。

因为这时傻子已不是单纯的傻子,而是有一个伟大的称呼——统治者。

司马颙的军队来了,他们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嵇绍看着步步紧逼的敌军,庄重的整好衣冠、手持宝剑,静静的站在司马衷的车架前。

他要保护道义的代表,他要为道义而牺牲。

敌军轻而易举的制服了嵇绍,把他按在马车的直木上。司马衷带着眼泪说:“这是忠臣,别杀他。”

可五大三粗的敌军哪管那么多:我们连皇帝都不在乎,还怕这个小官?随手一刀,嵇绍就像那些死去的战士一样,永远在世界上除名。

喷涌而出的鲜血,溅了司马衷一身。

那一刻的司马衷,悲哀而无奈。

他就像是学校里经常被人欺负的胖子,学校霸王在欺负他的时候取得快感,普通学生也想占点便宜,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可谁又在乎过胖子的感受,他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45度仰面朝天,不让难过的眼泪流下来。

当有个人拼命的对他好时,他的心里一定是“温暖”的感觉。


反抗晋朝的嵇康儿子,为傻子司马衷而死,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


五、

司马衷没有逃脱命运的大手,被敌军带回大营。

离开了残酷的战场,身边的侍从请他脱下衣服,为他洗洗衣服上的血迹。可司马衷拒绝了,因为这是唯一为了保护他而死去的大臣。

看着衣服上的血迹,就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自己还是个孩子,不用感受世界的寒冷。

司马衷的一生太悲催了。

如果生在普通家庭,他可以无忧无虑的过完这一生,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不幸福,但快乐。

可诡谲的命运却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面对不能掌控的局面,也只能承受世界上最寒冷的摧残。

可他也是幸运的。

在“五胡乱华”的乱世即将到来时,在尸山血海的黑暗世界里,他却享受到人间最后一抹温柔。

依然有人守护着心中的信仰,依然有人维护者世间的道义,哪怕是面对千军万马,我独横行。

一个傻子、一个书生,这个世界好像也没那么丧。

我们平时总说:“太丧了,好难过。”

是的,这个世界很凉薄。

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没有精力停下来看看周围的人,好像记忆中的“淳朴”早已不存在了。

可这个世界也没那么灰暗。

在漆黑的夜晚,总有一盏灯为你而亮;

在茫茫的人群,总有一双手牵你前行;

在漫漫的人生,总有一个人伴你同行。

世界很凉薄,但我们却可以寻找光明。

我们也要相信: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黑暗,照亮你的阴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