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司礼监掌印太监 吕芳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是一个身体残缺、素质低下甚至有些变态的群体。我们比较熟悉的赵高、李辅国和魏忠贤等人还弄权害人,连历史上最为正面的蔡伦也是这样的人。而《大明王朝1566》中却写了一群跟正常人一样有血有肉的太监,比如阴狠的陈洪,憨直的黄锦,还有狠毒又重情义的杨金水。不过最值得我们欣赏的还是大太监头子吕芳。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剧本开头,东厂提督太监冯保为邀功进身杖毙了进谏的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当众太监都嘲弄冯保并对他落井下石时,是吕芳救了他,并给他寻了出路,安排他去皇位继承人裕王的府邸给给刚出生的世子当大伴,并语重心长地要求他做到“三思”,说:“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做错,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并告诉他去裕王府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对吕芳刮目相看:这不是一个一般的太监!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吕芳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代替皇帝行使批红权,是离皇权最近的人。从后来陈洪传旨一幕可以想像,像他这样的人想弄权太容易了。偏偏他不是这样的人!因为离权力太近,所以他不光了解权力的好处,更深知权力的可怕和罪恶之处。由此,他反而更安心做一个奴才。原本站在他这个位置,可以像最高统治者一样纵观全局。他默默的看着发生的一切,心里明镜似的。他虽然不擅权,心里却装着整个朝局。

他深知严嵩等人的所作所为引发的众怒,也知道裕王党跟严党的斗争,但他更知道皇帝要的是什么。严嵩所做的事其实是是皇帝的授意,因为严嵩的存在才使自己避免了对付百官这样出力不讨好的活儿。如果严嵩倒了,自己要么晚节不保,要么被弃之不用。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所以,他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严党与裕王党之间的平衡,协调着皇帝与裕王的矛盾,维持着朝局的平衡。当海瑞在浙江审理郑泌昌与何茂才的结果发到司礼监时,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会造成倒严的政潮,所以偷偷地溜出皇宫,找到严嵩和徐阶,促成二人达成共识,将结果发回浙江重审。当海瑞在六必居题字捅下篓子后,他唯恐牵涉到举荐海瑞的裕王,多次通过冯保授意裕王,弥合皇帝跟裕王的分歧与矛盾。更难得的是,他做这些事,从不背着多疑的皇帝,事后都向皇帝坦白请罪,使皇帝明白他的苦心而不怀疑他的忠心。

在宫里,他是十万太监人人敬畏的“老祖宗”,那么多人叫他“干爹”“干爷爷”,却从不作威作福,而是悉心呵护着这些儿孙们。连内阁首辅都听他的话,却从不擅权跋扈。司礼监掌握着锦衣卫和东厂,他却从不去压制百官。因为自己不能享受男欢女爱,所以更用心促成高翰文和芸娘这一对苦命鸳鸯,并竭力保护他们。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严嵩最终还是倒了,他悉心维护的朝局平衡被打破了。清流借弹劾内阁来发泄对皇帝的不满,裕王党的徐阶却无法像严嵩那样对付百官。皇帝最终抛弃了吕芳,而起用了心狠手辣、人品极差的陈洪来干以前严嵩干过的事。皇帝并不喜欢陈洪,甚至很厌恶他,还预言他不会有好下场,但皇帝需要他。

读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4)——守局:吕芳的为人处世

吕芳最终被安排去守皇陵了,可能被很多人认为结局悲惨,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全身而退,结局无忧。皇陵有那么多侍卫军人,需要他这么一个老太监去吗?在刘和平先生的另一部剧本《雍正王朝》中,张五哥为十三阿哥允祥守陵,被雍正皇帝御赐黄马褂;而雍正在派十四阿哥允缇守景陵时,还封他为亲王呢!所以说,嘉靖让吕芳去守皇陵,明着是惩罚,实际上保他安度晚年。能如此全身而退,焉不是其平日为善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