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麼確定一個人是否得了腫瘤?

鄧繼敏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人們最怕的疾病就是癌症了,畢竟就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來說癌症還是屬於不可治癒的疾病。門診碰到患者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大夫,你看看我這檢查結果/症狀,是不是得了癌症?”

人們發現腫瘤一般都是因為某些別的疾病或者有不舒服的地方,來醫院就診後查出患有腫瘤的。或者是體檢時發現異常,仔細檢查後發現腫瘤。確定一個人是否得了腫瘤的金標準是對病變部位的活檢,包括脫落細胞學檢查和穿刺取病理組織活檢。

比如肺癌可以在咳出的痰中找到脫落的肺組織,通過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癌細胞。鼻、咽喉、胃等與外界相通的器官皆可使用此方法。又比如肝臟、腎臟、肺實質部分等實質性器官則需要通過穿刺取一小塊的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以確定病變性質。

但是,癌症從發現到確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探尋的過程。一開始可能是通過消瘦、食慾不振、面色不佳、咯血、疼痛等症狀懷疑是某種腫瘤疾病,然後進過血液檢查發現某項腫瘤指標偏高,並通過CT來確定某個部位是否有佔位性病變。最後通過超聲引導下的穿刺取出病理組織送檢最終確定是何種性質的腫瘤。

病理檢查是確定的腫瘤的金標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檢查。它不僅能確定有沒有腫瘤以及腫瘤性質,還可以指導醫生用藥,制定正確的診療方案。但其也有一定的侷限性,一方面其有一定的危險性,是一種創傷性的檢查方法;另一方面有可能沒有穿刺到病變部位導致誤診。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作為一名天天和腫瘤患者打交道的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如何確定一個人得了腫瘤,腫瘤主要有兩種診斷方法,分別是臨床診斷和病理診斷。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是根據患者的病史,查體,輔助檢查來診斷癌症。例如乳腺癌的患者,可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乳腺皮膚凹陷、破潰等等。

查體的話,醫生可以在乳房摸到一個腫物,質地堅硬,活動度較差,還可以摸到腫大的腋窩淋巴結。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簡單的查體,就可以基本確定乳腺癌。

輔助檢查:做乳腺彩超可以看到乳腺的腫塊,邊界不清,呈蟹足樣浸潤,血流豐富,也可以發現腋窩腫大的淋巴結。出來乳腺彩超,還可以做乳腺鉬靶,核磁共振檢查等等。

通過患者的臨床表現,查體以及輔助檢查,基本上可以確定乳腺癌。

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是確診癌症最重要的手段,是診斷癌症的金標準。只有在顯微鏡下看見癌細胞了,才能算真正的確診。繼續以乳腺癌為例,可以做穿刺,取一點點組織送去病理科,病理科醫生如果在顯微鏡下看見了癌細胞,那就可以確診了。還可以直接做整個腫物的切除,術中送冰凍病理檢查,如果發現癌細胞,那就能確診。

需要說一句,所有的臨床診斷都是猜測,臨床證據越多,癌症的可能性越大,但是最終診斷還是要靠病理的。有


普外科曾醫生


目前很難百分百早期確定,其實也沒有必要一定弄個確切,有些時候絕度的事情很難達到。但至少通過針對性的體檢可以相對早期的發現腫瘤。每個部位的腫瘤表現不一樣,器官的特點決定了每個部位的腫瘤檢查手段是不一樣的,身體主要的臟器或者說比較常見的發生腫瘤的器官有胃腸道、肝膽胰、乳腺甲狀腺、腦腫瘤、肺癌等。

下面給大家介紹篩查常見腫瘤的工具和方法:

胃癌腸癌的有效檢查手段:首推胃鏡和腸鏡檢查。可以明確病變的位置,大小,形狀,更重要的是可以取活檢做病理檢查,明確疾病性質;比如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印戒細胞癌,惡性度依次遞增)。其它的檢查比如CT一般是在明確胃癌或腸癌後才是必須要做的,瞭解疾病分期。但是早期胃癌CT是發現不了的。不作為胃腸癌的篩查手段。超聲檢查更是不用胃腸道腫瘤檢查,因為胃腸道內有大量的氣體,影響超聲檢查的準確度。

肝癌、膽囊癌的篩查:普通的檢查可以選擇腹部超聲檢查。如果既往有乙肝、丙肝病史,或者有長期酗酒的人,體檢時要檢查腹部超聲,如果懷疑有問題,最好做腹部增強MRI。腹部超聲看肝臟、腎臟等實質臟器的病變是比較清楚的。明確肝臟腫瘤問題,都需要肝臟MRI檢查或超聲造影檢查。

肺癌的篩查:最經濟方便的就是胸部X線片,可以直觀的看到雙肺內有無異常佔位,當胸片提示有問題後,在做胸部CT檢查,可以更好的瞭解腫物的大小、部位,並且可以全面瞭解雙肺的情況。而胸片有個弊端就是,被心臟擋住的左肺部分是看不到的,但有時候腫瘤恰恰長在這個部位。

甲狀腺癌篩查:最常見最常用的檢查就是頸部超聲,最好在腫瘤專科醫院或正規醫院的超聲科檢查,超聲檢查不僅和儀器有關,也和檢查醫生的診斷水平有關。頸部超聲可以觀察整個甲狀腺大小、性質、頸部淋巴結情況,腫物的表現是否有惡性的可疑,如果可以的話會建議行細針穿刺活檢,明確性質。

乳腺癌篩查:雙側乳腺超聲及乳腺X線片(鉬靶檢查),瞭解雙側乳腺結節是否可疑。如果可疑會進行穿刺或切除活檢明確。乳腺還有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觸摸乳腺有無結節,如果有的話,及時就醫檢查。很多都是自行發現的。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所有回答均為原創作品,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確定一個人是否得了癌症,方法因人而異,有人是體檢時查出來的,有人是有症狀後查出來的。總的來說診斷癌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化驗檢查:主要通過一般實驗室檢查,如血、尿、便常規和生化檢驗等。可同時開展免疫學檢驗,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其他腫瘤標誌物等。綜合一些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後的隨診觀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獨作為確診的依據。

2.影像學檢查包括X光檢查、CT、B超(超聲波檢查)、放射性核素成相(SPECT等)、磁共振成像檢查 (MRI)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也是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後的隨診觀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獨作為確診的依據。

3.內窺鏡檢查包括咽喉、氣管、支氣管、胃腸道、膀胱甚至胸膜腔、腹腔等等,通過內鏡檢查可以初步做出診斷,還可以採用內窺鏡檢查並且可以取出細胞或組織送病理學檢查。

4.病理學診斷,這是診斷腫瘤最可靠的方法,除了手術、內窺鏡檢查獲得細胞和組織外,可以進行穿刺(近似微創手術,穿過體表探入體內獲取組織塊),取出組織供病理學醫生製作病理切片,再通過組織化學染色甚至免疫熒光染色等處理,在顯微鏡下觀察,給出比較明確的診斷。



老劉談胃腸


(2018年7月11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腫瘤的發病,有些沒有症狀時,是體檢發現的。比如體檢做B超、CT、拍片等可以看到具體部位的腫瘤;再比如抽血做腫瘤標誌物檢查,發現對應腫瘤選項升高後,再順藤摸瓜找到病變組織;而有些是因為出現疼痛等病症後,來醫院檢查發現的。

曾醫生是一名胃腸/肝膽/腺體外科醫生,我就從我所熟悉領域挑幾個疾病說說罷。

一、結/直腸癌

早期的結/直腸癌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可以是輕微的肚子不舒服,大便性狀及次數改變等隱匿症狀,此時如果查腫瘤標誌物CEA、CA19-9等會有明顯的升高,做腸鏡及CT、B超等可以看到腫瘤,進一步確定需要做增強CT檢查。最後明確診斷,也是要靠病理檢查。

二、肝癌

出現肝癌的情況,真的是太惋惜了。平常只要是酗酒的、有乙肝、丙肝的、經常吃魚生的,就要有這種意識,如果防範得當,改變飲食,積極治療原發病,是很難得肝癌的。只能說得肝癌的人,很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沒有體檢意識。我工作那麼多年,見得最多的是肝癌後期的患者,或者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患者,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好處理。

三、胃癌

胃癌的發現及確診,十分依賴於患者對病情的認知,有些人都已經反反覆覆出現上腹部脹、痛、熱等症狀,仍然不進行處理。長年累月的不良飲食,終於有一天肚子疼得難受了,去醫院做胃鏡已檢查,就看到“火山口狀”的胃潰瘍,夾取組織化療後,確定為胃癌。胃癌有明顯症狀後,一般也都是中後期了,非常可惜。

四、乳腺癌

現在女性普遍注重體檢,有很大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因為發現乳腺包塊/硬結/溢液等症狀而來醫院就診。首先由專科醫生經過檢查後初步判斷是否為腫瘤,如果不考慮為惡性腫瘤則直接手術切除後再做病理檢查明確乳腺包塊性質;如果考慮為乳腺癌可能性大,則需要做乳腺穿刺取組織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四、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通常是以“發現頸部腫物”被人所認知,可以做B超、CT等大概明確腫瘤的性質,最後是術中做快速冰凍病理檢查,明確是否為甲狀腺癌。

曾醫生說那麼多,就是建議大家形成每年體檢的好習慣,一年一次,一次一千,十年也是萬把塊。萬一得個什麼大病,所花的錢夠體檢十幾次甚至上百次了。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身體沒有腫瘤早期信號,也沒有任何不適那就基本排除了,難的是能夠自己早期檢查出來。早期腫瘤症狀非常容易和平時的身體小毛病混淆,比如咳嗽和肺癌掛鉤,腹脹和肝癌掛鉤等等,貌似只是小問題,基本被忽視,頭疼感冒發燒便秘小毛病隨時可能發生,但是又怎麼會想到是癌症。

日本與中國都是胃癌高發國家,但是對比五年生存率和治癒率,日本早期胃癌治癒率高達80%,而中國遠遠落後,原因是日本早期篩查做的很到位,國民健康體檢意識也很強,每隔幾年民眾都會受到胃鏡檢查。胃鏡能夠能準確的檢測出疾病發生率。

因此,疾病的檢測還需要專業技術,專業人員給完成,個人做到定期體檢。尤其是有任何身體不適,並且短期內沒有減輕,持續性較長的小毛病就要警覺了,一定要去檢查下,做到早預防早治療。人體也是很神奇的,健康的體魄和好的心情有助於抵抗疾病,平時飲食,生活作息上多注意,不吸菸少飲酒,多運動,自己能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市場監督員


腫瘤又分為好幾種,如,在消化系統中的胃癌和大腸癌、在呼吸系統中的肺癌、在血液循環系統中淋巴癌和白血病、在生殖系統中的宮頸癌等等。雖然,確診是否患有腫瘤,得去醫院進行病理診斷,活檢腫瘤細胞後,才能確認自己是否身患腫瘤,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根據一些腫瘤的不同症狀來確定自己是否身患腫瘤。

因為身體內如果出現了腫瘤,無論是表面的腫瘤還是內部的腫瘤,都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同尋常的表現,所以可以根據這些表現來進行判斷和去醫院進行檢測。

大腸癌。如果患有大腸癌,在早期時,患者有可能會出現腹痛、大便稀且多、便秘、腹瀉等不同症狀,甚至可能有的患者是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的,但是在大便常規檢查潛血試驗中,會出現陽性的結果。

肺癌。肺癌在早期會導致患者出現胸部悶痛、鈍痛、刺痛以及氣喘的情況,甚至也會讓患者容易疲勞、食慾不振乃至日漸消瘦。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突然出現乾咳,且是頑固性乾咳的話,則表明患者肺部有可能出現了腫瘤,需要患者注意。

淋巴癌。患有淋巴癌的話,會出現以下症狀:偏頭疼持續性發作、視力出現下降、嗅覺和味覺出現了問題。而且淋巴處出現淋巴結腫變大、硬的現象。

鼻咽癌。患有鼻咽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然性的一側鼻塞,也會影響到聽覺,單側耳鳴或耳聾是可能有的。

喜歡本文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獲得更多腫瘤/癌症相關知識,可關注【腫瘤專家李家平教授】。


腫瘤專家李家平教授


腫瘤的確診要通過臨床診斷和病理診斷兩種手段,才能確診並全面的瞭解腫瘤的情況。

1.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就是指醫生通過病人所出現的症狀,根據患者以往的家族史輔助,進行疾病判斷,一般要藉助化驗與影像學的檢查結果,通過多方位的綜合信息,進行初步判斷。

如果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現衝突之處,一般以病理診斷的結果為主。

2.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可以說是腫瘤確診重要步驟,可以較為準確、全面的腫瘤診斷方式。不僅可以確定腫瘤的良、惡性,而且還是腫瘤治療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據。一般病理診斷要通過對患者身上收集到的樣本進行穿刺等方式,通過顯微鏡仔細的觀察,根據患者細胞的狀態,

不同的癌症都要通過具有針對性的篩查,將臨床診斷和病理診斷結合起來才可以得到準確全面的腫瘤信息。

·結腸癌

結腸癌要通過腸鏡檢查,準確的確診腸息肉、腸癌的性質、形態。同時,糞便隱血檢測可以輔助檢測。

·肺癌

肺癌可以通過低劑量CT篩查幫助確診,而常規的胸片檢查可能會造成漏診的現象。

·肝癌

簡單的B超無法準確全面的瞭解肝癌,只有通過CT或磁共振,可以得到較為準確的結果。

·胃癌

胃癌的篩查可以通過胃鏡來進行檢查,檢測的過程較為痛苦。同時,還可以通過數字化的X胃腸造影技術,進行觀察預判斷。

·乳腺癌

乳腺癌的判斷,可以通過x線鑑別腫瘤的惡性與良性,使用乳腺導管可以進一步觀察乳腺癌內部的分佈與形狀。超聲顯像檢測,可以鑑別乳腺腫塊的性質,是一種無損傷性的檢測。


39健康網


食管癌

系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為狀細胞癌,早期可分為隱伏型、糜爛型等,中晚期可分為腫塊型、潰瘍型、縮窄型及未定型等。男多於女,男女之比七為1.3~2,7:1 40歲以上多見,尤以50一69歲。

【診斷】臨床表現:進行性吞嚥困難為本病最主要的症狀,胸骨後疼留見症狀,多為燒灼痛、鈍痛,尤其在進粗糙、灼熱或刺激性食物時明顯,疼痛可放射至頸、肩胛、背部等處。食物返流多見於晚期患者,常有粘液返流,有時帶血或隔日食物。癌腫侵犯到某器官可出現相應表現,如壓迫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併發食管氣管痰可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等。晚期患者可有脫水、貧血、消瘦、惡病質等表現。

2.X線鋇劑檢查:早期食管出現蠕動改變、粘膜紋增粗或中斷,有時有小龕影。以後可出現粘膜皺襞消失、中斷、破壞。腔內有充盈缺損、不規則狹窄、管壁僵硬、鋇劑通過受阻、近端食管擴張。如鋇劑流入氣管、支氣管,則表示有瘻管形成。

3.食管脫落細胞檢查:可採用拉網摩擦法取材,吞入帶有氣囊與網套的雙腔管,然後充氣膨脹,緩慢將囊拉出,將網套上的粘附物塗片作細胞學檢查,是高發區普查食管癌的主要方式。有吞嚥困難的患者應作為常規檢查,陽性率可達90%以上。對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

4.食管鏡檢查:早期食管癌可見侷限性廉爛及粘膜發紅,成有白色隆起的小斑塊、小結節。進展期癌可見突入腔內的腫塊。底部汙穢的潰病或食管壁四周廣泛浸潤的嚴重狹窄等。活檢證實,可明確診斷。


  • 胃癌

(1)上腹痛:早期症狀常不明顯,可稍有上腹不適,酸脹或隱痛爾後疼痛逐日加重。疼痛無何規律性,有時餐後有所加重,服用鹼性藥物無明顯療效,晚期呈持續性劇痛,可向後背部放散。位於幽門部潰瘍型胃癌,其疼痛規律可似消化性潰瘍

(2)食慾不振:部分患者以食慾不振為最早症狀。膩油食,伴噁心、嘔吐,晚期則厭食,體重明顯下降,乏力,進行性貧血,呈惡病質狀。

(3)消化道出血:為小量、反覆嘔血或黑便,少數患者以急性大出血為始發症狀。

(4)梗阻症狀與體徵:賁門部腫瘤較早出現吞嚥困難;幽門部腫瘤出現瀦留性嘔吐,上腹部可見胃蠕動波,震水音陽性,有時上腹可捫到質地堅硬的包塊,且有壓痛

(5)轉移症狀:晚期往往表現有胃癌轉移的症狀與體徵,如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血性胸或腹水、進行性肝臟腫大或肝區持續性疼痛、卵巢腫瘤、肺內病變或病理性骨折等。

2.X線鋇劑檢查:常見的X線徵象有局部胃壁強直、粘膜皺襞中斷、充盈缺損、巨大龕影、半月徵、蠕動消失及胃竇部狹窄與梗阻徵象。近年來使用氣鋇雙重造影,可以觀察粘膜皺間隙胃小區的微細病變,如小面積粘膜強直、表面稍突出或凹下或呈顆粒狀細小病灶等,使早期胃癌的診斷率明顯提高

3.纖維胃鏡及活檢:此為診斷胃癌最可靠的方法。胃鏡結合X線檢查可使胃癌診斷率提高到58%以上。胃鏡下可分為

(1)早期胃癌(淺表性胃癌):指只侵及粘膜層和(或)粘膜下層的胃癌。其中癌灶直徑在5mm以內者稱微小胃癌,10mm以內者稱小胃癌,兩者均為粘膜內癌。早期胃癌胃鏡下可分

1型(息肉樣型或隆起型):病灶稍隆起,表面不平整,邊緣不清,可有出血。當病灶直徑大於2cm時,應高度懷疑癌腫。

1(表淺型):病灶無明顯隆起或凹陷,僅表現為粘膜粗糙或色異常,一般病灶較小。I型又分為a(微隆型):病變高度達5mm,面積小,表面平整b面(平坦型):病變不突出或下陷,胃小區大小與形狀不均勻,粘膜粗糙。此型最難發現。


Ic型(淺凹型),最多見。病變處表淺陷下,基底不平整,可見粘膜聚合,但聚合線可被打亂

Ⅱ型(潰瘍型),陷下比Ic型深,有潰爛。周圍有癌細胞浸潤,如果同時具有兩種類型特徵者,稱為混合型,如‖c+≡型,早期胃癌需經術後標本最後確診。

(2)中晚期胃癌(進展型胃癌):可從肉眼作出擬診。分為

①贅生型又稱息肉型:腫瘤表面凹凸不平,似菜花狀突入胃腔表面汙穢、潰爛。

②漬瘍型:呈單個或多個潰瘍。癌潰瘍一般較大,邊緣隆起、僵硬呈結節狀,有時伴糜爛,潰瘍底部有灰白色或棕色分泌物覆蓋。

③浸潤潰瘍型:在隆起浸潤的腫塊上發生癌潰瘍。

④瀰漫浸潤型:癌種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無明顯界限,粘膜增厚、堅硬、麋爛,胃腔縮小,胃徑縮短,胃蠕動弱或消失,呈皮革狀胃

4.脫落細胞檢查:常用方法有電動加壓沖洗法、網套氣囊摩擦法、胃鏡直視下衝洗法與刷拭法,活檢標本印片法等。通過上述方法檢查,有時可準確而迅速地明確診斷。

5實驗室檢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血沉增快。大便潛血持續陽性,且經內科治療很少陰轉。胃酸低成缺乏。

6.免疫學檢查:方法很多,包括測定血中乙胎蛋白(βFP)、癌胚抗原(CEA)、α2癌胚糖蛋白(α2GP)、巨噬細胞移動抑制試驗(MIF)、白細胞免疫粘附抑制試驗(LA1),這些檢查假陽性及假陰性均不少。

7.胃癌需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惡性貧血及胃神經官能症相鑑別,胃鏡所見需與胃其它腫瘤或疾病相鑑別,如胃平滑肌瘤、胃淋巴瘤、胃類癌、胃粘液肉瘤、胃息肉、高分泌性胃病及胃憩室等。


小小的飛小飛


怎麼確定一個人是否得了腫瘤?其實腫瘤是用肉眼看不出來的,雖然很多腫瘤的患者看起來會很沒有精神,身體比較消瘦,整個人狀態也不好,但是這個不是腫瘤的唯一症狀,能夠確定一個人是否患有腫瘤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是醫院的檢查報告,所以當感覺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去檢查,如果檢查報告的各項指標都說明是腫瘤的話,那麼就是得了腫瘤。雖然腫瘤不能治癒,但是患者不要消極,儘量延長它的病變時間。

腫瘤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因為體內的細胞發生了病變導致,那麼細胞為什麼會發生病變呢,首先,如果體內的細胞被細菌,病毒侵襲的話食很容易發生病變的。其次,電子產品帶有的輻射或者外界環境惡劣帶來的汙染,像通過呼吸系統傳送到體內,都是會導致細胞病變從而形成腫瘤的。而腫瘤一旦形成的話發展是很快的,特別是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如果生活作息不良好的話,腫瘤的發展很快就會變成癌症的開端,因此瞭解腫瘤的形成與發展對我們防治癌症極為重要。

工作20多年,擅長直腸腫瘤,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等實體腫瘤的內科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