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1、七叶一枝花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3~10克;研末,每次1~3克。外用:适量,磨汁涂布、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主治痈肿疮毒,咽肿喉痹,乳痈,毒蛇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

2、三白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水煎服;鲜者适量,或捣汁饮。外用捣烂敷患处。用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3、了哥王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宜久煎4小时以上),10~15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用治肺炎,支气管炎,腮腺炎,咽喉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痈疽肿毒,风湿性关节炎,水肿臌胀,麻风,闭经,跌打损伤。

4、千里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杀虫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鲜品50克,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熬膏涂。用治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5、卜芥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结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 煎汤,3~9克(鲜品30~60克。需炮制,宜煎2小时以上)。外用:适量,捣敷。主治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疮疡痈毒初起,瘰疬,蜂窝织炎,毒蛇咬伤,毒蜂螫伤。

6、羊蹄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肺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睾丸炎、乳腺炎、疖肿疮疡、皮肤湿疹、跌打扭伤。

7、马勃

【功效与作用】清肺、利咽、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6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敷患处或作吹药。用治风热郁肺咽痛、咳嗽、音哑;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8、苦木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6~15克,大剂量30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9、四季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祛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水煎洗、涂。用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胁痛,热淋;外治烧烫伤,皮肤溃疡。

10、迎春花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10~15克;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调麻油搽。主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小便热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11、大青叶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清斑。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煎服10~15克。用治温病、血热发斑、壮热不退、痄腮、喉痹、丹毒以及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症等。

12、金银花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用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现临床上多制成各种制剂,用于治疗咽喉炎症、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痢疾、外科化脓性感染、子宫颈糜烂以及眼科急性炎症。

13、木棉花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煎服,或研末服。用治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14、甜地丁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6~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虫咬伤,黄疸,肠炎,痢疾。

15、鸭跖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鲜品60~90克,内服煎汤,或捣汁,治疗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 治疗麦粒肿: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用手挟持呈45°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睑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睑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滴药前选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涂药后患者有舒适感,无需冲洗或作任何其他处理。

16、地锦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20克,水煎服或入散剂,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研末撒。用治痢疾、肠炎、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具有抑菌、止血和中和毒素等作用。

17、山银花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6~1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用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病症。

18、翻白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痢,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10~15克;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鲜品捣敷。用于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19、蒲公英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30克,内服煎汤,捣汁或人散剂。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20、紫花地丁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单味大量可用至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用治热毒痈结所致之疔疮痈肿、乳痈、肠痈、丹毒等症;及肝热目赤肿痛、毒蛇咬伤等。

21、筋骨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血,跌打肿痛。

22、蛇莓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消肿、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内服煎汤,治疗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治疗咽喉肿痛: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

23、穿心莲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煎服;外用适量。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24、鱼腥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25克,煎服,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用治肺脓疡、痰热咳嗽、肺炎、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热痢、热淋。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25、委陵菜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于痢疾、痔疮出血、吐血、咯血、痈疮肿毒、咽喉炎、百日咳。煎汤内服,用量9~15克,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临床用委陵菜30~60克治疗菌痢;委陵菜煎汁冲洗阴道,治阴道滴虫病;其复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26、败酱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祛瘀排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用治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治疗痈肿疔疮。

27、苦地丁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g,煎汤内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用治时疫感冒,咽喉肿痛,疔疮肿痛,痈疽发背,痄腮丹毒。

28、苦地胆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鲜品用量50~10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用治感冒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外治痈肿疔毒、蛇虫咬伤。

29、杠板归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咽祛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鲜品60~10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用治热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水肿、慢性湿疹、瘰疬、疥癣、下肢关节肿痛、淋浊、痢疾等。

30、半枝莲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煎服;鲜品用量30~6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肝硬化腹水、毒蛇咬伤、疮疖痈肿。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31、半边莲

【功效与作用】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鲜品30~90克(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用治毒蛇咬伤、腹胀水肿、黄疸尿少、小便不利、晚期血吸虫病及肝硬化腹水、跌打损伤,痈疖疔疮。

32、白花蛇舌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抗癌。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一说为抗肿瘤药)。

【临床应用】用量50~100克或捣汁,煎服。外用:捣敷。用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湿热黄疸、胃炎、胆囊炎、胆石症;肠炎、痢疾、肾盂肾炎、尿道炎、盆腔炎;热毒疮疡、肺痈、肠痈、毒蛇咬伤。内服外敷均可。

33、长春花

【功效与作用】解毒抗癌,清热平肝。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5~10克;或将提取物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主治多种癌症,高血压,痈肿疮毒,烫伤。

34、瓦松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5~15g;捣汁;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用治血痢,便血,痔血,疮口久不愈合。

35、天胡荽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用治湿热郁结之黄疸、大肠湿热之赤白痢疾、咽喉肿痛、痈疽疔疮、跌打损伤之局部瘀肿等。

36、大飞扬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雌性豚鼠在性成熟期前给予大飞扬草,可使乳腺加快发育及泌乳。还具某些利尿、致泻作用;无抗菌作用,亦有谓1:5~1:60有某些抗菌作用者。

【临床应用】用量6~9克,煎服;鲜品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用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疔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鲜大飞扬草1~2两,酌加水煎服,日服2次,治小便不通、淋血(《中药大辞典》上册)。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37、马齿苋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鲜品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用治肠炎、菌痢、疔疮肿毒、蛇虫咬伤、痔疮肿痛、湿疹、急性皮炎、亚急性皮炎、带状疱疹、产后及功能性子官出血、阑尾炎、钩虫病。

38、锦灯笼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15~20克,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用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便不利,外治天疱疮、湿疹。近期用于防治癌症。

39、绿豆

【功效与作用】清热,消暑,利水、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120克;研末;或生研绞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霉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40、鸦胆子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0.5~2克,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用治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41、罗汉果

【功效与作用】清热润肺、滑肠通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内服煎汤。用治伤风感冒咳嗽、咽痛失音、暑热口渴、肠燥便秘。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42、青果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服。用治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等症。临床用治细菌性痢疾,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咽喉炎,其复方外敷治疗口疮、皮肤病,复方口服治疗咽痒干咳等。

【药理研究】青果水提液具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用;青果能兴奋唾液腺、增加唾液分泌从而起助消化作用。

43、连翘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6~15克,水煎服。用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44、木鳖子

【功效与作用】散结消肿,攻毒疗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用治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45、无患子

【功效与作用】清肺祛痰、利咽、行气、杀虫。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用治咳喘、咯痰不爽;咽喉肿痛、白喉、乳蛾;气滞腹胀、疝气胀痛;小儿疳积及蛔虫病。此外,尚可治牙龈肿痛、皮肤癣疮及滴虫性阴道炎。

46、无花果

【功效与作用】健胃清肠、消肿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50~100克,煎汤内服,用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咽喉刺痛、痈疮疥癣。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或研末吹喉。

老中医经验分享:清热解毒药50味的功效与作用,整理3天,建议收藏

47、漏芦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排脓通乳。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痈疽发背、疮疡等症。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甫敷,孕妇慎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5克,漏芦7.5克,牛蒡子2克,甘草2.5克,水煎服。

48、黄药子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消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水煎服。用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甲状腺肿。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

49、黄芩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服。用治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50、拳参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鲜用加倍,内服煎汤,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用治湿热泄泻、痢疾、肝炎、血热、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痔血等。外伤出血、无名肿毒、痈疖疔疮可取鲜品捣敷患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单味煎汤漱口或含咽。此外,本品内服尚可治温病高热惊痫抽搐,多加入止痉药中同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