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这次iPhone还会大卖吗?哄鬼了哇?

这次iPhone还会大卖吗?哄鬼了哇?


每一款新品iPhone面世之前总会被市场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智能手机可以带来的技术创新似乎已经快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指望苹果还能像在乔布斯时代那样扛起创新的大旗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库克更加务实和迎合市场需求的特点更是展现的一览无遗。

有意思的是,每一次苹果新品iPhone发布了,市场基本是一片吐槽之声,对于存在的各种鄙夷,蔑视,甚至不看好,尤其是价格的水涨船高,当iPhone X进入千元美元行列之后,iPhone就越来越成为一个“富人”的玩具了。当然,苹果iPhone X本来也不是为穷人设计的。如果你实在喜欢,以前还有iPhone SE,如今又推出了iPhone XR,当然价格其实还是不亲民的,只是相对苹果其他旗舰产品而言便宜一点点罢了。

这次iPhone还会大卖吗?哄鬼了哇?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吐槽声一直存在,但是貌似iPhone的销量还一直不错。即使是价格更贵的iPhone X在销量上没有突破,但因为价格不菲,利润率是上去了。而也正因为iPhone X贡献了不错的利润率,也支撑着苹果的市值突破了万亿美元的门槛,成为第一家突破万亿市值的科技公司,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这不能不说是耐人寻味的地方。

如今的iPhone XS/XS Max价格比去年的对应产品价格又涨了一些,市场大卖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够给苹果带来的利润增长相信还是可观的。尤其是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双卡双待之后,迎合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势必也会带来一定的换机热情。这也将成为苹果iPhone XS能否决胜今年市场,乃至到明年上半年市场的关键所在。当然,寄希望iPhone XR能够带来销量的提振估计基本是一种“梦想”了,价格偏高还是最大的软肋,用户不是傻子,不可能被“惹哄”了。

这次iPhone还会大卖吗?哄鬼了哇?

故此,最终给苹果带来收益预期的还是iPhone XS/XS Max,这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支撑苹果市值的重要支柱。而今年圣诞季(包括中国的双11活动)的销量将决定苹果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定位会如何。据悉,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已经正式开启了预购。在9月14日成功预购的用户,最快将会在9月21日收到快递。有消息称,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的预购发货日期已经从1-2周延长至2-3周。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知名的苹果产品“预告者”郭明錤表示,iPhone XS预售未及预期。原因是消费者更喜欢大屏的 iPhone XS Max,亦或是在等待 10 月份上市的 iPhone XR。屏幕不占优势价格又高于 iPhone XR 的 iPhone XS 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机型,预计其销量将仅占 2018 年新 iPhone 系列的 10%-15%。

这次iPhone还会大卖吗?哄鬼了哇?

需要指出的是,郭明錤表示,苹果的高定价策略取得成效,屏幕达到 6.5 英寸的 iPhone XS Max 预售销量达到了市场预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备受青睐。而且,郭明錤还表示,市场对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需求超过预期,新一代 Apple Watch 因其在心电图等功能上的创新受到消费者青睐,预计今年年底的出货量可达 1800 万台。他认为如果苹果能够逐步将心电图绘测功能扩展至美国之外的国家地区,Apple Watch Series 4 的销量有望更上一层楼。

有意思的是,郭明錤也看好将于10月19日开启预售的iPhone XR的市场表现,原因是其定价更低且在中国同样支持双卡双待,对该型号的销量预计从原先的占今年新 iPhone 系列的 50%-55% 调高到 55%-60%。郭明錤预计iPhone XS系列将在10月份迎来销售高峰。对于郭明錤的乐观,我倒觉得未必,虽然iPhone XR的价格略便宜一些,在中国市场也支持双卡双待,但是存在着几个软肋,比如拍照能力,整体配置,性能差异等等不见得就能引起中国用户的青睐。相反,国产手机厂商的旗舰产品基本也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和iPhone XR的竞争中无疑还是性价比更好一些。因此说,在这个价格区间的竞争或将成为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改变的关键所在。

这次iPhone还会大卖吗?哄鬼了哇?

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高通和苹果之间的官司又开始热络起来了。据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华盛顿特区开始对苹果公司和高通公司就其专利战进行第二轮审判。苹果公司正与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制造商高通展开竞争,讨论苹果新的iPhone机型是否应该被禁止向美国进口。高通要求贸易法官禁止进口含有英特尔公司调制解调器芯片的某些iPhone机型。当然,最终如何裁决估计又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了。对于苹果的销售应该影响不大,而最终iPhone能否继续支撑其万亿市值再上台阶,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