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辽国被金国灭掉后,强悍的契丹人为何突然消失了?

宙愦4LTn3495


1125年二月,辽代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于逃奔西夏途中,被金军擒获,立国二百一十九年的契丹辽国灭亡。

契丹辽国灭亡,原本强悍的契丹人沦为亡国遗民,虽然不时奏响历史的余音,但声音已十分微弱,渐渐归于沉寂。

辽国风雨飘摇之时,天祚帝之子耶律雅里在部将的护卫下,脱离父皇西奔,在沙岭一带建立北辽政权,半年后国灭。辽国灭亡前夜,辽皇族耶律大石率领二百精骑西走,在西域建立国祚八十七年的西辽国家。

1132年,降金的原辽国大将耶律余睹,暗中联结燕云地区的契丹人密谋叛金复辽。事泄,契丹人遭到大捕杀,众多契丹人避祸逃亡西夏国,一部分人北逃沙漠,“契丹附大金者,由此一乱,几成灰烬”。这一事件对于契丹人来说,差不多是灭族之灾啊!

1159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准备大举南侵攻宋,征集各族丁壮充军。金境民众不堪苛暴,纷起反抗。契丹人亦趁机出没于太行山,攻破数座县城。转年,契丹人撒八率领西北路契丹人起兵造反,不久,部将移剌窝斡(契丹人,移剌为金代耶律的转译)杀撒八,于原辽上京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城下称帝,建立后辽政权。十个月后被金军镇压,其余部南下投奔了南宋。

1201年,耶律德寿等人率领特满群牧的契丹人据信州(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新集城),“众号数十万”,失败后,余部退到草地。这部分契丹人应该归附新崛起的蒙古人了。

1212年,金千户耶律留哥在辽东聚集契丹人起兵反金,拥部众十余万,自立为辽王;连破金数十万大军,克东京辽阳府。1216年,耶律留哥主动归降蒙古成吉思汗,其部将耶厮不于澄州(今辽宁海城市)称帝,国号辽。1218年,耶律留哥率领蒙古兵与契丹兵追击耶厮不余部至高丽国境,将绝大部分契丹人迁徙至契丹故乡临潢地区。

作为亡国之余,由于种种内外因,契丹人已不可能独立成族,只能渐渐融入汉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民族;曾经称雄北方二百余年的契丹族,仅仅成了一个遥远的历史符号,令人惋惜啊!


风光艺境


说到契丹人,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天龙八部》中的乔峰的身世。而且我们很多人对契丹的认识并不多。很多人只知道契丹人建立了辽国一直跟北宋对峙,而且还抢走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威胁着我们的中原的正统王朝大宋。

多数人认为契丹只不过跟匈奴一样占据了蛮荒之地的游牧民族。可是看一下当时的地图,现在中国地图上的一半面积都在辽国的范围之内。并且辽国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改游牧为农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契丹文化。

只是在辽国被灭之后,契丹这个族群好像就神秘消失了,那么他们都去了哪里了?

由于辽国末期的皇帝治理国家昏庸无能,享受生活奢华无度,士兵不堪大用。面对女真数万兵马的进攻,辽国末代皇帝集合了数十万大军抵抗却战败,最终亡于金国之手。

刚灭亡的辽国还有着大量的契丹人,除了很少的一部分跟随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之外,大部分都归顺了金国。西辽的这部分契丹人完全接受了伊斯兰文化,彻底融入到了各个中亚民族中。可是在金国生存的契丹人却受到了女真的严格管制。

女真人不但毁灭了契丹文所写的全部书籍,还严禁契丹人学习契丹文,并且强迫契丹人杂居于女真人之间,契丹人时刻都要受到女真人的监视和压迫。

在金王朝的统治和压迫下,契丹人不堪忍受不断暴发抗金起义,随着多次起义的失败,参加起义的这部分契丹人已经不能在金国继续生活下去,只好转投了金国周边的南宋、西夏等国彻底的融入到了当地的汉族人、党项人当中。

蒙元帝国建立后,在契丹人发源地的大部分契丹青壮年都被成吉思汗带走打仗去了,只有老弱妇孺留了下来。元朝覆灭后,留在当地的契丹人也跟着蒙古人继续北迁,依旧过着原始的游牧渔猎的生活。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达斡尔族。

而跟着蒙古军队四处打仗的契丹人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不是死在了战场,就是被分散在各地驻防逐渐融入到了驻防所在地的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当中。

融入各民族中的契丹人的姓氏也发生了改变。契丹人的两大姓氏中的耶律氏,在汉族的姓氏改为了刘姓,而留在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则分别改为了阿、莽、蒋等姓氏。

而另一个大姓萧氏,除了改为汉族的萧姓,还有一支在辽国被灭后改为石抹氏,后来就用了汉族的石姓。





历史作者


我是历来都会意,我来回答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强悍一时的大辽使得宋朝屡屡碰壁,不得不委曲求和,然其却灭于金国手中,从而逐渐消失于历史之中,这又是何原因呢?

一、两制治国

辽立国二百余年,其灭亡虽然符合王朝兴衰周期规律。辽国的最大亮点是一国两中治民方法,契丹族依然过着草原部落游猎的生活,汉民地区实行州县制度,两种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交融与互补,但是又会产生诸多的矛盾,因为两种制度下的民众所享受的权益不同,契丹民的政治权利永远高于汉民,终辽一朝,汉民与契丹民,汉化的契丹与原始契丹民的矛盾不断,虽然都被镇压,但是其加大了辽朝内耗,并且武力镇压的矛盾,始终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执政者的昏聩

辽兴宗即位时,对宋朝“重熙增币”后,与西夏爆发战争,国力损耗巨大,国内矛盾逐渐尖锐。

耶律洪基即位后,称为道宗。辽道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绝不是《天龙八部》中所说的那样胸怀大志,有意南下灭宋,一统江山。道宗腐朽奢侈,不理朝政,导致奸臣当道。道宗刚即位不久,就发生了皇太叔耶律重光父子的叛乱,道宗消灭了叛军,自以为高枕无忧,重用耶律乙辛等奸臣,听信谗言,赐死萧观音萧皇后,皇太子耶律濬也被乙辛害死,史称十香词冤案,此时社会矛盾极为激化。

天祚帝即位后,信用萧奉先、萧德里底等佞臣,一味游猎,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国政,致使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辽统治趋于崩溃,其最后被金国俘虏,辽朝灭亡。

三、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人被辽国统治管辖了一百多年后,随着辽国后期内部的腐朽的衰落,女真人趁势发展,经过完颜部乌古乃、劾里钵、阿骨打三代人的努力,女真部逐渐完成了统一,到完颜阿骨打手里的时候,这时的部落联盟已扩大到包括30个部落了。而且内部的阶级分化日趋明显,一个奴隶制国家的雏形已开始形成,阿骨打成为首领后,于公元1115年在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金国建立后,阿骨打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与壮大金国:废除部落联盟时的"国相"制,设立勃极烈四人,组成皇帝以下的最高统治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辽朝的某些封建剥削制度,改用女真的制度,保障平民利益;设各地区为路府,各路设都统或军帅,统领当地军兵,统治各族人民,消除部落之间的隔阂。

与日渐西山的辽朝相比,金国迅速发展,其后不久开始了反抗辽国剥削统治的战争

公元1120年,金朝与北宋签定了“海上之盟”,开始向辽朝宣战。公元1125年,金国灭亡了辽国,报了百年前被辽人灭国的仇恨。

辽的灭亡固然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的周期规律,但是其分级的两制政策与后期君主的昏聩无疑加速了这个周期的提前到来,而腐朽落后就要挨打的外在环境也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大部分南下逐渐汉化为宋民。

本土契丹族居民融入到金国的主体民族女真族中而被同化。

辽国灭亡后,辽国大臣耶律大石率契丹残部向西进军,建立西辽(大概是今新疆额敏河周围地区)。不久后西辽被蒙古所灭,西辽国将领八剌黑·哈只卜率一部分西辽臣民逃亡到今伊朗的克尔曼省建立了完全伊斯兰化的起儿漫王朝,俗称“后西辽”或西契丹。1303年,起儿漫王朝被伊尔汗国灭亡,这些契丹人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穆斯林居民中。

此后,契丹人消失于中国历史之中。


历来都会意


契丹人自古臣服中原,深受华夏主体文明熏陶。契丹人原本是一个人数不多族裔。契丹英雄耶律阿保基借鉴了中原文明的方式,统一了契丹,建立了辽国。

辽国是契丹人主导建立的多族裔国家。辽国统治方式,高度借鉴了汉制。汉文化是辽国的主流文化,汉文明的思想是辽国的主体思想,儒家理念自始自终都是辽国的立国之本,辽国也开科举考试,辽国的主体文字就是汉字。

在辽国时期,契丹人就开始了自觉的汉化,金灭了辽后,契丹人主体的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几乎与汉人无异了!

契丹人后来消失了,去向分为六种:

1,大部分契丹人融入汉人之中了。

2,一小部分融入到了蒙古人之中。

3,一部分去了云南定居。

4,一部分随耶律大石去了西域建立了西辽国。西辽灭亡后,其后人又退至伊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部,重建了大契丹国,史称扎黑丹。

扎黑丹以天主教为国教。当英殖民者到达中东后,扎黑丹认为上帝派来了英国兄弟来拯救世人,于是将英军请进了扎黑丹。英军借机灭了扎黑丹,将其变为殖民地,一半归英属东印度公司管辖,一半归英属伊朗政府管辖。

至此中亚唯一的基督教国家就此灭亡,其子民不再信仰上帝,而是改宗成为了穆斯林,融入到当地人之中。

5,有一部留在东北的契丹人在清朝时期,被编入了八旗,最终融入满人之中。

6,有少量契丹人整新回到祖地,也就是大兴安岭地区,最终发展成为了达斡尔人。


鬼影147951010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古契丹有八部,涅里是辽的始祖。

契丹人有三年选一次可汗的习惯,早期可汗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夷里堇建立统一的契丹。唐代末年,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乘机建立了与五代和北宋相始终的辽朝。

契丹,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追寻远逝的民族。

“天书”之谜

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Kervgn)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

契丹王朝消亡之谜 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犹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人传达怎样的信息呢?

据考证,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么,那些符号会不会是契丹文字呢?据史书记载,契丹人建立辽国后确实曾经创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传了,后人见都没有见过。专家们断言:“天书”无疑就是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契丹字。

结论一出,人们兴奋异常,也充满期待,这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会不会由此显现出来呢?

此后,在当年辽代的疆域内,又陆续出土了更多的契丹文字和文物,通过对文字的破解人们或许能更多地了解契丹。1986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发现一座契丹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它是迄今为止出土辽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丧葬制度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虽然墓中的尸骨已经风化,但包裹他们全身的银丝网络和盖在头上的黄金面具记录了主人生前的雍容华贵。墓中的陪葬品从金器、玉器到生活用具精美绝伦,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骑马打仗之外的契丹。显然,这个贵族墓葬是了解契丹人所建立的丰富多彩的辽朝的一扇窗口。

契丹王朝消亡之谜 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那么,一个消失的王朝,会通过这扇窗口显现出它的本来面貌吗?

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

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王朝

契丹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

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契丹王朝消亡之谜 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讲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与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辽寺和辽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于辽代,有的在辽代翻修过。

它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

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

然而,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竟如同过眼烟云一般在天边的地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大辽灭亡

契丹王朝的灭亡不难从史书中查到。据记载,大辽和北宋对峙长达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灭掉大辽的却是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

契丹王朝消亡之谜 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大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后,完全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

这个帝国也一度强盛,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之后,契丹的残余势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但不久还是在黄沙弥漫的异国他乡销声匿迹了。

契丹文化的消失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频频发生,但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传。然而契丹王朝灭亡后,整个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了。

分析发现,从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这短短的3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取得政权的统治者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导致了整个民族的地位和相关文化都发生了转换。

契丹王朝消亡之谜 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契丹人后裔

就在人们寻找契丹人蛛丝马迹的时候,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与此同时,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契丹王朝消亡之谜 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如何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呢?毕竟漠北和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正名”。

辽朝与北宋、西夏、金一度并存,四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一度成为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的主流,同时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辽朝自耶律阿保机称帝,共历八帝,当国210年。其辖境最广大时,东起鸭绿江,西抵阿尔泰山,北到贝加尔湖,南至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地域不可谓不广,国祚不可谓不久。在其繁荣昌盛之时,周边的政权如北宋、西夏和金等政权,有的接受册封,成为辽的附属;有的每年交纳巨额岁币,以换取和平,其国势不可谓不强大。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有如此国运国势,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并不常见。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及其政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境地?又是如何退出中国传统政权主流,最后竟然集体消失在茫茫草原和大漠之中,不能不令人深思......

南征北伐

辽国由古老的契丹族建立,契丹族从哪里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辽河上游是契丹族人民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契丹族的始祖奇首可汗乘白马出游时遇到一位驾青牛车的女子,奇首可汗与该女子相爱,两人婚后生下八个儿子,据说就是契丹族八部的祖先。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契丹族杰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出生在迭剌部的一个新贵族家庭。阿保机成年以后,身体魁梧健壮,武功高强,而且胸怀大志,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

契丹王朝消亡之谜 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唐天复元年(901年),刚刚而立之年的阿保机被推举为迭剌部的“夷离堇”(军事首长)。他多次率军出征,击破室韦、突厥和奚人部落,甚至越过长城南下掠夺河东、代北,俘获了大量牲畜、人口,大大增强了迭剌部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唐天四年(907年),契丹八部一致推举阿保机作为联盟的可汗,自担任可汗之日起,阿保机就积极进行建国称帝的准备。9年5月,阿保机的族弟剌葛等人联合发动叛乱,阿保机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叛乱。战争虽然历时三年,牵制了阿保机的兵力,打乱了他对外扩张的计划,但阿保机的首领地位也借此得以巩固。

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阿保机称“天皇帝”,妻子述律氏称“地皇后”。历史上契丹的国号曾有几次变动:947年改称辽,983年又改为大契丹,1066年改称大辽,此后不再改号,直到1125年被金所灭。在汉人和与之结盟的中原割据政权的影响下,阿保机已经不甘心只做草原游牧部落的统治者,他把目光投向了草原地区之外。阿保机称帝后,加紧向周边用兵,他庞大的征服计划是: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将统治范围推进到黄河以北,建立一个南到黄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国。

神册二年(917年),驻扎在太原的军阀李存勖聚力量进攻后梁,征兵新州(今河北涿鹿),激起军民不满,李存勖的部将卢文进举兵降辽,这为契丹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南下机会。阿保机抓住战机,很快发动了对中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新州、幽州之战,他指挥契丹兵联合卢文进合攻新州,击败李存勖部将周德威,并围攻幽州达半年之久。之后阿保机虽在李存勖援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撤军,但幽州实际被卢文进控制,这为契丹再次南下留置了一个重要通道。

神册六年(921年)冬,阿保机再度率军入关,下涿州(今河北涿州),围定州(今河北定州),与李存勖大战于沙河、望都(今河北沙河市和望都县),攻势猛烈。只是后来天降大雪,契丹军马粮草奇缺,伤亡很大,阿保机才不得已撤兵。两次用兵失利后,阿保机改变了战略部署,将进攻方向转向西北和东北,计划先征服草原诸游牧部落,解除来自侧翼的威胁,再全力南下争夺河北、河东。天赞三年(924年),他亲率大军,大举征伐吐浑、党项、阻卜等部,兵锋北至乌孤山(今蒙古国肯特山),西达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次年,阿保机又举兵东征渤海。渤海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政权,政治和文化都在北方各民族之上,素有“海东盛国”之称,但当时的国力已经下降。阿保机降服渤海后,改为东丹国,意即东契丹国,由皇太子耶律倍出任东丹王,管理东丹事务。这样,阿保机将势力扩大到了渤海沿岸。

辽建国前后,大批汉人进入草原地区,阿保机的统治灵活地兼顾契丹族等游牧人口与汉族等农业人口,使辽朝成为兼治蕃汉的多元政权。他不仅任命效忠于己的本族和妻族子弟控制契丹诸部,还积极网罗汉族的有识之士,如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协助他管理汉人并处理汉民族的诸项事务。

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新兴游牧民族的首领,阿保机十分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建设。他命人参照汉字制定了契丹大字,参照回鹘字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后来失传,解放前,考古学者在辽庆陵(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出土的“哀册”上看到了许多奇怪的文字,经过确认,古老的契丹文字重新为世人所认识。阿保机以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干,统一了草原各游牧民族和北疆大片领土,加速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各游牧、渔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天显元年(926年)七月,阿保机在由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于扶余府(今吉林农安县)。



水墨鄂州


大辽一直学习中原文化,从部落到建国,再到灭国一直都受中原文化的洗礼!文化本同源只是契丹这个名字成为了历史!


俊鸟猛兽伴靓坤


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里,契丹确实占据了重要地位,因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能享国运200年以上的,只有2个,契丹就是其中一个;有自己独立文字的少数民族没几个,契丹也是其中一个,所以契丹声名远播。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改汗称帝,建立辽朝,在以后的日子里,契丹直接影响着唐末、五代十国、宋朝等中原王朝的历史走向。

契丹皇帝捺钵升帐图。

1125年,契丹建立的辽朝被女真所建立的金朝所灭,少数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统率下远走中亚细亚,多数契丹人成为金朝的臣民了。耶律大石在中亚细亚建立了西辽,也称哈剌契丹,传国80年(1131-1211年)。

图为契丹族人。

留在金朝境内的契丹人曾多次起义反抗金朝,多次被金朝打败后解散了部落组织,逐渐与女真人、汉人杂居了。金末元初,契丹的残部曾协助蒙古军攻打女真军,这些契丹残部后来也被元朝解散了。由于契丹贵族的文化高于女真和蒙古贵族,所以金朝和元朝都有契丹族人在朝为官,例如耶律履在金末任尚书右丞,耶律楚材在元初任中书令。

图为达斡尔族美女。

在金代和元代,契丹人迅速地同化到其他民族中去了,大部分契丹人与汉人同化,或者先与女真人同化,又随着女真人与汉人同化,小部分契丹人则与蒙古人同化,在西辽被蒙古灭亡后也逐渐同化到当地民族中去了。历史上有种说法是,达斡尔人是契丹人的遗裔,现在的DNA技术实验也表明了达斡尔人与契丹人关系最近。


图文绘历史


早在金太祖起兵反辽期间,就陆续有大量的契丹族将领向金军投降,从最早的耶律吴十、痕孛等,到手握重兵的辽军副都统耶律章奴、辽南京统军主将耶律余睹等等。尤其是耶律余睹,在归降后,得到了金太祖的赏识和重用,不但继续让其率领契丹降军作战,甚至屡加拔绰为诸勃极烈之一的元帅右都监。虽然,后来耶律余睹父子在同族部下的诬告下,叛金逃亡而死,契丹军中也遭到了一向敌视他们的完颜斜也、完颜宗翰等的清洗,但由于金太祖及其后金太宗的庇护,还是有大量的契丹族将领继续掌军如故,在对宋的战场上建功立业。



在金宋战争初期里成为风云人物的契丹族将领是耶律马五,正是由于他的长途奔袭,使得正苟安于扬州城里的宋高宗,正在行房时被突然惊扰而逃,以致落下终身不育的残疾,几乎影响了南宋王朝的国本。

在海陵王完颜亮南征和金世宗、金章宗时期,金军中的契丹族将领依然很多,例如行刺完颜亮的神武军都总管完颜元宜,其实是被赐姓后的契丹人。他的儿子完颜王祥,在南征宋军时,曾是骑兵主将之一。

在金国晚期抵御蒙古的战争中,金军中依然有大量的契丹族将士成为主力,例如关中金军统帅之一、枢密院副使的移剌蒲阿、河北路兵马总管移剌铁哥、被金宣宗遥封九公之一的移剌众家奴、镇南军节度使石抹仲温等。

另一方面,在蒙金战争中投降蒙古军,并成为成吉思汗、窝阔台汗重要部属的,也有相当多的契丹人,例如耶律阿海、石抹明安、耶律楚材、石抹查剌,及在东北起兵反金、被成吉思汗封为辽王的耶律留哥等等,他们在大蒙古国的缔造和发展过程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


史海悠游闾春晖


泰森厉害吧?七十岁的时候你也能打赢他,

明白没?帝国和人一样😊,都有它的上升期、强盛期、衰退期、灭亡,

当你是强盛期时,金国的女真部落服服帖帖的做顺民,当你衰退时,对他们的压制降低,女真就崛起了,女真壮大了,就可以吊打衰退期的契丹族了。

大明统治女真三部二百多年,晚期大明衰退了,对女真的控制力降低了,女真三大部就联合坐大了,威胁大明,大明灭亡。

辽金元明几朝都是这样的兴衰过程。

你也可以认为世界历史里曾经强大的帝国,也都是这样发展的。

大英帝国当年也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现在呢?沦落到跪舔曾经的殖民地美国的地步,还哪里有一点往日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