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潮汕节日风俗:农历七月十五,你不知道的“鬼节”秘密!

有时候,让自己闻之生畏的,其实只是因为不知道。

明天是(农历)七月十五,很多人一听就皱眉头啊,这不是鬼节吗?有什么好说的呢?其实不然,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比如,你知道为什么七月半是鬼节,为什么也叫中元节呢?本团长今天来说道说道。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潮汕节日风俗:农历七月十五,你不知道的“鬼节”秘密!

鬼节是老百姓民间的说法,意思是鬼过的节日;鬼怎么过节呢?很简单,那就是鬼可以在这一天从阴曹地府放出来,到人间短暂的自由活动;因此,民间便盛行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并且,不仅是这一天,老百姓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是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这个月人们通常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为的就是避开不吉。

七月半是鬼节,这是民间的说法,其实这一天同时也是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而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说法,这两个节日本身,和鬼节有着千丝万缕却不尽相同的来历。

中元节是我国本土道教文化的产物,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正月十五我们称上元佳节,也叫元宵节,张灯结彩庆贺赐福;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则应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是通过吃寒食来纪念贤人。

潮汕节日风俗:农历七月十五,你不知道的“鬼节”秘密!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顺由上元而来,所以人们认为,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则是在水里,放水灯于是就成了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同时在这一天,也常以路边点火、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只不过后来由于破除迷信的说法,慢慢的就冷落了。

潮汕节日风俗:农历七月十五,你不知道的“鬼节”秘密!

而七月十五被称为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说法,同时它又被称为“孝亲节”,它的来历是一个佛教故事。话说佛陀有一个弟子叫目揵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因为前世罪孽颇多,所以被贬在饿鬼道受苦,目揵连看了非常不忍,便以大神通力想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母亲咽喉中突然变为火炭,痛苦万分。目揵连十分难过,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渡。佛陀对他说,你一个人法力不够,需要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借助众僧法力念咒加持,才能祈福消灾,先亡超度。后来目揵连尊者便按照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盆供养及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最终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于是后来,盂兰盆节这一天盆祭祖先祈福的习俗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说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有所发觉,不管是中元节,还是盂兰盆节,不仅仅是都选择了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之处,皆是以奉亲、敬养、祭祀为主题,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十分融合,于是它们迅速的被老百姓所广泛认同,并将七月十五俗称为“鬼节”。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七月十五这一天呢?因为农历七月通常为秋季,秋天万物凋零,意味着一年之中由阳转阴。故人认为秋神就是白帝,主杀伐,为死神,所以才会有秋后问斩的说法。而农历七月是转变的第一个月,立秋已过,天气渐凉,到了该添衣服的时候了,也该给地下的先人送点钱去,置办点衣服,不至于到了冬天挨冷受冻,所以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鬼月,而鬼月的月圆之时,就成了鬼节。

最后,本团长再唠叨一句,其实古人设置的“鬼节”以及演化出来的文化,其原本的出发点就是很淳朴的纪念祖先、不忘前辈。当我们被烧红的纸钱熏着流泪的时候,就是在提醒我们,没有祖先,就没有自己,节日,只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而不是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