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純電動車安全事故頻發

剛過去不久的8月31日,一輛力帆EV650在廣州街頭髮生自燃。廠家稱車輛因為泡水超過2小時,後使用中電池元件短路造成起火。還需要注意個背景,起火事件距離這款EV650上市時間才剛過去兩個月。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威馬更是在新車上市前就發生自燃事故,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外共發生電動汽車起火事故10起,發生事故車輛涉及特斯拉、野馬、江鈴、眾泰等品牌。也就是說相關事故並不是集中在低價車型,也包括特斯拉這樣的高價車。

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

而這些車型出事故就集中在兩個情況下,一是碰撞後,二是充電階段。

絕大部分的事故涉及電池都是三元鋰電池,這又引起不少專家批評。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就認為,現在的三元鋰電池過分追求高能量密度,已經違背了技術發展規律。

相關散熱技術和電池管理水平跟不上,就會導致三元鋰電池極易失控,無論是泡水、碰撞,甚至正常行駛中都有相關事故案例。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追求高能量密度,自然是為的在儘可能減輕重量的情況下,增加續航里程。這也是消費者痛點,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不足以和燃油車對比,於是各家車企拼命增加電池容量。

充電階段易現事故,除了電池技術、溫控技術,更在於對充電時間的過分壓榨。因為充電時間也是消費者一大痛點,過長充電時間導致純電動車型便利性遠不如燃油車。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現在出現一個風氣,那就是各家車企都宣稱自己可以從10%-80%或者是其他什麼比例,使用快充技術,一般都是半小時。這個時間取巧在,這個電池容量變化階段,電池性能相對穩定,不易出現事故。

補貼的科學性值得商榷

除了市場需求,政策導向也遇到現實問題,那就是一刀切的補貼方式科學性受到質疑。從前的里程一刀切,到現在能量密度+里程補貼方式,仍然不能規避相關純電動車型出現事故幾率。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建議補貼可以更多向技術研發領域傾斜,更要尊重事物發展規律,目前的補貼方式已經有了明顯揠苗助長的態勢。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根據公式:單車補貼金額=里程補貼標準×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係數×車輛能耗調整係數,來計算車輛補貼。

技術方向的冷思考

奔馳的首款純電動SUV,EQC續航是450km,我覺得汽車發明者的做法其實很值得大家思考下,為什麼不盡可能去做到600km?很多中國品牌都宣稱續航超過500km了?

又有純電動車“自燃”,盲目追求大電池長續航應該反思

這是因為純電動相關技術上限已經非常明顯了,電池能量密度和充電時間都無法有所突破,強行上馬只會帶來更多事故。

考慮到純電動技術瓶頸,現階段難道不是油電和插電更加符合實際,值得推廣嗎?其它能源路線是不是也應該多加考量?(關注新能源的大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