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落水的男人

落水的男人

我先前看过一篇文章:假设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男人该先救谁?

当时没加思考,便将此故事原封不动搬到饭桌上,想考一考母亲和妻子的反映。

妻子四岁丧母,二十三岁嫁至我家,奉我母如己母,视我家如己家。对母亲关怀备至,冬寒送衣,夏暑端茶,与母亲的关系一直融洽。自迁居楼房,居住条件改善,母亲则常来我家。这令两个弟弟心生嫉妒,说母亲“嫁贫爱富”,不爱老家。

母亲一向爽直,我的话刚说完,她便抢答:“先救我呀!”我在心底里瞒怨母亲浅陋,追问道:“为啥?”母亲未加思考,“因为我年纪大!”说得理直气壮,说得妻子眼里闪出了泪花。

妻子放下碗筷儿,脸上露出了委屈和惊诧。母亲又重复了一遍,“因为我年纪大!”妻子没有争,转身向我:“先救谁?你说吧!”

夹在两个女人之间,我一时语塞,骑虎难下,正如文章母亲中所言,“儿子,我们俩谁也没落水,是你自己落水了!”。

从此,在家庭关系中,我真正地落“水”了,且一直在水里挣扎。母亲与妻子本来很和睦关系,因为一篇狗屁文章便进入了薄雾朦胧的状态。我的眼前,时有阴云飘过,虽没有雷雨大作,我却感到沉闷。

落水的男人

我背地里与妻子解释,妻子难过又伤心:“婆婆就是婆婆,永远成不了自己的母亲,你对她再好,她出拿你当外人。”她除了对母亲的一丝幽怨之外,更多是回到了丧母无助的凄苦的心理状态下。我很理解妻子,幼小的她丧母之后,是怎样的一份心境啊?生活上有父亲、兄嫂、姐姐的关心照顾,当是衣食无忧,然而亲亲的母爱是她们所不能给予的。母亲和母爱,在她的心底里,永远是神圣的、圣洁的、伟大的、无私的,对她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遗憾。所以,当我们结婚之后,她对我母亲倍加尊敬,在情感上有一种少有的依恋。

母亲对她也视为己出,在几个妯娌间对她是最好的。帮她做棉衣,缝被子,理家务,带孩子,不时地从农村老家里带来瓜果梨枣,酱菜粮麻,两个人不停地游走在城乡之间的仄路上,游走在婆媳之间这根脆弱的琴弦上。这令我有几份得意、几份庆幸。没想到,一篇狗屁文章,如一根无情的棍棒,搅乱了她们的婆媳关系,也搅乱了我们一家的宁静平和。她们在生活中躲躲闪闪,在感情上疙疙瘩瘩。

落水的男人

母亲从此长住乡下,来我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妻子从此很少回乡,总说自己心乱如麻。我自己则夹在她们中间,时而脚踏两船,时而落到水下,虽未遭到她们痛打,却已是精疲力竭,难以招架。

我去劝母亲,母亲很内疚,但仍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答,“我的意思是,你们年轻人都会游泳,落水了怕啥?我年纪大,不会水,先救我不对吗?”她还在那怪圈里没绕出来。我知道,一篇狗屁文章,将我们一家仨口都打落到水中。真是难为了老母亲,她一生的善良与勤劳,这一次在儿媳的心目中都付之东流,顺流而下。母亲不识字,没文化,一辈子生活在乡下,养育四个儿女,现已是满头白发。出门少,见识差,她哪里比得上文章中那位知识分子的母亲啊,一句“儿啊,我们谁也没落水,是你自己落水了”,就化解了难题,让儿媳的脸上灿烂如花。

最内疚的是我自己,讲这样有哲理的故事,却不看对象,本来好端端的一对婆媳,却闹得很僵。最难受、最难过的也是我自己,真如落到水里一般,东拚西突,上下求索,找不到岸边。我多次做出努力,寻找她们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话题,想让她们心灵重新走到一起。但效果并不是令人满意。

但愿时间是最好的止痛剂,漫漫地去抚慰她们各自受伤的心灵,也拯救落水的我自己。

不知道我何时才能爬上岸!

暑假,又听到一则落水的故事:婆、媳、孙三人同时落水,在激流中,幸遇一小柳树,婆媳二人举着孩子,共同牵住那棵救命的小柳树。小柳树不堪重负,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连根拔起。婆媳二人推让着孩子,争抢着选择死亡。婆婆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威严,一声喝道:“抱紧孩子!”顺势将孩子塞给儿媳,毅然地松开了柳梢儿。一阵巨浪打来,卷走了人世上最善良的心,留下了人世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我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母亲和妻子,他们同时挹一把感慨的泪,同情的泪。

从她们的泪花里,我找到了上岸的方向!

落水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