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从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从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张学良做错了什么

从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从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张学良做错了什么
从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从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张学良做错了什么
从民族罪人到千古功臣,从雄霸一方到幽禁半生,张学良做错了什么

193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军侵华的序幕,也使张学良这个东北最高军政长官成为众矢之的,一夜成名为不抵抗将军,东三省很快落入日寇之手,三千万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成为亡国奴。

那场事变,日军以破坏柳条湖铁炉为借口,以区区三百人的兵力向装备精良,拥有八千人马的东北军精锐王以哲旅悍然发动进攻,按照常规做法,这无疑是以卵击石的举动,想上演蛇吞象的一幕,几乎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可奇迹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命令,任人攻击,死伤无数,东北军守着武器装备,却如烧火棍一般不让用,只能被动挨打,抱头鼠窜,很快沈阳就落入日军之手。

历史学界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是蒋介石三令五申,要求张学良不抵抗的,还抛出了所谓的电文,说在于凤至手中,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要杀张学良时被当成了救命符。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据张学良口述历史,是他自己下的命令,与蒋无关,尽管蒋那时一意孤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可张学良雄霸一方,手握重兵,中国半壁江山都在他控制之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是他自己的老家,起家之地,针插不进油泼不进的地方,很难按照他的指示办事。

据张学良事后讲,是他错误估计了形势,又受保存实力思想的影响,做出的不抵抗决定,一是觉得关东军只是虚张声势,不可能大规模发起进攻,占领东三省,二是觉得国联不会坐视不管,英美列强不会不干预,日本不可能有恃无恐,要受到制约,三是怕和日本开战后,东北军实力不行,失去继续经营东北的资本。

当时整个关东军在东北的兵力不过万人,而东北军则有二十多万,尽管中原大战中,十三万精锐力量开往了关内,可关外仍然布有重兵,抵抗关东军的进攻应该不在话下,就算是日本增兵,张学良也可以很快调集精锐力量参战。

众所周知,1929年的中东路之战,张学良被蒋介石忽悠了,认不清形势,悍然收回中东路,引发了与苏联的战争,尽管雄心勃勃,可技不如人,实力悬殊,不到一个月时间,损失了好几万,最后不得不以求和的方式灰溜溜的收场。那场战争,充分暴露了东北军的实力,简直不堪一击,这也是关东军大胆发动进攻的一个原因。而蒋介石政府呢,坐山观虎斗,承诺的支援一样没有,企图借苏联之手削弱东北军力量,好控制东北局势。这让张学良看的很清楚,也很心凉,他有点怕了,这可能也是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原因之一吧,假如东北军打没了,他就彻底失去了立足之本,这点道理他深知,手里有枪心不慌,底气足,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实际上,他大错特错,他损失的不止是地盘装备钱财,更多的是人心士气。假如他选择了抵抗,关东军试探性进攻不顺,可能会停止下来,东北继续保持原来局面。就算是日本增兵,以东北军四十万的实力,很难打的下去,况且当时日本国内对占领东北,分歧很大,假如遇到挫折,肯定不会让事变扩大化。退一万步说,就算在全力抵抗后东北沦陷,也为转移装备物资赢得了时间,当时东北空军有飞机两三百架,有些还是刚引进的新式战机,实力比国民政府空军都强,东北海军舰艇吨位占全国海军的一半以上,也很强大,还有东北兵工厂,号称亚洲最大,生产装备能力超强。如果选择了抵抗,这些都不会落入敌手,拱手送给仇人,还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富,都让关东军不费吹灰之力获取。

更为重要的是,不抵抗政策被国人痛骂,千夫所指,激起了全体国人的愤怒,张学良的形象一落千丈,人气跌到谷底,没几个人说他好的。尽管他也是国仇家恨,痛苦万分,可他走错了路,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和同情。

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再次一举成名,挽留了处于危难之际的党和红军,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也为全国团结一致的八年抗战奠定了良好基础,被誉为千古功臣,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不可磨灭的。可他自己也考虑的不周,太过于相信别人,过于耍个人英雄主义了,在一时冲动和刚愎自用之下单刀赴会,只身送蒋,那个时候他如果能听得进别人的善意客观之言,都会悬崖勒马,尽管他认为牺牲是值得的,可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被蒋介石关押了几十年,曾经幻想的收复失地,打回老家去,拿回东三省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很多人都说东北军怎么不去救他,其实很难,东北军内派系林立,一直以来元老派和少壮派矛盾重重,尽管杀了杨常让张学良坐稳了位置,可也寒了元老派的心。张学良在的时候,把着东北军命脉,尚能保持一体,维护一家局面,他这个主心骨不在,没人能撑得起来,尽管指定了余学忠代理统管全军,可那就是一纸空文,本不是东北军嫡系的他,压根没任何威望和能力压制那些派系。少壮派又不成熟,错杀了王以哲,导致了内部自相残杀,正好随了蒋介石的意愿,从此东北军被彻底瓦解了,张学良失去了所有资本,再无出山可能。

假如张学良选择了抵抗,成为了抗日英雄,就算丢失了东北,也没人会怪他,仍然奉他为英雄,仍然享有很高的威望。就算是发动了西安事变,结局也不会是被关押几十年,李宗仁,马占山等抗日英雄也和蒋介石矛盾很深,可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蒋介石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毕竟民意不可违。如果张学良也和他们一样,相信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历史终究是历史,不容任何人改变,就像87年前九一八事变一样,留给国人的是永远敲响的警钟,忘战必危,落后就要挨打。不过可以以史为鉴,探讨评说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从历史中找寻经验教训,作为后世参考,让悲剧不会再一次上演,民族屈辱不会再一次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