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武汉和郑州谁的综合实力强?

慧在我心


武汉和郑州谁的综合实力强,这本不是个问题,连小学生也知道哪个强,看了有些误导性答题,想说几句,以正视听。从十个方面比较:

一、政治地位

两市都是省会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但武汉是副省级城市,郑州是地级城市。

二、城市规模

武汉是七个超大城市之一(北上广深津渝汉),郑州是特大城市。

三、经济规模

2017 GDP,武汉13400亿,郑州9130亿

全国城市生产总值

总量位次 城市 生产总值 增速

1 上海 30133.9 6.9

2 北京 28000.4 6.7

3 深圳 22438.4 8.8

4 广州 21503.2 7.0

5 重庆 19500.3 9.3

6 天津 18595.4 3.6

7 苏州 17319.5 7.1

8 成都 13889.4 8.1

9 武汉 13410.3 8.0

10 杭州 12556.2 8.0

11 南京 11715.1 8.1

12 青岛 11037.3 7.5

13 长沙 10535.5 9.0

14 无锡 10511.8 7.4

15 宁波 9846.9 7.8

16 佛山 9249.6 8.5

17 郑州 9130.2 8.2


四、国际知名度

武汉是内地老牌口岸城市,外国租界最多的城市之一,现在还有美英法韩等领馆,国际知名。郑州是近代从县城发迹,在国内的影响还是近几年的事,连区号还是四位数。

五、高等教育

武汉高校89所,在校大学生120.3万,全国第一。

郑州高校58所,在校大学生87万。

武汉985.211共7所,郑州1所211.

六、科研实力

中科院有12个分院: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

郑州没有分院。其它科研机构没法详细统计,但国企的研究机构,高校的研究机构,华为、腾讯、阿里、小米等都在武汉有研究中心。

七、区位比较

郑州是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心,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也是中国的人口地理中心。

八、交通比较

郑州是陆空公发达,其中国内航空中部第一。

武汉是水陆空公同时发达,武汉国际航线和境外客流中部第一。

九、产业结构

武汉的工业产业结构完整,产品门类齐全,国企民企同步发展。武汉光谷2017企业总收入12000亿,远超郑东新区。

十、自然环境和宜居指数

武汉市内有长江、汉江穿过,有166个市内湖泊,降雨充沛。

郑州气候干燥,空气污染,缺乏水资源。

社科院宜居指数排名

武汉14.郑州40开外,没见排名。

以上十项比较,郑州无一胜出,综合实力武汉高出一截。



无语石1


这类城市、区域、大学排名比较的问题似乎很受欢迎。

分别在09年去过武汉,11年去过郑州。

1、两座城市已经被定位国家级中心城市,所以说两座城市在地位上基本持平。

2、经济发展水平

1)GDP

无论在GDP总量还是在人均GDP总量上武汉都占优的。

区域城市比较时,达康书记的唯GDP论还是最受欢迎的,首先来比较谁的钱多。

2)房价,2018年省会城市房价排行。

武汉年人均GDP值6.74平米房子,郑州人均GDP值6平米左右的房子,郑州人民的买房压力还是大一点。

3)企业

郑州本地或在郑州办厂的知名企业有:

武汉本地或在武汉办厂的知名企业:

当然武汉还有更多的企业,似乎武汉企业科技含量跟高点,这与武汉的教育和科研院所实力相关。

经济指标还有很多,大笨new简单列举这几个,总体看来武汉要略好那么一丢丢。

3.资源

1)水资源。水资源将成为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武汉有长江,郑州有黄河,似乎长江的水质要比黄河好点,黄河已经是地上河了。

长江委水利委员会在武汉,黄河水利委员为在郑州,以往黄委地位略高一点。

2)煤、石油资源,郑州周边资源更加丰富一些。

3)其他矿产资源郑州也更胜一筹。

4。交通

1)城市交通郑州和武汉目前已经建成3条以上地铁站,城市地面交通方面郑州规划相对容易,毕竟没有太多河流阻隔。

2)对外交通。

公路:河南公路建设成本更低,交通网也相对发达。

铁路:郑州是全国铁路最大枢纽之一,当然武汉也不落后,毕竟铁四院就再武汉。

水运:毫无疑问是武汉碾压郑州。

空运:都有大型机场。

交通方面武汉和郑州各有优劣,武汉稍强一点。

5.教育科研

1)高校不必比较了,只想提出一点武汉大学大概有部分院系从郑州大学调过去的。

2)科研院所:

中科院在武汉9个研究所加武汉分院;武汉还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筹),拥有过我唯一P4级的生物实验室。

中科院未在郑州设置分院。

3)郑州有黄委设计院;武汉有长委设计院,铁四院,中交二院等大型设计院。

所以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武汉比郑州强。

6,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设置国家中心城市,目的是为了带动区域发展,而非仅仅让这些城市利用政策优势成为区域唯一的发展制高点。

现在的强弱也只是暂时的,以后评判的更多看两座城市如何带动周边城市,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那种强了一座城,穷了一个地区的的发展与平衡发展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比较城市强弱更应该看城市的带动效应。


大笨new易数学


武汉城市建设整体比郑州更整洁精致一些,一是得益于其更湿润的气候,植被茂盛多水,生态承载力比较高。武汉并不算一城独大,真正独大的是成都,如果只看人口来说成都的GDP确实是堆出来的,要知道成都1600万人口1.53万亿GDP,人均是落后于中部的武郑长的。同比例放大郑州到1600万人口,GDP是1.65万亿,同比例放大长沙到1600万人,GDP是2.23万亿。同比例放大武汉到1600万人口,GDP是2.19万亿。武汉郑州长沙成都的人均GDP分别是13.63/10.27/13.9/9.56万。 武汉大部分指标(人均GDP,财政收入,上市公司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学教育、医疗)等都是高于郑州的,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最适合郑州借鉴学习的城市。武汉产业布局比较完善,高技术含量的公司比较多。郑州也在逐步退出落后产能,消费电子、服装、汽车、物流、食品、医疗也有了相当的规模。

郑州

长江中游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保障,武汉也因此成为国内不多见的水陆空三方位交通连接中心,高铁交通网是中部地区连接全国的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航空领域方面更是内陆直通全球各大城市的航空通道。

但郑州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郑州是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不但是全国首位拥有国家级航空实验区的城市,开发的航线辐射全国范围,同时国外的航线网络也规模不小。地面陆地交通郑州也当仁不让,列车编组是亚洲规模第一。

郑东高铁站

武汉和郑州同为中部省会城市,也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共同肩负起中部大崛起战略的重任,都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起努力。郑州近些年来发展迅猛,似乎找到了正确的发展之路。不过,就目前整体来看,武汉的发展还是领先于郑州很多年的。目前,郑州与武汉相比,整体实力与发展确实还不在一个阶梯内。但相信,郑州的潜力还是巨大的。





方俊说武汉


武汉现状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是全国中心城市,全国7个超大城市之一。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6年末,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88所大学,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76.62万人,2016年GDP为11912亿元,排在全国第9位。


郑州现状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地级市,是全国中心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郑州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常住人口956.9万人。2016年郑州生产总值为7994亿元,全国排名第18位。大学数量58所。

最后


以目前郑州的实力还不能超过武汉,郑州和武汉的差距隔着一个洛阳还多。不管是整体还是人均武汉都比郑州高,而且还是在郑州代管5个县级市的情况下比的。现如今郑州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武汉发展也在复兴中。


无敌刘小强


随着武汉和郑州都被列入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行列,同属华中地区的两座城市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横向对比,那两座城市的实力谁的实力更强呢?

答案显然是武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GDP,2017年武汉的经济总量为1.34万亿元人民币,而郑州为9100亿人民币,武汉领先郑州的幅度接近五成。财政收入方面,2017年武汉的财政收入超过1300亿人民币,郑州的财政收入刚刚超过1000亿人民币,武汉领先郑州超过三成。在人均存款方面,2016年的数据,武汉人均存款超过6000人民币,郑州人均存款超过5600人民币,武汉略强于郑州。

其次,我们来看看武汉和郑州的城市地位。根据2018年商业魅力排行榜的情况来看,武汉和郑州同为新一线城市,地位相当。目前国家已划定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当中,郑州和武汉也是联袂入围,比翼齐飞。从所在省来看,两者都是所在省的大哥大省会城市。但在其他方面,武汉为副省级城市强于郑州;武汉是我国第五大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最强大的城市;武汉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陆海空枢纽城市,等等。

最后,再看看一些其他方面。在教育上,武汉的教育水平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是我国四大科教中心之一。武汉自古就是九省通学院,虽然在铁路交通方面,郑州比较接近武汉,但是如果加上航空公路水运的话,武汉的优势将十分明显。武汉相对于郑州的环境条件要好,江河湖泊分布广泛,水资源条件非常好。武汉的对外使领馆机构也要郑州,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更多。武汉和郑州的市区人口相当,但是武汉的对外人口的吸引力更大,在未来人口增长潜力将大于郑州。在产业布局方面,武汉的企业实力和规模产业分布情况要强,要合理。


张尧自媒体


武汉没仔细去逛过,无法评价!也看了很多评价郑州和其他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到对比的时候郑州的图片没太多例外,玉米棒子,双子塔,二七塔,中原福塔,说真的除了东区,郑州还真没多少拿的出手的出来宣传城市风景的东西,郑州现在是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实力目前还没有,一线城市的派头已经出来了,这个城市很人们都很匆忙,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看不到多少幸福的笑脸,没有幸福感是我对这个城市最深刻的评价!郑州还在快速发展中,到处都在修路,目前来说,除了东区还算气派,金水路段的风景和政府大楼挺有范,其他的还等发展吧!


不见不散


完全没有可比性!各类榜单太多了!随便发几个

中国竞争力研究会2017城市综合实力榜单



武汉(11)>郑州(23)

中国社科院城市综合排行榜



武汉(10)>郑州(16)

郑州人说起武汉最喜欢拿铁路来说,但是事实是很残酷的,差距很大


郑州超过武汉的指标寥寥无几,但仍有高于武汉的,其中郑州人说的最多包括汽车保有量和航空旅客吞吐量

郑州第七武汉十一



航空吞吐量郑州和武汉都未进入前10 但郑州高于武汉!


475CITY


武汉比郑州的综合实力强,以下是中国大陆100大城市排行榜。

参考:

1.七大区域中心城市:

北京(华北)、沈阳(东北)、西安(西北)、上海(华东)、武汉(华中)、广州(华南)、成都(西南)

2.十五个副省级城市:

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济南、杭州、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

3.七大军区所在城市:北京、沈阳、广州、济南、南京、成都、兰州

4.五个计划单列市: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厦门(这5个享受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5.十三个较大城市(1984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中国十三个重要的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非省会城市):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青岛、无锡、淮南、洛阳、重庆(当时重庆属于四川),后国务院又补充了宁波、苏州等几个城市

6.特大城市(这里指的是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截止2010年,中国共有以下58个特大城市:

直辖市4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东北地区9个: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齐齐哈尔、大庆、鞍山、抚顺、吉林

华北地区8个:石家庄、太原、包头、呼和浩特、唐山、大同、邯郸、保定

西北地区4个:西安、乌鲁木齐、兰州、宝鸡

华东地区19个:南京、杭州、济南、合肥、南昌、福州、苏州、宁波、青岛、淮南、九江、厦门、徐州、无锡、常州、温州、泉州、淄博、烟台

华中地区10个:郑州、武汉、长沙、洛阳、商丘、衡阳、株洲、南阳、新乡、湘潭

西南地区4个:成都、昆明、贵阳、绵阳

华南地区8个:广州、南宁、海口、深圳、柳州、汕头、佛山、惠州

以下是中国大陆100大城市详细排名:

(01)上海(直辖市)——中国大陆第一大都市,全国经济中心,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老大。

(02)北京(直辖市)——中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环渤海城市经济圈老大。

(03)广州(广东省省会)——大陆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国际都市,珠三角城市经济圈老大。

(04)深圳(广东省)——广州第二大城市,经济不亚于广州,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

(05)天津(直辖市)——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城市圈老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06)重庆(直辖市)——中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07)杭州(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我国著名旅游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古都。

(08)南京(江苏省省会)——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重要政治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古都。

(09)沈阳(辽宁省省会)——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10)武汉(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11)西安(陕西省省会)——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古都之首,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12)成都(四川省省会)——被誉为“天府之国”,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

(13)哈尔滨(哈尔滨省省会)——东北第二中心城市。著名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素有 “东方莫斯科”美称。

(14)青岛(山东省)——世界性区域贸易中兴,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和旅游胜地。

(15)苏州(江苏省)——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著名旅游城市,就经济而言,高居全国第五。

(16)大连(辽宁省)——重要港口城市,东北重要对外门户,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17)长春(吉林省)——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特大城市之一,有“东方底特律”之称。

(18)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华九州腹地,堪称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19)长沙(湖南省省会)——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重要中心城市,有“中国时尚之都”美誉。

(20)济南(山东省省会)——京沪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交汇点,著名沿海开放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1)昆明(云南省)——西部地区仅次于成都、重庆、西安的第四大城市,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

(22)宁波(浙江省)——重要港口城市,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23)厦门(福建省)——重要港口城市,华侨之乡,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以及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24)福州(福建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都市,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


(25)石家庄(河北省省会)——华北重要商埠,京津冀都市圈第三大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市之一。

(26)合肥(安徽省省会)——素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之一。

(27)太原(山西省会)——中国华北地区特大城市之一,著名的军事文化重镇,也是世界闻名的晋商都会。

(28)南昌(江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之一。

(29)兰州(甘肃省会)——中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所在地。

(30)南宁(广西省省会)——环境优美非常宜居的绿色之城,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

(31)无锡(江苏省)——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也是最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之一,素有“小上海”之称。

(32)乌鲁木齐(新疆省会)——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重要门户。

(33)东莞(广东)——“广东四小虎”之一,有“世界工厂”之美称,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34)烟台(山东)——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经济20强城市,环渤海经济圈国际性港城。

(35)贵阳(贵州省省会)——贵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首个森林城市,大西南重要交通枢纽。


(36)呼和浩特(内蒙古省会)——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由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37)海口(海南省省会)——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38)西宁(青海省会)——青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青藏高原唯一超百万人口的第一大城市。

(39)常州(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40)珠海(广东)——中国5个经济特区之一,生活质量很高,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41)宜昌(湖北)——湖北唯一一个文明卫生城市,湖北第二大城市,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

(42)淄博(山东)——全国文明城市之一,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中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


(43)威海(山东)——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和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

(44)汕头(广东)——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

(45)唐山(河北)——河北第二大城市和经济中心,连接华北和华东的咽喉走廊,发展前景很好。(46)温州(浙江)——浙江第三大城市,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5大中心城市之一。

(47)中山(广东)——孙中山的故乡,著名的华侨之乡和现代化城市,“广东四小虎”之一。

(48)泉州(福建)——福建三大城市之一,经济中心,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49)惠州(广东)——全国文明城市之一,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

(50)湛江(广东)——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

(51)齐齐哈尔(黑龙江)——黑龙江第二大城市,具有独立立法权,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

(52)拉萨(河北)——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之一,排在这里主要是政治地位特殊。

(53)鞍山(辽宁)——辽宁第三大城市,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54)芜湖(安徽)——安徽综合实力第二大城市,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沿江重点开放城市。

(55)包头(内蒙古)——内蒙古第一大城市和中国重要工业城市,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

(56)洛阳(河南)——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著名历史文化古都和新兴重工业城市,中国休闲城市榜首。

(57)抚顺(山东)——全国31个特大城市之一,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素有“煤都”之称。

(58)秦皇岛(河北)——中国北方著名港口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命名的城市。

(59)佛山(广东)——是珠三角的经济重地,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中华武术之乡。

(60)绍兴(浙江)——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浙江经济强市,城市规模不大。

(61)株洲(湖南)——湖南第二大城市,湖南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综合实力在中部非省会城市排首位。

(62)银川(宁夏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和西北中心城市之一,有著名的“西夏王陵”。

(63)锦州(辽宁)——中国环渤海经济圈重要开放城市和商贸重镇,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

(64)大庆(黑龙江)——黑龙江第三大城市,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65)大同(山西)——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九大古都之一,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华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66)徐州(江苏)——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工业城市,有“亚洲硅都”美誉。

(67)扬州(江苏)——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

(68)镇江(江苏)——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是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

(69)三亚(海南)——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中国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和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70)柳州(广西)——广西第二大城市,工业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汽车年产量第三高城市

(71)宝鸡(陕西)——陕西第二大城市,也是西北第四大城市,西北工业重镇,西北重要交通枢纽。

(72)南通(江苏)——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江苏经济重市。

(73)九江(江西)——江西省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城市,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仅次于省会南昌。

(74)淮南(安徽)——安徽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中国18个较大市之一。

(75)岳阳(湖南)——中国一类口岸和中国旅游胜地,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次中心。

(76)桂林(广西)——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广西第三大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


(77)连云港(江苏)——虽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但综合实力在江苏只能算中流。

(78)保定(河北)——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


(79)嘉兴(浙江)——长江三角洲中原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80)衡阳(湖南)——历来为湖南第二大城市,中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81)商丘(河南)——中华历史文化名城,中原经济区东部商业中心,中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82)绵阳(四川)——四川第二大城市,素有“西部硅谷”美誉的绵阳,是重要国防科研、电子工业基地。


(83)廊坊(河北)——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84)潍坊(山东)——山东半岛都市群最大城市,世界风筝之都,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85)邯郸(河北)——国务院批准的十三个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市之一,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之一。

(86)南阳(河南)——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物流交通中心。

(87)金华(浙江)——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88)东营(河北)——东营是中国新兴城市之一,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

(89)湘潭(湖南)——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综合实力列湖南省第三位,毛泽东的故乡。

(90)营口(辽宁)——重要交通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中国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

(91)台州(浙江)——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

(92)马鞍山(安徽)——安徽省2个长三角城市之一(另一个是合肥),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

(93)张家口(河北)——北京的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竞争之地,历史文化名城。

(94)咸阳(陕西)——陕西第三大城市,为中国第一帝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95)湖州(浙江)——长江三角洲十四个重点城市之一,拥有全国一流的内河铁路、公路、水运中转港。

(96)吉林(吉林)——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东北亚地理中心城市,唯一一个以省份命名的城市。

(97)襄樊(湖北)——即襄阳,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重要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

(98)赣州(江西)——从城市规模上,赣州才是江西的第二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钨都”。

(99)新乡(河南)——河南第三大城市,豫北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

(100)丹东(辽宁)——中国最大边境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圈和环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


中华国学


根据2017年GDP出炉排行榜来看,郑州GDP总量4040亿元 (排省会城市第7位), 增速8.1% (排第12位)。 武汉GDP总量6019.08亿元,(排 省会城市第3位),增速7.5% ( 排第18位)。 根据GDP总量排名 武汉实力很强,GDP增速郑州要高一些。


GDP作为生产总值,是衡量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者生产的价值的总和,是一种经济实力的表现形式,体现经济发展的强弱,虽然不代表综合实力,但GDP是拉动综合实力的绳子。本人武汉综合实力比郑州强。
武汉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超大城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有96所高校(仅次于北京),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这些实力郑州都是无法可比的。


舞动人生124




别的就不说了!宜居这方面武汉秒杀郑州一百条街!请问有谁不愿意住在湖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