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的门诊医生一两分钟就把病人打发了,这样容易误诊吗?

谈骨论筋肖大夫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示范一下病历里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诉。什么叫主诉?就是病人在疾病发生后对医生诉说的主观感受,一般不超过二十个字,比如下面三个疾病的主诉:

第一个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一天;

第二个主诉:尿频,口渴,伴消瘦一年;

第三个疾病:上腹部疼痛伴寒战高热、皮肤黏膜黄染三天!

对于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来说,通过下面三个主诉,很快就会得出以下三个诊断:第一个:急性阑尾炎;第二个:糖尿病;第三个:化脓性胆管炎。

所以,通过这二十个字的主诉,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就可以初步判断一个病人的诊断。因此,医生不需要你长篇大论,东拉西扯,仅仅通过几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对大多数常见病做出初步判断!

而下一个方面我就得说说这个提问者有多无耻了,提问者说医生一两分钟就把病人打发走,我且问提问者一个问题,你真的去医院看过病吗?

通常问诊是诊断的第一步,一般门诊医生通过几分钟的问诊,会得出一个初步诊断,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化验和检查确认自己的判断,同时排除一些有类似症状的疾病。这是门诊诊断的第二步。第三步是等这些检查和化验结果出来以后,通过对结果的综合评判,最后得出诊断,并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该门诊吃药的吃药,病情严重的去住院治疗,病情复杂的,也会安排你住院做更详细的检查,或者转诊到上级医院。

以上这才是看病的全过程,请问提问者,这是一两分钟打发病人吗?

接下来说一说误诊,有些人一提到误诊,就吹胡子瞪眼,甚至上升到“没有医德”的角度。其实误诊对于医疗工作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无法完全避免。因为医学本身就属于“缺陷科学”,人体的复杂程度远比你想象的更加复杂,对人体,对疾病的探索,这项工程的难度和复杂丝毫不比人类对探索太空的难度低,甚至超过太空探索的难度。所以,对人体,对疾病的探索,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上面我说的三个病例,是绝大多数病人的典型症状,但同样有很多病人并不是都有这些典型症状,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或者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疾病的,就是误诊的来源!因为医生是人,不是神,误诊是不可能避免的!

那延长问诊的时间就能减少误诊吗?不能!一份数据可以给出答案:病人首次就诊的误诊率,中国是30-40%,而欧美发达国家的首次门诊的误诊率远高于中国,达到50-60%。

别不相信,中国医生的首诊成功率就是比欧美高。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普遍采用预约制,限制每天的门诊病人数量,他们每个病人的平均问诊时间在二十到三十分钟,但误诊率却比中国医生高得多,所以,影响误诊率的因素之一,是医生的临床经验,我们门诊一天的门诊量是他们的好几倍,有些甚至是十几倍,所以论临床经验,中国医生是要比他们强得多的。况且,能上门诊的医生,都是主治医师以上,或者高年资住院医生。

当然,如果一个医生每天看的病人过多,处于疲劳状态,那他的判断力就会出现下降,当然会提高误诊率,但是中国大医院的医生哪个不是每天超负荷的工作,早已经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力!

那怎样减少误诊率呢?除了临床经验,还有一点,就是增加就诊的次数。为什么三甲医院的误诊率比基层医院的误诊率低,除了医生临床经验更丰富,检查手段更先进以外,更重要的是很多病人是下级医院转上来的,下级医院已经排除了绝大部分不可能的诊断,缩小了诊断范围。有研究表示,通过两次以上的就诊,诊断准确率就可以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医学行为中,误诊是普遍存在的,医学有局限性,医生也不是神仙。第二,延长问诊时间并不能降低误诊率。第三,分级诊疗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对于疑难病症,往往需要三次就诊才能明确诊断,小病就近就诊,大病和疑难病症逐级诊治。现在的问题是,基层医生的水平不高,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医生过度疲劳。如果基层水平高一些,三甲医院医生压力小些,误诊率是可以再降低的!一些大医院,比如协合医院,正在逐步取消门诊!


胃肠小儿外科


一二分钟就看一个病人,如果是初诊的,能看得出病带是很难的,如果能看得准病的就不是人,而是神了,可以叫作“神医”。

当病人来到你跟前就诊时,你得让他坐下(不让坐站着也行),你得问患者几句话,如:你哪里不舒服,什么时间开始的,是否吃过药。有发热的得测体温(有的是医生诊前护士测了,省时间),但有的你还要听诊,触诊,视诊等,还要写处方,需要做进步检查的还要写检查报告。不说一二分钟绝对不行,就是三五分钟也难。

但如是复诊,如有的只是让医生看一下检验报告,这种情况是有的。

据说,美国专家看一个病人,一般都要半个钟头左右,可见对病人极瑞负责的。

有些医院的医师,对病人确实存生应付式的行为,这是一种对病人不尊重,不负责的行为,是需要纠正的。


李昌平8


打发?没有那么邪恶!误诊?可笑至极!

门诊医生每天要关照上百个病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你以为在冲三杯冲呢!

一个病人进来,初步诊查后开单检查,病人落实检查单。紧接着在空档时间看下一个病人,紧紧挨着。下一个病人看好了,上一个病人检查回来了。

如果医生人手足够,还可以耍耍心计。抱一下病人轻重,病情严重的留给别的医生看;病情太轻的也不看。就挑不肥不瘦的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特别是急诊,来的病人病情都不确定。上一秒谈笑风生,下一秒阎王召唤,医生紧绷着神经与死神抢夺生命。

有一些走错庙的,头痛找泌尿科门诊?男子肚子痛找妇产科门诊?都得立即指正,这不叫打发。倒是有些被权威媒体洗脑的,只不过咳嗽而已,就是拖延病情恶化,医生建议输液住院治疗,病属执意开药散治疗。这时候医生能打发病人走吗?只能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了。

一些表面上看来很硬朗的病人,只有一点胸闷,门诊有经验医生一看就知道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肯定要以最快速度“打发”病人住院治疗了。

关于“误诊”,现在医生精明多了!咳嗽一个月?拒绝查血常规拒绝查胸片,给个“咳嗽待查”好了。而咳嗽又有好多好多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部感染……肺癌等等。

发热?就发热查因吧!而腹痛待查也有许多疾病:胃痛可以是急性心肌梗死,也可以是急性阑尾炎。只要“腹痛待查”就不会误诊,还能包罗万象了。

迫不得已,医生也得保护好自己。


六维魔咒


我觉得是有可能漏诊、误诊的。我觉得现阶段的门诊存在着一些不足。

1.病号太多,医生工作量过大。

有的医生一上午要看五六十个病号,真的是精疲力尽,我觉得是很容易影响判断力的。

2.平均到每个病号的时间真的太短,不能真正有效了解病情。

比如有一次我带一个朋友去看病,这个朋友有颈椎病的症状,而且有手麻、无力的症状,这提示有神经压迫,应该是要做磁共振的。

随后我们去骨科主任的门诊,由于人太多太多,我硬是没有进到门诊里面。我朋友自己进去了,刚刚说了一句脖子痛,医生立马就让他先去拍x光。他从门诊出来之后,我问我朋友为什么没有开磁共振,朋友无奈的说,医生一听我脖子痛就让做x光了。

没办法,排队做完x光已经是下午。拿着报告,再去找骨科主任。我朋友这是才有机会说自己手麻手无力,骨科医生“你怎么不早说,早说我直接给你开磁共振啊”

我朋友很无奈“我刚刚还没有来的及说出口。。。。。。。”

但是,如果不这样快速的看,又没办法看完那么多病人。我很羡慕梅奥医院的医生,固定收入,不管看多少病人收入都一样,而且要求医生详细询问病人情况。一个门诊病人,医生可以和他聊一小时甚至更长,为的就是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情况。

这个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人体探索者


现在每个大的医院门诊别人数量都是非常非常多的。

但是你说一两分钟就看完一个患者有没有误诊的情况?我觉着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一两分钟你对基本的病史询问有可能都不是很完全。

大部分在一两分钟之内看完都不是详细的紧紧的问诊,而是简单的问诊之后要开一些化验和检查,让患者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的检查之后再来综合的对病情进行诊疗。

所以说那我们国家应该严格的出台一项政策和方针。现在国家在推行的规培,我觉得就是一项非常非常有力的措施。

现在我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其实就是有利于现状的改善。可以让全科医生沉淀下去,被我基层医院工作,提高基层一样的工作效率。


春雷医生


我非常“佩服”那些声称自己一上午看上百个病人的专家,教授同道们!

坦率地讲,也许是因为我们专业的特殊性,我每周一,三,五上午门诊,每天最多看三个病人。

单纯倾听病人的倾诉,恐怕就至少得20分钟吧,你还得给病人和家属解释,也得十来分钟吧。

即便是内外妇儿科,也不可能一,二分钟就把病人打发了吧。

30年前,我也是个外科医生,至少每个病人也得给人家十分八分钟的时间吧!


心理医生张彦平


对医生来说,看病人就是一次次考试。

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有的做对,有的做错,有的不会做。

看诊时间长短和误诊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张健医生


非常容易误诊 自身作为患者有亲身体会 个人认为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所谓的专家号 可以说还没用上一分钟 刚说有什么不适 直接就给出病名 当时自身也是非常不舒服😔 也有些不了解专科的知识 马上给开500多钱的药 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把药放在家里了 还得琢磨着回头找合适的病人送出去 不然还真是垃圾啦


91029266


一、若医技真高真有把握,时间无论长短 只要健康效果落实,争取时间提高效率无可疑义。

二、可现实是,只说看病不谈效果,不好或无效你再来;回答你的说词成堆,你懂啥只得听他(她)的;这样就有点草率之嫌疑了。

三、做为医者的责任,一是温暖人心 ,二是治好疾病,三是帮助患者康复重获健康;所以一两分钟不足也,不足就易漏诊误诊。

谢谢阅读!一己之见。[点关注更精彩]


周身通畅源


误不误诊了不好说,现在医院大多数的医生都是刚听你说两句话,马上就是一张到两张检查单,等你检查完把结果给他的时候,瞟一眼后,药就开出来了。当你准备多问几句时,就听到“下一位”。

现在医院里的医生大多都是“神医”。这也就是为什么群众宁可多花几百块钱,走后门,找黄牛去买专家号的原因,至少也能多问几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