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張競生,幼名張江流,學名張公室。1912年底赴法國留學前,更名張競生,取名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意。1888年2月20日生於廣東省饒平縣浮濱區大榕鋪村一個新加坡歸僑家庭。

張競生幼時即聰明過人,1906年8月,考放廣州黃埔陸軍小學第二期,與民國著名將領陳銘樞、蔣光鼐同學。後因帶頭剪去辮子,被校方開除。

張競生被開除後,前往新加坡尋找孫中山,請求其贊助,想出國留洋。在孫中山、胡漢民的開導下,返國繼續學業。1909年10月,考入京師大學法文系。

1910年4月,北京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件,革命黨人汪精衛等人謀炸清攝政王載灃未遂被捕入獄。汪被捕後,孫中山和革命黨人即積極組織營救。陳璧君曾找張競生商議營救辦法,並通過張競生前去探監暗通消息。這是張競生生平做出的第一件載入史冊的大事。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武昌起義南北議和,張競生在汪精衛的介紹下,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文任命為南方代表團秘書,參與南北議和談判。辛亥革命後,張競生“不以財帛為念,不以祿位動心”,表示願出洋留學,以期革故鼎新。孫中山對張競生的志行表示嘉獎。1912年10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選派合格革命青年以官費生資格到東西洋各國留學。其公佈的第一批25人名單中,為首5人是:張競生、譚熙鴻、楊杏佛、任鴻雋、宋子文。張競生名列榜首,可見他當時的影響。

張競生在留法期間,曾擔任中國留法學生會會長。1916年,他與蔡元培、李石曾、汪精衛、吳稚暉、張繼、吳玉章等人,共同發起組織法華教育會。他還參加中法里昂大學和李石曾的巴黎豆腐公司的活動,受到李石曾、蔡元培、吳稚暉、汪精衛、張繼等國民黨元老的器重。

張競生在法國留學時,刻苦勤奮,博覽群書。除了學習邏輯學外,對盧梭的學說和孔德的情感社會學、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莎士比亞的戲劇、雨果的小說、羅素的學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都有獨到的見解。同時,在號稱花都的巴黎,張競生也濡染了獵豔的風尚,有過不少豔遇。他後來提出的愛情法則、情人制和研究性學,都與他在巴黎的經歷有關。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1920年,張競生學成歸國,他被聘為廣東省立潮州金山中學校長。因為在廣州向當時的廣東省長兼督軍陳炯明上書建議實行避孕節育、限制人口過快增長,而被子女眾多的陳省長視為神經病;又因為在學校立志改革,得罪了地方豪強勢力;他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重彈節育舊調,被譏為“賣春博士”。遂於1921年辭職他去。

1921年10月,蔡元培先生聘張競生為北大教授,從這時起直到1926年,這5年時間,是張競生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期,從而奠定了他在現代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只舉如下幾例,就能看出張競生的貢獻:他最早把“名學”、“因明學”、“論理學”譯為“邏輯學”;他大力提倡節制生育;他以《愛情的定則與陳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一文,發起了“愛情大討論,梁啟超、魯迅、許廣平在內的60多人撰文參與討論;他在國內首創“風俗學”課程,開創了中國現代民俗學;他研究“性學”,編成《性史》第一集。

以上這些研究,只要有一點在身,當應無愧矣!但張競生卻一一實行之。臺灣作家李敖對張競生作如此評價:“編《性史》的張競生,與主張在教室公開做人體寫生的劉海粟和唱毛毛雨的黎錦暉,被傳統勢力目為三大‘文妖’,可是時代的潮流到底把‘文妖’證明為先知者。”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1926年寒假,張競生在《京報副刊》上刊登了《一個寒假的最好消遣法》的啟事,公開徵集各人的“性史”,並從收集到的稿件中選取七篇,附上序跋及各篇按語,編成《性史》第一集。1926年由“性育社”印行。《性史》的出版是張競生命運的轉折點,從前,他是社會聞人,知名人士,大教授,現在,他罵名滿天下,從此既不能諒於社會,又不能容於鄉黨。

事實上,張競生的《性史》並不是淫穢讀物,而是講求科學的性行為的資料性讀物,是社會調查一部分。同類於外國的《海特性學報告》、《金賽性學報告》,只是因為他太先知,行得太遠而已。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抗戰爆發後,張競生拒絕了汪精衛北上議事的要請,攜妻帶子返回故鄉。汪精衛公開投敵後,張競生通電與之決絕,表現出了凜然的民族大義。1941年,張競生在家鄉創辦饒平縣農業職業學校並任校長。他辦農場、開苗圃,把職業技術教育與生產勞動、啟發民智有機結合起來。

1937年至1949年初。這是國運艱危的抗日戰爭時期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在這時期,張競生顯示出高風亮節,大義凜然,忠貞報國,共仇同愾,與人民共患難,與志士共奮鬥的高貴品質。

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為一本書,他成為三大“文妖”之一

1950年新中國成立,出任饒平縣生產救災委員會主任,第一屆各界縣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

1953年調廣東省文史研究館任館員。在任文史館研究員期間,先後寫出等著作,同時積極參加湯溪水庫的建設。

1960年體諒暫時經濟困難,自願申請回饒平,為省文史館駐外館員。

在古稀之年遭逢十年浩劫,先被批判,繼而於1969年作為戰疏對象遣送饒平樟溪區廠埔時,高齡有病,深夜讀書與世長逝,終年82歲。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