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以石牌坊著称的杨家庙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台怀镇西南5公里处小车沟村对面山麓,坐落在九龙山南麓,是一处风光绮丽,以精致玉琢的石牌坊著称的寺庙。


以石牌坊著称的杨家庙龙泉寺


九龙山为中台迤逦而下的一脉东西走向的峻岭,分脉形成了九道山岭。这九道山岭逶迤而下,简直就像跃跃欲动的九条小龙,龙泉寺就由这九道山岭拱抱期间,故又称就龙岗。这九条小龙盘旋而下,齐头会饮于谷底的“龙泉”。这龙泉,就是寺东侧山凹里的一眼山泉,其水从石窟中渗出,宛如一泓澄澈的玉液,四季涓涓流溢,龙泉寺就由此得名。民间则有传说,说昔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将他压在了山下,据说在粼粼的龙泉水底,有人还可以看到九条龙的影子。古有诗云:

龙泉抱古寺,

梵音出重城。

桥木团青盖,

丹崖列翠屏。

以石牌坊著称的杨家庙龙泉寺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原为一代忠烈杨家将的家庙。入辽以后,为了避免辽番的破坏,家庙入住了僧侣。明朝时,宝印、楚峰、玉堂等一批研于临济宗为主的高僧在此结庵,成为一处丛林静室。万历二十七年复建万圣阁一座。龙泉寺真正行程规模,是在清朝光绪到民国年间,其时,五台山行伍出身的普济和尚,募化了亿万元布施,广置斋田,租庄并大兴土木。当时的龙泉寺,就是他的弟子岫净文公大和尚,历时14年为他修建木塔时扩建的。龙泉寺豪华庞大,建筑亦颇具园林化风采,尤以石雕最佳,形成了一处以石牌坊为胜景的名寺大刹。


以石牌坊著称的杨家庙龙泉寺


龙泉寺坐北向南,掩映于修林茂树之间。东临缓坡,绿荫浮动,细草连碧,时有善男信女在山凹处汲取龙泉圣水,争相啜饮,其水清凉甘甜,饮之直沁肺腑。右侧浓荫吐翠的绿树中,透出一面五脊庑殿式拱形大照壁,壁身镶嵌圆形石雕,一色青砖玲珑筑就,铺陈得素雅大方,这就是五台山有名的三大照壁之一(普化寺、南山寺、龙泉寺)。照壁的正面,镶嵌着一块尤为可观的汉白玉镂空石雕:其中部苍松下之宝塔,就是五台山的大白塔。上部有一个小亭即为般若亭(泉)。中下方大殿,即为中台的演教寺。因龙泉寺在中台脚下,故演教寺旁的殿宇青龙飞腾,即为龙泉寺。松之右上方有一洞窟,其外石阶上有一人跪地磕头,表示佛母洞。佛母洞右下方,有一个人使劲拉着一头毛驴,那毛驴却始终不肯走,原因是他看到那人背后有一头雄狮(此图意寓佛教“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做人不能执迷不悟)。左下方的一个小山洞内有有人打坐,表示观音洞。观音洞右边的石雕下为三眼券洞,上为楼阁,阁内坐一弥勒佛,表示栖贤寺 。有方矗立的宝塔,即为竹林塔。此外还雕有康熙五台山寻父和顺治见面的情节。整个石雕将五台山的名寺胜景和故事浓缩于一处,构思奇巧,镂刻精细,营造处一种神秘玄奥的气氛,是一件上乘的石雕艺术品。


以石牌坊著称的杨家庙龙泉寺


在108级石阶之上的汉白玉石牌坊,可称得上是石雕艺术中的惊世之作,游人渐次登临之间,愈觉华美雍容。这个四柱三门的石牌坊,在石狮石旗杆的映衬下,飞楼插空,婷婷玉立,雍容花簇,精美荟萃,简直就是一幅难描的画。牌坊宽11.4米,高7米,其下四根方柱支撑,固定在四个石墩之中,每根方柱前后又有两根斜戗,其上皆雕蟠龙。三门的拱劵采用镂空雕法,中门镂空雕刻二龙戏珠,耳门拱劵雕刻释儒道内容的文房四宝和神仙葫芦等,其中以“清风翻书”和香炉中的“一柱燃香”最为精彩和寓意深刻。坊上雕的81条玉龙仿佛蠕蠕而动,40多个稚气的狮子呼之欲出,其和谐完美的神韵世所罕见,堪说是一处杰出的石头艺术作品,被誉为华北第一雕。这一建于民国十二年的牌坊,据说用了6年时间,花费银元47000块,由定襄的石雕高手胡明珠设计并领工雕造。

龙泉寺占地15950平方米,横向排列三座院落,各有山门,自成格局。寺内又有劵门相通连属,浑然一体。其中东院最大,中轴线依次建有天王殿、观音殿和后高殿的大雄宝殿。虽说建筑塑像多为明清风格,但其殿结构华美,优雅瑰丽,镂金错彩,柔艳不俗,在青山碧松映衬下,呈现出一派宫廷深院的风采,徜徉于中,颇动神怀。这里要说的是天王殿中的韦驮,正对着对面观音殿中的观音,于是有了一个“对面夫妻”的故事。


以石牌坊著称的杨家庙龙泉寺


天王殿右侧中、西两院均为塔院。中院前建献亭三间,后建祖堂五间,院中立一座别致的汉白玉墓塔,下面安卧这民国元年圆寂的普济和尚。祖籍河北的普济和尚,据说一生轰烈而大气,是一位曾任清朝五品蓝翎守备的官员,因厌倦官场和世俗告老还乡,在将其二老送终后依然出家,成为五台山著名高僧。他一生修建大小寺院18座,皈依弟子千万计,可谓功德昭著。民国元年圆寂后,大弟子岫净文公和尚,于民国九年用了4年时间,为他建成了这座墓塔。墓塔的塔基为束腰须弥座,高1.5米,边长6.7米,其上饰以栏杆。基台上下雕饰仰覆莲瓣,四角均雕四大力士,中部嵌刻108尊小佛。塔身为覆钵状,上刻心经一部,四面劵洞内均雕弥勒。据说这是 普济和尚自称是弥勒转世,古洞内所雕弥勒为老、中、青、少的相貌。塔身以上,是玲珑秀美的伞形八角塔檐并十三级相轮、华盖,覆钵下再置华丽的八角须弥座并扛塔金刚。整个塔建形制美观,雕饰精致,巍然壮观,为五台山诸多石塔中最精致的一座,山西石塔艺术中的精品。


以石牌坊著称的杨家庙龙泉寺


在寺西北约里许的山岗上,还屹立着一座六角三层密檐式砖塔,人们称之为令公塔,这就是宋代爱国名将杨业的灵骨塔。相传在雍熙三年,杨业率军北伐,由于主帅潘仁美和监军王侁不增派援军,被陷于陈家谷口,杨业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亡。后杨六郎并孟良从吴天塔盗回杨业骸骨,交由在太平兴国寺出家的杨五郎建塔安葬。因杨业死后,宋太宗曾追封为中书令等,此塔便称之为令公塔。传说杨五郎建塔时,潘仁美瓦想破坡杨家室风水,便密令重金收买杨业骸骨,杨五郎为防父亲骸骨被盗,在当地高僧的指点下,仿效曹超七十二疑冢的格局,在九龙岗修建了72座令公塔,只选其中一塔将父亲骸骨埋葬其下。由于岁月沧桑,其余71座假塔早已消亡,唯有耸立在龙泉寺西北的这座塔依然存在。人们说这座高12米得塔,材质做工俱佳,构筑也最结实。后来,杨家后裔就在塔旁建一座祠堂,年年守护,岁时祭祀。明代高僧镇澄有诗赞曰:

山色苍苍锁暮烟,令公遗塔白云边。

将军忠义乾坤并,千古清标尚凛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