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螺阳文选丨净峰寺记 许钟奇

螺阳文选丨净峰寺记 许钟奇

净峰寺记

净峰者,惠东第一名山也。太子少保襄惠张公因以为号,山之名益重。山形丰圆尖秀,岿然独立,下瞰东溟,又名尖峰。

螺阳文选丨净峰寺记 许钟奇

山产丹砂,上多怪石,如水啮射状,有若龟形、狮形、魁星者然,甚奇观也,旁有石窦如空洞。山之巅多碎甓,残塔两段。绝顶观日处,柱隙四孔,岂前代有亭于此欤?抑沿海设戍于欤?张襄惠公修邑志,谓惠浮屠五十三所,不载及此,故莫由考。

后以山上夜观现异光,远近共见,好事者因扶乩,有李仙(铁拐)降,谓“旧有寺建唐咸通二年(公元八百六十一年),废元至治间(公元一千三百二十一年至一千三百二十三年)”云。迨重议建寺之始,铲地,基址如故,得古炉一、古钱八,文铸“咸通”,与仙乩果符。由是寺告厥成。然语涉迷信,姑录之。

寺前覆以亭,曰“卧云”。左有文祠、三宝殿;右有文亭、观音阁。倚山石叠成观音山,天然庄严。阁外大石刻“宋灵运道人居此”,从邑志以存古迹也。据郡志,为僧道询里。考道询传,俗姓王,居山下,蜕身于白沙寺,宋景炎间(公元一千一百七十六年至一千二百七十七年)封灵应道人,然则“灵应” 或即“灵运”,未可知。

循古磴而降,有风月楼为客厅,下连斋厨,寺前石壁掘一比丘塔灰罐,圈以砖,传为唐开山祖师僧觉如荼毗处,移置山门内塑像,覆以小殿堂。山门刻“螺阳第峰”,承天寺释云果书。出山门石径曲折而盘,有园曰“醒园”,杂植花卉,中辟放生池。园边砌石径至半山之“净心亭”,华侨陈岸成倡捐造。一径通山下之净溪小桥,亦砌以石,半翼石栏。

盖寺重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民国前十年即公元一千九百零二年)秋,历十一年间之惨淡经营,始焕然大观。是举独肩其任者邱叟尚德(西丘村人),助董者许茂才少照(许山头人)、刘茂才赞周(五刘东房村人)等。邱叟西皈子兼才继以修造。一丘一壑,草木成蹊,而境益幽胜。

螺阳文选丨净峰寺记 许钟奇

每当春秋佳日,文人词客相与登高赋诗,流连光景,悠然世外之想,乐而忘归之兴。乙亥(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夏弘一大师来居兹山,植菊盈畦。秋晚将去,留题曰:

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夫净峰之寺,阅今五十余载矣,福地洞天,神仙窟宅,可为我邑名胜历史之最有价值者也。因遇沧桑世故,山间草木若彼濯濯。方今新社会,美丽之区人乐游览,有胜于昔其惟净峰乎!

山距惠安城关三十五里,山之以测水平线,视菱溪水库增六尺。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二年壬寅元旦记

许钟奇,名毓麒,字钟奇,晚年自号慕询逸人,东岭许山头(今东山村)人,泉州桐荫诗社成员、惠安登社成员,有“摩挲诗才”之誉,著有《雏吟草》、《鸿冥》等诗集。

螺阳文选丨净峰寺记 许钟奇


惠安文献馆一直致力于大惠安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开发、研究工作,已形成和建立较为完整的本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体系,保存并记录下惠安完整的发展历史进程。关注本土文化,保护地方文献;在时光流逝中,一起留住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