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雲南+少數民族+吃=?

是彝族的砣砣肉、獨龍族的石板粑粑、傣族的香茅草烤雞、布朗族的酸肉、白族的木瓜燉雞、拉祜族的剁橄欖、水族的魚酸······還是你想吃卻沒吃到的地道雲南少數民族特色美食?今天為大家介紹十道少數民族美食,告訴你什麼是無法描述的美味~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白族 乳扇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白族生皮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白族吹肝

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納西族等)常採用的豬肝做法。是一道將新鮮豬肝用插入的麥竿兒吹脹到最大,然後撤掉麥竿兒,將脹大的豬肝用蒸籠蒸熟,放涼,切片,拌入芫荽、醬油、醋、辣椒、味精和鹽後即成的菜品。

生皮是大理一帶的白族人民傳統的待客名菜。"吃生皮"的習俗,相傳始於南詔時期,至今深受人們喜愛。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

乳扇是主產於大理州洱源縣的奶製品,在大理市的喜洲鎮、下關鎮亦有出產,尤以洱源鄧川出產為佳。乳扇形制獨特,是一種含水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黃之色,大致如菱角狀竹扇之形,兩頭有抓腳。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佤族 爛飯

爛飯,佤語叫"饃尼亞布繞",是佤族迎賓待客的美味佳餚,它即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比普通的米飯要軟得多,比稀飯要幹些。有兩種做法,一種叫手撕雞肉欄飯,另一種叫刀砍雞肉欄飯。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傣族 傣味手抓飯

傣族手抓飯是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的特色美食:它是先在桌子上鋪一層冼乾淨的巴焦葉,然後上菜,菜是對稱擺放,米飯放在桌子中間;有大米飯和紫米飯,上邊用雞蛋來點綴,正中放的是辣子雞。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怒族 咕嘟酒

“咕嘟酒”用“咕嘟飯”(用玉米麵和養麥面製成,似年糕)釀製。其做法是將咕嘟飯晾涼,拌上酒麴裝入竹篾籮裡捂好,幾天後發出酒味,或滲出酒液裝在罐子裡,密封十幾天就成了。吃時先用笊籬過濾,再兌上一點冷開水,加一點蜂蜜或甜味劑,略醞釀幾分鐘,既可飲用。這種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渴,又有滋補健身之功效。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景頗族 鬼雞

景頗族鬼雞是一道美食,主要製作材料有雞腿兩隻,蔥,姜,料酒少許,青檸檬兩個,香芹一棵,砂姜粉,胡椒麵,鹽,大蒜粉,生抽,橄欖油,小米辣少許。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阿昌族 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吃時因需先取一團米線置於過手米線手心,然後將拌料放在米線上食用,由此而得名"過手米線"。倘若有野味製成的拌料,那味道則更是鮮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嚐一番後都咂嘴咂舌地讚歎:"絕代佳餚!"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傈僳族 酒燜雞

獨龍語稱“夏熱阿”,即將雞連骨剁成塊,用油爆炒,放入大量的燒酒,一隻雞約放二三斤白酒,一般不放鹽,只放些野花椒,在火上燜食。其雞味酒香四溢,亦頗鮮美。酒燜荷包雞蛋也類似這種做法,一般是十個雞蛋放一斤酒。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布朗族 酸茶

“酸茶”,布朗語稱為“mian mu”,是布朗族最傳統的食用茶葉的方式之一。除了食用外,mian mu在布朗族社會還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禮物和祭祀用品,做法為:採集茶樹上較粗老的葉子,放在開水中煮大約40分鐘到1個小時,等茶葉完全熟軟之後撈出;將煮好的茶葉放進已準備好的竹筒中,一邊加少許水,一邊舂竹筒中的茶葉,使茶葉和水互相融合。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獨龍族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貢山縣獨龍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當鍋,攤入麵漿烙制而成。成品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這種石板是在貢山縣丙中洛鄉青拉筒附近出的一種石板,火燒不壞,水澆不裂。把它當作鍋,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會粘在石鍋上,烙出來的粑粑特別泡,味道也特別香。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哈尼族 石蹦燉蛋

石蹦,又名抱手。屬棘蛙群,全國共有7種,雲南有5種。產於雲南景東縣的花棘蛙為特產。雄蛙胸腹有黑色小棘刺,用手指置於胸前,其前肢將手緊抱不放,故名抱手。體肥大,鮮甜,可與仔雞媲美,有滋補小兒疳瘦及治療疳結之食效。

雲南少數民族十道美食,饞到流口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