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真的有人被清华和北大同时抢过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knfdlz


当然有人同时被清华和北大抢过了。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每年高考结束,公平成绩之时,就是清华北大两大顶尖高校抢人的时候!

而且,全省前二十名的学生,清北招生办的老师都是提前知道的,因为一般招生老师与教育厅的部门有联系,所以,全省前二十几名的同学得知成绩的方式不是上网查,而是清北老师提前打电话通知。

然后,清华北大的招生办的老师就要开始抢人大战了,学生的电话以及家长的电话,以及班主任老师的电话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拨通,至于清华北大谁先就看手速和运气了。



我的看法,很正常!

清华北大是很有名!

但是,我们要明白,如果没有每年高考这些状元,这些顶尖人才过来,清华北大的地位很可能就不保了!

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行成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所以,两大学校的抢人大战无可厚非,毕竟人才难得,当然要抢了!

不过,两个学校有时候抢人,抢的太过火了点:




结语:

唉~

被清华和北大争着抢,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


红烧肉加碗饭


这个事情确实是有的。

我同事的女儿就享受过这样的殊遇。

那年,她考了我省理科第三,我市理科状元,结果清华、北大招办不单打来了电话,而且两校的人连夜赶到了她家,竞相为她开出了令人眼馋咋舌的优惠条件。学院、专业任选,学费减免,提供奖金,她倒成了翻牌的小主了。

其实高考之前,她已经因为物理全国竞赛一等奖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可是人家就是冲着高考状元去的,把名额让给了别人。

这件事让我感慨不已。

读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自由。选择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资格随心所欲了。换作别人,书没读到这个程度时,任何不合常理(大多数人自以为的)的选择都叫任性,而她、云南学霸李一峰等人的选择却叫智珠在握。

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经过仔细权衡、冷静分析并且确实能做到的,叫选择;而许多人带着冒险性质、由着性子胡来靠运气的,叫赌博。

推论开来,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不管做什么,把事做通了做透了,就成功了。卖油翁能让善射的陈尧咨佩服,李寻欢“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环卫工人成全国劳模,无不如是。


剑客谈教育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优秀的人总是会受到高校的过多青睐,这无可厚非。

我们县里一中,每年高考都会有五到六名的尖子生会被清华或者北大录取。

在12届的时候,有一位学生,他是理科班的,由于高三一直以来,他都是保持着第一名的位置,按照他的成绩,进入清华或者北大是板子上钉钉子的事情,绝对跑不了。

可是当年高考,他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拿了个全市的状元,这下可不得了了。因为我们学校本身就是北大的生源基地,所以北大招办就很希望他能选择北大就读。

这位学生他自己觉得他学的是理科,而且选择清华对于他来说更加的具有优势,并且他也接到了清华的愿意录取的信息。

最终,在这位学生的身上,就上演了抢人大战。可是这种拔尖的学生,都比较的有主意,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会改变,于是他还是选择了去清华就读。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当你表现的足够优秀时,就会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加油吧!


行止将将


我是一名省重点高中的老师,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当然有,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在高考成绩一出来,清华北大的招生老师就打来电话,和校长抢人。


据说有一年,因为一个学生违背了约定,换了志愿,还惹得某一所学校的招生老师很不高兴。


优质生源,什么时候都是受欢迎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抢夺优秀人才,在义务教育阶段,大概属中考招生最厉害了。因为,抢到了优质生源,就意味着三年以后的大红榜的宣传夺人眼球。而好的高考成绩会带来新一届的优质生源,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中间某一年断了,那么下一年的招生就会很辛苦。


除了高中,大学,甚至是地区,国家,都是要优质人才,会为优质人才提供很多惠利政策。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人如果优秀,到哪里都会受欢迎。如果成绩不好,只好等着别人来挑,如果成绩够好,就可以挑选别人。


我常常对学生说,要做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人。只有掌握了稀缺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有资格选择,才能享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


陈老师谈教育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好哥们的妹妹身上的事,这个哥们我们在一起玩好几年了,每次回去都会聚。这是今年的事情,他亲舅舅家的妹妹,文科高考全省第八。一开始没出成绩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反应,等到出了成绩那天,文科六百四十分。北大先来了电话,说去省招生办商量,然后到那说来北大只能读法律,然后那个小妹说要是读法律我为什么不去人大,然后清华打没打电话我不知道。好像是隔了一天之后省排名出来了,他小妹全省第八,北大和清华就开始抢了。专业随便选,有什么条件可以提,最后她小妹去了北大的金融。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孩,我们去我朋友家的时候还见到过几次,那时候在读高二。就是那种不考第一就会哭的小女孩,也不会说学习多么夸张,每周都会玩游戏,高考毕业之后连着去了一个月的网吧。可能是对自己内心压力的一种释放方式,就是身边很普通的人。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图就没有了。将就看吧,哈哈哈!


侃侃游戏达人


有的,不是本人。

说两个学长的事。(道听途说,图一乐呵)

学长A当年高考发挥不错,具体多少咱也不知道。北大招生办上他家堵着,不让他碰电脑,给他锁房间里,不让见清华的招生办。疯狂洗脑他及他父母报北大。然后,他跳窗去网吧报了清华。

学长B,理科状元,北大招生办老师给他骗到宾馆,让清华招生办找不着人。B就去了北大。据说承诺他奖学金啥的。

我好羡慕。

我好羡慕。

我好羡慕。


陆辞镜


我弟弟的同学青海户口,外婆家河北,就一直在这边上学,高考650+,在青海排名挺不错的,后来不知道上清华还是北大虽说理科生一般都是去清华,但是他特别喜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所以一直纠结。没办法家里说可以去北京咨询一下,结果到了清华就被摁住了,各中忽悠,学生会会长送的纪念篮球招生办老师送的t恤,然后老师对他说让他放心报清华最好的专业,肯定没问题,后来人家北大去都没去就报了清华,结果肯定是如愿上了清华,然后vivo跟oppo一家送了一个当时最新款的手机,去报道时当地火车站还打着横幅


王呢呢爱嘚嘚


清华北大抢人的事只能说多不能说少。当清华北大面对高考状元的时候也不能淡定,抢起人来比谁都狠。毕竟各个省份的高考状元只有一个,谁抢到人谁就赚。至于为什么清华北大真的热衷于抢人,等会我们在来说一说。

在2016年的时候,河北衡水中学理科状元孟祥熙,总分724,文科状元袁嘉玮,总分706就卷入了清华北大的抢人大战中。据衡水中学外宣科主任张永介绍,6月22日晚上,两位状元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接到北京。这就是多数人成绩还没查到!人家已经被最高学府抢走!

一般来说,清华北大招生办的老师会比学生提前知道高考成绩,可能学生还没有开始查成绩,清华北大招生办的老师就打电话过来了。这时候学生的老师和家长的电话都会被这两所高校的招生办打爆,只是为了能够把学生抢到手。

通常来说,抢人的手段无非就是让考生专业任选,导师任挑,发放多少奖学金,大学四年以后可以送去哪深造。同时还要跟学生吹嘘自己的学校,专业,导师是如何的厉害,还不忘说一说对面的“坏话”。不要觉得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是很高冷的,抢起人来也是不择手段的。

每年这两个学校的招生办都会在那些很厉害的学校设立报考咨询处,就算是今年招不到人,那也可以向学弟学妹们宣传自己,为下一年的招生做准备。或者说直接把高考状元“扣留”在一个地方,直到同意报考以后才放学生走。对于一些特别厉害的学生,抢人大战可能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根本就不用到高考成绩出来,这些人就已经被提前录取了。

像今年浙江省的高考状元,来自镇海中学的徐嘉骜以总分720分,理综满分的好成绩被北大直接预订。徐嘉骜晚上八点查成绩,然后九点半的时候发了一条动态,说自己被北大招生办的老师扣留在镇海中学的办公室里,最后徐嘉骜选择了就读北大的数学系。


为什么清华北大这两所高等学府这么热衷于抢人,抢高考状元呢?因为要“争名夺利”。大家都知道每个省份的高考状元只有两个,一个是文科状元,另外一个是理科状元。而高考状元所带来的名声是很大的,这正是清华北大所看中的。

高考状元的选择会成为一种羊群效应。假设高考状元去了清华大学,那么可能这个省份的前十名,前二十名都会倾向于考虑清华大学,因为高考状元都去了清华大学。由此一来,放到整个全国来看,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招收了状元的那所学校声誉就会上升,而另外一所学校则会下降。

(清华北大招生办因为抢人而公然撕起来)

并且一个学校招收的学生成绩越高,那么那所学校的平均录取分数线就会越高。分数线的高低一直是一所学校的底线,你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的高低决定了你在同等学校中身份地位的高低。如果分数高的学生都被你的对手抢走了,那么你当年的分数线就会比对手低。那么你的身份地位同样也低了。


大三老学长


当然有这样的人才,在高考成绩还没有被公布之前,清华北大的老师通过各种关系,当天晚上就可能知道某个人是全省第一,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提前会通知你。


而且清华北大可能都想要你这么一个人,所以会拼了命都给你说好话,而且给你特别好的优惠,想学什么专业学什么专业,年年有奖学金,而且学费可能全免,各种优势条件随你挑,目的就是想让你来本学校读书,保证你四年会高高兴兴毕业,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些大型的竞赛场上,尤其是高中生在一些竞赛中获得奖项的金主,获得金牌的人们,清华北大会提前给你打招呼,甚至有人会偷偷拉着你 来我们这里吧,我正给你某某某优惠条件,甚至一些心动的学生,在高三未毕业之前就已经成功的拿到了学校提前发的通知书。



如果是清华北大,可以说走上人生巅峰挂钩,这有什么区别?那些天才学校并不是说想进就能进的,普通人参观还得预约,所以一定要考到全省第一,或什么方面具有天赋,赢得金牌。


喜马小弟


17年我们这一届,有几个学生享受到了被北大清华争抢的待遇,其中有两个比较典型,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一位文科段姓女生,在我们学校常年第一,高考前,清华去我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的时候,学校喊了理科前三十的学生参加,结果清华的负责人点名要和这位文科女生聊聊,不过这位女生想去的学校是北大,所以不愿意去接触。清华就直接找她班主任要女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后来,高考分数还没有正式公布的时候,学校已经查到了几个尖子生的分数,这位女生家里被清华北大电话轰炸,受不了,于是全家偷偷出去旅游了,所有人都找不到她们。后来她如愿去了北大。

还有一位理科郭姓男生,平时也不显山露水,但高考超常发挥,考了全省前十。这位男生联合清华摆了北大一道,也让学校一定程度上陷入被动。报志愿的时候,北大先和他家人以及班主任取得了联系,几方在上午达成了口头协议,结果下午找他签字的时候,找不到人了。原来是被清华给截胡了,清华不知道用什么条件说动了这位考生改报清华,并且立即签了协议。北大找不到人,给学校施压,但学校班主任也联系不上他,后来还是听北大的说,清华安排这学生出去旅游了。

北大清华招生时的暗战可是上过头条的,但是发生在自己身边,还是第一次见,当然,这也成了我们给下一届学生讲的最好的谈资,成绩足够好,真的是一种了不起的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