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董卓為什麼要暴晒漢武帝的屍體?

用戶58543722033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那為何如此偉大的一代帝王會被後代的“漢朝臣子”暴曬屍體?(野史傳言,不足為信,就題論題,不為史實)

千古帝王

《漢書》首次用“雄才大略”來評述漢武帝劉徹。《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可見漢武帝劉徹在古時人們心中的地位之高。漢武帝即位後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陰山甚至更遠,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一雪大漢王朝見過初期的恥辱。



漢武帝在建元二年就開始大肆興建自己的陵寢。由於經歷了戰國時期的兵荒馬亂,後又經歷了秦朝的暴政,可以說是民不聊生。漢朝初年就開始遵循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經過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這三代明主的治理,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國庫富足。

飽漢子哪知餓漢子飢,從小錦衣玉食的劉徹去哪能體會到國家困難時期的情況。繼位之後窮兵黷武,到晚年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成為第一個下“罪己詔”的皇帝。於公在軍事上毫不吝嗇,看在自己這麼辛苦的情況下,於私也要好好安排自己的後事啊,於是乎可以說是一繼位就開始修建自己死後的歸宿。

恢宏陵墓

“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漢書》

漢武帝感覺自己的功績越來越大,自己也就越來越自大,希望自己的陵寢一樣能彪炳青史。起初他拿三分之一的國庫收入來修建,到後來竟然增加到二分之一。這個時間是不好確定的,皇帝活著的時候是不能完工的,試想皇帝還沒有駕崩,陵寢就修好了,怎麼說:已經修好了,您可以入住了!所以漢武帝的陵寢前前後後修了五十多年,到他下葬時的茂陵規模宏大,建築宏偉,墓內殉葬品極為豪華豐厚,金銀珠寶不計其數。



相傳漢武帝下葬的第四年,長安市面上就有人販賣從他墓中導倒出來的陪葬品,到新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殺進長安時,規模和寶藏均位居漢代諸皇陵之冠的漢武帝陵更是被赤眉軍挖開個大口子,幾萬人整整搬了一個月,也沒搬走其中寶藏的一半。後來赤眉軍被趕到絕境時,為了獲得軍餉,他們再次挖掘了漢武帝的陵墓。

漢武帝的後代懷著對先祖的敬重之情又重新修繕了茂陵。 此前雖然茂陵無數次被盜掘,但是漢武帝始終安安穩穩地躺在自己的棺材裡面,可以說是盜亦有道的吧,誰也沒想到他的後世臣子中出了一個完全藐視禮法的大惡霸——董卓,他就毫無顧忌的讓漢武帝“重見天日”了。

董卓暴屍

董卓進京後,哪知道什麼叫光輝燦爛的文化、什麼叫得民心者得天下。知道是金銀珠寶,和逆我者亡的原始觀念,大肆搜刮城裡的財物,濫殺無辜。唯利是圖的他,對於相傳珍藏無數珍寶的茂陵自然是不會放過。


搜挖財物可以理解,那為什麼會讓漢武帝暴屍呢? 相傳是董卓是在墓中找一個藥方,誰知找到了一卷絹紙,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後經大臣解釋:千里草,合起來是一個‘董’字,十日卜合起來,是一個‘卓’字,這句話是詛咒您不得生啊。”於私董卓大怒,將漢武帝暴屍。後經蔡邕前去勸解,董卓這才消了怒氣,派人將屍體放回,並草草處之。

心態分析

漢武帝到董卓生活的年代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期間茂陵無數次被盜,估計輪到董卓的時候,墓中的珍寶估計已經沒有什麼了,但是先前的盜墓者可能嚴格遵守行規,沒有動漢武帝的棺槨,董卓這個完全沒有禮法、沒有倫理綱常的人在沒有得到珍寶的心態下,自是很生氣,看到完好的棺槨肯定是動了心思的,於是就開棺尋寶了。


董卓進京後,一手遮天,自認為已經結束了漢朝,統治了天下。對於這個在漢朝皇帝中的一代風流人物自是要嘲笑一番的。心想:無論你有多麼偉大,如今你的江山,你的後代,甚至你的遺體都由我來肆意擺佈,以此來滿足他的虛榮心。

古往今來的皇帝基本都是榮華一生,貪婪的他們自然是想把這些珍寶帶回地下。不知道他們是忘了還是要和命運賭一把,貪婪無止境,盜墓亦無止境!和他們同樣貪婪的盜墓者是不會讓他們把那麼多的寶藏據為己有的,到最後不僅財富沒保住,連屍骨都不能完整,世上沒有比此更蠢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