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高手!73岁大爷每天站5小时,把100万根火柴棍玩出花样


73岁的倪鑫元老人,用40年时间,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一门令人赞叹的手艺。图为倪大伯在客厅茶几上修“黄鹤楼”的鹤角。

而用到的材料只有火柴棍。图为“柳浪闻莺”建筑模型用了6620根火柴棒,历时6个月。

他每天站5小时,用火柴棍做出了微缩版杭州西湖十景、天坛、黄鹤楼等20多件作品,用掉100万根火柴棍。图为倪大伯用夹子夹刚粘好的火柴棒,使棒体间更加牢固。

他说,做黄鹤楼时,武汉跑了三趟,拍照,画图纸,都需要亲力亲为。

倪大伯退休前在杭州火车站工作,当过扳道工,做过售票员。图为“平湖秋月”建筑模型用了30483根火柴棒,历时7个月。

1997年,杭州老火车站拆除改造,倪大伯心里舍不得,总想留住点什么。当时就用了两万多根洋火棒儿,花了两年半时间做模型。图为倪大伯用锉刀修正亭子的角。

倪大伯还有个坚持了数十年的爱好,就是集火花。图为“南屏晚钟”建筑模型用了18293根火柴棒,历时8个月。

所谓火花,就是火柴盒上的包装纸。20年前,他的火花藏品就达到了万余件。图为用火柴棒制作“石块”最重要的是“石块”之间缝隙要自然。

倪大伯曾学过建筑,会画图纸,会木工,又当过高中数学几何老师,模型所需的比例、线条、结构等知识储备,及木材加工、工具使用等技能要求,全懂全会。

但真正做起建筑模型来,还是有难度的。倪大伯笑着说:“只要你专心去钻研一件事情,没有做不成的。”图为做建筑模型的大部分工具都是倪大伯自己做的。

倪鑫元说:“打牌打麻将我都不爱,就这个找到乐趣了,我70多岁了,眼睛也不行了,真想找一个能够来把这个传下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