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原本以为,从龙亭公园到“天波杨府”需要转到龙亭北路才能进入。哪知道,其实两个景点是连在一起的,出了龙亭公园的西门,就看到了天波杨府景区的东门。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在两个景点的过渡地带,建有一座马拉战车铜像,铜像基座上书有“天波杨府欢迎您”字样。这座铜像的构建,对走出龙亭公园的游客起到了引领作用,是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天波杨府”作为杨氏府邸,更成为千千万万“杨家将”敬仰者心驰神往、馨香祷祝的地方。相传,杨业的府邸始建于北宋太宗朝,因位于内城西北角的“天波门”旁,故称“天波杨府”。有关专家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后一致认定,从前的“天波杨府”应该就在现在开封体育馆一带。而在上个世纪30年代被日寇捣毁的杨氏家庙“孝严寺”,恰好就坐落在这一带,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专家们的判断。因为在成书于明嘉靖年间(1507年-1566年)的《汴京遗迹志》中有“杨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内西北。寺在城之西北隅旧金水门内,即宋太尉杨业之家庙。”的记述,说明府邸和家庙相距不远。自后周朝开始,开封即有罗城、内城、宫城三重城墙,其中内城也叫“里城”。文中所说的“金水门”,即“天波门”。“天波杨府”究竟毁于什么年代,已经无法考证。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现在的“天波杨府”是依据各种史料在1994年重建的。之所以按照宋代一品武官的规制来建设“天波杨府”,是因为杨业生前虽然历任代州剌史、郑州防御使、右领军卫大将军、云州观察使,最高职务观察使仅为正四品,但其死后被宋太宗追赠为大同军节度使、太尉,而太尉是正一品的官职。这种在身后得到更高荣誉和地位的情况,与岳飞在死后30多年才被追封为鄂王的遭遇非常相似。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景区东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门楼,门楼上的匾额“天波杨府”为新中国开国上将杨成武题写。据《杨氏族谱》记载,杨成武将军为杨业第38代嫡传后裔。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迎门是一座弧形大照壁,正面为浅浮雕“杨家将征战图”,背面书“千古忠良传世,万代英烈流芳”12个大字。可能是仓促间建立起来的缘故,照壁显得有些粗鄙,与“天波杨府”肃穆、庄严的风格不太协调。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照壁北是大型实景演出《忠烈千秋·杨家将》的演出区域。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继续前行,是一座名为“忠烈千秋”的雕塑,杨家四代英雄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手持兵刃各据东西南北。持大刀的长者,自然是“金刀”老令公杨业。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由雕塑向北,跨过“白虎桥”,即是杨家的“演兵场”。演兵场北端是“点将台”。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白虎桥西有一片不大的水面,沿西岸建有一条长廊。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长廊临水一面敞开,可赏远近水景;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另一面辟有多个形状各异的漏窗,透过漏窗,西面的“杨家湖”的景色尽收眼底。从这处小景观再向北,即是“天波杨府”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照壁。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照壁正面为隶书“天波杨府”,白底蓝字,非常醒目;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背面“满门忠烈”四个魏碑体字,笔画生硬,怎么看都像是电脑打出来的。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天波杨府”第一进正门面阔五楹,为重檐歇山顶。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檐下所悬“天波杨府”竖匾题字与景区东门的题字为同一版本,只是变成了竖写。仔细观察匾额所在的檐下,发现木结构大部分还未上漆,一些彩绘也只是半成品。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门内是一堵砖石辅以仿木结构的照壁,其上镶嵌的几块石雕作品提高了整座照壁的艺术品位。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转过照壁,是府邸的第二进“过厅”。过厅也是歇山顶,但采用了“丁”字脊样式,即把两座歇山顶屋顶以“丁”字拼合,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美感,也增加了厅堂的进深。檐下匾额“奕世将略”,由年初刚刚去世的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桑凡题写;语义是说杨氏一门将才辈出、世代英豪。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厅门内两侧有两尊彩塑,左为焦赞,右为孟良。在“杨家将”故事中,焦赞和孟良都是颇具喜剧色彩的人物,在整个故事里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二人在历史上也都确有其人,只是并不生活在一个年代,也不可能是患难与共的战友。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过厅现在主要用于展示各种仿制的宋代兵器,既有老令公的金刀、杨六郎的素缨蘸金枪,也有穆桂英的秀鸾刀、杨排风的烟火棍。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过厅当中立有一扇木质大屏风,屏心镶嵌的石材两面分别刻有“三十六式秘传杨家枪”简介和“秘传三十六式杨家枪图解”。我始终对仅凭图解就可以学习某种实用拳术或枪法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因为那些具有实战意义的搏击技术和“广播体操”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的章法。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照例,过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钟楼和鼓楼。钟楼和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只有报时和典礼之用。而“天波杨府”的钟和鼓则因杨家的特殊身份,被赋予了“聚将钟”和“催战鼓”之名。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边关告急,皇帝下诏出兵,天波杨府敲响聚将钟,“七郎八虎”闻钟而动,金革之声阵阵的场面,该是多么的让人血脉喷张、心潮激荡。与钟、鼓楼这些砖木结构的建筑和木材、皮革制成的鼓相比,金属的钟保存的年代应该更长。也就是说,“天波杨府”最有可能存留下来的东西就可能是当年的那口聚将钟。专门记述明代后期开封城市状况的笔记体方志《如梦录》对聚将钟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再西,是五瘟庙,庙西水坑内有古钟,仅露钟纽,掘之不能出,俗传为杨府聚将钟。”如果这段文字不虚,说明至少到明末,聚将钟还是存在的。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过厅背后即是整个“天波杨府”最重要的建筑“天波楼”。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天波楼为二层重檐楼阁,面阔三楹,屋顶为歇山十字脊顶,与前面的过厅风格一致。二层檐下所悬“天波楼”匾额由“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先生题写。按照宋代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的考证,董、杨两姓均出自姬姓,因此有董、杨“同姓”的说法。天波楼一楼大厅即为“白虎堂”,是杨业、杨延昭处理军机要务的地方。白虎堂并非“天波杨府”所独有,而是对古代帅府军机要地的通称。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里,东西南北中被分别赋予了一种颜色和一种神兽,即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黄为中央正色,神兽为麒麟。因研究军机要事的地方一般在帅府的西侧,恰处“白虎”之位,于是就有了“白虎堂”的称谓。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现在白虎堂里用彩塑再现了“杨业发兵幽州救主”的场景,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郎八虎闯幽州”。

从未经装饰的现代工艺天花板看,建成于1994年的“天波杨府”其实并未完全完工。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东配殿的殿额为“英雄盖世”,里面是“金刀杨令公”、“七郎闯幽州”、“龙棚赴宴”、“六郎战韩昌”、“斧砍萧天佐”等5组彩塑,再现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经典故事。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西配殿的殿额为“世笃忠贞”,里面同样有5组彩塑,主角是佘太君、穆桂英、杨排风、七娘、八姐、九妹等赫赫有名的“杨门女将”。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孝严祠”是“天波杨府”中轴线上最北的一座建筑,面阔五楹,单檐歇山顶。檐下“孝严祠”殿额左右各悬一横匾,左为“忠勋世美”,右为“一门忠烈”。“忠勋”一词出自《后汉书·桓帝纪》“斯诚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庆贺,以酬忠勋。”之句,指尽忠的勋绩,亦指尽忠而有勋绩的人。门联“祖德宗功千载英灵撼山岳,父忠子义一堂威烈震边疆”是对以北宋“杨家将”为代表的杨氏爱国英雄的最好褒扬。按照《杨氏族谱》的记载,北宋之后,南宋、元、明各代,杨家均有名将为国效力,堪称武将世家。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祠内正壁正中奉祀的是杨业、佘太君夫妇,左右及东西侧壁奉祀的是杨氏一门的其他英雄和宋、元、明历代皇帝为杨家将授赠的神位。除了佘太君,杨门女将在这里都没能得到奉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低下。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祠前的石兽虽非文物,但也应该不属于可供骑坐的玩物,而某些家长对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基本无视。孝严祠的前身为“孝严寺”,而孝严寺的前身是杨氏家庙。杨氏家庙和“天波杨府”同为宋太宗所赐建。杨业殉国后,六郎杨延昭奏请宋太宗改家庙为寺,以纪念其父。宋太宗不仅准奏,据说还题写了“孝严”寺额,遂有孝严寺。孝严寺在金末毁于兵火,明代曾两度重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围开封城,孝严寺部分建筑被拆除,用于护城。民国初年,孝严寺仅存一座孤寺,没有围墙。日寇占领开封期间,孝严寺被拆毁。历史上的孝严寺与“天波杨府”距离很近,但应该不在一个地方。1994年重建“天波杨府”的时候,把孝严寺改称“孝严祠”,并把其整合到“天波杨府”的整体规划中,主要是考虑到这样可以使景区布局更合理,也方便游览。中轴线西是“杨家花园”,花园中的池水叫“天波碧潭”。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院内亭台楼榭,山环水绕,碧波荡漾,颇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气派。花园的北部有一座单檐二层歇山顶楼阁,名叫“无佞楼”。据说宋太宗非常欣赏杨业不善阿谀谄媚的性格,特敕建“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予以鼓励。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无佞楼的一楼挂有“开封豫剧博物馆”的牌子,但并未开放。把开封豫剧博物馆放在“天波杨府”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点不伦不类。但细一想,似乎也有些道理。因为豫剧作为中国五大传统戏曲之一,开封是其发祥之地,而在豫剧的剧目里,“杨家将”故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豫剧和“杨家将”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游走开封——天波杨府

无佞楼北是被设计成“天波门”的景区北门,出北门就是龙亭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