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海拔5千米上的雪域高原,一座山、一條河、一塊石頭、一汪泉水……都讓無數人心生嚮往。

很多人都說:西藏,是一生中必去的一個地方。神山聖湖、神秘宗教、神奇民族、神靈企居,彷彿一切與神有關的東西都可以加之在西藏身上。那裡梵音嫋嫋、經幡飄揚;那裡牛羊成群、天高任鳥飛;那裡雪山挺拔、冰川綿延……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當然,選擇去西藏,不僅僅是為了一睹“世界第三極”的神奇,也更為了那進藏的艱險刺激。

最近,對於嚮往西藏的人來說,最好的消息無疑是:經過幾年時間改造的滇藏新通道已經通車啦!!!

【01】

那滇藏新通道改造前和改造後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是道路升級。改造前為無等級的泥土公路,改造後為四級公路標準。路基寬度6.5米和4.5米主線(回頭曲線)轉彎半徑不小於15米,最大縱坡不大於8%;路面寬度為4.5米。

在地形、地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按照間距不大於300米設置錯車道。採用級配碎石路面,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其次,是車程變短。它的建成把可以把察隅縣至察瓦龍的時間由原來的13小時縮短為8小時,比老路縮短了兩百多公里,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停留,品味沿途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民族風情。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再者,可實現全年通車。這條進藏通道大部分路段處於怒江低海拔地區,平均海拔2000到3000米,並且因為路面加寬,不會因為大雪堆積成牆,冬天也就不用再封山了!

【02】

從雲南省貢山縣丙中洛鄉出發,途經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最後到達察隅縣城。這條新路線被稱為“中國最頂級的入藏公路”,即使曾經滿是泥濘,也讓人愛不釋手,可想而知沿途的風景有多美了~

第1站:大理

對於大理,我們已經很熟悉了。這裡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被稱為東方瑞士,最出名的蒼山洱海,也是無數文青心中理想的地方……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不管你是在大理看看古城,還是騎著小綿羊繞過環洱海的路,或者在日出日落裡享受這裡,或者迷醉在無量山的櫻花裡。

大理這個地方,都值得一去。

路線:昆明至大理,途經安寧、楚雄高速公路,路況良好。

第2站:丙中洛

丙中洛位於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在這裡,怒江會像一條藍帶子穿梭山川之間,而最著名的就是怒江第一灣。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怒江兩岸無數的風光中,最美的當屬人神共居的丙中洛,四季景色都很美,春可賞野花,夏可覽江河,秋可走田園,冬可觀雪景,還可以見到中國最美村寨秋那桶。

路線:從大理過雲龍可直接進入怒江境內,全程沿怒江而行。

第3站:察隅

察隅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僜人居住的地方”。僜人,是西藏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族群,既神秘又原始。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察隅常年氣候溫和,山高樹茂,風景優美,在宏偉博大的西藏之中獨有婉約的韻味,被譽為“雪域小江南”。

路線:出怒江峽谷一路行駛,便能來到西藏的重要邊境線之一察隅。

第4站:然烏湖

然烏湖在藏語中意思是“山羊奶一樣的湖”,到了那裡,給你的絕對是如臨仙境的驚喜!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湖周圍高山危聳峻峭,山下近湖坡地則長滿了青翠蒼勁的松柏等針葉林叢,在這群山綠影環抱之中的然烏湖顯得格外靜謐而嫵媚,它那明鏡般的湖面倒映著四圍的雪峰、翠林和那藍天白雲,景色異常迷人,更是一處絕佳的攝影地。

路線:沿著柏油道路行駛,從岔路口右拐走上然烏橋,前方就是然烏鎮

第5站:波密

波密,聽名字就想去看看~西藏林芝的一處仙境,冰川與桃花共生的神奇地方。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雪山在雲霧繚繞中若隱若現,百年桃樹林將大片的粉色從半山腰傾瀉而下,在山腳、在谷底、在村口、粉色流動,汪洋肆恣。尤其波密波堆桃花谷,這裡曾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認證為“中國最大桃花谷”。

路線:然烏湖至波密大約140公里,行駛約3小時可到達

第6站:墨脫

墨脫,意為“隱秘的蓮花”,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被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也是西藏高原東南部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在這約一萬平方公里的地域裡發育、繁衍了豐富多彩、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自然資源。走入墨脫,就能看到世界最深、最長的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路線:從波密到墨脫,可走318國道轉至墨脫公路

第7站:魯朗林海

一眼望去,魯朗林海一片翠綠,只想大口大口的呼吸!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成千上萬種野花競相開放,山間雲霧時聚時散,牛羊馬兒們悠閒自在……雪山、林海、田園勾畫了一幅恬靜、優美的“山居圖”。

路線:從墨脫出發,走墨脫公路到318國道,沿318國道行駛可達魯朗林海觀景臺

第8站:巴松措

巴松措在藏語裡意為“綠色的水”,站在湖邊,就好像看到了一塊碧玉,淡淡的、沒有雜質。湖水清澈得可以看見兩三米下成群遊動的魚兒,四周青山如黛,頂峰是終年不化的積雪。湖邊的雪山和湖面倒映的雪山彼此糾纏著,連綿不絕,很是壯觀!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路線:從色季拉山出來,走318國道,大約140公里後到達巴松措

第9站:色季拉山

色季拉山屬於念青唐古拉山脈,觀日出,看雲海,還可遠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這也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每逢藏曆八月十日,還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轉山活動,稱為“娘布拉酥”(為請神求寶之意)。

第10站:拉薩

朝聖的終點終於到了,這條路的終點,就是神聖的拉薩。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拉薩最應該體會的是慢生活,在這裡,你會不自覺的放慢腳步和節奏,隨意跟著當地藏民走在八廓街的轉經道上,看著雄奇的布達拉宮,感受陽光下的大昭寺,回想自己的過往,許下一些美好的祝福和願望……

路線:繼續沿林拉公路行駛到達拉薩

【03】

回顧歷史,地理環境對於西藏和內地的阻隔很是久遠,一直到文成公主進藏開闢“漢藏熱線”之後,才日漸成熟,驛站林立,商旅不絕。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的路線應是唐蕃古道,從西安經青海到拉薩,車拉馬馱,數年才到達拉薩。在史書的字裡行間,我們還能聽到吱吱呀呀牛車的聲音,而車轍已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從拉薩繼續向南,就是這條古道的南線,前些年考古學家在後藏吉隆縣境內發現了一通額題為《大唐天竺使出銘》的唐代初年摩崖石碑。

石碑是唐顯慶三年(唐高宗李治年號,公元658年)所刻,碑中記載了唐代使節王玄策隨劉嘉賓、賀守一等人歷盡艱難險阻,出使天竺,經“小羊同”等地路過吉隆,於此勒石記功的情形。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公元1244年,西藏的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帶著幾名弟子,其中包括年僅10歲的侄兒八思巴,由拉薩北上,經當雄,過那曲,渡黃河之源,越過崑崙山,穿越青藏高原,跋涉千山萬水,歷時3年抵達涼州,與中央政府議定了西藏地方歸順的條件,其中包括放棄地方割據,呈獻圖冊,交納貢物,接受中央王朝派官設治。

公元1923年九世班禪因與達賴不和出走內地,當年十一月十五日夜動身,星夜兼程。在藏北一帶行走一月多,因食物不足,差點走不出無人區,整整走了4個多月,才走到甘肅極西部的西安縣,由此可見道路之艱難。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這條古道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開闢了中國交通史的一個新篇章,加強了內地和青藏高原的交流。

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從青海方向進藏的主要通道,比如214國道、青藏公路、青藏鐵路等的許多段落,仍還大致沿襲這條“唐蕃古道”。

【04】

數千年過去了,一直到了上個世紀的中葉,西藏的交通基本上還是處於人背畜馱的狀況。

現在,西藏高原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新滇藏路,還縱橫交錯著其它公路,它們鐫刻在高山叢嶺中,跨越無數奔騰的江河,無一不崎嶇、艱險。

康藏公路:進藏第一條公路

自古以來,通向西藏的道路“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因此在50年代的最初幾年,是西藏公路艱辛的開創時期。

準確地說,西藏現代意義上的公路是伴著西藏的和平解放同時誕生的。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1850年,在“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號召下,“入藏第一路”正式開工,而這一修就是整整4年,最終2255千米的道路全線貫通,是為康藏公路。

康藏公路東起雅安、西至拉薩,一頭是海拔幾百米的人間天府,一頭是高4000米的仙界高原。

道路竣工的第二年,隨著西康省的撤銷,康藏公路的名字自此成為過去,耳熟能詳的“川藏公路”應運而生,起點也從雅安變更為成都。

川藏公路:五大世界級險要工程

川藏公路即為以前的康藏公路,自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全長2416公里,沿途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等14座大山,跨越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帕隆藏布江、拉薩河等10多條河流,還要經過冰川、森林、流沙、泥石流、地震等特殊地帶,工程艱險舉世聞名。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在東段修路的過程中,有5處最險要工程被記入《西藏公路交通史》,這5處分別是:雀兒山工程、達馬拉工程、跨越怒江工程、鑿通然烏溝工程和帕隆峽谷工程。

雀兒山工程是在海拔5000多米高處鑿石開路。懸崖上無立足之處,戰士們搭人梯上下,身系安全帶,放炮撬石。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怒江天險兩岸陡壁峭崖,高差達1900米,築路時正值6月汛期,江水暴漲。在跨越怒江時,工具是一隻橡皮舟,在怒江激流中猶如一片樹葉,拖著一根鋼絲繩,像長長的尾巴,擺來擺去,隨波逐流。就是這樣一根根的過江的鋼絲繩,架起了修路吊橋。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達馬拉海拔4800多米高,是金沙江和瀾滄江流域的分水嶺,冰峰雪山連綿成群,冰雪覆蓋著千年凍土和樹根、草皮,地面十分堅硬,為此需要從十幾裡以外背柴來燒火化凍。凍土融化後,泥濘有30釐米~40釐米深,又要剷除泥漿,換填石塊,石塊要從幾里以外背來。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然烏峽石溝工程是指在這一路段施工要從峭壁半山腰鑿出一條懸崖石道,石方作業量及爆破作業量極大。作業開始時已進入冬季,這一地帶原始森林茂密,降水量大,進入冬季後,大雪落在峭壁懸崖樹上,雪崩、雪患嚴重。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當時,8公里路投入了3個團的兵力,鏖戰兩個多月,在1954年元旦已經到來時終於鑿通。

帕隆峽谷地處藏東南大冰川群的腹部,地質構造運動激烈,泥石流塌方、雪崩流沙不斷,加上氣候炎熱,施工十分艱難。

最要命的是這裡的30多公里的路段一次次修好,又一次次沖毀,3次部分改線,給施工部隊增加了24萬個工作日。

青藏公路:7個月的“急造公路”

1954年5月,一支由青藏運輸總隊組成的1200人的修路隊伍進入工地,開始在海拔3000米艾極裡溝動土,這是青藏公路從柴達木盆地踏上青藏高原的起點。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在這裡,第一工程隊和第二工程隊以每天6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5天完成任務。短短的25天時間裡,已經修出了近兩百公里的路面。

1954年12月15日下午,青藏公路1200公里的道路共用7個月零4天完成,創造了高原上快速築路的奇蹟,可是當初踏勘這條公路,可是花了差不多4年的時間。當天,日光城拉薩特別美麗,家家戶戶都掛上了五星紅旗,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匯聚在布達拉宮廣場慶祝。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六十多年過去了,青藏公路已經成為了一條現代化的公路,這條公路從青海西寧至西藏拉薩,通車時全長2100公里,後經線路改善縮短為1937公里,翻越日月山、橡皮山、旺尕秀山、脫土山等高山,跨越大水河、香日德河、蓋克光河、巴西河、青水河、洪水河等河流,承載著80%以上進出藏物資的運輸任務,被稱為西藏的生命線。

新藏公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

公路全程沿邊境蜿蜒而行,距離國境線最近時僅有約30千米,如同一條綿延千里的邊境長城,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全長1210公里,沿途修了8座橋,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的地方有130公里,迄今為止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公路起點位於新疆葉城縣,此處海拔僅為1480米,而沿途行進不到100千米便開始驟然爬升,直至3250米的庫地達坂。其地勢險要,被譽為第一道“鬼門關”。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離開喀喇崑崙山區,則來到較為平緩的地帶,從噶爾縣起新藏公路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的夾縫中持續穿行,途經一眾神山腳下,串起大大小小的山間谷地,全程翻越12座山、跨過8條河才終於抵達日喀則的拉孜縣。

中尼公路:第一條國際公路

這是西藏的第一條國際公路,到目前為止,也是西藏唯一一條國際公路。這條公路從西藏拉薩到尼泊爾王國的加德滿都,全長1036公里。其國內段拉薩到中尼邊界約827公里。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說起這條公路,自日喀則經定日、聶拉木、曲鄉、樟木到達拉馬橋,要越過6座大山和多條河流,由珠峰到希夏邦馬峰之間,然後飛旋直下到達中尼邊境,從海拔5000米下到1700米,施工條件差異很大,北端空氣稀薄,氣候多變,晝夜溫差有時達20多度。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而南端,處於印度次大陸海洋性氣候,雨水多,淋漓不停。從聶拉木橋到邊境,20多公里下降2000多米,有許多路段都是在絕壁懸崖上通過,甚至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要繞6個回頭彎。

正是在這個艱難的條件下,築路大軍苦幹了三年,於1965年7月10日交付使用。在施工過程中有120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在南麓的樟木烈士公墓裡。

幾經修整,如今中尼公路已是一條平坦而寬暢的國際通道了。

進藏的每一條路,都堪稱神蹟!

現在,西藏的路越修越多,道路四通八達,不論從哪一條進藏,都能邂逅無限的雪山、冰川、湖泊、原始森林、溪流瀑布.......讓你體驗時空交錯的快感,飽覽從高寒地帶到亞熱帶的多彩自然風景,還有那多姿的民族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