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質量經理成長筆記第15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該句出自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一壺美酒,可以讓李太白這個謫仙將天子也置之度外,那是何等瀟灑,但對於職場中的人,酒桌飯局,說起來真的是讓人五味雜陳,很少有人在職場應酬上能做到李太白般的輕捷與瀟灑。

質量經理成長筆記第15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要說這個“酒”字,為何左邊有三點水,右邊是一個“酉”字呢?相傳和酒神杜康有關,傳說杜康發誓釀造出絕世好酒。深山中遇仙,仙人告訴杜康,下山回家路上會遇到三個人,取每人一滴血,在酉時放入酒缸,則佳釀必成。杜康先遇到一個書生,然後又遇到一個將軍,在快到家時,又遇到一個瘋子,所以取了這三人的一滴血,在酉時倒入酒缸,果然,酒香撲鼻,品之如痴如狂。因此,酒就被注入了三種不同基因,一開始一如書生,彬彬有禮,文氣十足;酒過三巡,則武人的氣質逐漸浮現,粗獷豪放,推杯換盞;最後,當然就變成了瘋子。

我們質量管理這種需要面對或者說需要搞定客戶的崗位,酒場應酬幾乎是難以避免的,這種應酬不同於三五好友隨意小酌,更不同於親朋長輩暢敘親情。職場中的應酬,有時候更像是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帶著任務去的。有的任務可能比較簡單,僅僅是交流一下感情,為客戶接風送行之類的,這種應酬還算比較容易應付,適量喝一些,賓主盡歡即可;而有的需要搞定一些具體的業務任務,那就更加困難,首先必須要在酒量上壓倒客戶,然後還要保持清醒,把你的任務話題用一種客戶不討厭的方式提出來,客戶同意,當然還要再喝一杯以示感謝,客戶不願意答應,那就更要繼續喝,用一種插科打諢的方式繼續勸酒,然後再伺機提出來。如此反覆,直到一方徹底開啟“瘋子”模式為止。

質量經理成長筆記第15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職場的酒桌上經常能見到的大概有以下幾類人:

第一類,酒量擔當。作為陪客戶吃飯的主家方面,一個酒量擔當肯定是必須的,否則,如果客戶的酒量相當不錯,客戶還未盡興,己方已全部投降,那作為一個乙方東家,有何面目去面對自己的甲方客人?所以,一個酒量擔當,在這種飯局裡邊,是舉足輕重的。一個成功的案例,解放軍引進蘇-27。據傳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在蘇聯派出代表團來祖國談判蘇-27的出售細節時,我方代表團負責人林虎上將深知“老大哥”的牌氣,只要在酒桌上把他們拿下,其他一切都好談。所以在部隊中物色了一位奇人做這個重量級酒局的“酒量擔當”,具體喝了多少已經無從査證了,但這位奇人一人撂倒了全部17位前蘇聯代表團的高級將領。自此,談判桌上局面好了很多,當然還結合一些外交手段,最後呢,據說蘇27賣了一個連解放軍都不好意思的低價。職場也是一樣,有一次因為我們工廠做的不合規被客戶發現,非要罰款10萬,因此我們組了一個酒局,我一個同事,負責售後的質量主管,不得已擔當了這個角色,那天晚上,鯨吞牛飲,把客戶放倒,他自己第二天也請了一天假,所幸效果還是有的,客戶不再提罰款的事兒了,只說讓我們立即收拾好殘局。

第二類,龍套演員。我就是這種。只需跟著酒量擔當的腳步,端一端酒杯,適量的喝一些,偶爾做一些誇張的表情,調節一下氣氛即可。客戶講話,做認真傾聽狀,點頭示意其言之有理,但其實很多時候客戶說的什麼都聽不清楚了。一般情況下,我們這種龍套演員都能全身而退,但是有時候也會被客戶的炮火波及甚至被友軍誤傷。有一次,一位客戶的主管牌氣非常怪,他說他不看誰喝得多,他就看誰喝得少,他要和那個喝的最少的一樣。這下可好了,龍套演員也被迫來到臺前。喝吧,那一次,我們幾個吃瓜群眾集體陣亡了。還有一次有一個己方同事喝多了,戲劇性的調轉槍口乾自己人,客戶幸災樂禍,推波助瀾,我們幾個龍套演員就這樣被誤傷。所以,我們這種龍套演員,酒量無需太多(像我白酒也就半斤吧),主要是調節氣氛。但也不能太少,否則太容易陣亡。而且這裡邊也是很有技巧的,要向老祖宗學習中庸之道,不能冒頭搶酒量擔當的戲碼,也不能毫無存在感,真的做起觀眾,一旦引起客戶的注意,那你勢必要站出來,酒場上,只要你站出來,那再坐下必付出一定的代價。因此,氣勢上要做出演員的態勢,不是觀眾;每次喝的量上自己有把握就好。萬萬不能太拖慢進度,實在不行喝一口含著馬上去洗手向吐掉也可(我偶爾為之)。

第三類,妖怪。有一種妖怪,是我的一個同事,確實不太能喝,所有酒局能推則推,實在推不了,買一盒頭孢(一種消炎藥物,與酒反應嚴重時可致人死亡)揣在兜裡,有人勸酒,則拿出頭孢放在桌子上,對方就只能作罷。但是這個招數一次兩次可以,用多了連客戶都知道,我們公司有一位只要一喝酒就吃頭孢的妖怪。身體是保全了,只不過江湖名號就太差了,有得必有失吧。還有一種妖怪,酒量忽高忽低,經常讓人措手不及。這種妖怪有時候酒量非常好,隱隱有坐到酒量擔當那個座位的趨勢,但是有時候酒量又非常差,大家剛剛興起,這妖怪就多了,開始耍酒瘋,徹底打亂大家的節奏。

質量經理成長筆記第15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最後,談一下關於酒場江湖的傳聞在我身上的印證情況,第一,傳聞山東人最能喝。依據就是之前網上流傳的一個關於全國日均飲酒量的圖表,山東以約每人日均大概二兩的量名列榜首。但我認識的不少山東人裡邊,能喝的不多。我不知為何,反而一些南方(雲南,廣東,廣西,四川)的朋友,千杯不醉,而且我的廣東朋友們也從來沒有約我只喝茶不喝酒,所以我是不知道坊間流傳的“南方人都喝茶,北方人都喝酒”是怎樣出現的。東北和內蒙的兄弟們,確實能喝的居多。然後就是關於喝酒就臉紅的人是否能喝的問題,先不說能不能喝,我查了一下資料,喝酒臉紅的人承受的傷害要比不上臉的人大。所以如果您一喝酒就上臉,那不管您能不能喝,都儘量少喝。

中國的酒文化,說實話,有時候過於突出,甚至超過了社交本身。但作為職場人,酒局是在所難免的,還是提醒各位朋友,飲酒適量,並且,酒後不開車。

祝各位身體健康,好運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