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為什麼在日本宣佈投降後,還要出兵佔領千島群島,斯大林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呢?

我上網來看看


斯大林的做法,讓我想起了“晉西北鐵三角”的李雲龍、孔捷和丁偉,“出工”必須收“工錢”!

楚雲飛的手下錢伯鈞叛變,李雲龍為楚雲飛解圍,結果李雲龍把錢伯鈞部隊的裝備收為己有,用他的話來說,這些是他的“工錢”。李雲龍攻擊平安縣城,孔捷和丁偉替他阻擊日本的援軍,戰爭剛打完,他們就開始思考找李雲龍報銷多少彈藥才合適。

戰爭是“吞金”的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每發炮彈30-50美元,每千發子彈價值30美元,彈藥的價格不便宜。任何一場具有一定規模的戰爭打下來,所消耗的彈藥都是恐怖的數字,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替人“白打工”。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盟軍通過了蘇聯在歐洲戰事結束後三個月內攻擊日本的決定,而蘇聯將得到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作為報酬。

德國投降後,斯大林馬上就開始向遠東地區調集人馬,他在遠東地區集結了1747000人、5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5100架飛機。這麼龐大的機械化部隊,每天消耗的物資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單是每天消耗940噸的燃油就已經很嚇人了,蘇聯派遣了兩個航空師專門進行物資輸送,這些飛機每天需要飛160-170架次。雖然蘇聯對日本的戰鬥時間很短,但是他們卻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斯大林肯定要回收盟軍許諾給自己的報酬。

日本宣佈投降後,如果斯大林不命令蘇軍攻擊千島群島的話,那麼他能得到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嗎?答案絕對是得不到!如果蘇聯不派兵佔領這兩處地方的話,日本肯定不會交出來,更何況日本整個投降過程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們在拖延,這個是日本一貫用的緩兵套路。

1945年7月26日,盟軍通過《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提出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可是遭到了日本的拒絕。盟軍在太平洋駐紮了250萬人,而日本卻有720萬人,為了減少部隊的傷亡,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雖然日本遭到了重創,但是日本軍方故意不向民眾公佈實際的傷亡情況,日本大部分民眾依然決定抵抗到底。如果蘇聯不出手的話,即便原子彈再恐怖,日本也不會輕易投降。

1945年8月9日,這一天先是蘇聯向日本關東軍發動攻擊,後是美軍在日本長崎扔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終於做出了投降的決定。按照正常的情況,蘇聯應該前往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接受日本的繳械投降,可是日軍的抵抗卻沒有隨著投降而停止。對於日軍的抵抗行為,斯大林的判斷是日本人不會輕易妥協,如果不派兵佔領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的話,蘇聯肯定拿不到這兩個地方。

如果盟軍司令部讓蘇聯放棄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的話,他們會同意嗎?這兩個地方對蘇聯來說非常重要,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長久以來,蘇聯的太平洋艦隊一直受到來自日本海軍的威脅,蘇聯不會錯過任何削弱日本的機會。日本是一個缺乏石油的國家,整個二戰期間,他們擁有的石油中,80%的石油從美國購得,23%的石油來自於佔領的東南亞地區,7%的石油來自於庫頁島。二戰結束後,日本將退出東南亞的佔領區,如果蘇聯拿走庫頁島南部,那麼日本的軍事潛力將被削弱到最低點。

至於千島群島,由於戰略位置特殊,它對蘇聯來說極其重要。蘇聯得到全部的千島群島後,他們將獲得鄂霍茨克海的控制權,那裡將變成蘇聯太平洋艦隊進出太平洋的要道。蘇聯把千島群島看成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配上鄂霍茨克海內暗藏的潛艇,進可攻,退可守。這麼重要的兩個地方,蘇聯根本不會放棄,他們勢在必得。

不管是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戰略佈署的角度考慮,蘇聯肯定要得到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而日本肯定不會自己把兩個地方交出來,蘇聯只有派兵攻佔才行。


金色漁鉤


斯大林,這個格魯吉亞農夫出身的人,確實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玩弄偷天換日的本事令人歎為觀止,居然一度矇蔽了美國人。

在日本剛吃完人類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之後,當局者曾抱著斯大林出面調停戰爭的幻想徹底破滅了,一百五十多萬蘇聯紅軍在斯大林的一聲號令下,趁日本倒下之際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已經成破鼓皇軍。

斯大林和羅斯福及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間,對日作戰已經做了明確的分工,蘇聯負責殲滅東北的關東軍,而美國負責進攻日本本土。但是,對於朝鮮半島的日軍,到底由誰負責並沒有做出明確分工。

當蘇聯紅軍順利進入北朝鮮並佔領了平壤後,立即乘勢南下。而此時的日本內閣已經傳出了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無法抽出兵力進入南朝鮮的美國這下子開始著急了,擔心蘇聯獨佔朝鮮後會危及到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於是病急亂投醫,美國決定向斯大林作出提議,規定蘇軍負責“三八線”以北,美軍負責“三八線”以南,分別處理日軍戰事問題。但是,“三八線”以北的戰線的長度美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界限。而一個國家的主權至此被美蘇分割成了兩半,也為日後的朝鮮戰爭埋下了伏筆。

令美國沒想到的是,斯大林並沒有耍性子,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美國以“三八線”作為雙方分界線的單方提議,心想著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到時候你美國可別出爾反爾。

斯大林認為,如果按照美國的提議,實際上三八線向東延伸過去不僅包括了日本的千島群島,而且還包括了日本本土北海道及福島等一大批日本國土,都劃到了“三八線”以北地區下,斯大林可以說撿了個大便宜。

就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凌晨,斯大林命令蘇軍儘快將蘇聯為數不多的出海口千島群島拿下,雖然在雅爾塔會議上已經千島群島作為了蘇聯對日作戰的交換條件,但是肉遲遲未到口,斯大林只能親自來摘,只不過吃相有點不雅而已。蘇聯在日本簽字投降的前一天就拿下了千島群島,得寸進尺的斯大林立即命令部隊迅速進駐日本北海道,並派人與駐日盟軍最高總司令麥克阿瑟接觸。

但是令斯大林沒想到的是,感覺被斯大林的耍了的美國提出的單方提議突然反悔了,決不允許蘇軍登陸日本本土以重蹈德國之覆轍,麥克阿瑟不惜動用武力,以強硬的口吻回絕了斯大林登陸日本本土的計劃,斯大林只好命令已經滿載而歸的蘇軍返回了千島群島。


賽門之略


目的當然是伸張正義,順便報個仇!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紅軍480架轟炸機在1000架殲擊機的配合下,襲擊了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的所有機場,奪取了遠東戰役的制空權。隨後,蘇聯150多萬大軍分4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在寬達4000多公里的正面向盤踞東北的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同時,蘇太平洋艦隊也先後在朝鮮北部、千島群島登陸,協同陸軍作戰。

關東軍自1905年日俄戰爭後開始“經營”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鯨吞東北後迅速膨脹,巔峰時期兵力高達120多萬人,號稱“皇軍之花”。但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太平洋戰爭的不斷潰敗,日本大本營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和大批作戰物資增援南方島嶼,導致關東軍越來越虛。

到蘇聯進攻前,關東軍雖有70餘萬人,但至少25萬是當地臨時徵召的日本僑民,不僅缺乏訓練,更缺乏武器。在蘇軍發動遠東戰役的第一週時間裡,關東軍被擊斃8.3萬人,被俘59.4萬人,隨後被拉到西伯利亞當苦力,關東軍在東北苦心孤詣構築的防線瞬間灰飛煙滅。

關東軍的覆滅,徹底斷送了日本想要在東北負隅頑抗的幻想,加上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巨大威懾,裕仁天皇終於決定在8月15日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落下帷幕。

但是,裕仁天皇的投降並沒有阻擋蘇軍推進的腳步,由於此時的部分關東軍沒有接到放下武器投降的命令,所以依然在負隅頑抗。

不過在蘇軍強大的攻勢下,這些反抗註定徒勞無功。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向蘇軍投降。8月20日,根據蘇軍命令,關東軍開始向蘇軍繳械投降。至8月30日,關東軍全部被解除武裝,蘇軍佔領了整個東北、朝鮮北部、千島群島及南千島群島,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

從整個遠東戰役的發展來看,斯大林之所以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依然繼續進攻直至奪取南千島群島,靜夜史認為除了關東軍的負隅頑抗,還有以下幾方面的考量:

1、蘇聯的復仇心切

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國雖然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但並不意味著和之前的沙俄劃清了界限,最典型的證明就是其後的蘇俄幾乎完全繼承了沙俄的領土。

所以,沙俄的仇恨,也一併被後來的蘇聯所繼承。

從1582年第一批哥薩克越過烏拉爾山開始,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就始終沒有停止過,除了和中亞的準噶爾汗國、東亞的大清帝國激烈交鋒,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在太平洋南下的過程中與北上的日本產生了激烈衝突,雙方在庫頁島及千島群島區域進行了瘋狂爭奪。

經過100多年的一系列較量,兩國於1875年5月7日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沙俄承認日本對千島群島的主權,日本則承認庫頁島歸沙俄所有。

隨後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佔領庫頁島全境。1905年日俄停戰後,雙方以北緯50度線平分庫頁島。

對於沙俄而言,日俄戰爭的慘敗,不僅意味著丟了半個庫頁島,不得不灰溜溜地退出東北,更意味著苦心孤詣的“黃俄羅斯”計劃基本破產,沙俄在遠東的利益受到致命打擊。

不僅如此,作為第一個被黃種人擊敗的列強,雖然此戰沙俄沒有賠款,但卻在國際社會顏面掃地,加劇了沙俄的社會矛盾,加速了帝國的崩潰。

所以,這筆賬,斯大林一直記著。在斯大林於8月15日發表的《告蘇聯人民書》中,不僅痛斥了日本侵略者對美蘇中英等同盟國造成的巨大傷害,還表明蘇聯紅軍出兵是“有賬和日本人算”。

在斯大林眼中,蘇聯至少有三筆賬需要跟日本人算,分別是1904年的日俄戰爭、1918年日本對十月革命的干涉以及1938年到1939年蘇軍和關東軍的一系列衝突,尤其是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戰役。但相比之下,日俄戰爭作為俄國曆史上的奇恥大辱,包括斯大林在內的任何蘇聯人都耿耿於懷。

所謂“君子報仇,四十年不晚”,蘇軍最終還是將日本徹底打倒在地,奪回了在以往衝突尤其是日俄戰爭中失去的所有土地。

2、蘇聯的跑馬圈地

二戰作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爭,也極其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在徹底摧毀英法等殖民帝國體系的同時,締造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

而美蘇爭霸的跡象,早在二戰末期就初見端倪了。

雖然在共同的敵人法西斯面前,美英等國拋棄反共立場,與宿敵蘇聯攜手並肩,但意識形態的南轅北轍註定了這樣的所謂聯盟必然會在法西斯被徹底消滅後分道揚鑣。而事實上法西斯尚未涼涼,蘇聯和美英等國的暗戰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本來羅斯福對委員長寄予厚望,期待其成為抗擊日寇的主力,儘可能在遠東排除蘇聯勢力。但1944年豫湘桂會戰的慘敗讓羅斯福大失所望,美國不得不尋求蘇聯的支持,減小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壓力。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與斯大林密約,以出賣蒙古等利益換取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三個月後對日出兵。

但深知日本必敗的斯大林反而開始了待價而沽的不緊不慢,對太平洋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美軍表現得事不關己,尤其是此時的蘇聯和日本尚處於“結盟”時期,在同盟國和日本之間的左右通吃,讓美國無可奈何。

但1945年8月6日,隨著“小男孩”原子彈幾乎將廣島夷為平地,局勢出現了巨大變動。除了日本高層震恐,斯大林也極為震撼,他深知此時的美國已經找到了獨自戰勝日本的終極武器,蘇聯開始可有可無。於是蘇軍於8月9日迅速出動,除了消滅關東軍,更為了趁日本放下武器前,奪取更多的土地,為戰後美蘇對峙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因為蘇軍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佔領東北的同時,蘇軍在朝鮮半島迅速推進,眼看就要越過38線,美軍卻還在路上,於是著急上火的美國立刻與蘇聯協商,要求以北緯38度線分別受降。

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斯大林爽快答應了美國的建議,因為這意味著蘇聯也可以以38度線劃分日本本土,北海道以及本州島北部將成為蘇聯勢力範圍。

而大呼壞事的美國再也顧不上拐彎抹角了,麥克阿瑟強硬警告蘇聯不許登錄日本本土,否則後果自負。在令人生畏的原子彈面前,斯大林妥協了,於是佔據南千島群島後停了下來。

南千島群島雖然面積不大,但地理位置極端重要,除了是俄羅斯自由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還是俄羅斯著名不凍港,以及俄羅斯遏制日本自由進出鄂霍次克海的“緊箍咒”,對於俄羅斯遏制日本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雖然蘇聯拒絕美國提出的美蘇聯合領導駐日盟軍的建議,等於事實上放棄了軍事佔領日本的打算,但斯大林在對日作戰中收穫可謂極其豐富,除了鞏固了蒙古分立、佔據了東北、旅順、中東鐵路等一系列權益,更拆走了偽滿洲國超過13.6億美元的工業設備,作為蘇聯的戰爭賠款和戰利品。

可以說,斯大林的“勇往直前”,為蘇聯獲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北極熊說:領土這東西,只要佔領了,過幾年就是自家的了。

1945年8月9日,零點的時候,蘇聯紅軍正式向日軍關東軍發起攻擊。在上午11點的時候,美軍在廣島投放第二枚原子彈。這是默契的巧合嗎?還是美蘇協商的結果?都不是。當時日本已經窮途末路,美蘇搶佔勝利果實。時不我待,先來的吃飽喝足,後到的“吃屎也撿不到熱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最大最甜的果子,已經被美軍摘走。而這時,蘇聯紅軍還在東北跟關東軍死磕。假如就此罷手,二戰後的蘇聯,將在東亞撈不到任何利益,這是蘇聯和斯大林難以接受的。

且看1945年2月,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三巨頭簽訂的《雅爾塔協議》的內容,其中就有

“恢復1904年日俄戰爭中,沙俄損失的利益——南庫頁島及周邊島嶼歸還蘇俄。恢復沙俄在大連港的特權,恢復沙俄在旅順港的駐軍權”。

從中可以看出什麼?

從彼得大帝的沙俄到斯大林的蘇俄時期,北極熊對領土的貪婪和對出海口、暖水港的執念,從來都沒有改變。二戰後期,蘇俄的帝國主義思維仍然沒有改變,他們還想借著二戰的機會,奪取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1900年代,日本和沙俄對千島群島存在爭議。1904年。日俄戰爭後,沙俄戰敗,千島群島被日軍佔領。二戰中,蘇聯要奪取千島群島,他們之間的狗咬狗咱們管不著。但是庫頁島,貌似原本是咱們的,他們卻爭來搶去,可見國家之間還是實力為王,沒什麼道理而言。

收回日俄戰爭中損失的利益,這是斯大林佔領千島群島的原因之一。

蘇俄一直嚮往良好的出海口和對土地的貪婪也則是原因之二。

日本戰敗投降,二戰就算結束了。但是戰爭並沒有遠去,美蘇爭霸已經拉開帷幕。日本投降的時候,蘇俄政客已經在佈局戰後格局,佔領千島群島對於蘇俄有以下好處:

  • 其一、千島群島作為海參威、庫頁島的外圍島鏈,更好地為蘇聯在亞太地區提供戰略縱橫,蘇俄稱之為“最可靠的運東前哨”。

  • 其二、蘇俄太平洋艦隊經常受到優質港口不足的困擾,蘇俄遠東地區大部分港口冬季結冰,難以通行艦船。而千島群島有著眾多不結冰的天然良港,可以作為蘇俄軍事港口的補充。
  • 其三、佔領這裡,可以對美國的軍事盟友形成戰略威脅。蘇俄在這裡的軍事存在,就等於守住了日本的北大門。從這裡起飛的飛機可以對日本本土一覽無餘,等於給日本頭上一直懸著一把刀。冷戰時期,千島群島56個島嶼,僅僅“北方四島”就駐軍超過1萬多人。

這麼好的事,蘇聯何樂而不為?於是,即使日本已經宣佈投降,即使美國可能會抗議,蘇聯還是在1945年8月28日完成了千島群島的全部佔領。

領土這東西,佔了也就佔了,經過幾年就是歷史問題,再往後就就完全是自家地盤了。看看吧,千島群島有56個島嶼,現今日本只敢索要四個,北極熊還就是不給,他日本敢去強搶嗎?


爾朱少帥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知道,在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後,蘇聯隨後卻用大軍拿下了日本北方四島,那麼為什麼蘇聯還要對此時的日本下手呢?結果當然是有原因的。

協議之內

1945年2月,日本戰敗前,蘇美英三國為了報復日本,就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


然而日本不願意出讓千島群島,他們在島上調派了8萬兵力防守,其中佔守島的日本軍隊多達2.3萬人,蘇聯當然也不會將煮熟的鴨子再還回去,只能選擇出動武力奪取,不給日本遏制自己的機會。而此時蘇聯作為世界霸主之一,有得到了其他霸主的認可,自然就不用顧及一個戰敗的日本什麼了。


位置重要

我們其實看下地圖不難發現,北方四島,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咽喉之地了,日本基本上只要扼制了北方四島,那麼蘇聯可以說是被阻隔了內陸與太平洋的交流,所以北方四島對蘇聯十分重要。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千島群島,全長1300千米,由56個島組成,位於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島之間,從地圖上看,千島群島猶如一條項鍊,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

關於千島群島的爭議,要追溯到17世紀,其時俄國在佔據了勘察加半島後,將手伸向了近在咫尺的千島群島,他們通過與當地土著居民的交往,慢慢滲透到北千島群島部分島嶼。

1855 年俄日兩國締結《日俄友好條約》,規定雙方在千島群島的以得撫島和擇捉島為界,劃分兩國在千島群島地區的國境線;1875 年兩國又締結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規定千島群島完全歸屬於日本,而庫頁島完全歸屬俄羅斯。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攜勝利之威,逼迫俄國在《樸次茅斯條約》中將庫頁島南半部分割讓與日本,這是日本第一次主動改變兩國國境線。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日本再次藉機出兵,佔領了庫頁島北半部分,將整個庫頁島據為己有,這是日本第二次主動變更兩國邊境線。

兩次變動,俄國都是受害者,也給新成立的蘇聯政府帶去了巨大的羞辱感。

二戰末期,蘇聯對日本宣戰,發起遠東戰役,千島群島戰役是遠東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前的雅爾塔會議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後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主權。

其時日本在千島群島駐軍高達八萬人,更是修築有容納六百架飛機的巨大機場,但蘇聯政府志在必得,甚至不惜代價,加之日本政府已經宣佈投降,所以在進行了一段時間抵抗後,日本駐軍宣佈投降。

此次出兵,蘇聯不僅佔領了千島群島北半部分和庫頁島,還越過1855年雙方簽署的邊境線,佔領了南千島群島的四座島嶼,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北方四島。

斯大林這樣做,一來是洗刷日本兩次出擊帶給俄國人的恥辱,將日本佔領的土地一次搶回來,二來是通過戰爭,擴大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勢力範圍。

北方四島雖然地處偏遠,但當地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漁場之一,除此以外,北方四島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蘊含有大量的天然氣、石油、礦石資源,其中還包含世界上唯一一座錸礦,據不完全統計,北方四島礦產資源總價值超過450億美元,是個地地道道的金礦。

而軍事目的是俄羅斯不放棄北方四島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俄羅斯出海口受到周邊鄰國的鉗制,北方四島雖然同處於高緯度地區,但受益於日本海暖流,擁有常年不凍航道,對俄國海軍遠出太平洋,意義重大,因此,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俄羅斯都不會輕易放棄北方四島。

日本自然也明白北方四島的重要性,自1955年蘇日建交開始,就不斷通過外交談判的方式向蘇聯索要北方四島,美國出於冷戰原因,堅定佔在日本一側,但蘇聯政府在領土問題上持強硬立場,概不讓步,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國力下降,日本經濟崛起,為了換取日本的經濟支持,蘇聯政府承認雙方存在領土爭議,但也僅僅發表了聯合聲明,四島歸屬問題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葉利欽時代,為了經濟援助,再次就北方四島問題與日本談判,同樣是毫無進展。普京時代也是如此。

在日慕鄉關看來,北方四島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作為傳統強國,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從不妥協,而且現階段北方四島居民以俄羅斯人為主,縱然政府有意歸還,如何安置這些俄羅斯人也是大問題。

而日本政府一直堅持將經濟談判和領土談判綁在一起,希望藉助經濟援助誘惑俄羅斯政府歸還四島,無奈對方便宜想佔,領土卻不想還,一來一去,談判陷入僵局,雖然雙方聲明不斷,但也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



日慕鄉關


對於斯大林為什麼要在日本投降後堅持佔領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很多人解釋為斯大林對於擴張領土的強烈慾望。

誠然斯大林是個不折不扣的“領土控”、對於蘇聯的版圖只能擴大而不能縮減,但僅從個人意願角度完全無法解釋斯大林奪取南千島群島這個“彈丸之地”的意圖。實際上,斯大林的這一做法有著深刻的戰略考量。二戰結束後,日本本應像德國一樣被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國家分區佔領,但在美國作梗之下最終日本完全被美國控制,這令蘇聯官方在耿耿於懷之餘更深感美國造成的威脅。

通過佔領南千島群島,蘇聯能夠控制距離日本列島最近的北太平洋沿岸島嶼,這對於日本和美國來說是很強烈的威脅——南千島群島與薩哈林島(庫頁島)在地理位置上互為犄角、同時又十分臨近北海道,在該群島上進行軍事部署於攻能對美日產生軍事威脅、在發生實際軍事衝突時可以此為跳板奪佔北海道島,於守可以作為抵禦美日的第一道防線、遲滯美日來自海上的進攻、防止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在第一輪攻擊中就遭到沉重打擊。

另外,在美國控制了阿留申群島之後,美國在北太平洋擁有事實上的主動權,而蘇聯在與美國從合作走向對立之後需要一個對北太平洋方向的監視和支撐點,南千島群島作為這個支撐點雖然比較薄弱但是至少堪用。因此,蘇聯佔領南千島群島實際上是基於在同美國對抗時確保自身安全的考慮,這才是斯大林奪佔該群島的真實目的。


軍機圖


我們知道,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佈投降,然而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即1945年8月18日,日本和蘇聯之間又爆發了一場戰役,即千島群島戰役。這場戰役爆發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斯大林想佔領千島群島。

那麼,斯大林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第一,收復失地(為了報仇)。

在18世紀時,千島群島分南北兩部分,分別屬於日本和俄羅斯,南千島群島也就是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即擇捉、齒舞、色丹和國後四座島嶼)。到了19世紀的時候,沙俄出兵佔領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也就是庫頁島)。

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沙俄戰敗。

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將千島群島以及薩哈林島的控制權轉交給日本。而日本佔領這些地方後,不僅封閉沙俄(蘇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還封閉了通往楚科奇和勘察加半島各個港口的海上通道。

所以斯大林在日本投降後,還出兵佔領千島群島,其實就是為了報仇和收復失地。

第二,千島群島的戰略地位很重要。

千島群島位於蘇聯勘察加半島和日本的北海道之間,直接就將蘇聯的遠東地區和太平洋分割開來,斯大林派兵攻佔千島群島,其實也是為了爭取一個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第三,千島群島上的日軍不投降。

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原因。

1945年8月15日,儘管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讀了無條件投降詔書,然而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等地的部分日軍依舊沒有放下武器。其中便包括千島群島上的80000日軍。

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蘇聯紅軍自然不可能停止進攻的步伐。於是,1945年8月18日凌晨,蘇聯紅軍開始進攻千島群島。

最終蘇軍以傷亡1567人的代價取得勝利(日軍傷亡1018人,另有約6萬人被俘)。


金兔歷史


按照斯大林和英美達成的協議,千島群島和整個庫頁島在戰後都要劃歸給蘇聯,所以即便是日本投降,蘇聯也肯定會佔領千島群島

其實不只是千島群島,根據雅爾塔協議的規定,日本在戰後是要被中、美、英、蘇四國分區佔領的,而東日本地區正是蘇聯的佔領區。(雅爾塔會議已經決定了千島群島的命運)

歷史的走向真的是很難預測,在美國人之前的設想中,攻打日本是一場實打實的硬仗。為了減小傷亡,美國極力要求蘇聯在結束歐洲戰事後儘快對日參戰,而為了換取蘇聯參戰,美國對蘇聯做出了許多讓步,例如同意東歐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並承諾在戰後將千島群島和整個庫頁島交給蘇聯,以及承認蘇聯對外蒙古的控制。

於是在佔盡便宜之後,斯大林答應美國將在對德戰事結束三個月內對日本宣戰。而在蘇軍攻陷柏林後,蘇聯卻遲遲不對日作戰,斯大林將對日作戰的時間一直拖到了美蘇約定的最後期限,也就是蘇德戰爭結束後的第90天,蘇聯才正式對日宣戰。

斯大林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讓美國儘量的消耗日本,然後自己漁翁得利。但美國人似乎有些等不及了,於是就在蘇聯對日宣戰的前兩天,美國向日本的廣島投下了一枚原子彈。而在蘇聯對日宣戰的第二天,美國又向日本的長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

連遭兩枚原子彈的打擊,日本內閣軍心崩潰,天皇裕仁多次召開御前會議,商討是降是戰。

與此同時,蘇軍也開始對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發起攻擊。在蘇軍的打擊下,駐防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庫頁島的日軍全線敗退,但是蘇軍在千島群島的戰事卻很不順利。

由於蘇軍海上力量薄弱,在奪島戰中缺乏海上炮火支援。而且蘇軍也缺乏搶灘和奪島經驗,面對著奪島戰經驗豐富的日軍,蘇軍的進攻非常乏力。(千島群島示意圖)

如果日軍不投降的話,蘇軍想拿下千島群島是非常困難的,起碼也要付出重大傷亡代價。但歷史的劇情總是在不停的反轉。就在蘇軍與日軍苦苦相鬥的時候,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突然宣佈無條件投降,此時距離蘇聯對日宣戰才過去了僅僅一個禮拜!

不過雖然得知了天皇宣佈投降的訊息,可在接到正式的投降命令前,駐守千島群島的日軍還是進行了最後的抵抗,直到又過去了五六天的時間,島上的日軍才全部向蘇軍投降。此後蘇軍沿千島群島一路南下,準備登陸北海道。

但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蘇聯準備拿下北海道,進駐日本本土時,美軍已經搶先佔領了北海道,並且駐日美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竟然拒絕了讓蘇軍進入日本本土。

需要說明的是,拒絕讓蘇軍入境的命令完全是麥克阿瑟個人的主意。在麥克阿瑟眼中,日本是由美軍打下來的,怎麼可能讓老毛子來搶果實。於是麥克阿瑟便自作主張的拒絕蘇軍接管北海道的要求,並且在完全沒有跟杜魯門商量的情況下就先斬後奏了。(打下日本之後,麥克阿瑟誰都不服,誰都不服)

由於當時美軍剛剛佔領日本,杜魯門強壓下了對阿克阿瑟的不滿,默認了他的舉動。

而蘇聯人則是最無奈的,由於麥克阿瑟不讓蘇軍進駐日本,蘇聯政府只得找美國政府去投訴,但蘇聯人得到的回覆卻是,美國政府管不了麥克阿瑟。

幾番折騰下來,駐日美軍還是不讓蘇軍登陸北海道。對此蘇軍也不敢硬來,斯大林最後只得放棄北海道。

其實日本人還是比較幸運的,起碼比德國幸運。德國戰敗後不僅喪失了東部大片領土,本土在盟軍的打擊下更是變成一片廢墟,戰後還被蘇聯和西方肢解成兩個國家,一直到1990年才完成統一。

相比之下,日本僅僅是失去了一些殖民地而已。至於千島群島,無論日本是否投降,蘇聯都會佔領這裡。


千佛山車神


這個命題有暇疵,蘇聯紅軍出兵千島群島的行動是1945年8月18日開始的,雖然三天前日本政府以天皇詔書的形式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前線日軍並未在當天就放下武器,北線最大的戰略集團關東軍也是直到8月20日才簽字投降,所以對蘇軍來說,“千島群島戰役”打響時戰爭仍然在繼續,而正是這一次及時的奪島作戰,讓日本人從此有了“北方四島”這個揮之不去的噩夢。



(日軍駐島部隊)

先說歷史遺留問題,日本與俄國領土在日本海近似於接壤的主要就是兩大部分,一是千島群島,二是薩哈林島(庫頁島),在日本還沒有崛起的18世紀,千島群島南北兩部分屬日本和沙俄,庫頁島則完全被沙俄所佔。1905年日俄戰爭沙俄戰敗,依照雙方的《朴茨茅斯條約》被迫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群島全部和南庫頁島的控制權,這也是日本人通過戰爭撈取的最大好處,畢竟是沒有戰爭賠款的。

這種形勢一直維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人對此當然耿耿於懷,因此當美國要求蘇聯在對德作戰結束後出兵攻擊日本軍隊時,斯大林便開出了若干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這個要求最終得到滿足並且寫進了《雅爾塔協定》,蘇聯這才答應在德國投降兩到三個月內,出兵參加對日作戰,而斯大林千方百計要得到千島群島,是有多方因素在內的。

(紅圈為北方四島位置)



重新打開和確保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

日本佔據千島群島的北部和南庫頁島之後,在那裡立足並駐軍,到19世紀已經已有相當的海空力量,不僅封閉了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上述地區甚至成了進攻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對蘇聯的東方安全和海洋權益構成了極大威脅,自然成為了斯大林的眼中釘肉中刺。

雅爾塔會前其他國家並不知情,因此其結論亦有"雅爾塔密約"之稱,違背了世界各國平等合作和尊重主權完整的原則,有大國主宰一切的強權政治體現,這裡不展開說明。正因為獨特的地緣環境,蘇軍奪取千島群島的戰役又被稱為“守門之戰”。

(蘇軍進入東北)

蘇軍以千島群島為跳板才能進軍日本本土

根據美國人的估算,日本投降後如果全部由美軍進行軍事佔領,大約需要23個師總共80萬人的部隊,既然戰爭已經結束,讓美軍繼續保留如此之大的海外駐軍規模,恐怕很難在國內得到支持和通過,於是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開始四處放話,希望中蘇美英四個同盟國共同軍事佔領日本,同時也做出了相應的分區佔領計劃。

按照這一計劃,日本的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等地區應由蘇軍控制,駐軍規模為21萬人。那麼蘇聯紅軍當然要迅速奪取千島群島進而登陸日本本土。然而隨著原子彈被投入實戰以及二戰結束後的“冷戰”需求,美國人又變卦了決計獨佔日本,麥克阿瑟強硬地阻止了蘇軍進一步行動,因此蘇聯紅軍佔領北方四島便成為最後的軍事行動和既成事實。



(關東軍投降)

斯大林要對日俄戰爭中的失敗進行報復

斯大林在他的對日戰爭勝利演說中,分別提到了日俄戰爭、西伯利亞武裝干涉、張鼓峰事件等等,並特別強調“日俄戰爭的失敗,在我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悲痛的建議,給我國染上了汙點”,不難看出,蘇軍對千島群島的進攻和佔領,確有所謂一洗國恥的念頭,諷刺的是,在日俄戰爭中戰敗的沙皇俄國,曾經是蘇維埃政府不共戴天的敵人,有些東西,其實斯大林也不能自圓其說。

遠東戰役全部結束後,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率領眾多高級將領,曾專程前往旅順俄國軍人公墓,對日俄戰爭中戰死的俄國官兵進行憑弔,足以說明斯大林當時的心態。



(登陸千島群島的蘇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日本軍隊為了對蘇戒備加強了千島群島的軍事力量,在諸島共駐有8萬人規模的部隊並修建了9座機場,司令官是第91師團長堤不夾貴中將,這傢伙晉升的倒挺快,熟悉抗戰史的答友應該記得,1937年忻口會戰這廝不過還是個中佐支隊長。

千島群島中的佔守島是蘇聯紅軍向南進攻的跳板,也是日本軍隊設防的重點,部屬了8000兵力並且擁有第11戰車聯隊的64輛坦克。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發起遠東戰役,而“千島群島戰役”其實是遠東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

(蘇軍出發奪島)

從8月18日起蘇軍開始進攻佔守島,而在次日得知日本投降的堤不夾貴一面主動提出停戰,一面仍然積極備戰和迎戰,不肯放下武器,戰鬥至為激烈,至23日在得知關東軍已經徹底投降的情況下,佔守島和整個千島群島的日軍才宣佈繳械,這樣蘇軍在之後對其他島嶼的佔領中,基本是兵不血刃。

整個戰役雙方各有1000餘人的傷亡幾乎都集中在佔守島爭奪戰中。從此以後,蘇聯和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著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極大改善了其在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