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真的是被他弟弟趙光義用斧頭砍死的嗎?

歷史一書生


關於“燭影斧聲”在宋代時就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一種傳說是:趙光義很喜愛已歸降的後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孟昶死後,花蕊夫人被太祖納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別寵愛,當時趙匡胤因病臥床,深更半夜時趙光義膽大妄為,以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機調戲花蕊夫人,沒想到太祖驚醒,要用玉斧砍他,很快病重的趙匡胤就被氣死了。



關於這一說法很有疑點,深更半夜,沒有宣召,趙光義能私自進入宮內?

另一種說法是:兄弟兩人在室內自酌自飲,喝到深夜時,兩人突然起了爭執,趙光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用玉斧劈殺了太祖。

關於玉斧,它是一種玉器,不是利器,趙匡胤比較喜歡,經常愛不釋手。玉都易碎,說用玉斧殺人,好像有點勉為其難。

還有一種傳說是:“金匱之盟”實際上並不是杜太后的旨意,只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因為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太宗為了顯示其繼位的合法性,便拋出“金匱之盟”,以達到穩定人心的目的。

“金匱之盟”我們也多說兩句。


杜太后病重時,宋太祖一直在身旁侍奉湯藥。杜太后不斷的追問太祖:“你為什麼能夠當上天子?”太祖左顧言他不回答。最後杜太后直接點明主題說:“全是因為周世宗死後繼位的國君太過年幼,如果當時是一位成年人即位的話,你哪有機會當上天子啊?如果將來你不行了,你應該傳位於光義(他本名叫趙匡義,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而改為光義)。光義再傳位給小弟廷美,這樣宋室的江山都會掌握在成年人的手裡,趙氏子孫也就能長久富貴了。”

後來太祖也同意了母親的這個建議。就叫來趙普把這一傳位次序寫成盟誓,並藏在一個金制的小箱內,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當時在場的有三個人:趙普、杜太后、趙匡胤。兩個當事人都死掉了,只有趙普成為孤證,到底怎麼來證明呢?歷史好會開玩笑。

按照這個金匱之盟的說法,趙光義繼位是非常合法的。他好像沒必要去殺哥哥。



據記載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的感情十分深厚,兩人同在周世宗柴榮手下當差的時候,就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趙匡胤武藝超群,而趙光義則喜歡讀書,偏向文人氣質。陳橋兵變時趙光義出力不少。太祖親征南唐時,把京城留守的重任都交給了光義,任命他為大內都點檢。可見他對光義非常信任。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晉王趙光義的府邸,二人喝酒聊天非常歡暢,沒想到回宮後太祖突然舊病復發,至此就臥床不起,朝廷上的一切政務都交給了趙光義料理。

到了10月19日夜開封,突然下起大雪,這一天太祖命人召晉王入宮。光義來後,太祖命左右內侍一起退出,獨留下光義,兩人一起喝酒,商討國家大事。宮女和宦官遠遠地立在外面。

只聽得宋太祖和光義兩人的話語若斷若續,聽不清楚談話的內容。不大一會兒,只見室內燭影搖晃,遠遠的看到光義的影子連連在窗上晃悠,好像在躲避什麼,而宋太祖則手持玉斧戳地,發出很大的聲響,接著內侍們就聽到宋太祖發出非常慘烈的聲音:“你好自為之……”這一聲過後,光義快步走出寢門,喚來內侍,讓他們速請皇后皇子等人到來,等這些人陸續趕到寢宮,發現太祖皇帝已僵臥御榻,早就歸天了。




內侍捧出杜太后的遺詔,宣告傳位晉王。皇子德昭等人知道爭也無益,於是趙光義便在太祖靈前正式登上了皇位,史稱宋太宗。

接下來發生的兩件事又讓人懷疑他繼位的合法性。

一是他繼位後的6年中,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相繼死去。一個兒子趙德昭,他感受到了趙光義對他的猜忌之心,自刎而死。另一個兒子趙德芳也接著死去了,年僅25歲。史書說他是因病而死,卻沒有具體說明是得了什麼病。

第二件,有人向太宗告發齊王趙廷美陰謀加害皇上,於是光義解除了他的官職,將他送到西京閒住,接著又有人告發廷美在西京時常怨憤不已,太宗又廢除了他的王位,將其遷往房州安置。不久,廷美即病死,而告發他的人也很快就被太宗流放,死在了邊遠之地。

除掉廷美之後,太宗讓自己的兒子頂替了廷美的位置,並立其子為太子。至此,“金匱之盟”完全被廢棄,而太宗的這些所作所為,也更加讓人猜疑“燭影斧聲”的真正內容。

關於“燭影斧聲”本來正史記載很少,大部分都是野史杜撰得比較多。本來就是一個千古歷史疑案,後人也只能從點點滴滴中去做些猜測。

我是歷史逸事,每天都會來頭條簽到,歡迎關注點贊!

歷史逸事


題主可能誤解了。“斧聲燭影”裡的“斧聲”不是說趙匡胤被斧頭砍死的聲音,是說趙匡胤自己用斧子拄在地上的聲音。就是在這個傳說中,也只是說趙匡胤死的不明不白,沒有交代具體死因,但絕對不是被砍死的。


“斧聲燭影”裡的“斧”不是砍樹劈柴的工具,也不是上陣殺敵的武器,指的是趙匡胤一直不離手的一把柱斧。這種柱斧屬於禮器的一種,我們可以理解成權杖,一般是玉石或者水晶製成。中國早在商周以前就有用斧子代表王權的例子,也有很多各個時期的玉斧出土。這種斧子沒有很大的殺傷力。趙匡胤有一把柱斧,非常喜愛,平日幾乎不離手。比如著名的“宋揮玉斧”的典故,有野史記載,乾德三年,宋滅後蜀,王全斌請示是否繼續南下,趙匡胤用手中的柱斧對著地圖中的大渡河一揮,說“此外非吾所有也”,從而劃定宋朝與南詔(大理)的邊界。當然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存疑。

所以呢,柱斧就是個禮器,要說一點殺傷力都沒有也不見得,但如果用來殺人,那真是胡扯了。這種斧子根本不開口的,是鈍器不是利器。而且材質是玉石水晶,砸也容易砸斷砸碎。真要拿這個殺趙匡胤,大概砸一下就醒了,然後肯定鬧得一塌糊塗。一根繩子、一把刀、一杯毒酒都能解決的事,趙光義怎麼著也不能用這麼粗魯且傻笨的方法殺哥哥啊。


言歸正傳說“斧聲燭影”的事了。這個首先要說到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光義的“金匱之盟”了。說的是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終前召趙匡胤和宰相趙普入宮,有鑑於五代十國一旦幼主登基,就會朝局不穩。為了江山長治久安,定下盟約,趙匡胤死後傳位二弟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三弟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再傳位趙匡胤之子趙德昭。將盟約放入金匱中,故稱“金匱之盟”。所以,趙匡胤死後,即由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但是,金匱之盟有很大的疑點。首先,杜太后怎麼知道等趙匡胤死時趙德昭還是“幼主”?事實上趙匡胤駕崩時趙德昭也確實二十五歲了。其次,此事在場的只有趙匡胤、杜太后、趙普三人。而趙匡胤駕崩時杜太后已死,趙普是唯一健在的,孤證。而且他已在之前被趙匡胤貶謫。趙光義繼位後,趙普火速回京復相,難免讓人懷疑是這兩個人暗箱操作。另外,此後另兩個皇位繼承人趙廷美、趙德昭先後死的不明不白(趙廷美被爆策劃叛亂,被貶後憂憤吐血而死,趙德昭被趙光義莫名訓斥,竟自殺身亡)。

趙光義不清不楚的繼位和趙廷美、趙德昭先後不明不白的身亡,自然讓人產生遐想。於是就聯想到趙匡胤身體健壯,卻一夜之間突然身亡。於是斧聲燭影的傳說就出現了。


在正史《宋史》中,對趙匡胤駕崩當晚的描述非常簡單,沒有提到趙光義。但是《宋史紀事本末》、《續湘山野錄》、《涑水紀聞》等野史筆記記載了各種繪聲繪色的傳言,從北宋開始就一直甚囂塵上,不能讓人忽略。主要說的是趙匡胤駕崩當晚,趙光義入宮,有人看見他在搖曳的燭影中多次離席起身。還聽到趙匡胤用柱斧拄在地上的聲音,並且說“好做,好做”(也有記載為“好為之”)。另外就趙光義入宮,也有不同版本,有說是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囑託後事,也有說原本趙匡胤召的是自己的第四子趙德芳(小說戲曲中的八賢王),想傳位給他,而宦官出宮卻召來了趙光義,讓趙匡胤相當詫異。

這件事已經成為懸案,不可能有真實結果了。關於“斧聲”也就是柱斧戳地的聲音,可以理解為趙匡胤被弟弟謀害時痛苦所為,可以理解為趙匡胤情緒激動。對於“好做”(或者“好為之”),可以理解為被殺時怒斥弟弟“你做的漂亮”,也可以理解為希望弟弟好好做皇帝。對於燭影,可以理解為趙光義起身殺哥哥,也可以理解為服侍哥哥,還可以理解為謙遜避讓,不想搶侄子皇位。總之,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看你怎麼想了。


伊耆角木


據考證有這種可能,趙匡胤是突然去世的,從趙匡胤去世後他弟弟趙光義(趙炅)的所做所為分析,趙匡胤的四弟與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先後被迫害死了;趙匡胤的皇后死後,趙光義對皇嫂未按皇后的禮儀安葬她,則趙匡胤被弟弟趙光義謀殺的可能性極大。許多歷史記載被篡權者趙光義篡改了,時間又過了近千年,因此我們只能推測,無法證實,這就是千古疑案"燭影斧聲"。


跪射俑


“斧聲燭影”出自野史《續湘山野錄》,是指宋太宗趙光義弒殺兄長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趙匡胤自公元960年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來,一共坐了16年皇位。可是在他50歲那年,卻突然暴斃,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

對於宋太祖的死,一向文字繁雜的《宋史》卻惜墨如金,僅簡要記載了一句話:“葵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此後,再無任何的相關記載。對於宋太祖的死因、去世的詳細時間以及有何人在場等均無記載,這在宋史之中顯得極不正常。


更加奇怪的是,在宋太祖去世時,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明明已經成年,可是繼承皇位的卻是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太祖所留下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均離奇身亡。一個早早自盡,一個早早病逝,就像是主動出局了一樣。

有人認為,宋太祖趙匡胤當年實際上是死於弟弟趙光義之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懸案“斧聲燭影”。故事出自野史,主要情節如下。

宋太祖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汴京突降大雪。宋太祖趙匡胤召見弟弟趙光義(晉王)進宮,一起飲酒議事。

酒過半巡,宮中傳出了斧頭戳地的聲音,又聽見太祖對趙光義說“好為之,好為之”,然後便一片寂靜,直到宮裡傳來了趙匡胤駕崩的消息。驚慌失措的宋皇后原本讓太監王繼恩去招太祖的兒子秦王趙德芳入宮登基,可是王繼恩卻宣讀詔書擁立了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

宋皇后自知大勢已去,於是對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指宋皇后與宋太祖的兒子們),皆託於官家(指趙光義)。”趙光義假惺惺地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然後便名正言順地做了宋朝皇帝。很明顯,斧聲燭影的故事就是在映射宋太宗趙光義殺兄奪位的事。



不過,由於正史資料記載不詳,所以斧聲燭影的真相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確實是太宗趙光義弒殺兄長奪位,也有人認為是宋太祖去世時主動傳位給了弟弟趙光義。不過,從後面的種種跡象來看,宋太宗趙光義弒殺兄長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但一千多年來,始終沒有人能破解這樁疑案。


歷史的荒野


不要胡思狂想,作為一代雄主,武術屆的武林高手,政治鬥爭的博士後導師,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一個權利控制隨心所欲的政治強人,自己經歷過多次黃袍加身,面對覬覦皇位的宋太宗會不提防,會讓他得手?相信他臥榻時都是睜著一隻眼睛的。

宋太宗,文人一個,能力不是宋太祖的對手,當然包括武力!

用藥,宋太祖對自己的手下不提防?皇室沒有廚房的嚴格紀律,宋太祖不知道宋太宗有用藥的故事?

宋太祖對威脅到皇權的,從來不手軟。用藥是滿門抄家的事情,誰敢,誰敢執行。假如說宋太宗收買太監,這個假設不成立。宋太祖控制能力很強,稍有蛛絲馬跡,參與者只能死。

宋太祖身邊的太監,深得太祖信任,已經到了頂峰,有必要不顧殺頭風險去做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的事情嗎?

太監自然認當權皇帝,而不是可能謀殺成功之人?

宋太宗當時已經位高權重,除了沒有做皇帝,其他他都享有,他有必要冒著殺頭,冒著滅全家,冒著史學家的口誅筆伐,去悍然行事,去做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身死家滅的事情嗎?

只有一個理由,因為壓力大,因為太祖是一個武林中人,喜歡喝酒,身體也很肥胖,因為高血壓引起腦梗而英年早逝!

增長智慧,成就人生!


我聽楓


就是再厲害的人,再卓越的政治家也處理不好家務事,也就是趙匡胤的老孃心心願願要他把皇位傳給他弟弟,也許就是一次兄弟倆的攤牌,結果趙匡胤活活氣死了,真正要搞死一個人是不需要什麼刀啊斧啊,什麼毒藥啊什麼的。


興海亭


民間傳聞罷了,沒有證據的東西,正經研究歷史者不會採納。合理懷疑可以,但不可以就此作為結論寫下來,除非你的文章定位不是學術性的。


TonyDeng


趙匡胤被弟弟趙光義暗殺,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但具體是怎麼殺的,是用斧頭砍死的還是毒死的,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厚德載物49847


在醫學技術不發達的宋朝,趙光義的嫌疑最大,因為當時只有兄弟二人在場,趙匡胤出了事,不賴趙光義、賴別人沒道理!


用戶93587342239


個人認為宋太祖崩於疾病,雖然趙光義有弒兄篡位之巨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