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生女儿的人,未来农村里的墓地没人来扫墓了,墓地怎么办?

新大风歌


我们这里就有这个现象,女儿出嫁后家里没后辈了,每逢节宁女儿来扫墓哭哭坟,到了外孙时人家就不多来了,只见房屋空败,又见坟头草长,只见房倒屋塌,又见坟头渐小。久而久之这家人可以说叫绝户了。慢慢地坟地也不见了。只有遍地庄稼,没有坟头残园。人活一辈草木一秋,如果有后辈可以给你烧纸上坟,如果没后辈那么就是孤坟野鬼了。

所以我认为,人不要想的太多,有儿有女在世时儿女孝敬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没有后辈,那么就自己给自己保重吧。毕竟人死如灯灭,烧纸祭奠就是了了儿女们的心事吧,以尽孝心。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王银令


生女儿的人,未来农村里的墓地没人来扫墓了,墓地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参与讨论的必要和价值。虽然扫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一种传统,但并非非常优秀的传统。一对夫妻如果只生了女儿嫁出去后,这对夫妻事实上成了绝户,他(她)死后,女儿女婿可能在自身能够行走的时候,为父母扫扫墓,而女儿女婿死了,就成了无人扫墓的孤坟。对坟墓里的死者来说,好象倍感凄凉,其实,对于那些有男丁的,从笔者四十余年的观察可知,一般的就只扫扫父母及祖父祖母的墓,扫四代五代先人的墓的人很少很少,由此可见,生女儿的人死后也只是少了三四代后辈扫墓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死属土,肉化清风骨化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根本上无法做到名垂千古永垂不朽,历史上有些名人圣人伟人的坟墓都无从考证,近代伟人周恩来,一无墓地,二无骨灰,可他(她)照样万人传颂,我们与伟人无法相比,但我们可以把伟人当榜样,切莫在是否有人扫墓这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上纠结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何必留坟墓,连累后人来。

回答完毕,难得尽如人意,求不喜者勿喷。


肖要平


每逢清明、中元和春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扫墓,上坟,缅怀亲人。在一天里,很多外地的游子们,哪怕再忙,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只为去墓地在看望怀念一下逝去的亲人。

在农村,家里有逝去的亲人,一般都是在自家的庄稼地里选出一块地,将逝去亲人的骨灰盒埋下,在坟堆旁边用砖石搭建一个简单的平台,家里条件好的会在立一块青石碑,如果家里人员多的,会选一块公共的地方作为家族的公墓,但是一般也比较简单。

老人去世,清明节中元节等子孙后代扫墓,上坟,缅怀祖先,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甚至是孝道的一种延续,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执行,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在我们这边,女儿出嫁和清明等也有给父母上份扫墓的,并没有太多的忌讳。但是下一代,也就是女儿的孩子一般没有给女儿娘家人扫墓的,如果说家庭是独生女家庭,基本上到女儿的下一代就断了。但是作为本家人,也就是兄弟姐妹们还有兄弟的孩子们,扫墓的时候一般都会一并给本家的扫墓,如果关系处的不好的,到女儿的下一代扫墓基本就会慢慢的淡化了。

有的地方存在这样的风俗,清明中元等节日扫墓就是儿孙的活动,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不会给娘家人扫墓,有的地方甚至不允许女人进入扫墓。所以没有儿子的家庭,都会抱养一个男孩作为以后的接班和扫墓人(一般是自己亲戚的孩子)。

其实,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每到清明,中元,老人去世的祭日和除夕,父亲,叔伯都会带着我们兄弟烧一桌饭菜去供祭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给他们送零花钱,从小到大从未中断,这也不是什么迷信,东西纸钱等烧了他们也不一定能收到,更多的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缅怀和感恩。

所以,甭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一样的,再多的无心的儿子也比不上一个有心的女儿,儿女都是一样的。

人死后就尘归尘,土归土了,子女能记得感恩就够了,对于扫墓这种事没必要挂在心上,死后祭奠不过是对亲人的缅怀和感恩罢了。

墓地只是生命至终的标记,子女孝顺家庭和谐美满,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你们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关注头条号“东篱园阿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东篱园阿文


这是一个好问题,很难回答的好,这涉及到传统和礼教!

我只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我们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已有两千多年了。儒家传统文化又对身后事非常的看重:慎终追远,祖宗崇拜。再加上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自已死后对陵寝的大肆营造,妄图在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些思想和熏陶造成了无论小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对死后的那块自留地非常的看重,并且为了保证自己在死后不会出现没有后人烧香祭拜尴尬局面,而树立起了一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试想在一个家族中没有一个男丁继承人这是多么的恐怖!这也是我们国家重男轻女的氛围虽几千年过去,却也依旧存在的重要原因!

回到我们问题的本身,我们这些人死后的墓地维护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墓地就非要有人管吗?

我认为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首先是从思想层面上讲,我们都知道道家的大思想家庄子,他对生死的态度,为常人不解。他不怕死,坦然面对。在他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他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是上天送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他的弟子担心:说怕老鹰、乌鸦吃了老师。庄子却说,以天地为棺材,会被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这样不是偏心了吗? 一个人能坦然面对生死,确实体现出了境界。

还有我们的伟人邓小平同志,他的贡献之大,名望之深,已经不用笔者赘言。老人家说自己今生吃鱼太多,死后就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喂鱼吧……这又是一种何等的胸怀!

再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讲,在商品化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农村人的子女早已奔赴在各大都市。或许其中大部分已经在城市安了家,也许他们还会在春节或者什么节的时候回去祭拜打扫一下,但是到他们的孙子辈呢,曾孙呢,玄孙呢?或许这些后辈们早已经忘了那个他们遥远的祖籍地还有一处他们祖辈的不知道存在在哪里的荒坟吧?

死,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化,无需金棺银椁更无需陵宫寝殿的修饰。就让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吧!




枝头上的小斑鸠


生女儿的人,未来的农村墓地没有人来扫墓了,墓地怎么办?跟我认识的老人一般也都是很担忧自己这样的处境,都担心的是坟头长草一片凄凉。其实我想说的是人死万事皆空,没有必要再计较谁来不来祭拜你。更不用担心将来自己的坟墓会是一片荒芜和凄凉。其实人只要活着光光彩彩风风光光的就好,所以说没有必要在乎身后的事情。

再者说了,我家里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回我父亲回家跟母亲说晚上梦到姥爷了,姥爷说打麻将没有钱。我妈妈笑了笑也没当回事儿,可是从那天下午开始,我的父亲就总是脑袋疼。疼的我爸爸也是没有办法了,于是就跟妈妈商量,还是给她老人家在十字路口烧点儿纸吧。于是晚上我父亲和母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去十字道口把给姥爷烧的钱都给烧去了。从那往后我父亲的头疼就好了。我妈妈笑着说,每年你都在十字路口给咱爸爸妈妈烧纸送钱,这回老人是不是挑你理了?明年清明的时候你可得到墓地去看看老人吧。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爸爸每年还是坚持着跟舅舅他们到姥姥姥爷的墓地去祭扫祭拜。我心中也想,看来你这姑爷也怕死去的岳父管你要钱呀!



开句玩笑的话说,如果你的岳父岳母在天之灵总是托梦给你,不烧钱就脑袋疼,我想这样的话自己的坟墓就不会一片凄凉了,孝顺的儿女女婿就会到,日子就来送钱,所以我说就是让折磨孩子一小下,他才懂得给天堂里的老人烧钱送金元宝。这样的话也不担心将来的姑爷女儿不来祭拜自己啦。


伊春美食美客


我三妗子,姐妹三人,没有兄弟,三十年前,三舅到她们家做了养老女婿。

由于三舅聪明能干,家里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翻盖了新房,添置了新家俱。三舅对岳父岳母非常孝顺,与邻居和睦相处,在人们心目中,口碑很好。

父母去逝后,身强力壮的三妗子突然得了肝病,去各大医院看过,都没好转。请村里的巫婆看了看,巫婆说,娘家不是你久住的地方。无奈之下,携同三个孩子跟三舅一起,回到了婆家居住,三舅兄弟五个,对他们照顾有加。不到一年,三妗子的病居然好了。

起初逢年过节,三妗子还回娘家给父母上坟添土,如今年纪大了,都七十岁的人了,也上不了坟添不了土了,便拜脱给了远房的哥哥,逢年过节给帮忙祭扫一下。


落英乡间


我爸就我两女儿,没有儿子,一生受了不少外人的气,我我亲眼见过,我爸说过在他百年之后,把他的骨灰撒入海里,我没同意,在我认为,绝户就绝户,以后我爸的坟,我和我妹不管跑多远,都会回来给我爸上坟的,没儿子一样要给爸送终!


新人华姐


不用说,提这个问题的人,在其心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因为,他有担心百年之后没有人为其扫墓。

真的只是局限在生女儿的家庭吗?我的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我和老公曾商量过将来过世之后怎么安排的问题,我喜欢树木植物,所以,我希望随便找棵树去树葬,我老公说他希望骨灰撒河里,于是,我们就此决定特别告知了儿子儿媳,儿子儿媳没有任何言语,我想,将来的某天,儿子儿媳会满足我们俩最后的要求吧!

至于扫墓,上坟和祭奠,我们俩的观点是一概不需要,就连葬礼也尽量简化。

如今,我们上面还有四个耄耋老人,我曾经对我的父母说,你们百年之后我不会再花钱,但你们活着时,我会尽我可能的满足和孝顺你们。

如今,我已经是有了孙子孙女的奶奶,儿媳不但非常孝顺我们,而且将俩孩子培养的乖巧懂事,人,活着珍惜家人缘分就行,死后,真的没必要去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赏花听语486


我就生了一个女儿,将来我死了,火花了,随便一扔就行了,骨灰盒都不要买费钱,不用买墓地也不用逢年过节来看我,更不用给我烧纸钱,死了就死了,人死如灯灭,活着的人过好就行了,只要我活着的时候我的孩子能常来看看我就行了,死了不用那么孝顺,我也看不到


小小歪的mua


其实无论农村还有城市都是一样的存在这个问题,我也曾经告诉我的闺女,如果有一天我百年后,可以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海,我不要求她每年去祭拜我,心里有我足矣,人就这一辈子,身后事,谁有知道会怎么样?有生之年把自己活好就行,让孩子能心里有你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