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唯物辩证法包括两个基本原则: ;三个基本规律: 、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的,一般经过两次否定,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表明了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一、辩证的否定

形而上学认为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是全盘抛弃;

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1、物极必反: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一切事物在它产生之时已经孕育了否定自己的因素,所以都要被否定,走向自己的反面,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物极必反,永世长存的东西是没有的。

2、新陈代谢: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自身发展过程中就决定作用的环节。现实存在的东西都有一定的理由和意义(存在即合理),一种生产关系在一定时候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生产关系就变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东西,它就要被否定,为另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

知哲学 |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在物极必反、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扬长弃短

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就是通过这样的新陈代谢,不断由肯定到否定而向前发展的。

3、扬长弃短: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一方面是新事物克服旧事物,是质的根本变革,一方面又保留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这就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全盘否定。

肯定一切、把一切都看成是完美无缺的,就否认了发展的必要性;否定一切,丢掉了前进的基础和条件,就否认了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形而上学思想的两种不同表现,坚持辩证法的否定观,就要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二、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1、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的,一般经过两次否定,

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两次相对立方面转化的结果,她在外表上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是至少它是和旧东西不同的、更高级的新东西。

恩格斯说,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

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都很明显。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普列汉诺夫在解释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时说过:“任何现象,发展到底,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但是因为新的,一个现象对立的现象,反过来,同样也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所以,发展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有形式上的类同。”

知哲学 |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同黑格尔的三段式有本质区别。诚然,黑格尔明确提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对辩证法学说有重要贡献,但在黑格尔那里,否定之否定规律同辩证法的其他两个基本规律一样,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作为思想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黑格尔否定之否定当作构造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杠杆,他把一切事物都强塞到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的框框里,常常闹到牵强附会的程度。

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既不能做唯心主义的歪曲,也不能做形式主义的理解。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形式,但绝不能形式主义的发展的本质归结为三分法,更不能把三段式当成先验的公式或证明工具。

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前进、上升性质,还决定于否定是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前进、上升的途径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迂回曲折的。在研究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要反对循环论周而复始和直线论径情直遂的错误观点。

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知哲学 |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变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长青的发展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变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新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进步的、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二就是我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和日趋灭亡的东西。新出现的东西并不都是新事物,识别新事物只能看它是否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不能以突现时间的先后为标准。

敏锐的发现新事物,热情的扶植新事物,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总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不能讥笑非难,不能拔苗助长,应当帮助它克服缺陷、使其逐步完善,“求全责备”固然不对,“护短”、“迁就”也绝不是对新事物的真正爱护。

三、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否定方式的多样性

有些事物的否定是以外部冲突的方式实现的,有些则无需通过外部冲突。

否定方式还有全局性否定和局部性否定之分。

一切辩证的否定都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是共同的。

2、曲折前进的复杂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有的事物需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多次反复,才能明显的表现出前进行、上升性,有的则只需要一个周期。新事物前进中的曲折和旧事物走向灭亡过程中的曲折是根本不同的。

3、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否定是自觉的否定;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否定是通过局部性否定逐步实现的;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为否定旧事物、发展新事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这是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要坚信事物的前进发展的必然趋势,坚信新生事物终究要战胜旧事物;同时又要承认发展道路的曲折性,自觉按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方式,把食物不断推向更高阶段。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社会主义社会将能通过自身调节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向前发展。


参考资料: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2004,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王伟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


知哲学 |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知南——你的知识知南


【知哲学】精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