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本型軍艦屬於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建造的中型登陸艦LSM,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與LST一起大量援助給國民黨海軍,因採取帶有“美”字的詞組命名,稱為“美”字艦。另有大批LSM作為剩餘物資被中國的招商局、民生公司等航運商購得,改造為商船。

人民解放軍在1949年解放上海後,獲得第一批本型軍艦,即隨第二艦隊一部起義的原國民黨海軍“美盛”號和原屬輪船招商局的“萬忠”“萬福”號,後編入華東軍區海軍,以中國著名河流的名稱命名為“淮河”“運河”。此後,通過調撥各航運公司擁有的本型軍艦,以及從香港設法購買,人民解放軍海軍共獲得10餘艘本型軍艦,1950年4月23日均使用河流名稱為這批軍艦命名,俗稱“河”字艦,計有“黃河”(原“美盛”)“遼河”“沽河”“汾河”“灤河”等,統稱為“黃河”型登陸艦,部分沒有被人民海軍接收的LSM艦仍被用作民用貨輪服役至二十世紀末,至今仍有數艘報廢的LSM船體停泊在重慶江段。

“黃河”艦,原起義的國民黨海軍“美盛”艦。列編於華東海軍第五艦隊第一大隊,曾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役,華東海軍改編為東海艦隊後,該艦列入東海艦隊登陸艦支隊十四大隊,1980年後退役。

“淮河”艦,原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水運大隊“萬忠”輪。起先列在華東海軍第一、第二艦大隊,1950年4月23日正式命名後被編入第五艦隊,1955年編制調整為東海艦隊登陸艦五支隊十三大隊,舷號“302”,後改為“932”,1980年後退役。

“運河”艦,原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水運大隊“萬福”輪。起先列在華東海軍第一、第二艦大隊,1950年4月23日正式命名後被編入第五艦隊,1955年編制調整為東海艦隊登陸艦五支隊十三大隊,舷號“303”。1955年參加遼東半島軍事大演習,50年代中期參加搜索美機殘骸,70年代支援國家三線建設,在小孤山海域搶救過東方紅客輪。後改舷號“933”1986年退役。

“汾河”艦,原招商局“華201”輪,最初隸屬華東海軍,1954年調入青島基地練習艦隊,後改為佈雷艦,舷號“810”。1980年被用作水雷抗爆試驗,之後退役。

“灤河”艦、“遼河”艦 “分別原為招商局 “華212”輪和“華209”輪。在人民海軍中舷號分別先為“306”、“305”,後改為“936”、“935”,1980年後陸續退役。

“沽河”艦原為在香港購入的“益豐”輪。加入華東海軍後獲得舷號“304”,後改為“394”。

另中南軍區海軍/南海艦隊中的“舉振”號佈雷艦也屬LSM。推測為從香港購買。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1950年左右的“淮河”號機械化登陸艦。該艦採用了美國海軍迷彩。該艦的武備為美製37毫米或日製47毫米戰防炮一座,日製96式25毫米單管高射炮四門。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1950年左右的“運河”號機械化登陸艦。該艦採用了標準的美國海軍軍艦塗裝。該艦的武備為美製37毫米或日製47毫米戰防炮一座,日製96式25毫米單管高射炮四門。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1950年左右的“黃河”號機械化登陸艦。該艦的前身是於1949年隨海防第二艦隊起義的美盛號。加入華東軍區海軍後該艦採用了醒目的斑馬紋迷彩。此時該艦的武備為美製37毫米或日製47毫米戰防炮一座,日製96式25毫米單管高射炮四門。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五十年代的“黃河”號機械化登陸艦。已經改塗人民海軍標準的深海藍灰塗裝,尚未獲得舷號。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六十年代的“黃河”號機械化登陸艦。已獲得舷號“301”。武備換成蘇制70K型37毫米單管高射機關炮一門,72K型25毫米單管高射機關炮四門。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七十年代的“黃河”號機械化登陸艦。舷號改為“931”。武備再度調整為國產61式雙聯裝37毫米高射機關炮三座,61式雙聯裝25毫米高射機關炮兩座。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招商局所屬“華-201”輪,後為人民海軍“汾河”號登陸艦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七十年代的“汾河”號練習/佈雷艦。舷號為“810”。武備為蘇制70K型單管37毫米高射機關炮一門,國產61式雙聯裝25毫米高射機關炮兩座。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民生公司所屬“岷江”輪,原招商局“華113”輪。1949年12月8日解放軍曾搭乘該輪解放萬縣。

人民海軍中的LSM型中型坦克登陸艦

重慶長航公司所屬“人民二號”貨輪。原招商局“華202”輪。保留了原招商局的維多利亞式塗裝。船首兩舷刷有白色船名。

艦 種:中型登陸艦

排 水 量:520/1095噸(輕載/滿載)

主 尺 度:62米×10.5米×2.51米(全長、寬、滿載吃水)

動 力:2座GM型柴油機,雙軸,2880馬力

航 速:12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