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武漢大學生錄像後扶人,家屬這樣表態……

近幾日網絡上最火的社會新聞當屬這條莫屬:大學生錄像取證後扶起倒地男子。這則新聞一出,馬上引起了各路網友討論。

武漢大學生錄像後扶人,家屬這樣表態……

有網友為該名學生的行為點贊:“我覺得這樣的舉措很好,及保護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也有網友擔憂,現在的社會人情已經越來越淡。其實網友各持一詞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每個人都對事件有不同的看法,特別是有不同經歷的人。對於沒有經歷過扶人事件的人覺得我們扶人是天經地義的,是作為一個文明禮貌之人應該有的素質。但是對於身邊發生過或是自己遇到過扶人事件的人來說,他們對於以前的一些不好的案例心存疑慮也是在所難免的。

之所以現在人們對於扶人事件特別關注,是因為幾年前發生的一些類似事件。在前些年的事件中人們看到了人性的冷淡,也加深了人們對於社會人心真假的疑問。由此問題延伸出的前些年發生的碰瓷事件等等,都讓社會價值觀在慢慢變化。特別是對於90後這一代人來說,記憶猶新。

回到本次的事件中,武漢5名大學生遇“男子”在地上“很痛苦”,於是便邊錄像邊扶人。此舉在網絡上引發了網絡爭議。而這名男子的家屬表示理解這幾位學生。

據瞭解,這位安徽籍男子在武漢街頭行走時因突發腦出血而跌坐在地,剛好路過的5名武漢大學生在見此狀後,邊錄像邊扶人。救人的學生之一回憶:事發時我與其他幾個同學前往外校的一家打印店打印資料,路途中看見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坐在地上,喘著粗氣,顯得很痛苦。出於熱心想要幫助別人,但是也怕遇到碰瓷事件,所以就讓別的同學拿出手機錄像,再將男子扶起。學生表示自己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事件同樣會這樣做。

其實每個人的都有善心,但是自我保護每個人的本能。因為我們保護自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庭的幸福,父母的安心。所以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情況下,通過取證然後幫扶別人這樣的行為對於小編來說是正常的。

新京報記者從被扶男子的妻子處獲悉,醫生查明,男子臨時腦出血。如果再晚幾分來醫院的話,可能性命不保。對於5名大學生的做法,男子的妻子表示:“在保護自己的情況下再去救別人,完全可以理解。”對此,也有律師稱,照片錄像查證屬實,可作為見義勇為的證據。有專家認為,這件事背後反映出的是社會誠信的焦慮,道德制度的缺失。

但其實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這一群體。其實相信大家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漸漸看到了中國社會的文化及道德上的一些改善。現在我們在越來越少看到隨地吐痰的人,越來越少看到大吵大鬧的人,這些變化也正在說明社會在改變,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特別是學生這一群體。中國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以及中國社會的影響無疑是刻骨銘心的。以前遇到碰瓷事件,人們要麼置若罔聞,要麼避而遠之。而反觀現在,學生們在面對兩難選擇時不是一味地躲避,而是通過思考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一舉兩得。從這裡我們看出,我們的學生不再是以往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人,而是真正能夠適應社會,對社會有幫助的有價值的人。

一個國家的文化及道德的高度其實真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教育普及度及國民的教育水平。不是說沒有讀書就是不道德的,而是說因為教育我們會變得視野更開闊,認識及理解事情的深度會更深,寬度會更廣。這一點其實毋庸置疑,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學生們的各種善舉,從最平常的公交讓座上就可以看出。從小編的觀點來看,以前遇到的公交讓座者,大多數都是學生。

當然為什麼以前也有教育,而現在的教育讓學生更加思維靈敏呢?這與學校的教育的改革以及現在中國教育培訓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態度改觀是促進孩子素質提高的重要因素。現在的爸爸媽媽們不再把學習成績看做考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孩子的才藝,孩子的社交能力,各個方面都是家長們關注的點。而且現在的全日制教育也慢慢地在教育內容中增加了學生們的素質培養,而不是單一的知識灌輸。

針對該道德難題,相關大學教授建議要先認清現實同時做好自保措施。另外,加強制度層面的倡導,“包括我們要建立相關的規範”,比如對那些訛人的,要有懲罰措施,對於那些無辜被訛的,要有保護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