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上一年级的孩子总是撒谎是什么心理,比如,写完作业问他爸爸检查了吗,他说检查了其实没?

轩泡泡98


一年级儿童有撒谎行为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个年龄段的撒谎和五六年级孩子撒谎还不一样呢。主要是源于一年级儿童认知能力有限,不会估计后果,也少有记住上一次撒谎受到过的惩罚。有些人说是怕大人惩罚才会总撒谎,在我看来,并不完全是这样。为什么一年级儿童会经常有撒谎行为呢?

第一,孩子对撒谎的理解并没有上升到诚信行为中来。因为理解能力还相对弱的原因,如果你让一年级儿童去解释什么叫诚信,肯定绝大数孩子是答不上来的。如果你问孩子什么叫撒谎,有可能答的上来,就是不说真话,或者故意说假话嘛。但是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理解与行为联系就是呈现两条平行线状,既说和做是两码事。

第二,一年级儿童对趋利避害已经比较擅长了。一年级儿童已经正式进入一个玩伴期,在孩子心里玩可比写作业重要多了,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必须要检查完作业才能算写作业结束,孩子保证会偷偷观察大人是否真的给自己检查,如果不给检查就立刻会钻空子,故意说检查完了,然后撒腿跑去玩儿了,这种行为叫趋利避害,完全不顾后果。

第三,孩子总撒谎源于家长空口无凭地追问。很多时候别怪孩子撒谎,因为家长在问孩子事时,往往是空口无凭。就如孩子写完作业后,妈妈问孩子交给爸爸检查没有?孩子张嘴就说检查了。孩子如果说没有检查,他当然知道还得补上这道程序啊,于是为了马上去玩儿就撒谎说检查了。如果家长不问孩子,而是去问老公给孩子检查作业没有,不更直接吗?也根本用不着让孩子撒谎了。

第四,家长不讲道理的责罚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撒谎对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动机来讲,除了可以少惹麻烦外,还有一个下意识自我保护心理在作怪。孩子对父母的不道理责罚和批评已经非常熟悉,甚至还有了应对的经验。这种经验就是只要我不承认是我犯的错,你们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自然拿我没办法。瞧,是家长错在前不调查事实真相导致孩子撒谎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家长清楚孩子为什么总爱撒谎了吗?如果你孩子总撒谎,一定要想想是什么原因了,只有合理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说出事实真相。通过培养孩子讲诚信,表扬孩子的诚信行为,只有依据平时约定好的规则去适当惩罚,才会让孩子知对错,而不会轻易撒谎。


寒石冷月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这样的回答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不想耽误自己玩耍的时间,作业这种东西十个孩子有九个是不喜欢的,所以当你问他的时候他就会随口说检查了哦!

但是如果其他方面,你觉得他的撒谎已经很严重了,需要家长干预的话,那么就想想办法,看看如何处理才好。

1、利用绘本或者是动画片,告诉孩子说谎的坏处

记得小时候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狼来了》,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给孩子讲,通过讲解故事让孩子知道原来撒谎会有这样不好的后果,然后潜移默化中孩子就知道了原来撒谎是不好的,自己是不能做这样的行为的。

很多时候你不说孩子就是不知道,并且还以为自己的小聪明欺骗了爸爸妈妈还会洋洋得意的,你必要要告诉他撒谎的严重后果,这样孩子才会不做了。

还有可以利用动画片匹诺曹的故事让孩子知道,撒谎是要付出代价的!

2、利用积分制管理孩子的说谎行为

利用积分的策略做控制孩子的行为,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孩子没有撒谎,自己可以给孩子奖励多少积分,如果孩子撒谎要减少多少积分,积分是可以更换好吃的或者是好的玩具的,这样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约束。

3、孩子喜欢撒谎是不是怕被严厉的批评,对待孩子承认错误的态度估计也有影响

孩子喜欢撒谎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自己承认错误之后父母严厉的批评,所以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父母一定要宽容自己的孩子,不要过于严厉的苛责孩子,不然孩子就不敢承认了。

大人们先想想自己的行为,不要一直揪着孩子的问题不放,如果你可以坦然接受他的错误的话,是不是遇到问题就不会选择撒谎而是选择承认错误。


亲子成长手册


孩子爱撒谎的原因,其实不外乎是——孩子说出真相之后,爸爸妈妈会生气。

如果说出真相,大家都不开心,那么,倒不如不说出真相。

尤其在学习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到学习,对于学习这这件事情来说,他们还没有掌握应对方法,包括系统思考。在学习上,可能不会像父母要求的那么高。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知道父,爸爸,妈妈想让他做的好一些。但是孩子往往又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这个时候一旦达不到要求,爸爸妈妈就会生气。爸爸妈妈生气就意味着全家都不开心,而且孩子可能还会受到惩罚,所以孩子就会有一个小心思:可以不告诉爸爸妈妈真相。


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爸爸妈妈一定还是要坦诚的告诉孩子:没有关系!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啊,吃一颗定心丸,而且说到必须要做到,说好不给孩子发脾气,那么绝对不给孩子发脾气。



孩子还小,检查作业这件事儿对他来说,是有难度的。孩子并不太会检查而去他也不知道怎么检查怎么去做,所以这个还需要爸爸妈妈去引导,或者是通过老师,告诉孩子怎么去检查。

现在孩子刚上小学,学习方式,方法都还在不断的摸索当中,爸爸妈妈不要着急。

肯定是要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为主。一旦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习惯养成了,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会直线上升,在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情况下,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相信孩子在学习上肯定是所向披靡的。加油💪!

我是晨儿妈Tina,期待跟大家一起分享、探讨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本文系本人原创,抄袭必究!转载请注明!

晨儿妈Tina


孩子在我们心里是天真烂漫、单纯诚实的代名词。可不知何时我们眼中纯真的孩子开始学会了撒谎。很多家长都会非常担心孩子的不诚实会变本加厉,慢慢演变成道德问题,满口谎言,因此选择了责骂的方式,希望能纠正孩子的这个不良习惯。找到孩子撒谎的原因,要比责骂更重要!

孩子在小的时候是不会撒谎的,他们只知道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饿了就要东西吃,直接地和我们表达他们的感受。当我们的孩子渐渐长大到三四岁左右,随着他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增多,孩子说话变得让家长摸不着头脑。幻想和现实融合在一起,也许你问他一件在幼儿园发生的小事,他都会和你滔滔不绝天马行空地说半天。但里面有几句是真,几句又是想象不得而知,这个年龄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以为那是孩子在撒谎。真实和幻想都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试着去接受。

当孩子到了要上小学的年纪,他们已经可以区分幻想和现实。如果家长和孩子经常交流,孩子会非常乐意把他的世界呈现给我们。这时我们或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侃侃而谈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但最后孩子一句“我是骗你呢!”然后得意地笑着跑开。或者是白天说了一些小谎言,临睡前孩子会很愧疚地说:“妈妈,其实我说的......不是真的”。遇到这些情况家长也不必担心,这说明他们已经可以运用自己的大脑,编制出一个有逻辑的事情。而我们的忠实倾听,让孩子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高兴之余他们也不忘记把真相告诉我们。这一切是孩子大脑发育、智力提高的表现!

有时撒谎是孩子无法解决事情的无奈之举。比如两个小男孩打架,互相都指责是对方先动手的。因为他们知道谁要承认是自己先动手,就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惩罚。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当时的孩子。首先,撒谎说明他已经意识到打人是不对的,但是在此情此景,孩子又不知道除了动手打架,该以何种方式解决他们俩之间的纠纷。所以我们家长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说谎,而是教会孩子,在打架之前还有其他可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打架只能激化矛盾而并不能解决,撒谎更是对错误的掩盖。教会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孩子明白后也就会主动承认错误了。

有时撒谎是孩子复杂心情的体现。比如,自从家里有了弟弟,妈妈就把重心倾向于年幼的那个。妈妈觉得哥哥已经懂事应该让着弟弟,哥哥也希望得到妈妈的关爱但是这种心情始终得不到满足。有次哥哥不愿意让着弟弟,和他抢玩具,以至于弟弟摔倒大哭。哥哥坚决不承认是他欺负了弟弟。这时我们更应该站到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渴望被爱不得的复杂心情,于是对弟弟也会有怨气。这种情况下,不止是二胎的家庭,当孩子撒谎是因为内心的复杂、矛盾的情绪找不到出口,请家长反省自己日常对待他是否有偏颇。可以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靠撒谎和负气的行为,多和孩子沟通才是正解。

有时孩子的谎言是源于身边亲近的人。我们一个同小区的邻居,老爷子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也很随和,但是有一个习惯性撒谎的毛病。有次碰到老爷子明明在院子里乘凉,手机响了对方问他在哪,他说:“我在河边钓鱼......”老爷子有个和我儿子差不多大小的孙子,据我儿子说,这孩子说话满嘴跑火车,都不知道那句真哪句假。所以成年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身边的孩子,他们已经成了孩子默默学习的榜样。如果孩子有习惯性撒谎的毛病,请家长们先反省一下身边亲人是不是有这个问题,要先让大人改掉才可以要求孩子!

因此,当我们遇到孩子撒谎,最有用的做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先去理解孩子当时的立场,帮孩子解除困惑,找到更好的途径,这要比单纯教育孩子不要说谎来得更有意义!发现孩子撒谎,家长怎么办?

如果让各位家长自查是否撒过谎,相信99%的家长都不会否认,而剩下1%的家长可能正在撒谎。事实上,撒谎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环节。成人的谎言较难识破,而孩子的谎言却因为各种因素,较容易被家长识破,引发家长的勃然大怒。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孩子说谎的性质也存在差异。希望各位家长面对孩子撒谎时,不要鲁莽行事,或者尝试保持一颗平常心,认识到孩子开始有自我保护意识了,并依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来处理孩子的撒谎。

1. 搞清楚事实情况

有些年幼的孩子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你给孩子上个月买的玩具,朋友问孩子是什么时候买的,他可能会回答是昨天买的。这种无意识的撒谎,家长不必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此类无意识谎言会自然消失。

对于年长的孩子,家长搞清楚事实并与孩子确认事实,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切忌鲁莽判断,乱贴标签,造成问题升级。

2. 了解孩子撒谎动机

家长需要体会,撒谎对孩子自身心理是会造成负担的,编制谎言、表达谎言和维护谎言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了解孩子撒谎的动机非常有必要,究竟是什么造成孩子非要用撒谎来解决问题。

事实上,撒谎的原因大体可分三类:一是自我保护;二是虚荣心;三是希望达成某种愿望。

(1)自我保护式的撒谎往往是家长曾经不当的教育方法所致。孩子曾经做错了事,家长采取惩罚措施,运用强制手段让孩子认错而造成心理挫伤,为了躲避再次的责罚而选择了撒谎。

(2)虚荣心式的撒谎往往是孩子为了自身的面子,在与同龄人交往时,为了赢得比较和竞争,故意夸大,显示自己的优势。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孩子平常很少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于是靠吹牛夸大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家长需要多鼓励和肯定孩子,引导他接受真实的自己,同时也要引导他考虑别人的感受。

(3)希望达成某种愿望而撒谎的情况,很可能是平时孩子的要求容易遭到拒绝,但是编成谎言就容易得到满足造成的。家长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合理,家长会尽量满足,暂时不能满足的,也是正常的。

3. 不要惩罚认错的孩子

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家长已经不够信任。如果家长通过沟通和引导,重新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承认错误,以后不再犯,那就已经比较圆满地处理了孩子撒谎的情况。

但在现实状况中,常常出现的以下这种模式:孩子谎言被揭穿,家长表示生气,孩子承认错误,然后家长惩罚或者说下次如果再说谎就惩罚。事实上惩罚已经认错的孩子和威迫孩子都是非常不可取得,因为相对于撒谎行为,惩罚往往是滞后的,没有真正解除撒谎的动机。那么,以后只要谎言不被识破,都有可能出现一再的撒谎。

4.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的诚信对于孩子有非凡的榜样意义。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长自身要先做到。特别是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一旦答应务必做到,才能要求孩子的诚信。

5. 平时制定具体规则严格要求

事后惩罚并不可取,关键还是在平时的沟通和行为引导。教育孩子诚实,得从平时行为规范做起。父母可以利用身边的小故事,让孩子懂得好的行为是什么,做错了应该怎么样。有些行为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当错误行为“第一次”出现就要及时沟通引导,温和并坚决地解决问题根源,既不姑息迁就,也不随意惩罚。

当孩子出现撒谎行为时就是家长需要检视自身的信号。一旦发现孩子撒谎,家长既不能姑息迁就,也不能随意惩罚,关键要去找到孩子撒谎的动机,从根源上引导孩子去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布衣学堂


小孩子有撒谎的行为很正常,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只知道如果说了实话,可能会受到批评,如果说了谎话,可能家长开心,自己也会受到表扬,所以他们对撒谎本身是不存在感知的,他们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正确的事情。

1、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制定惩罚规则,告诉孩子撒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具体可以和孩子提前树立一个规则,撒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自己也是被规则约束的对象,家长可以率先违反规则,被孩子发现,并接受面壁之类的惩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会严格遵守规则的,并告诉孩子撒谎的危害。然后在发现孩子撒谎之后,严格执行规则,告诉孩子失信的危害。一定一定要严格执行惩罚规则,在孩子内心树立规则的一杆称!!!

2、家长需要执行一些奖励的规则,鼓励孩子讲真话。孩子犯错后讲真话本身就需要勇气,家长首先要鼓励表扬孩子讲真话的行为,让孩子时刻牢记,讲真话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弱化对错误的惩罚,避免孩子日后害怕家长的情绪或者惩罚而不敢再说真话。奖励一定是要和犯错误的惩罚区分开的。不能说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就取消说真话的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一个玩具,一顿大餐,但是一定一定要落到实处。

3、多和孩子沟通,避免毫无道理的惩罚与责骂。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撒谎,是不是自己每天的检查与追问,让孩子觉得压力山大?孩子为什么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太多,以至于孩子不愿意甚至不能够完成?是不是自己的每一次惩罚都让孩子感到害怕,所以选择撒谎?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出了问题,请家长一定要首先自行反思。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君行天下,翰墨传香。


君翰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发生记忆错乱,所以说如果你发现孩子撒谎,其实有时候更多的是他的作业记忆混乱,他就根本没有这个印象。所以说他根本就不是撒谎。他有时候真的觉得,真的是已经检查过作业。

对于一些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孩子撒谎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我们要分清楚哪些是孩子的,撒谎,哪些生孩子的一种天真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把幻想,还有梦想,还有撒谎都绑在了一起,对于孩子来讲,他心目中所想象的很多东西。放开思维的话,它就叫做奇思妙想,如果稍微较真的话他就叫撒谎。

道德层面的问题,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实在是太高了,儿童心理学已经指出来。8岁以前孩子的道德判断标准完全是家长所引导的,甚至有时候是老师所引导的。简单的例子来讲,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碎了两个瓶子,而一位同学故意打碎了一个瓶子,你让小朋友们来判断谁,做得更好一些。大多数小朋友会判断出来,故意打碎一个瓶子的那个小朋友做的更好。

所以说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判断撒谎以及相类似的负面的一些道德评判标准,加上不要轻而易举的把它加在孩子头上。

是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吧,有时候孩子真的是自己的记忆出现了问题,通常成年人也有这种记忆,结果,很多成年人看到某件事情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件事情在某些境况中出现过,其实这就是我们心理学上的记忆前置这样的一个影响,是不是我们也在撒谎呢。

总之对于孩子,还是用关爱和关心和期待来对待吧。


义诚老师


孩子上一年级了,你用总这个字,也就是说,他不是一次说谎了,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孩子说谎一定要纠正。家长发现第一次,必须纠正。

一年级正好是让孩子建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时候,他说谎一定是家长没有做到位,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在干什么?家长应该监督,不说你守在旁边,起码你应该了解孩子是否在做作业,在孩子做作业前,问问孩子今天老师什么作业布置作业,知道作业量,然后估计一下,做作业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告诉孩子,用估计的时间适当放个二十分钟。说今天的家庭作业,你不想在这个时间里完成。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家长这时候就要表扬孩子,然后告诉孩子,你用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检查你今天做的家庭作业。

如果孩子没有在你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时间到的时候,让孩子放下作业,告诉他今天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是不对的,问问孩子今天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孩子如果说了,就按他说的方法处理,不管对与错,如果孩子说给他一点时间,他把作业做完,家长这时一定不能给他很长时间,比他在做作业时候的时间至少少于三分之二。

孩子如果说他在规定时间做不完,他不做了,家长这时也不要发火,就让孩子把他的作业等东西收起来,一切照常。但是家长一定要在第二天去学校,告诉老师,孩子没有做完作业是怎么一回事,还告诉老师这一次必须严厉的批评孩子。而且要他必须补完作业。

孩子放学回家,家长就要好好跟孩子谈谈,告诉孩子,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令狐青云89088282


其实一年级的小朋友,不具备主观犯错的思想,所以并非小朋友,真心想去撒谎,而是,担心,其担心的根本原因,还是在父母,孩子为什么担心,担心,检查完,有错误,打一顿,,担心,检查中出现一些提问的东西,没回答下来,打一顿,孩子担心的多了,理智上肯定,会避免一些东西,因为,孩子想去娱乐一下。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点,是帮助孩子解决心理的压力问题,而非是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好孩子绝对不是打出来的,坏孩子也不是不打出来的,换位思考,以自己小时候犯的错,来避免孩子之后会犯的错,这一点,想起我之前的一个事情:

我小的时候,看电视都要偷着看,那是还是有散热箱的那种电视,我打开看了一会,在我妈妈回来的时候,我关了它,我妈回来一摸散热箱,问我你看了吗,我说没有,我妈啪一巴掌,看了没?然后我说我看了,然后一顿暴打,之后就记住了散热箱,所以每次看电视都拿一个扇子在后面扇,如此斗智斗勇,如果在日常沟通中,都是斗智斗勇来进行,是在属于自己骗自己,所以最终就是,多留给孩子自己空闲的时间多些,不要斗智斗勇,应该坦诚相待,切记不要老打孩子。


少川川少


“曾子杀猪”的故事听过吗?就是说,孩子虽然小,父母答应了的事情不能反悔,一定要兑现承诺,不要以为孩子小就糊弄过去了,如果糊弄了孩子,就等于父母说谎了。那么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又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孩子也会慢慢的模仿父母,忽悠父母,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撒谎。

有句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错,要改原件。”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说话做事,待人接物,孩子一点点的缺点错误都有可能是父母的有意无意造成的。

董卿说过一句话:“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小,耐心的给他讲,他会听的。让他明白说谎的不好处,比如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和一些诚实守信的童话故事。我相信,父母的爱心,耐心,一定会让孩子改掉这个说谎的坏习惯。




热爱兰州的兰州人


孩子撒谎的心理可以用趋利避害来形容。上一年级的孩子基本上具备了揣摩家长/老师心理的能力,当他们知道自己说实话会受到惩罚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待遇时,出于畏惧或者侥幸的心理就会对家长/老师撒谎。

拿检查作业这件事来分析,他说爸爸检查了,基于这个回答如果家长相信了他说的,就不去检查作业了,他就可以从作业这件事上脱离出来了。这可能就是撒谎时的心理活动。对于这个心理活动如果我们往深一层次分析话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

1.孩子十分厌倦写作业,从写作业这件事上找不到乐趣。

2.爸爸检查作业不是一件让他感觉愉快的事,爸爸会严厉的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并开始喋喋不休的训导。

3.爸爸检查作业的话,孩子就不能做自己的事情了,好不容易从作业的氛围中走出来,还没放松一下又要回到那种状态。这样的情绪转换让孩子感到不开心。

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他心中并没诚信的概念。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思考如果谎话被揭穿后会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他只是单纯的不想面对家长/老师对自己的“负面”的评判。而这可能跟他以往犯错时所接受的家长采取的处理方式有关。

除了逃避不愿接受的行为,撒谎的另一个心理就是掩饰自己的不完美。孩子觉得如果爸爸/妈妈知道自己做了错事,那自己就不是好孩子了。基于这种心理孩子会通过撒谎来掩饰自己的过失,觉得这样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